核工业井巷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矿业对于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的生产建设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对矿业的开采所带来的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也影响到了人类的生活质量以及生态环境安全,因此,露天采矿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随着生态安全问题日益得到更多的关注,露天采矿的生态安全管理也必须得到重视和足够的警觉,将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到日常采矿工作的方方面面。
关键词:露天采矿;生态问题;生态安全;生态管理对策
1、引言
我国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矿产资源储备量巨大,矿业在我国工业发展、农业生产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矿业在农业生产、工业原料以及能源发展中所做出的贡献,分别超过了70%、80%和90%。正是由于矿产资源的用途广泛,需求量大,因此每年都在逐渐增加对于矿业资源的开采,并且由于近年来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发展,在露天采矿工作中生态安全工作得到了更多的重视,也采取了相应的对策来应对采矿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但是即便有了相应的举措,在这方面出现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尤其是在一些监管力度较小的矿山开采中,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尤为严重。对于露天采矿,管理部门应该加强对矿业开采的宣传教育工作,注重开采安全,同时重点强调生态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2、露天采矿引起的生态安全问题分析
2.1非法开采以及露天开采矿山对生态安全造成严重破坏
对于路天采矿造成的生态安全,尤其是非法开采的小矿山或民挖矿区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尤其严重,比如在2011年相关执法部门在阿勒泰市调查证实某镇村民刘某在自家承包的土地范围内,未经相关部门允许非法采金,是近1.8亩国家基本农田造成破坏。另外有相关数据显示,在露天开采的矿山中绝大部分都对当地的植被生态造成了破坏,尤其是技术条件相对简陋的民采矿区对地表造成的破坏更是严重。
2.2露天开采对地表资源的破坏严重
在我国矿业开采的主要对象为植被覆盖率较高的山体,另外还有较少的矿产资源隐藏在种植的农田地表之下。如果对矿产资源进行开采,必须首先破坏覆盖的草场植被以及较好的农田,这会严重的影响地面表层的生态景观以及土壤资源,如果在地表资源破坏后没有进行有针对性的地表植被、土壤肥力等恢复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随意弃置后,废弃的矿坑会逐渐沙化或自然蓄水对生态环境甚至周边生产生活的人造成安全隐患换,如农田矿业开采后留下的大坑在夏季蓄水后造成儿童溺亡现象。
2.3对自然条件下生态多样性的破坏
正常条件下自然生长的生物多样性是可以得到保证的,且形成了稳定循环的自然生态综合系统,生物的多样性是维护人与自然之间,人与生态之间和谐的重要条件,同时也可以体现出自然资源、自然物种的丰富。土地露天开采对地表蕴含的生物多样性造成破坏,打破了整个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使人类的生存发展失去了一定的支持条件。同时,露天开采矿产还会造成废物、废水、废料等多种废弃物品的排放,使该地区范围内的生物都受到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2.4对地下水文水质条件造成影响
矿区前期的开采以及开采过程中或开采完毕后可能产生的坍塌、裂缝等会对开采地区的地下水储水结构造成影响,使地下水的水文和水质造成破坏。同时很重要的一方面矿床在排水过程中对天然河流和地下水的流向等造成的改变,使水文水质条件变差。
2.5诱发地质灾害、水土流失
由于矿产资源主要在植被覆盖的山坡以及平坦的农田上,对其进行开采损坏了山坡和农田的植被覆盖,容易导致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的自然灾害。另外一方面土壤被破坏后,其适合耕种的表层土质已经不复存在,植被生长率低,如果地面经过雨水的冲刷,容易造成水土流失,造成沟壑纵横的情况,甚至会对部分地区的河道水库造成堵塞,在降水量较大的情况下发生洪涝灾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露天采矿生态安全管理的措施
露天采矿生态安全管理涉及到许多相关部门,不仅仅是在采矿工作发生以后对矿区处理相关的水利、国土、环保、农业等部门来讲要加强处理工作,同时对于露天采矿生态安全的相关宣传教育部门更应该加强管理,将露天采矿生态安全中涉及的各项问题及时进行宣传,减少在采矿工作中可能产生的一些损失,在充分保障露天采矿作业安全的同时大力倡导生态安全理念。
3.1企业矿产开采工作加强生态安全理念教育
企业在矿产开采时需要对生产安全的相关问题进行培训,这是关系到作业安全的重要方式,将安全生产的理念和安全作业的技术手段通过培训教育的方式进行普及是一个必要的过程,管理人员对露天采矿工作安全的重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可以提高各类型企业以及施工人员安全。另外必须将生态安全管理的理念融合到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培训中,将生态安全和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杜绝原来存在的经济效益第一的理念,实现露天采矿的同时保证生态安全,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3.2打造安全矿产开采的企业文化理念
一个优秀的且安全工作到位的企业,应该有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理念,对于矿业开采企业来讲,必须将安全生产的理念、安全生产的氛围、员工的重视程度,以及健全的安全管理机制和操作规范全部纳入企业安全文化理念中。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最重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员工的安全重视程度,形成安全宣传和贯彻实行的良好氛围,员工具备高素质安全生产的理念,在工作中时刻严格遵守规范操作技能,安全生产、生态环境与生产活动相结合,使安全管理的机制可以落到实处。加强企业对安全文化理念的建设,必须使员工了解安全生产的专业知识,提高工作技能和安全防范能力,打造良好的企业安全文化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不断坚持和完善,从具体情况入手适时的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安全文化建设工作。
3.3制定和完善露天开采中各项保护措施
进一步加强露天矿业开采中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工程,开采单位应该在工程开采前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开展调查。对施工人员以及工程管理人员加强动植物的辨识,对于重点保护的动植物进行保护,并且将珍稀植物在合适的时间内进行移植。同时应该尽可能减少非矿产开采区域的占地行为,这样可以减少对土地的破坏,在施工地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绿化方案。进一步严格杜绝矿产开采过程中废物、废水、废渣的不合理排放。加大对于排放的污染物的治理程度,采用先进的设备对废弃物进行处理使其达到排污标准后再进行排放。产生的废水可以通过闭路循环的方式,防止其外泄到施工现场。对于产生的其他固体废弃物垃圾。在堆放时要进行合适的选址,必要时将其运输到适合堆放的其他场所,不能将其随意丢弃在农田等施工场地。
3.4落实生态安全责任制度
矿区的生态安全管理必须落到实处,同时实行专人负责制,由固定的领导人员进行负责,并且职责明确,在主要负责任领导各司其职的框架下安排具体工作。建立健全生态环境质量检测工作,并且在矿产开采过程中实时监测和预报生态环境实施情况和发展趋势。对生态环境涉及到的不同方面进行分模块管理,并且实行专人负责制度。加强对于矿区生态环境监督检测治理工作以及领导人员的生态安全教育,提高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4、结束语
矿业发展对国家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同时带来的生态问题更是值得关注,应该及时关注露天采矿带来的各种问题,并且根据实际情况以及结合新的科技加强露天采矿的生态安全管理工作,实现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圣.关于露天采矿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土地复垦的研究[J].世界有色金属,2015(11):260+262.
[2]吴迪,刘怀军.露天采矿对环境的影响与对策[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3(04):172-173.
[3]袁迎菊,才庆祥,汤万钧,周伟.露天采矿对生态脆弱区水资源的影响及其对策[J].煤炭工程,2012(05):99-100+104.
[4]贺亮.露天采矿的生态影响综合评价与生态环境保护及修复对策研究[D].西北大学,2013.
[5]单儒娇,宋子岭.浅析露天采矿引起的生态破坏及其防治[J].采矿技术,2012,9(04):85-86.
论文作者:林成青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3
标签:露天论文; 生态论文; 生态环境论文; 工作论文; 矿业论文; 理念论文; 植被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