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探索煤炭高校办学体制改革的新路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体制改革论文,煤炭论文,新路子论文,努力论文,高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
煤炭系统在产学合作教育试点方面起步是比较早的,1989年10月,中国矿业大学就在煤炭部的支持下,开始尝试旨在探索教育改革新路,充分发挥高校与企业各自优势,促进生产力发展和教育质量提高的新的办学体制——与有关企业组成董事会,实行产学合作, 联合办学。 由39家大中型企事业单位组成的第一届董事会,包括了全国部分年产千万吨以上的大型矿务局、大型矿山机械厂、专业公司、科研设计单位以及部分跨系统的大型企业。在其后的几年内,大多数煤炭高校相继成立了董事会、理事会等相应的产学合作组织。就学校而言,成立这些组织的主要目的是要解决煤炭高等教育中的几个突出问题:一是在专业设置方面出现了与现代煤矿生产脱节的现象,不少专业人才现场已经不需要而学校仍在大量培养,而许多现场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学校却没有这方面的专业设置,怎样解决人才培养的脱节问题,与煤炭企业联起手来,互通信息,调整专业设置,这是摆在学校面前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二是学校教育内容与生产实际的严重脱离,就教师而言,青年教师从学校到学校,不了解煤矿生产的实际,教学内容严重脱离煤矿生产的现实,不熟悉也解决不了煤矿生产中的技术问题;就学生而言,学习内容从书本到书本,生产实习难于安排,到现场的机会很少,不了解生产现场。学校很想解决这些问题,但缺乏桥梁和中介,学生生产实习和青年教师社会锻炼成为困扰学校领导和管理部门的一大难题;三是尽管学校科研力量较强,科研资源雄厚,但科研课题较少,而许多煤矿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又得不到及时解决,如何突破学校科研工作的这种局面,解决学校科研与企业生产技术难题脱离的矛盾,成为学校科研工作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在这种形势下,董事会等产学合作组织的建立把学校和企业拉到一张桌子上,交流思想、交换看法、解决问题。正因为产学合作组织是针对学校的这些突出问题而成立的,因此,这些组织主要的职责就放在:对学校办学方向、专业设置、规模、招生、毕业分配、科学研究、科技开发、科技联合攻关等进行监督、指导、咨询、审议。其“四给”、“四要”的合作原则也是针对这几个突出问题提出来的。所谓“四给”就是学校方面要优先给董事单位输送各类专业毕业生(包括研究生),优先给董事单位转让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组织技术攻关,帮助企业解决有关生产技术问题;主动给董事单位提供国内外生产、技术、管理、经营等方面的信息;学校的设备优先给董事单位服务。所谓“四要”就是董事单位要优先让学校获得科研合作项目;要优惠提供生产实习基地和青年教师到现场带职锻炼的场所,并派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指导实习及参加教学活动;董事单位要促进学校教学、科研的开展;向董事会提供基金。几年的实践,应该说效果是明显的。学校在董事会的办学实践中获益匪浅,学校培养人才和开发科学技术过程中所存在的某些突出问题得到了较好地解决,用光明日报最近一篇报道的话说:“一段时间以来,许多高校为了改革办学体制、探索新的办学模式,纷纷成立了董事会。这种体制究竟能起什么作用,高校董事会究竟能为学校发展做些什么?中国矿业大学董事会六年来的经验表明:董事会是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共同发展的有效组织形式”。在董事会成立以来的六年中,中国矿业大学调整了陈旧的专业设置,增设了新的专业,拓宽了专业研究方向,学校的专业设置更趋合理,更能适应当前煤炭工业发展的需要,而且特别解决了学生生产实习和青年教师社会实践活动的场所问题,使培养人才的质量和师资队伍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更为明显的是,中国矿业大学由于董事会体制的运行,其科研项目、科研经费迅速增长,其中科研经费已从1989年800万元增长到1995年的3500万元,增长了4.3倍。当然,在学校取得利益的同时,产学合作的企业也获得了较大利益,除了人才素质提高、科技实力增强,产品科技含量增加外,所获得的经济效益也十分明显,30多家董事单位与中国矿业大学合作研究课题达430多个,年科研经费超过1000万元,带来直接经济效益, 据不完全统计,自1992年以来共计达到23亿5千万元。
二
总结过去,应该说,产学合作的办学体制使得煤炭高等教育走出了一条新的有效的路子,也使得煤炭高等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上出现了新的面貌,然而不可忽视的是,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去冷静思考和认真总结。对照兄弟部门产学合作的经验,也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这方面的缺憾。
1.最初多数产学合作组织是一个松散的联合体,董事会的职权仅仅是对学校的办学方向、专业设置等问题起监督、指导、咨询、审议作用,而并没有实质上的决定权,产学合作过程中,产学双方的义务也仅仅是道义上的义务,并无法律效能。因此,在这种组织性质下,董事会作用的发挥完全取决于产学双方的积极性,如果产学双方都能正确认识,积极、认真地开展合作,那么这种体制一定能产生良好的效果。而事实上,如果双方认识不一,或者学校积极,企业消极,或者产学双方都不积极,或者上层积极,下层消极,那么这样的组织就形同虚设,很难发挥应有的效果,从这几年的实践来看,无论是学校方面还是企业董事单位方面都有不少需要对方合作实施的想法、意向或建议,但由于董事会缺乏权威性,没有决定权,许多问题只能在每年一次的全体董事会议上谈谈、议议罢了。即使对双方都感兴趣的议题, 也不能马上拍板定案,而是要由双方的下层机构反复商讨,才能付诸实施,结果耽误了不少宝贵的时间,当然,这一点由于目前高等学校与董事单位的依存关系不很明显,短期内要解决这个问题是相当不容易的,但有必要在这一点进行实质性探索,要树立煤炭企业是煤炭高等学校办学的依靠力量,从局部做起,然是产学双方合作来办学,就要赋予董事会一定的决定权,不一定把整个学校办学都置于董事会的意志之下,但可以就某一方面进行试点。我们相信一定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2.产学合作办学体制目前仍处于试点阶段,存在许多不利于合作的问题,特别是产学双方在认识上的不一致,普遍存在“一头冷一头热”的现象,企业单位的积极性不如学校高,究其原因,首先,产学合作教育本身就是学校改革的一个方面,尽管企业在产学合作中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并且最终受益的也是企业和整个社会,但就结合过程来看,得益最多的仍然是学校,因此学校对产学合作具有很高的热情,而企业由于看不到十分直接的效益和近期利益,同时在产学合作的过程中,学生、教师到生产现场进行实习或参加生产劳动,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企业生产的安排和进度,降低生产产量和直接经济效益,因此,企业对与学校合作似乎热情不高。另一方面,产学合作是以科技和人才为中介的,因此,企业对科技和人才的需求是产学合作的前提,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包括煤炭企业仍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企业对于科技兴业的意识并不强,人才的需求大多还停留在口头上,完成生产任务主要还是靠工人的原始操作,劳动生产率低,产品质量不高,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的观念比较淡薄,急功近利,因此,企业对共同培养高科技人才的需求并不迫切,这也是企业对产学合作认识不高的原因之一。当然,煤炭系统中不少技术程度比较高的企业对产学合作抱有很高的热情,这也正是中国矿大产学合作之所以取得巨大成效的关键。
3.产学合作是两个不同系统的合作,纵观世界上产学合作教育开展比较早的国家的经验,政府行为在产学合作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煤炭部应该说历来都比较重视产学合作教育的实施,早在1983年,为了解决煤炭院校学生生产实习和青年教师社会实践难的问题,曾专门下文,对煤炭企业接纳学生和教师实习作出规定,为了保证学生生产实习和青年教师社会锻炼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实行了在全国高校中产生重要影响的三联单制度,对学生实习和青年教师锻炼中所发生的费用包括住宿费、劳动保护费等,统一由学校填写三联单,最后由部统一结算,其中由企业承担一半的费用。尽管三联单制度因政府职能的转变已经被取消,但煤炭部仍然一如往地支持煤炭院校与企业的联合与合作,支持煤炭院校开展产学合作办学体制改革的试点。但是,由于整个国家缺少对产学双方互相合作在政策上的支持,即使一个部门重视了也仍然无法达到最佳效果。特别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生产企业经营自主权不断扩大,政府行政职能越来越弱,工业部门对所属企业只起一定的宏观调控作用,这种变化更使得产学合作的探索对国家政策的依赖性增强,进一步深化产学合作试点,需要国家对此作出明确规定。
三
煤炭高等教育的办学体制改革走到了今天,怎样再进一步深化下去,也就是说如何进一步发挥产学合作组织在办学中的作用,进一步扩大企业对学校工作的支持,这不仅是各煤炭高校考虑的问题,也是整个煤炭教育需要考虑的问题。六年前,中国矿业大学首先在煤炭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中走出了一条新路,并且取得了不少成绩,可以肯定地说,产学合作是煤炭高等学校办学体制改革的方向,那么,董事会形式怎样才能发挥最佳效益?继续深化产学合作的条件是否具备?面对新形势,需要作出新的思考。目前,煤炭高等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好形势,尽管煤炭行业本身还有很多困难,但是煤炭部这几年始终把科技教育事业作为煤炭工业发展的基础,十分重视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对高等教育事业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今年六月份在北京召开了全煤科教大会,部党组作出了关于加快实施“科教兴煤”战略的决定,《决定》把产学合作作为“科教兴煤”战略的具体内容,《决定》强调:煤炭企业要积极开展与科研院所和高校的联合、协作,推动产、学、研三结合。这是煤炭高等学校实行产学合作的良好机会。而且这次会上把联合共建作为推进产学合作的一个具体措施,并对进一步产学合作、联合共建中国矿业大学商定了初步方案,决定成立新的一届董事会,形成一个更加紧密、更加有效的共建组织。9月24日又在北京召开了中国矿业大学董事会95年年会, 组建了由煤炭系统内外56家大中型企事业单位为董事单位的新一届董事会,煤炭部王森浩部长、范维唐副部长分别出任名誉董事长和董事长,并设立常务董事会,赋予董事会新的职权,确定新一届董事会是煤炭工业部领导下的高层次办学的指导、监督、决策机构,其任务是:一对学校的办学方向、发展规划、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以及教学科研等重大问题进行审议、决策和监督,二积极为中国矿业大学的改革、发展,特别是“211工程”建设创造条件,提供支持,特别是资金投入上的支持; 三通过董事会,更好地促进各董事单位的建设和发展,为实现“科教兴煤”战略作出贡献;四为加强与社会各有关方面,特别是煤炭系统各企事业单位的沟通、合作与联系,发挥指导、支持和桥梁作用;五为产学合作和高校办学体制改革探索一条新路子。这次会议重点是解决中国矿业大学“211 工程”建设经费的问题, 会上确定了董事单位对中国矿大“211工程”进行联合共建的具体方案,具体方案包括:19 家担任常务董事的矿务局、公司,从今年起到2000年的六年中,每年给中国矿业大学“211工程”建设提供100~200万元的资金, 其他董事单位根据财力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这是这次董事会年会最大的成功,也是董事会发展到今天,产学合作联合共建一个最具体、最实质的内容。
这次新一届董事会的成立和实行产学合作、联合共建这种有效形式,为煤炭高校教育体制改革创造和积累了经验。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形势的不断发展,教育与经济,学校与企业、社会紧密结合已成为一个大的方向和趋势。我们这次实施联合共建正是适应这种趋势而进行的一次有益的尝试。我们的体会是:
1.产学紧密合作是部门办学优势最集中的体现,高校与行业大中型企业建立长期、稳定、实质性的合作关系,可以促进双向参与、优势互补,对学校发展和企业人才培养、科技进步都有深远的意义。这一方面是由于行业院校与行业之间天然的联系,同时也因为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主要是为本行业服务,学校与企业双方都有提高人才质量和适应行业要求的愿望,产学合作具有良好的基础。这一点不仅为煤炭系统的实践所证明,同时兄弟部委的经验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当然,产学合作作为高等工程教育体制改革的方向,将不仅仅局限于行业院校。
2.董事会体制由松散型向紧密型转变是产学合作办学体制向深层次发展的基本表现,如何才能由松散型向紧密型转变,这一点受许多方面条件的制约,一方面是政府部门的参与程度,如果行业部门对产学合作兴趣不大,甚至认为产学合作会影响企业生产与安全,那么即使产学联合了也只是松散的联合,反之,如果行业部门对产学合作高度重视,而且采取多种措施促进产学双方的互相合作,那么,产学合作向紧密型过渡就有了良好的条件,另一方面是学校与企业双方的思想认识程度,产学合作是学校与企业双方的联系与合作,需要学校与企业双方的共同努力,“一头冷一头热”是难以形成紧密型合作的。要使产学双方都能在合作中体会到利益和价值,仅仅靠政府部门的强拧,即使能维持一段时间,也决不能长久。
3.联合共建是现阶段产学合作的一种有效形式。产学合作是产学双方在一定对象上的合作,可以全面合作,也可以局部合作,为了深化产学之间的合作,就需要有适当的合作对象,中国矿业大学董事会确定把联合共建“211 工程”作为产学合作的对象可以说是十分有利的。 “211工程”是党中央、 国务院确定的一项跨世纪的高等教育重点建设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关系到高等教育本身的发展,对整个社会发展、科技进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拿煤炭行业来说,中国矿大“211 工程”不仅仅是中国矿业大学本身的事情,而是全煤炭行业的事情。然是全行业的事情,就需要全行业来办、来支持。对这种整个行业的事情实行联合共建,企业就会有很高的积极性,这是联合共建的基础,也是产学合作的基础。我们希望通过产学双方联合共建中国矿大的“211 工程”来推动产学合作教育向新的更高的层次迈进,让董事会带领煤炭高等教育进入二十一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