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在支气管肺炎护理中的应用分析论文_王艳霞

长沙市中心医院 湖南长沙 410011

【摘 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支气管肺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6例支气管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采取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临床护理路径,包括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目标、护理措施、健康教育及护理评价;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症状积分,综合评价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并作对比分析。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咳嗽、咳痰、喘息、气促、肺部湿罗音积分均显著下降,且与对照组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对服务态度、技术水科、健康宣教、关爱患者、心理支持的满意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支气管肺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协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支气管肺炎;临床护理路径;应用效果

支气管肺炎作为临床常见的肺炎,主要症状为咳嗽、咳痰、喘息、气促、肺部湿罗音,与细菌、病毒等感染而密切相关[1]。在临床上,支气管肺炎以抗病原体治疗结合对症治疗为主,且诊治不及时,导致气道缩窄、重塑,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临床护理路径逐渐应用于支气管肺炎的治疗中,在循证医学的指导下,给予患者整体的护理模式,包括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目标、护理措施、健康教育及护理评价。国内外研究认为,临床护理路径可提高对支气管肺炎患者的护理质量,对于提高疗效、缓解症状、预防病情复发、改善预后均具有积极作用。对此,本研究旨在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支气管肺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5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治疗的106例支气管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采取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分组;对照组53例,其中男27例、女26例;年龄范围为27.2~68.5岁、平均年龄(57.2±3.7)岁;病因:细菌感染29例、病毒感染16例;其它病原体感染8例;观察组53例,其中男28例、女25例;年龄范围为26.5~67.4岁、平均年龄(55.3±3.5)岁;病因:细菌感染28例、病毒感染15例;其它病原体感染1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具有研究可比性(P>0.05)。

1.2 研究方法

1.2.1常规治疗护理

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护理,采取抗感染、祛痰镇咳、解痉平喘等对症治疗;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严格遵守医嘱给药;必要时,采取供氧治疗等。

1.2.2临床护理路径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临床护理路径,包括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目标、护理措施、健康教育及护理评价;具体如下:

1.2.2.1护理评估

通过系统性观察、交谈、护理排查及查阅记录,可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精神情感状况、感觉状况、生命体征及生活质量,为临床护理诊断、护理计划、评估护理效果及积累护理经验提供依据。

1.2.2.2护理诊断

在支气管肺炎的护理诊断中,旨在明确诊断名称、定义、诊断标准、相关因素;在诊断名称,以简明扼要的文字描述患者的疾病状况,清晰明确地表达,鉴别诊断其它疾病;根据诊断标准结合相关因素,作出与疾病相关的诊断,重点以体温过高或呼吸道分泌物清理无效作为诊断重点。

1.2.2.3护理目标

在支气管肺炎的护理过程中,旨在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包括咳嗽、咳痰、喘息、气促、肺部湿罗音,消除感染病灶、改善预后及预防并发症发生。

1.2.2.4护理措施

支气管肺炎患者护理措施以休息与环境护理、饮食护理、病情观察、用药护理、对症护理及心理护理为主;在发病治疗期间,嘱咐患者卧床休息、保持环境的整洁及适量运动;根据患者的机体状况,制定个体化的饮食方案,保证足够的热量、蛋白质、维生素及水分,增强食欲;根据患者的咳嗽程度、咳痰性质、喘症状及诱发因素,综合评价患者的疗效及预后,重点评估病情的临床分型、分期;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了解患者的心理护理需求,以疏导、鼓励、劝告、暗示等形式,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1.2.2.5健康教育

了解患者对支气管肺炎的认知程度,根据患者的认知薄弱点,从支气管肺炎的诱发病因、疾病发展过程、治疗经过及注意事项等方面,对患者进行整体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病情的认知程度。

1.2.2.6护理评价

在疗程及护理结束后,对患者进行护理评价,通过评价患者咳嗽、咳痰、喘息、气促、肺部湿罗音的改善程度,对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综合评价患者对服务态度、技术水平、健康宣教、关爱患者和心理支持的满意程度,并作对比分析。

1.3数据处理

采用SPSS12.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症状积分对比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咳嗽、咳痰、喘息、气促、肺部湿罗音积分均显著下降,且与对照组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详情见表1。

3讨论

支气管肺炎的护理原则为协同提高临床疗效、缓解临床症状、整体改善患者的预后,协同延缓病情的进展。在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取临床护理路径,旨在提高对患者的护理质量,消除影响疗效的危险因素,促进病情的转归。临床护理路径作为全新的护理模式,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标准化的护理方案,并根据护理方案,给予个体化、流程化、标准化的护理干预[2]。常蔓莉[3]研究认为,在支气管肺炎患者的治疗期间,采取临床护理路径,可显著提高对患者的护理干预效率。此外,通过临床护理路径,可协调支气管肺炎患者的检查、治疗及常规护理,对于整体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积极作用。

在本研究中,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咳嗽、咳痰、喘息、气促、肺部湿罗音积分均显著下降,且与对照组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临床护理路径在支气管肺炎护理中具有可行性,可缓解支气管肺炎的症状,促进病情的转归。在临床护理路径中,通过护理评估,有目的、有计划,系统性地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为护理诊断、确定护理目标和措施而提供依据[4]。在采取护理措施前,对患者进行护理诊断,了解患者现存或潜在的健康危险因素,根据患者的生命过程反应,对患者进行护理诊断,作为选择护理措施的基础。对支气管肺炎患者采取一系列针对性强的护理措施,对于消除疗效的影响因素,协同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积极作用。此外,健康教育及护理评价均有利于改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时调整护理干预方案,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5]。通过本研究可知,观察组患者对服务态度、技术水科、健康宣教、关爱患者、心理支持的满意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提示临床护理路径在支气管肺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协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梁凤仪.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支气管哮喘中的应用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6):110-111.

[2]陈舜妹,李兰.循证护理与临床路径信息系统整合模式在儿科支气管肺炎患儿中的应用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23):112-114.

[3]常蔓莉.临床护理路径在支气管哮喘护理中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09(34):278-278.

[4]何晓霞,龙燕玲,石碧兰等.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支气管肺炎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3):103-104,107.

[5]张芝萍.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社区获得性肺炎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15,16(27):256-257.

论文作者:王艳霞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2

标签:;  ;  ;  ;  ;  ;  ;  ;  

临床护理路径在支气管肺炎护理中的应用分析论文_王艳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