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用计算机进行仪器入库与发货(论文文献综述)
于茜[1](2021)在《建材质量管理信息化追溯体系的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城市中高楼大厦巍然耸立,各种宏伟建筑纷纷呈现在大众面前,由此也带动了建材业的快速发展。而建材质量决定了建筑安全问题,目前工程质量问题屡见报端,引发建材行业质量安全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因此,建立有效的建材质量追溯管理系统,构建完整的建材生产到使用全链条监管体系,是解决建材质量安全问题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原材料生产加工到使用全流程的质量追溯管理机制为研究对象,以供应链管理理论、产业组织理论为基础,建立了信息化、智慧化的建材质量安全管控系统构架及追溯体系;并根据我国建材行业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促进建材可追溯系统有效运行的方案。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相关企业信息化技术运用现状调研设计了建材安全生产运营与智慧管控整体构架,建立了建材综合管理与追溯系统;在追溯系统设计中考虑了前期数据获取、过程中数据信息的收集存储与查询及后期追溯服务等功能,解决了6个不同层面建材的综合追溯管理问题,完善了北京市建筑节能与建材管理服务平台的升级改造与系统功能的扩充。(2)依据现有编码规则的规定,结合所选建材产品的特点及应用需求,创建建材质量追踪编码与追溯流通编码的规则,实现了企业与政府监管部门之间的有效衔接。(3)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特点及建材行业产品质量等存在的问题,构建区块链追溯体系;各企业生产、加工及流通等环节作为独立的节点,各类数据信息通过二维码技术存入北京市建材管理服务平台及区块链数据库中,用户可实时查询所需信息,监管部门也可高效追溯监管。(4)基于CREAM法及层次分析法,创建建材追溯管理全流程影响质量安全的因素评估分析模型,并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建材生产与运营管理风险预测;找出全流程中最薄弱的环节与易引起失误风险的因素,为减少和规避风险的发生提供依据。
孙永庆[2](2021)在《基于供应链理论的ZJ公司产品开发流程再造研究》文中认为ZJ公司是国内非常优秀的民营企业,从事软包装行业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企业的愿景是要成为一个全球化的软包装供应商。但是和外资公司相比,新产品开发的效率低下,缺少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影响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为适应市场的竞争需求和内外环境的变化,企业必须在管理上主动求变,才能注入新的生机。而效率提升的最有效方式是流程再造(BPR),从根本性上改变产品开发的管理方式。通过对新产品开发流程的重构来延伸供应链的管理范围,形成符合客户需求、有效率的供应链管理体系。本文以ZJ公司新产品开发流程为研究对象,通过审视新产品开发的现状,分析新产品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对比公司的营运供应链流程,深刻剖析ZJ公司在新产品开发中存在的效率低下,时间周期长,客户满意度低的主要原因,找到问题的关键点,运用供应链管理思维,借助精益生产的工具,结合流程再造的理论,用项目管理的形式去探索精益思想与流程再造相结合的途径,实施流程的优化和再造。借助IT的强大功能,对再造后的流程进行信息化的开发与设计,形成新产品开发与管理系统,成功实现了公司技术和商业信息的规范化管理。电子化的技术和商业资料成为公司核心资料库。系统中试样追踪和成本分析功能,成为研发团队项目管理、销售团队商业开发的重要平台。流程再造让新产品开发流程纳入到营运供应链的管理体系中,实现了 MRPⅡ管理全覆盖,并与公司的ERP系统接轨。让供应链、生产、质量、财务等部门都参与到新产品开发相关的制造、质量、成本等管控中。标志着ZJ公司在新产品开发上达到了一个新的管理高度。
李佳盈[3](2020)在《数据驱动型精冲精益生产管理系统研究与应用》文中指出精冲,作为一种低耗、高效、优质的先进金属成形技术,目前在我国机械行业应用越来越广泛。随着精冲产品需求的不断增加,国内现有的精冲车间管理模式制约产业发展的弊端日益显现。具体表现为:产量适应市场订单的动态变化能力较差,产品供需矛盾突出;生产参数难以持续性优化,设备资源得不到高效利用;生产过程数据获取实时性差,难以追踪物料流动以至无法形成价值和质量追溯链等。“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我国将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新阶段。以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等为核心的工厂管理系统开发和利用已经成为我国精冲制造业升级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以某典型精冲车间为样板,提出了在精冲生产中以数据为驱动,全面引入精益生产管理方式的新思路,为精冲生产的高效运营、工艺优化、技术创新提供方法支持。研究为引入大数据分析理念,搭建了精冲全过程生产数据分析控制平台,从精冲生产全流程,包括原材料、工艺、产品、中间物料、设备资源、人力资源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到影响精冲工厂管理水平的主要因素。由此针对精冲生产过程,基于精益生产技术,系统性提出了智能排产、质量价值追溯、工艺参数优化、精冲模具改进等的应用方案及实施方法,以期达到生产更敏捷、物料全程可追溯、不断优化精冲工艺、持续提升精冲产品质量等目的,同时还能够为科研生产人员在模具设计、技术创新方面提供数据支撑,以促进精冲技术水平的持续提升,实现精益生产和数字化技术在精冲制造业的应用。基于上述研究成果,本文针对典型精冲车间开发了一套数据驱动型全过程管理应用系统,以实现研究成果的工程应用。实际应用表明,系统可以有效降低原材料及中间产品的库存,稳定高效地适应市场动态需求,充分利用设备及人力资源,有序提升产品质量。研究成果在满足精冲企业持续优化需求,推动精冲行业高水平发展的同时,对相关机械加工行业管理水平的提升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张景瑞[4](2020)在《铁路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以兰州货运中心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货运中心物流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物流业绩以及客户的直观印象。对货运中心的物流管理加以信息化建设,将物流业务办理以及管理中的数据资源、业务流程等进行数字化与规范化,在统一的平台下实现物流业务办理的“一站式”以及物流监控管理的“全天候”,极大地提高货运中心物流业务办理的流畅性以及物流服务的质量与效率,同时平台的建设可以形成良好的管理机制,以便管理人员能够及时监管物流工作开展情况。通过对兰州货运中心物流部门以及现有物流信息化建设情况进行调研与现状分析,归纳出兰州货运中心在物流信息化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基于此,从客户、系统管理员以及物流业务办理工作人员的角度剖析兰州货运中心物流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并对物流管理系统的体系架构与功能模块进行详细设计。在实现技术上,兰州货运中心物流管理系统的前端开发技术为HTML5+JavaScript,后台开发框架为Struts2,开发语言为Java,后台数据库为SQL Server2012,利用上述开发技术实现订单管理、合同管理、结算管理、物流调度管理、仓储管理、配送管理、客户管理、市场营销管理等功能。对开发好的铁路物流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测试,测试方面包括功能、性能(安全性、兼容性)、UI等进行测试。经测试,本文设计与研发的兰州货运中心铁路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功能完善且可操作性高,界面设计符合操作人员要求,且系统的安全性与兼容性也满足性能需求。同时,本文利用模糊聚类技术对客户的经济水平以及物流消费情况进行分析,以探讨客户经济水平与物流消费之间的关系,分析挖掘出潜在客户。经模糊聚类分析可知,兰州货运中心的客户经济水平与物流消费之间的关联关系聚类可分为三个层级,基于此层级,兰州货运中心可更为详细、针对性地挖掘潜在客户的物流消费规律,以有针对性地开展市场营销活动,提高兰州货运中心铁路物流的单量与经济效益。
林永辉[5](2019)在《技能竞赛驱动下中职物流实训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文中认为在职业教育领域,技能竞赛就如普通高中的高考一样重要,是检验职业教育办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本文希望在理论和应用两方面对技能竞赛与中职物流实训课程的融合进行研究,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实训课堂教学质量为目的,构建出适应于中职物流实训课程教学的模式并在实际教学中进行试验,分析结果,为技能竞赛驱动下教学模式的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借鉴成果。通过文献查找发现,技能竞赛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没能很好地融入到实训课堂教学中,并且技能竞赛驱动下中职物流实训课程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较少涉及。本文以快乐教育、教育心理学化、杜威“从做中学”和“五步教学法”理论为理论指导探索技能竞赛驱动下的中职物流实训课程教学模式,并针对中职物流实训课程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技能竞赛驱动下教学特点,构建了由“竞赛项目任务驱动,知识导航(赛前训练),技能比拼,考核评价和巩固提升”组成的教学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促进中职物流实训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通过对技能竞赛驱动下中职物流实训课程教学模式的操作步骤的分析,设置了入库单处理项目、拣货单处理项目、移库单处理项目、国际物流节点及货物海上运输项目等案例,并以国际物流节点及货物海上运输为例实施技能竞赛驱动下教学模式,以实验研究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进行技能竞赛驱动下教学模式应用的分析,来论证该教学模式的运用效果,并结合出现的问题,进一步修正该教学模式。结果显示,该教学模式应用到中职物流实训课程教学中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参与实践和小组合作竞赛,利地培养学生敢于竞争、乐于实践、勤于思考等职业意识,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团队协能和解决问题等能力,而通过技能竞赛驱动下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应用,促进中职物流实训课程教学改革,丰富教学内容,形成教学标准,提高教学效果,从而促进专业的内涵发展。通过技能竞赛驱动下的教学模式的应用,对学生的发展、教师成长、专业建设和教学质量提升等方面都产生了显着成效,得出构建和实施技能竞赛驱动下的教学模式是必要的、可行的、有效的。
潘泽虹[6](2019)在《WH公司库存管理流程优化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物资越来越丰富起来。由于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资需求,很多企业都开始建造扩建自身的商品、原材料仓库,以加快商品配送到客户手上的速度或缩短自身企业生产所需原材料到生产线的距离。库存管理对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性不断凸显出来,库存管理流程复杂、不到位的仓库所产生的大量的资源浪费与资金占用问题也对企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限制性影响。所以,对于现代化企业而言,尤其是中小型企业,不完善、不适用、多余无用冗赘的库存管理流程已经成为了限制其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中烟草行业由于其卷烟产品不易保存、配送基本要以订单为主的特性,相对其他企业更加关注于自身仓库库存卷烟的库存管理的优化。其生产速度受到仓库已有未销售积压卷烟的影响时会放缓单位时间产品生产效率;根据下游客户群体的销售订单进行配送分分拣的处理速度和所需卷烟品牌的库存量保障,同样影响着客户对烟草公司的满意程度,如果订单上的卷烟品牌无货,并未事先备货,则客户等待时间变长,市场竞争机制下,客户群体可能会转投其他口感相近的烟草公司产品,导致公司未来销售额降低等;高效的库存管理流程使库存货品快速流动,不仅能够提升库存管理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库存管理成本,同时还可以最大化企业的经济收益,增加企业资金的可流动性,进而帮助企业更好的发展,提高企业的市场核心竞争力。因此烟草公司在优化库存管理流程上有着比其他行业企业更强烈的意愿,对其展开库存管理流程优化的研究可以更快检验流程优化策略对现有库存管理提升改善的可行性、有效性,其优化效果带来的经济效益论证对比程度也更明显。基于此,本文以着名的烟草公司WH公司为研究对象,对该公司自有配送中心的库存管理流程优化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查阅了大量有关本文研究的国内外研究资料与成果,通过对该公司自有配送中心的库存管理现状与库存管理流程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指出了该公司目前在库存管理流程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明确了本次优化方案设计的基本目标,对WH公司库存管理流程优化方案主要从入库作业流程优化,分拣作业流程优化,出库作业流程优化三大方面进行了相关的设计和研究。同时分别从管理、技术,经济,政策四个方面,为该公司库存管理流程优化方案的实施提供保障,旨在进一步提高该公司的物流配送效率,并为建立更加自动化与信息化的库存管理流程打下基础。
唐宇[7](2019)在《D会计师事务所对Y公司实施的内部控制审计案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我国已建成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中,强制要求对上市公司施行内部控制审计,自2011年施行至今,会计师事务所抓紧机遇扩展业务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评价不同的企业其内部控制是否有效,涉及到行业风险、国家政策、经营理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事务所难以使用通用性和标准化程度高的审计程序将内部控制审计业务做到位;又鉴于我国内部控制制度发展较晚,相关的理论体系缺乏实践的检验,实务也缺乏具体而成熟的指导,只能摸着石头过河。D会计师事务所作为国内最具规模的事务所之一,内部控制审计的实施过程具有典型的代表性,本文将D会计师事务所对Y公司实施内部控制审计的案例划分为计划、实施和完成三个阶段进行描述。在审计计划阶段重点突出了风险评估和总体审计策略的制定;在审计实施阶段对业务层面内部控制审计过程具体到了解、评价和测试销售业务、采购管理业务、资金活动业务、研究与开发业务和财务报告业务五个层面的内部控制,并展示了内部控制缺陷的评价过程;并针对这三个阶段对应的业务流程分别提出具体的问题。通过研究,D会师事务所需要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在内控审计计划阶段,要结合金额标准和风险因素识别重要账户,增加确定集团审计范围的筛选轮次并合理安排内部控制审计时间;在内控审计实施阶段,要充分考虑企业层面控制对其他控制及其测试的影响,提升信息技术审计的专业胜任能力,选择最有效果的关键控制进行测试并对测试控制有效性的程序加以完善;在内控审计报告阶段,要获取合理且充分的评价证据文件,规范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本文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由于内部控制审计业务还未形成一个成熟的判断标准或模型,使审计师提升专业胜任能力的途径受到限制;(2)由于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础薄弱,增加了事务所的审计成本,但企业对内部控制审计的付费接受程度较低,审计成本与审计质量的矛盾始终难以平衡;(3)在整合审计模式下,事务所与客户不断协调的过程中倾向于做出妥协,使内部控制审计丧失了独立性。
童文[8](2019)在《订单驱动的粉末涂料高精度称重及管控系统设计》文中指出在粉末涂料行业中,需要将各种原料按照一定的重量比例配料然后混合起来,以制造需要的产品,称重配料的精度对产品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研究一种控制称重配料过程精度的方法是产品质量的可靠保证。此外,为适应当前多样化、小批量的粉末涂料市场需求,在对企业现状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开发了适合企业特点的管控系统,综合高了企业生产效率和竞争力。首先,本文分析了增重法、减重法和电子皮带秤式称重法的优缺点,出一种生产线式的增重式称重配料方法,通过称重传感器采集计量斗中粉料的重量信息,传递给PLC控制系统,PLC控制系统进行判断配料是否达到精度要求。称重配料系统能在线同时配四种不同特性的粉料,精度和效率都能达到技术要求。然后,本文通过SolidWorks对称重配料系统的机械结构进行三维建模,详细设计称重配料系统的关键机械结构,并对机械结构中的关键零件进行强度校核、有限元分析;最后,根据系统控制要求设计系统气动原理图和电气控制结构图。随后,本文详细叙述了称重配料系统的配料过程,研究了影响称重配料过程精度的因素;最后研究了迭代法算法并进行改进,较好地减少了空中余料对称重配料过程带来的影响,确保了称重配料系统的精度。最后,本文介绍了订单驱动生产方式的特点和工作流程,然后介绍了系统各个模块的功能,最后选择开发工具,进行了订单驱动的管控系统主要功能模块的设计和开发,最终建立了基于订单驱动的物料出库、称重配料以及半成品入库的称重和管控系统,实现称重配料整个过程的智能管控。
马静[9](2018)在《唐钢汽车板制造业务流程优化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经济和市场全球化,我国市场经济繁荣发展,受经济危机影响,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全球经济复苏缓慢,促使中国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此背景下,国际钢材需求量降低,市场不稳定因素加剧,促使中国钢铁行业进行优化改革。为了把握新的发展机遇,钢铁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而高强汽车板需求量大,附加值高,被各大钢企作为重点战略产品。如何更快速、更精准、高质量生产出市场需要的汽车板成为钢铁企业的关键问题。先进的制造技术和精良的制造装备为生产高质量汽车板提供基础条件,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数字化与可视化的融会贯通则是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高效柔性的业务流程的管理是保持产品竞争力的核心。本文对唐钢公司组织架构,汽车板经营现状等进行介绍,对唐钢汽车板制造业务流程现状进行详细分析,抓出影响产品竞争力的管理问题。对唐钢汽车板制造业务流程管理上运用精益生产理论,从组织架构优化、工艺流程管理优化、库存管理业务流程优化、合同评审业务流程优化和数字化系统平台优化等方面进行管理创新。应对市场发展适时调整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建立事业部,使整体运营机制更加扁平高效,提升产品质量,助力产品转型升级。以市场为导向,优化合同评审流程,提升对市场响应速度,强化产品市场竞争力。对热轧原料卷判定决策和取样业务管理优化,明确了各岗位的职责,并优化库存管理业务,减少库存占用和成本的浪费。优化数字化系统平台,建立健全全流程信息化系统,将业务管理数字化、可视化,减少生产中人为因素的干扰,消除信息孤岛,实现信息的共享及有效传递。此外,企业还应引进高层次人才,完善和强化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为优化的实施保驾护航。还要完善企业的管理制度,持续完善数字化平台,创新企业文化等。研究并优化唐钢高强汽车板制造业务流程,希望对其它企业实现精益生产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指导作用。
于雯雯[10](2019)在《“可编程控制器智能制造数字化车间”项目实施与研究》文中认为我国制造业作为国家的支柱产业,一直保持较好的发展态势。然而,随着制造业的全球化竞争变得愈加激烈,我国人口红利的消失,人工成本的快速增长,传统制造业依靠劳动密集型发展的道路已经越走越窄。工业发展受到制约,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中国制造2025”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政府工作报告上指明了我国制造强国建设十年的“三步走”战略,这也是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报告对行业发展趋势、创新技术和智能转型等关键环节,围绕高端装备和先进制造等重点领域以发展,并从不同角度,以多行业为例进行了全面而专业的分析和解读,这是中国工业进入新的转型期的标志,这个振奋中国工业的信号发出后,制造业全面沸腾,全面开启了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的推进。为契合国家战略的发展,以可编程控制系统、数控系统、运动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等为代表的,具有先进技术,并可以实现自我的感知、分析与推理、决策和控制等功能的智能化生产所需装备,概括为“智能制造装备”,智能制造装备将在工业智能转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实现将数字化与智能化深度发掘并加以融合,这种方式正为传统制造业的带来革命性的产业变革。以可编程控制器为代表的智能装备是我国制造业升级的关键设备,而通过“可编程控制器智能制造数字化车间”的建设,全面实现覆盖可编程控制器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协同制造,ERP、MES、SCADA和PLC/MC/机器人等智能控制设备的纵向集成,实现多批次、小批量的用户定制化制造过程,不但可以有效降低可编程控制器系列产品的制造成本,稳定产品质量,降低库存,提高国产可编程控制器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而且可以作为典型的制造业智能车间解决方案在中国制造业推广应用,推进“工业4.0”在中国的发展,提升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二、用计算机进行仪器入库与发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用计算机进行仪器入库与发货(论文提纲范文)
(1)建材质量管理信息化追溯体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城市化发展与工程建设的需要 |
1.1.2 管理机制的不足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现状 |
1.2.2 相关行业追溯管理发展特点现状分析 |
1.2.3 产品追溯体系现状 |
1.2.4 区块链技术在质量管理追溯中的应用现状 |
1.2.5 建筑材料追溯管理技术研究现状 |
1.3 相关企业利用信息识别技术的特点与应用现状 |
1.3.1 河钢集团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特点 |
1.3.2 北京榆构集团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特点 |
1.3.3 燕通建筑构件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特点 |
1.3.4 北京建工新型建材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特点 |
1.3.5 东方雨虹防水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特点 |
1.3.6 联强远大及路德工程企业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特点 |
1.4 研究意义与研究内容 |
1.4.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4.2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建材管理可追溯性研究 |
2.1 可追溯系统概述 |
2.1.1 可追溯性的含义 |
2.1.2 可追溯系统的目标 |
2.1.3 可追溯系统的特点 |
2.2 建材管理体系现状 |
2.2.1 建材生产管理体系 |
2.2.2 建材供应管理体系 |
2.2.3 建材检测管理体系 |
2.2.4 建材采购管理体系 |
2.2.5 建材使用管理体系 |
2.3 北京建材管理平台及监管现状 |
2.3.1 北京市建材管理服务平台介绍 |
2.3.2 政府及企业监管系统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信息化技术建材管理追溯机制研究 |
3.1 质量追溯体系研究 |
3.1.1 追溯对象研究 |
3.1.2 追溯过程研究 |
3.2 质量追溯系统信息识别关键技术 |
3.2.1 条码技术 |
3.2.2 RFID射频识别 |
3.2.3 无线传感网络 |
3.2.4 机器视觉 |
3.3 信息化技术对建材管理的促进作用 |
3.3.1 物联网在建材管理中的应用 |
3.3.2 区块链在建材管理中的应用 |
3.4 建材质量追踪体系编码规则设计 |
3.4.1 编码概述 |
3.4.2 建材质量追踪编码规则 |
3.4.3 追溯流程编码规则 |
3.4.4 建材全流程追溯核心编码串接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北京建材质量追溯管理系统设计 |
4.1 追溯系统信息化技术 |
4.1.1 建材安全生产运营与智慧管控整体构架设计 |
4.1.2 信息化技术应用特点 |
4.1.3 系统功能设计 |
4.1.4 系统构成 |
4.2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建材追溯方案设计 |
4.2.1 基于区块链的追溯流程 |
4.2.2 基于区块链的追溯体系架构 |
4.2.3 追溯系统实施方案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建材生产与运营管理对质量影响评估方法的研究 |
5.1 CREAM理论 |
5.1.1 HRA理论方法简介 |
5.1.2 CREAM法的认知行为理论基础 |
5.1.3 人的认知控制模式及失误概率 |
5.2 人因失效概率预测模型的建立 |
5.2.1 假设条件 |
5.2.2 CPC权重的确定 |
5.2.3 人因失效概率预测模型建立 |
5.3 案例分析 |
5.3.1 河钢集团事故案例列举 |
5.3.2 人为差错失误模式与前因分类 |
5.3.3 层次分析法 |
5.3.4 案例应用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基于灰色理论的建材生产与运营管理风险预测 |
6.1 灰色预测理论相关知识 |
6.1.1 灰色系统理论的提出 |
6.1.2 灰生成技术 |
6.1.3 GM(1,1)定义及建模步骤 |
6.2 建材生产与运营管理风险预测影响指标选取 |
6.2.1 指标选取原则 |
6.2.2 指标对象的确定 |
6.2.3 风险预测影响指标的初选 |
6.2.4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预测指标体系建立 |
6.3 基于GM(1,1)模型建立建材生产与运营管理风险预测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建议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2)基于供应链理论的ZJ公司产品开发流程再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
一、 研究的背景 |
二、研究的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国外文献综述 |
二、国内文献综述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内容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第一节 供应链管理的理论综述 |
一、供应链的概念及其特征 |
二、供应链的管理特点和主要内容 |
三、传统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的比较 |
四、供应链设计的基本理论 |
第二节 流程再造的基本理论 |
一、业务流程的概念 |
二、业务流程再造的内涵 |
三、流程再造的原则 |
四、流程再造的方法和步骤 |
五、业务流程再造与供应链的关系分析 |
第三节 精益生产的思想 |
一、精益生产的概念、特征与思想体系 |
二、精益生产的原则和工具 |
第三章 ZJ公司新产品开发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
第一节 ZJ公司概况介绍 |
第二节 研发的组织架构、新产品开发流程以及新产品分类 |
一、研发的组织架构 |
二、 原有新产品开发流程 |
三、新产品分类 |
第三节 ZJ 公司供应链在营运上的管理模式 |
一、 供应链的组织架构 |
二、ZJ公司供应链在运营上的管理模式 |
第四节 ZJ公司新产品开发流程上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
一、立项审批中的组织管理问题 |
二、新产品开发中所需原材料的管理问题 |
三、试样的排产问题 |
四、试样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问题 |
五、技术信息的记录和管理 |
六、试样的跟踪和统计问题 |
第四章 ZJ公司新产品开发流程优化和再造的实施 |
第一节 项目启动阶段 |
一、聚焦关键问题点 |
一、项目实施后企业收益及影响 |
三、关键度量及项目范围 |
四、确定人员和组织架构 |
五、编制阶段时间表 |
六、费用评估 |
七、项目章程 |
第二节 项目调研阶段 |
一、调研会议 |
二、搜集问题 |
三、关键流程问题分析 |
四、确定现阶段行动计划 |
第三节 项目方案讨论、设计和确认阶段 |
一、流程讨论与设计 |
二、项目方案的风险评估 |
三、确认设计流程 |
第四节 项目开发、测试、培训、验收阶段 |
一、系统开发 |
二、系统测试 |
三、系统培训 |
四、系统验收 |
第五章 新产品开发流程再造的成效分析 |
第一节 提高审批效率 |
第二节 从供应链视角看流程再造产生的效果 |
一、试样排产 |
二、质量与生产监控 |
三、库存管理 |
第三节 利用IT技术实现规范化的信息管理 |
第四节 实现试样跟踪和成本分析 |
第六章 研究的结论 |
一、主要结论 |
二、本文在研究上的不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数据驱动型精冲精益生产管理系统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课题研究背景 |
1.1.2 课题研究意义 |
1.2 精冲行业技术介绍 |
1.2.1 精冲行业国外发展现状 |
1.2.2 精冲行业国内发展现状 |
1.3 精益生产介绍 |
1.3.1 精益生产国外应用现状 |
1.3.2 精益生产国内发展现状 |
1.4 国内精冲与精益生产结合的研究现状 |
1.5 课题来源 |
1.6 研究方法和思路 |
1.6.1 研究方法 |
1.6.2 研究思路 |
1.7 论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精冲生产现状及问题分析 |
2.1 精冲车间概况 |
2.2 精冲生产过程关键工序分析 |
2.2.1 原料采购 |
2.2.2 进料检验 |
2.2.3 精冲 |
2.2.4 砂带去毛刺和振动去毛刺 |
2.2.5 出货检验 |
2.3 生产现场问题分析 |
2.3.1 排产调度以及过程追踪 |
2.3.2 工艺优化以及质量提升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精益生产在车间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
3.1 排产管理方案 |
3.1.1 排产现状热点分析 |
3.1.2 排产策略研究 |
3.1.3 排产流程 |
3.1.4 排产算法分析 |
3.1.4.1 FJSP问题描述 |
3.1.4.2 遗传算法 |
3.2 物料产品质量追溯模块 |
3.2.1 物料产品追溯概述 |
3.2.2 物料产品追溯模式 |
3.2.3 物料质量追溯方法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数据分析在生产优化中的应用研究 |
4.1 精冲生产工艺优化提升 |
4.2 生产经验失效库的更新 |
4.3 关键模具零件的寿命优化 |
4.3.1 SPC控制图分析对模具使用寿命的控制 |
4.3.1.1 模具使用情况简介 |
4.3.1.2 SPC控制图分析 |
4.3.2 验证模具使用寿命 |
4.4 产品质量分析与持续提升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精冲精益生产系统构建 |
5.1 基于C#和SQL Server的精益生产系统的开发 |
5.1.1 系统开发设计前言 |
5.1.2 软件语言和数据库的选择 |
5.1.2.1 C#的简介 |
5.1.2.2 数据库的简介 |
5.1.3 系统架构详细说明 |
5.1.4 系统运作安全性 |
5.1.5 系统三层架构 |
5.2 精冲精益生产管理系统整体界面描述 |
5.2.1 系统界面简介 |
5.2.2 数据库的迁移 |
5.2.3 系统测试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4)铁路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以兰州货运中心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2 相关理论与技术 |
2.1 物流信息系统 |
2.2 现代物流信息系统 |
2.2.1 系统内容 |
2.2.2 系统功能 |
2.3 相关技术 |
2.3.1 B/S架构 |
2.3.2 MVC模式 |
2.3.3 Struts2 框架 |
2.3.4 SQL Server数据库 |
2.4 本章小结 |
3 兰州货运中心铁路物流信息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
3.1 兰州铁路货运中心运输现状分析 |
3.2 兰州铁路物流信息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
3.2.1 角色需求分析 |
3.2.2 功能需求分析 |
3.2.3 非功能需求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4 兰州货运中心铁路物流信息管理系统设计 |
4.1 系统设计目标 |
4.2 物流运输优化与系统设计原则 |
4.2.1 物流运输优化方案 |
4.2.2 系统设计原则 |
4.3 系统体系架构 |
4.4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4.4.1 订单管理 |
4.4.2 合同管理 |
4.4.3 结算管理 |
4.4.4 配送管理 |
4.4.5 仓储管理 |
4.4.6 物流调度管理 |
4.4.7 客户管理 |
4.4.8 市场营销分析 |
4.5 数据库设计 |
4.6 系统安全设计 |
4.6.1 权限管理 |
4.6.2 身份认证 |
4.6.3 日志管理 |
4.7 本章小结 |
5 兰州货运中心铁路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实现 |
5.1 系统开发及软硬件运行环境 |
5.1.1 系统开发环境 |
5.1.2 系统运行硬件环境 |
5.1.3 系统运行软件环境 |
5.1.4 系统运行部署 |
5.2 系统功能实现 |
5.2.1 订单管理 |
5.2.2 合同管理 |
5.2.3 结算管理 |
5.2.4 配送管理 |
5.2.5 仓储管理 |
5.2.6 物流调度管理 |
5.2.7 客户管理 |
5.2.8 市场营销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6 兰州货运中心铁路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测试 |
6.1 测试方案 |
6.1.1 测试目标 |
6.1.2 测试环境 |
6.1.3 测试数据 |
6.1.4 测试策略 |
6.1.5 测试标准 |
6.1.6 测试流程 |
6.2 功能测试 |
6.2.1 黑盒测试 |
6.2.2 回归测试 |
6.3 UI测试 |
6.4 安全性测试 |
6.5 兼容性测试 |
6.6 本章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5)技能竞赛驱动下中职物流实训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缘由 |
第二节 选题的意义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第四节 研究目标、内容和方法 |
第五节 核心概念的界定 |
第二章 中职物流实训课程的教学现状与问题 |
第一节 关于中职物流实训课程教学的研究 |
第二节 H职业技术学校物流实训课程教学现状调查 |
第三章 技能竞赛驱动下教学模式构建的理论基础 |
第一节 快乐教育 |
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化 |
第三节 杜威“从做中学”和“五步教学法”理论 |
第四章 技能竞赛驱动下教学模式的构建分析 |
第一节 技能竞赛驱动下教学模式构建的思路和基础 |
第二节 技能竞赛驱动下教学模式构建的必要性和目的 |
第三节 技能竞赛驱动下教学模式构建的原则 |
第四节 技能竞赛驱动下教学模式构建的路径和方法 |
第五节 技能竞赛驱动下教学模式的构建 |
第五章 技能竞赛驱动下教学模式构建的设计案例 |
第一节 入库单处理项目 |
第二节 拣货单处理项目 |
第三节 移库单处理项目 |
第四节 国际物流节点及货物海上运输项目 |
第五节 公路货物运单的处理项目 |
第六章 技能竞赛驱动下教学模式构建的实验与效果 |
第一节 实验的设计 |
第二节 技能竞赛驱动下教学模式的实施 |
第三节 技能竞赛驱动下教学模式实施效果分析 |
第四节 技能竞赛驱动下教学模式实施的思考 |
第五节 技能竞赛驱动下教学模式的修正 |
第七章 总结和展望 |
第一节 主要结论 |
第二节 研究的局限和不足 |
第三节 未来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图目录 |
表目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表 |
(6)WH公司库存管理流程优化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
2.1 库存和库存管理的概念 |
2.2 流程与流程优化 |
2.2.1 流程与流程管理概念 |
2.2.2 流程优化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WH公司库存管理流程现状分析 |
3.1 WH公司库存管理流程现状 |
3.1.1 WH公司库存管理现状 |
3.1.2 WH公司库存管理流程现状 |
3.2 WH公司库存管理流程主要问题 |
3.2.1 效率低、成本高 |
3.2.2 信息技术应用不足 |
3.2.3 自动化程度较低 |
3.3 流程优化的可行性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WH公司库存管理流程优化方案 |
4.1 WH公司库存管理流程优化目标与基本内容 |
4.2 入库作业流程优化 |
4.2.1 工业出库 |
4.2.2 入库检查 |
4.2.3 智能识别 |
4.2.4 叉车入库 |
4.3 WH公司分拣作业流程优化的内容 |
4.4 WH公司出库作业流程优化的内容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WH公司库存管理流程优化方案的保障措施 |
5.1 一般流程与具体流程优化前后对比 |
5.2 WH公司库存管理流程优化方案的保障措施 |
5.2.1 管理保障措施 |
5.2.2 技术保障措施 |
5.2.3 经济保障措施 |
5.2.4 政策保障措施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6.1 结论 |
6.2 不足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及导师简介 |
附件 |
(7)D会计师事务所对Y公司实施的内部控制审计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方法和论文框架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文献述评 |
2.内部控制审计的理论概述 |
2.1 内部控制审计的相关概念 |
2.1.1 内部控制审计的对象、目标及范围 |
2.1.2 内部控制审计的方法与流程 |
2.1.3 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的区别 |
2.2 内部控制审计的理论基础 |
2.2.1 委托代理理论 |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3.D会计师事务所对Y公司实施内部控制审计的案例分析 |
3.1 D会计师事务所概况和内部控制审计业务现状 |
3.1.1 D会计师事务所简介 |
3.1.2 D会计师事务所内控审计业务现状 |
3.2 Y公司概况和内部控制现状 |
3.2.1 Y公司业务范围及经营特点 |
3.2.2 Y公司内部控制及其自我评价现状 |
3.3 内部控制审计计划阶段 |
3.3.1 风险评估 |
3.3.2 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
3.3.3 制定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 |
3.4 内部控制审计实施阶段 |
3.4.1 企业层面内部控制审计过程 |
3.4.2 业务层面内部控制审计过程 |
3.5 内部控制审计完成阶段 |
3.5.1 评价控制缺陷 |
3.5.2 出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
4.D会计师事务所对Y公司内部控制审计项目中的问题分析 |
4.1 内部控制审计计划阶段的问题 |
4.1.1 识别重要账户的考虑不全面 |
4.1.2 关于集团审计范围的考虑不充分 |
4.1.3 内部控制审计时间安排不当 |
4.2 内部控制审计实施阶段的问题 |
4.2.1 未进行精确度高的企业层面控制测试 |
4.2.2 信息技术内部控制测试过于简略 |
4.2.3 选择拟测试控制的思路不清晰 |
4.2.4 测试控制有效性的程序执行不到位 |
4.3 内部控制审计完成阶段的问题 |
4.3.1 内部控制缺陷的评价依据不可靠 |
4.3.2 审计工作的记录不详尽 |
5.针对D会计师事务所对Y公司内部控制审计项目的改进建议 |
5.1 针对内部控制审计计划阶段的改进建议 |
5.1.1 结合金额标准和风险因素识别重要账户 |
5.1.2 增加确定集团审计范围的筛选轮次 |
5.1.3 合理安排内部控制审计时间 |
5.2 针对内部控制审计实施阶段的改进建议 |
5.2.1 充分考虑企业层面控制对其他控制及其测试的影响 |
5.2.2 提升信息技术审计的专业胜任能力 |
5.2.3 选择最有效果的关键控制进行测试 |
5.2.4 对测试控制有效性的程序加以完善 |
5.3 针对内部控制审计完成阶段的改进建议 |
5.3.1 获取合理且充分的评价证据文件 |
5.3.2 规范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 |
5.4 细化《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内控缺陷评价标准的建议 |
6.结论与启示 |
6.1 研究结论 |
6.2 案例启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订单驱动的粉末涂料高精度称重及管控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概述 |
1.1.1 课题的来源 |
1.1.2 课题的研究背景 |
1.1.3 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高精度粉末涂料称重系统整体方案 |
2.1 方案整体需求和设计 |
2.1.1 方案整体需求 |
2.1.2 方案整体设计 |
2.2 机械结构选取 |
2.2.1 称重形式 |
2.2.2 加料形式 |
2.3 控制方案选取 |
2.3.1 基于PLC的闭环反馈控制方案 |
2.3.2 称重控制 |
2.4 称重技术 |
2.4.1 荷重传感器 |
2.4.2 电子台秤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高精度粉末涂料称重系统详细设计 |
3.1 机械结构详细设计 |
3.1.1 螺旋输送机设计 |
3.1.2 料仓设计 |
3.1.3 称重机构设计 |
3.1.4 桁架机械手设计 |
3.2 关键零件校核及有限元分析 |
3.2.1 螺旋轴的校核 |
3.2.2 螺旋轴的有限元分析 |
3.3 控制系统详细设计 |
3.3.1 系统控制任务及总体结构 |
3.3.2 气动回路设计 |
3.3.3 电气控制结构图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高精度粉末涂料称重系统精度分析 |
4.1 称重配料过程概述 |
4.2 影响称重配料精度的因素 |
4.3 称重配料系统精度控制方法 |
4.3.1 称重配料系统的迭代学习控制 |
4.3.2 实验结果及分析 |
4.3.3 迭代控制方法改进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订单驱动的粉末涂料管控系统整体方案 |
5.1 订单驱动生产方式概述 |
5.1.1 订单生产方式特点 |
5.1.2 订单生产方式的工作流程 |
5.2 系统模块概要 |
5.2.1 系统总体框架设计 |
5.2.2 系统模块功能设计 |
5.3 系统典型模块的实现 |
5.3.1 开发工具的选择 |
5.3.2 系统典型模块的实现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9)唐钢汽车板制造业务流程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主要研究的问题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问题 |
1.2 选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技术路线 |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与结构 |
第二章 相关理论综述 |
2.1 流程优化 |
2.1.1 流程优化的起因 |
2.1.2 流程优化的内涵 |
2.1.3 流程优化的原则 |
2.2 数字化制造技术 |
2.2.1 数字化制造的发展历程 |
2.2.2 数字化制造的内涵 |
2.2.3 数字化制造的价值 |
2.2.3.1 提升制造企业基础设施投资回报率 |
2.2.3.2 提升制造企业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 |
2.2.3.3 提升制造企业产品的可制造性 |
2.2.3.4 提高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
2.3 精益生产理论 |
2.3.1 精益生产理论的起源 |
2.3.2 精益生产理论的特点 |
2.3.3 精益生产核心 |
第三章 唐钢公司汽车板业务流程的现状分析 |
3.1 唐钢公司概况 |
3.1.1 唐钢公司介绍 |
3.1.2 唐钢公司组织架构 |
3.2 经营环境 |
3.3 汽车板制造业务流程现状 |
3.3.1 汽车板生产工艺流程 |
3.3.2 汽车板合同评审业务流程 |
3.3.3 库存管理业务流程 |
3.4 汽车板制造业务流程中存在的问题 |
3.4.1 对市场的变化,反映缓慢 |
3.4.2 库存量大造成利润损失 |
3.4.3 协调问题 |
3.4.4 缺乏有效全流程质量管控 |
3.4.5 取送业务管理混乱 |
3.4.6 生产计划安排问题 |
3.5 汽车板制造业务流程问题的原因分析 |
3.5.1 精益生产理念淡薄 |
3.5.2 生产管理方式不完全满足市场需求 |
3.5.3 信息化系统不足以支撑高端产品生产 |
第四章 高强汽车板业务流程优化设计 |
4.1 业务流程优化目标 |
4.2 业务流程优化原则 |
4.3 业务流程优化方案 |
4.3.1 组织结构优化 |
4.3.2 工艺流程管理的优化 |
4.3.3 库存管理业务流程优化 |
4.3.4 合同评审业务流程优化 |
4.3.5 数字化平台的的优化 |
第五章 业务流程优化的保障措施 |
5.1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
5.2 数字化平台的持续完善 |
5.3 公司管理制度的完善 |
5.4 企业文化的创新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可编程控制器智能制造数字化车间”项目实施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的来源 |
1.2 研究综述 |
1.3 研究的目的和方法 |
1.4 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
第2章 理论综述 |
2.1 概述 |
2.2 国内专家学者观点 |
2.3 国外专家学者观点 |
2.4 智能制造的实施案例 |
2.5 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关键性能指标 |
第3章 和利时公司生产现状分析 |
3.1 项目建设背景与基本情况介绍 |
3.2 现状描述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
3.3 改进方向与解决措施 |
第4章 智能制造数字化车间设计与运行 |
4.1 概况 |
4.2 架构设计 |
4.3 项目实施 |
4.4 项目完成情况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导师和作者简介 |
附件 |
四、用计算机进行仪器入库与发货(论文参考文献)
- [1]建材质量管理信息化追溯体系的研究[D]. 于茜. 北方工业大学, 2021(01)
- [2]基于供应链理论的ZJ公司产品开发流程再造研究[D]. 孙永庆.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3]数据驱动型精冲精益生产管理系统研究与应用[D]. 李佳盈.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 2020
- [4]铁路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以兰州货运中心为例[D]. 张景瑞. 兰州交通大学, 2020(01)
- [5]技能竞赛驱动下中职物流实训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D]. 林永辉.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2019(02)
- [6]WH公司库存管理流程优化问题研究[D]. 潘泽虹. 北京化工大学, 2019(06)
- [7]D会计师事务所对Y公司实施的内部控制审计案例研究[D]. 唐宇. 新疆财经大学, 2019(01)
- [8]订单驱动的粉末涂料高精度称重及管控系统设计[D]. 童文. 合肥工业大学, 2019(01)
- [9]唐钢汽车板制造业务流程优化研究[D]. 马静. 河北工业大学, 2018(06)
- [10]“可编程控制器智能制造数字化车间”项目实施与研究[D]. 于雯雯. 北京化工大学, 20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