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城市化建设也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市政道路桥梁工程建设数量也随之增多,工程规模也随之扩大,更多的施工技术也被应用到施工过程中,其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软土地基施工时能耗相对较高、工时长,同时还影响道路桥梁整体质量和车辆运行安全,因此应对软土地基处理技术进行不断的优化,进而促进我国市政道路桥梁建设的发展。
关键词:市政道路桥梁;工程施工;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1软土地基的特征分析
软土地基含水量较高,地基中多由数年沉淀而形成的土质组成,一些极端条件下的软土层含水量可以达70%以上,土质的流动性较强。另外,此种地形由于剪应力小,强度低,因此需要地基承载力更强,若是受力载荷分布不均匀,可能会造成路面出现裂缝,非常不利于市政道路桥梁工程的顺利进行。
2市政道路桥梁施工中软土地基的处理问题
2.1缺乏对土层的详细分析
我国市政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在土层地质分析方面不规范,缺乏严格的标准,部分施工企业对于地形的勘测和分析不到位,原本应该做的防护措施也没有做到位,遇到软土地基没有进行加固处理,未对软土地基做合理处理措施就开始施工建设,给整个道路桥梁建设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在施工前缺乏对土层地质的分析和软土地基处理的前期设计,没有一定的预防机制和防护措施,就会埋下严重的安全隐患。
2.2缺乏处理软土地基的有效技术和措施
部分施工企业为了节省人力财力,对软土地基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导致地基沉降,影响市政道路桥梁施工的安全稳定性。
3市政道路桥梁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技术
3.1土体置换法
土体置换法是通过挖除全部或部分软土层后回填合格土的方式来满足地基承载力要求,从而保证地基压实质量和稳定性。此类方法施工简单,技术要求低,不需要特殊设备、投资相对较小。但若软土层较厚时,可能造成施工成本和投资大幅增加的情况,因此一般用于软土厚度小于3m的情况。常用的土体置换处理软土地基的方法有换填砂垫层法和土体掺灰改良法。
3.2排水固结法
排水固结法是通过对软土层预先加载压缩土层,从而达到排水和挤密土体空隙从而强化土体固结的目的,以提高土体强度和地基承载力。
3.2.1堆载预压法
堆载预压法是在结构施工前用不小于设计荷载的回填土体或重物对软土层进行填压的一种措施,促使地基提前固结沉降以提高地基强度,减少施工后沉降。该法施工简单,成本较低,因其堆载及固结时间较长,对工期要求高的项目不适用。
3.2.2真空预压法
真空预压法是在软土地基内设置砂井或塑料排水板、在顶面铺设的砂垫层中埋设吸水管道,并采用塑料膜封闭砂垫层,用真空装置通过吸水管道抽气,排出土体及膜内空气形成真空带的一种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因抽气致使膜内外产生气压差,在抽气的同时可排除地下水,压缩土体空隙,从而达到固结土体的目的。该方法不需要堆载,适用于大面积施工。
3.2.3强夯法
强夯法使用起重设备将重锤提升到高处,利用其下落过程中产生的动势能在接触土壤的瞬间对土体产生巨大的冲击,从而使土体空隙压缩并排挤地下水,通过夯击点四周裂隙排除水气,使土体迅速固结。强夯法因施工噪音大、且重锤提升高度有一定要求、对土体的冲击会造成边坡失稳等特点,对适用地点的选择有一定的要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3复合地基法
通常情况下,软土地基本身具有很强的复杂性,并且有多种类型,因此,很多时候会选择使用复合地基的方式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复合地基主要是通过在原有的土体中置入适量的桩体,通过桩体分担原有土体的承载力,并挤密土体,提高土体的密度,提高土体强度。施工前,要对软土的土质进行全面的分析,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可以使用碎石桩来对该区域的软土进行处理,充分保障软土加固的质量和效果。
3.4粉煤灰碎石桩法
粉煤灰碎石桩加固技术就是把碎石、粉煤灰等和水泥进行搅拌,然后将混合料灌入软土地基中,从而形成具有较高强度的复合地基,从而大大提高软土地基的承载力。这种技术的施工工序较为简单,无场地污染,施工振动的影响较小,且不需要消耗过多的材料,因此,被大量运用在软土地基加固施工中。在运用粉煤灰碎石桩加固技术的过程中,必须控制粉喷桩的转速与压力等方面的内容。同时,建筑材料的质量要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和工程的实际需求,在正式施工前,要提供施工材料的合格证及其他相关质量证明,从而避免已结块或受潮变质的施工材料被运用到施工中,影响施工质量。
3.5高压喷射注浆法
利用钻机进行高压喷射,把水泥浆注入到土壤里就是高压旋喷桩施工技术的原理,其会使用专业机械设施做出喷射流,利用离子交换软土、附聚物发生的物理、化学反应,破坏掉原来施工区域内的土壤性质。通过高压旋喷桩施工技术建造的桩体,具备高强度特点,地基的承载负荷能力也能得到大幅度提高,很少会发生变形,在实际施工作业时,常见的高压旋喷桩施工技术有定喷、旋喷、摆喷。需要注意的是要合理选择钻机,固定好位置,在标准程序要求下进行。
3.6挤密法
根据具体的施工阶段需求,可以采用挤密法完成对软土基地的夯实操作,使软土的密度和强度能够得到有效的增强,进而有效地完成相应的施工规范。为了能够获得较为理想的土质,需要根据施工现场的情况就地取材,选择一些素土和灰土作为填装用土。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需要在软土层中打下桩孔,并进行侧向挤压,让整个土层的密度得到增强,同时将准备好的填土放入桩孔之中完成回填。
3.7砂垫层法
砂垫层法通常被应用到水分含量较高且软土成分相对较少的软土地基中。在使用此种方法进行施工时会先在地基下层铺设一定数量的砂石,以此来提升地基强度,并保证路面的硬度与密度,确保地基整体结构的稳固性。在施工范围若软土层相对较厚则不宜采用此种方法,主要是因为软土层厚度高会给后期砂石铺垫工作带来困扰,无法保证砂石铺垫的均匀度,反而出现地基高度不平衡或整体结构不均衡的情况,无法开展后续施工。在敷设砂垫层时可以将其厚度控制在0.5米至1.2米之间,这样的厚度可以充分的发挥出砂石层的固定与隔离作用。使用砂石作为铺垫层主要是因为其具有良好的渗水性且后期排水效果较好。在进行施工设计时可以应用粉土作为回填层,但是应避免回填给周围砂垫层带来的影响,防止出现排水不通畅的情况。砂垫层法应遵循从内到外分层压实的处理原则,由于此项技术不用实施土层开挖,因此施工时间相对较短。
3.8加筋法
软土地基会发生位移,使具有耐拉性的材料被埋而不断地发生位移,导致两者的摩擦力增强。在这种状态下,虽然软土层能够和地下材料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稳定性得到了有效提升,但与之对应的变形性却大大降低。为降低地基的沉降,需要在软土上铺上沙子,在沙子上铺上工程需要的材料,通过加筋法提高土层以及地基的稳定性。
4结语
有关施工单位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想要得到更好的生存和发展,就一定要重视做好软土地基施工技术保障工作。本文提出了一些软土地基施工的技术要点,有关施工单位要增加推广力度、做好质量管理工作,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市政道路桥梁建设的基础工程就是软土地基施工,其直接影响着交通运输安全,可以说关系着全体社会人民的切身利益,理应得到重视。
参考文献
[1]张天福.软基加固技术在市政路桥施工中的应用探讨[J].河南建材,2018(03):15-17.
[2]郝志湘.市政道路桥梁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应用实践[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8(05):140-141.
[3]金拥军.市政道路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探析[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8(05):232-233.
论文作者:钟培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7
标签:土层论文; 土地论文; 地基论文; 桥梁论文; 市政道路论文; 技术论文; 预压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