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院前院内急救配合与护理论文_汤自芳,马静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院前院内急救配合与护理论文_汤自芳,马静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急诊科 750000

摘要:目的 在入院前与入院后,医护人员默契配合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急救干预与合理,并研究患者抢救成功的概率。方法 对在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急救干预的4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入院前后的急救护理,并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为之后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总结经验。结果 在研究的40例患者中,其中2例(2.0%)患者因伤势过重经抢救无效后死亡,现场插入气管辅助患者呼吸5例(12.5%),在口咽出开放气道3例(7.5%),在院外建立静脉通道29例(72.5%),安全运送至医院并接受抢救的患者38例(95.0%)。结论 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与配合的默契程度以及院前、院内的交接工作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抢救结果有着很大的影响。

关键词:急性颅脑损伤;急救配合;院前院内

急性颅脑损伤一般是因为患者在短时间内颅脑部位受到强烈外力作用导致的,该病多与交通事故、高空坠落和暴力事件有关。由于颅脑部位的功能、结构复杂,对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有着很大的作用,所以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如果得不到正确、及时的救治,患者的生命将会受到极大的威胁。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遭遇了很大的打击,在损伤的过程中可能会对颅脑中的组织造成损害,因此,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情一般都比较复杂且变化较大,而由于颅脑损伤带来的并发症数量较多,治疗难度也十分艰巨[1-2]。本研究将2017年~2018年在我院急诊科救治的的4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经我院进行紧急救治的4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女人数分别为22例、18例,最低与最高年龄为14岁、56岁,平均(32.72±2.51)岁。因发生车祸而导致急性颅脑损伤的患者28例,因从高处坠落损伤颅脑的患者6例,受钝性物体打击的患者而引起颅脑损伤的患者4例,其他原因造成急性颅脑损伤的患者2例。在所研究的40名患者中,开放性颅脑损伤34例,闭合型颅脑损伤6例,同时出现骨折的患者5例,合并胸腹部损伤的患者3例。采用格拉斯昏迷指数表对患者的颅脑损伤进行评分,其中得分3~5分的患者8例,6~8分的患者人数为32例。

1.2 方法

(1)院前急救配合与护理

在接到因急性颅脑损伤而拨打的求助电话后,院前急救队的医护人员、司机以及担架人员应该立即进入应急状态,要求救护车与车上所装载的设备完好,能够执行所具备的智职能,且车上装载地器械、药品能够满足对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过程中器具、药品种类、数量的需求。要求急救队在接到出警指令的2min内做好相关用具的准备、检查工作,并在5min内出发前往事故现场,在前往期间,联系事故现场的报警人员,在交流过程中对事故现场的情况进一步的了解,同时获得更多关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情况,指导报警者进行急救前的准备工作,对尚存意识的患者进行安抚。到达现场后,由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对患者的昏迷程度进行评估,同时进行紧急救治。对严重创伤、呼吸功能受阻的患者进行预防性气管插管,提高氧合指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护士关注患者的呼吸状态,确保患者呼吸作用的畅通,清理呼吸道的杂物[3-4]。

(2)院后的后续急救护理

在患者经急救车的转运到达医院后,院前急救队员将患者的病情信息传达给院内急救人员,做好交接工作,开启医院的绿色通道,保障急救工作的畅通无阻。医护人员将患者血液送检,为患者插尿管并在患者的床边进行心电图的检查,对患者开放性的伤口进行包扎与止血,调整呼吸机的参数。经急诊后病情相对稳定后,将患者转移至病房接受后续治疗。转运时,对患者的风险进行评估,并做好充足的准备以应对在转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症状。告知患者家属转运的风险并安排家属签订转运风险评估单。在转运的过程中,正确放置患者的身体,调整好仪器设备的参数,准备好相应的急救药物。避免剧烈的晃动引发患者脑疝的发生,同时监控好患者的意识、瞳孔与心率变化[5]。

1.3 观察指标

在出诊至转运至医院以及在进行院内的紧急治疗后运送至病房的过程中,记录患者的急救干预手段,采用GCS对患者的昏迷程度进行评估。

2 结果

40例患者中,GCS评分为2~5分的16例,6~8分的24例。经抢救无效死亡2例,在事故现场插入气管辅助患者呼吸5例,在口咽出开放气道3例,在院外建立静脉通道29例,安全运送至医院并接受抢救的患者38例。38例患者在院内均得到专业、快速的紧急救治,但3名患者在转运至病房时出现了呼吸骤停现象,但经过进一步的救治后呼吸恢复。

3 讨论

急性颅脑损伤往往发生在一瞬间,但它对患者带来的伤害是巨大的,它的病情较为隐蔽,引起的并发症多,病死率极高。在救治过程中,医护人员应该尽量缩短急救的准备工作,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时间。有相关研究表明,在发生颅脑损伤后的1h内是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高峰期,约35%的患者在这1h内丧失生命。因此,院前医护人员前往事故现场对患者进行简单的救治并尽快地将患者安全地转运至院内显得尤其重要,而院前院后急救人员之间的无缝交接工作必不可少。医护人员应该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明确自己的职责,并提高急救团队的配合默契程度,为患者心肺脑功能的成功复苏赢得时间。

总之,在有效院前院内急救配合与护理的作用下,可进一步提升该部分患者综合诊治效率,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谷广锋.七氟醚对行颅脑手术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脑保护作用的临床观察[J].临床医学,2018,38(03):112-113.

[2]龙贵华,廖彧,巫建芳.院前与院内气管插管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对比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8,25(06):43-45+49.

[3]傅晓丽.对行手术治疗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实施全身麻醉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03):104-105.

[4]黄彩艳,陆莉金.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院前院内急救配合与护理[J].内科,2017,12(03):408-409.

[5]李小勤,李惠玲.预充式导管冲洗器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浅静脉留置针封管效果中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5,30(07):658-659.

论文作者:汤自芳,马静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7月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0

标签:;  ;  ;  ;  ;  ;  ;  ;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院前院内急救配合与护理论文_汤自芳,马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