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园林是居民的生活场所和休闲场所,在当前节奏逐渐加快的今天,人们更加需要园林来调节生活,让园林变成城市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的进步,让人们对园林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技术进步也推进了设计人员对艺术性的追求,如何能保证园林的设计水平和实用性的共同提升,是当前园林设计者的共同问题。
关键词:居住环境;园林绿化;规划设计
一、园林绿化规划设计的作用
1、通过园林绿化能够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净化区域空气等。而且会对风沙起到防御作用,减弱噪音,在光合作用、蒸腾作用的影响下,会促进空气和水之间的良性循环,为人们创造一个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
2、园林绿化能够美化人们生活的城市。对城市园林进行绿化时,在空间规划设计方面,应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需借助不同质感及不同颜色的植物,为人们打造一个质感丰富且色彩缤纷的生活空间,给予视觉和心灵上的享受。经过规划设计,园林景观会变得更具娱乐性质,也会增加其休闲、观赏方面的价值,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提高城市的幸福指数。
二、我国居住环境中园林绿化的特点
绿化景观,是建立在人类活动的基础上,并结合自然生态而出现的产物,不仅功能多样化,而且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对园林景观进行规划设计时,设计师要将各种因素进行有效结合,需全面分析城市的地理环境、文化等,在此基础上结合生态学、美学、设计学等,对园林景观进行科学的设计,进而实现园林景观的稳定性、持续性。另外,进行园林规划设计时,要综合考虑设计过程中的影响因素,确保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尽量使用当地的材料,以节省资金,提高园林绿化的经济效率。
三、居住区园林规划的基本原则
1、建设生态园林
保护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和谐是现在各类工程建设的重要要求和目标,园林作为人生活的地方,也会被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进行设计时,园林的设计者要尽可能的让园林景观和人们的住房相结合;配合园林建设位置的地形和地势,安排园林内部的场景;如果园林周围有山水,则可以让园林和山水景观融为一体,设计一个更加符合自然环境的园林。园林内部使用适宜的植物进行绿化,提升园林的绿化程度,广场、停车场、建筑或者景观的墙面,也要进行绿化。在园林的建设过程中,要多使用环保材料,防止因为建设而引起的环境污染,也减少因为建筑材料给人们带来的危害,让园林周边的居民和自然和谐共处,建立生态和谐的园林。
2、展现地域特征和文化内涵
园林并不是一个孤立存在的东西,是因为人们的存在,人们为了提升自己的居住环境才应运而生。所以,为了能让园林更好的提升人们的居住体验,除了保持生态平衡,还必须符合一个地区人们的文化传统。在体现了一座城市、一个地区文化的基础上,还要做更多的文化上的挖掘,让这些文化能与现代技术相融合,提升居民的居住水平。最终目标,是在展现地区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建设现代化的园林。
3、节能低碳
过去在进行园林建设时,为了能够获得更好的建设效果,总是大兴土木,最后不仅实用性差,而且浪费能源。当前,我国倡导低碳生产、低碳生活,园林无论是在建设上还是使用中,都要更加低碳环保,节能实用。在进行建设时,要根据园林所在地的地理环境、气候特点,合理的对绿化植物进行选择,提升园林的绿化率;通过与政府和居民的合作,选择出最适合的建设方案,减少资金浪费;使用新技术,降低园林能源的消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以人为本的设计方法
无论园林怎样漂亮、技术如何先进、对生态和谐有多大帮助,如果不适合人居住,这个园林的规划仍然是失败的。所以,园林进行设计时必须考虑到居住者的需求,从而满足设计优雅的同时,也能让居民生活得愉悦。设计时,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使用者为园林设计的重点。比如,居民可能会需要一些健身活动,那么就需要给园林内部设置一些健身器材,让居民进行健身更加方便。为了能够更好的了解居民,在居住区园林进行设计时,可以调查市民的需求和愿景,从而让园林的最终设计结果与居民的希望一致。
四、我国居住环境中园林绿化规划设计策略
1、以自然环境为基础进行规划设计在当下的园林设计中,很多设计师过于关注园林的设计形式,往往忽略了自然环境,甚至对其进行了破坏。但是在城市中,人们活动的场所主要是自然环境。因此,在实际规划设计中,要重视自然环境。作为景观设计人员,要了解自然环境带来的影响,尽可能保护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在选择植物种类时,应优先选择本地植物,促进植物良好生长,让自然环境变得更和谐。而且在一定的区域内,还能体现园林景观的现代化特点,展现了新的城市风貌。
2、注重互动式的园林绿化景观设计对园林绿地景观进行规划设计时,应重视园林绿地景观的互动功能,让居民处于互动景观中增进情感,并且开展业余活动,让人们之间的情感得到升华。同时,对园林绿地景观进行规划设计时,还要对原有的设计理念进行创新,对景观与人物的互动给予高度重视。例如,对于新建的小区来说,在设计公共的绿地景观时,应设置动物雕塑,这样可以体现一定的文化,人们在户外活动中也能获得更好的体验。另外,在居民的住宅中,对园林绿地景观进行规划时,要融入更多的元素,促进景物与人物的互动。例如,在花园中可以建设水上景观,并引入灯光增强花园的吸引力,这样可以形成良好的互动。今后,这种互动式的园林绿地景观已成了明确的发展方向。
3、将绿化景观立体化在现代社会中,对园林绿化进行规划设计时,要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采取有效措施来增加园林景观的绿化面积,如采用立体化绿化模式。但是,对立体的绿化景观进行规划设计时,要遵循自然规律,让植物按照自身生长习性生存,不改变其生长规律,实现生态绿化景观的可持续发展。另外,在进行立体绿化设计时,可结合古代园林建筑,如藤椅、栅栏及亭台等,来提高园林空间的层次感,还可以打造出具有古典风格的园林景观,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享受,还可以感受到层次分明的立体空间,而且进一步净化了空气,使人们的居住环境更加健康舒适。
五、城市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策略
1、尊重自然,坚持以人为本
城市园林绿化具有重要的社会服务功能,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要以满足居民生活需求为目标,坚持以人文本原则,合理规划城市公共绿地。城市园林绿化要想可持续发展必须严格遵循自然原则,在符合自然环境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合理选择植物的种类、规格、数量,通过最佳配比达到预期效果,提高城市园林景观净化空气、减少噪音等功能的效率。
2、优化方案,推进可持续发展
城市园林绿化设计可持续发展理念就是充分利用节能、环保方式方法,使用太阳能节约能源,使用海绵城市绿化方案对雨水进行重复利用等。通过合理的设计,降低绿化养护管理成本,实现城市园林景观的可持续性。可持续发展绿化方案的设计可通过现场考察、调研、经验总结、结合实际情况等方式设计,进一步提高方案的可实施性。设计时要充分了解当地的地理环境、植物结构,在保留原有自然风光的同时,提升园艺设计性和整体协调性,多角度、多方位地对城市园林景观进行整体性和局部性设计,实现城市园林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结束语
在居住环境的园林绿化规划设计工作中,需要根据城市的地理优势,遵循自然规律,注重景观的立体化、互动性、开阔性等,合理地进行规划设计,从而提升居住环境的绿化效果,加快城市化建设进程。
参考文献:
[1]李矿玲.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J].装修装饰天地,2015(12):56.
[2]王亚,王钟,芮红,方伟讯.浅谈现代城市居住区园林规划设计[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1(09):87-89.
论文作者:杨中辉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4
标签:园林论文; 园林绿化论文; 景观论文; 城市论文; 规划设计论文; 园林景观论文; 自然环境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