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新塘镇中心卫生院沙埔分院 广东 广州 51134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门急诊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14年12月开始到2015年11月之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6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自愿选择原则将患者分组,采用相同药物进行治疗,在治疗后对评价指标内容进行分析对比。结果:采用门急诊方式治疗的观察组和采用住院方式治疗的对照组在治疗效果上基本接近P>0.05,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均取得较好的效果,心血管功能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值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之间的心血管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值P>0.05,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治疗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值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门急诊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较为理想,治疗后的临床指标与住院治疗方式基本无差异,但极大降低了治疗费用,减轻了患者负担,同时节约了大量的医疗资源,具有很高的治疗价值,应在临床广泛推广。
[关键词]:门急诊治疗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疗效
【中图分类号】R99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213(2016)08-0434-02
[abstract] : objective: to study the analysis of this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for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Methods: began in December 2014 to November 2015 in our hospital for treatment of 106 cases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voluntary choice will group, patients with the same drug treatment, analyzed the content of the evaluation index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treated by this way and the use of inpatient treatment on the treatment effect basic close to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fter treatment has achieved good results, cardiovascular function index 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 difference P < 0.05, there i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Cardiovascular function index comparison difference value between the two group (P > 0.05,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Treatment cost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control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 P < 0.05,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Conclusion: using this treatment of chronic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treatment, relatively good effect after treatment of clinical indicators and hospitalization treatment basic no difference, but greatly reduces the cost of treatment, reduce the burden of the patients, at the same time save a lot of medical resources, has a high therapeutic value, should be widely applied in clinical.
[key words] : this effect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由于心室泵血或充盈功能低下,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组织、器官血液灌注不足,同时出现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的一种严重心脏病临床综合症。其特点是左室肥厚或扩张,导致神经内分泌失常、循环功能异常,出现典型临床症状:呼吸困难、体液潴留、乏力(特别是运动时)[1]。冠心病、高血压和老年性退行性心瓣膜病及风湿性心瓣膜病、扩张型心肌病、急性重症心肌炎等都是引发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原因,另外妊娠、过度劳累、静脉内短期迅速大量补液均可加重有病心脏的负担而诱发该疾病[1-2]。积极有效治疗心衰的目标不仅是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而且针对心肌重构的机制,延缓和防止心肌重构的发展,降低心衰的住院率和死亡率。目前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治疗已从利尿、强心、扩血管等短期血流动力学/药理学措施延伸到以神经内分泌抑制剂为主的长期的、修复性的治疗方法[3-4]。为此我们进行本文内容的研究,研究门急诊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的方法和具体措施,并对相应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探讨,以获得更有效的治疗方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性资料 选取从2014年12月开始到2015年11月之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6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各组基本资料为:对照组;52例,男性 29例,女性23例;年龄分布45~71岁之间,平均年龄 56.8±2.2岁;病程 2~9年,平均病程6.1±2.3年;患者心功能(参照美国纽约心脏协会NYHA分级法):Ⅱ级22例,Ⅲ级24例,Ⅳ 级6例;其中冠心病26例,高血压心脏病12例,扩张型心肌病5例,风湿性心脏病9例。观察组:54例,男性 32例,女性22例;年龄分布44~75岁之间,平均年龄 57.2±2.4岁;病程 1~11年,平均病程5.9±1.8年;患者心功能(参照美国纽约心脏协会 NYHA 分级法):Ⅱ级23例,Ⅲ级24例,Ⅳ级7例;其中冠心病27例,高血压心脏病13例,扩张型心肌病6例,风湿性心脏病8例。两组患者均排除其它治疗禁忌症,治疗前均获得患者及其家属的书面认可,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对比差异值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两组患者均采用同样的药物及同样方式进行治疗,治疗以利尿剂(如氯噻嗪、氯噻酮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和β受体阻滞剂(阿替洛尔、美托洛尔、盐酸索他洛尔、盐酸普萘洛尔等),及洋地黄或地高辛等药物联合使用的治疗方法。在使用以上药物时首先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加以甄别用药,包括药物的剂量、使用的先后时间、各类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药物的不良反应等;其次在使用药物时可采用序贯法进行,以减少药物的副作用并降低患者的治疗费用;在治疗的同时对原发病的治疗需同时进行,并对病情较重的患者应加以监测。
1.2.2 对对照组患者采用住院治疗方法进行治疗。
1.2.3 对观察组患者采用门急诊方法治疗。
1.3 评价指标 将患者治疗后的治疗效果(包括临床症状、体征及心功能等)及治疗前后的心血管功能((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情况及治疗的费用为评价指标内容。治疗效果分级标准为:显效—心功能改善 ≥2 级,临床症状及体征完全胡基本消失;有效—心功能改善 1级,临床症状及体征得到改善;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及心能均无改善并加重甚至死亡。
1.4. 统计学处理 对收集的两组患者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算,计量资料以x2检验,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当比较差异值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在治疗结束后的不同时间段(3个月,6个月,1年)进行跟踪随访,并对评价指标内容进行整理统计分析。
2.1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见表一,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6.30%,对照组为96.15%;两组患者表中所有评价指标内容比较差异值P>0.05,无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已经成为危害中老年身体健康的一大疾病,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各种压力的不断增加,再加上生活习惯的不断改变,其发病人数逐年增加如不能通过有效治疗将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5]。目前在临床治疗上通过对症施药大部分患者的病情能得到有效改善和控制,但由于该疾病并发原发性疾病,所以其治疗过程较为漫长,治疗的费用长期以来一直困惑患者和医疗部门[6],如何能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前提下降低治疗费用正是我们进行本文内容研究的目的。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通过采用相同的药物进行联合用药治疗效果较为理想,通过使用利尿剂即使在其他降压药无治疗无效时也可导致血压下降,并且对老年人、肥胖的高血压患者效果更加明显,疗效显著[7];通过使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外周血管扩张,总外周阻力降低血压下降,并且在降压同时不减少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血流量,不干扰交感神经反射功能,不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对高肾素及正常肾素高血压的降压效果显著,对低肾素高血压也有降压效果,长期应用可使左心室肥厚退缩以及使心肌纤维化减少,心肌细胞凋亡减慢,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效果尤为显著;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能有效控制血压,降低伴有糖尿病、心房颤动、左室肥厚、颈动脉内膜硬化等高血压患者卒中风险,是作为治疗及预防高血压患的一线用药;β受体阻滞剂通过选择性地与β肾上腺素受体结合、从而拮抗神经递质和儿茶酚胺对β受体的激动作用(改善心率和心肌收缩力、、支气管扩张、血管舒张、内脏平滑肌松弛等和脂肪分解);通过使用洋地黄或地高辛类中药制剂可以用于各种急性和慢性心功能不全以及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和扑动等治疗,具有排泄较快而蓄积性较小安全副作用小等显著特点[7-8]。但在用药时务必需根据患者的综合情况加以考虑,并对出现的不良反应要及时处理,以降低可能出现的不测。
通过本文内容研究,我们得出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只要能对症用药,大部分患者是可以采用门急诊方法来代替住院治疗这一方法,不但可以大幅减低患者的治疗费用,更有利于患者的康复训练活动,同时还节省大量的医疗资源以为更多的患者服务。同时我们发现,对部分特殊患者如身体体质较差、病情较为复杂、缺少照顾等的患者还是采用住院治疗的方式为妥,以降低不测因素造成患者生命危险的风险。我们同时认为在积极治疗的同时更需要预防,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生活习惯,如经常参加一些有益的社会活动来减轻缓解自己的心理压力,坚持在饮食中限盐、限水、禁酒、戒烟等,坚持每天进行适当的运动和锻炼,避免过度劳累和体力活动,禁止滥用药物非甾体抗炎药、激素、抗心律失常其他药物等。
综上所述,采用门急诊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较为理想,不但极大减轻患者负担,同时还节约大量宝贵的医疗资源,具有很高的治疗价值,在临床使用时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在具备条件下优先选择采用。
参考文献:
[1] 丁秋宁. 门急诊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评估[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4(5):1145-1146。
[2] 徐晓虹, 巩霞, 张泉三. 急诊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效果分析[J]. 中国医学工程, 2015(5):41。
[3] 戴学远. 急诊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分析[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4(10):103-104。
[4] 罗朝淼. 急诊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评估[J]. 中国卫生产业, 2014(1):100。
[5] 张晓峰.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急诊治疗效果分析分析[J]. 医药卫生:文摘版, 2015(10):00064。
[6] 石云生. 急诊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评估[J].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4, 8(7):174-175。
[7] 杨海忠.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与低钠血症的治疗疗效分析[J]. 中国医学创新, 2015(22):22-24。
[8] 何艳.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衰疗效观察[J]. 内科, 2016, 11(1):72-73.
论文作者:周淦松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6年8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7
标签:心力衰竭论文; 患者论文; 充血性论文; 药物论文; 统计学论文; 治疗慢性论文; 功能论文;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6年8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