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国利 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柯灵小学斗门校区 312000
数学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一定量的基础性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而适宜的发展性练习则可以让学生发展能力、开发智力,进而在练习中积累数学经验、感悟数学思想。练习题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高低。
因此,笔者认为练习是必要的,那么如何合理设计练习?我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紧扣目标,使练习具有针对性
在练习设计上,教师往往根据以往的经验设计一些练习,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受缚于教材,因此在教法上教师有时会采取一定的拓展或是对教材前后内容的串联和糅合,然而在练习设计上则很少体现这样的目的性,造成练习和课堂教学不配套。
为了使练习更具针对性,我们得先了解学生,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这样在设计练习的时候能把握练习的难度。其次,教师应该对教学内容有深刻的理解,根据教学目标来设计练习。教学内容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而教学目标的设计又应紧紧围绕新课程标准的规定和要求,并落实到每一堂课的课堂教学中。也就是说,练习的目的最终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所以要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练习。这样明确目的,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内练习变为学生自觉的活动,把学生引入最佳的认知状态,再稍加点拨、诱发,则水到渠成,从而提高练习的效果。
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与梯形》概念时,设计这样一组判断题:
①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 )
②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 ( )
③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并且相等。( )
④梯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
通过这样针对性地练习,能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含义以及它们的从属关系,不断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内化。
二、因材施教,使练习具有层次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应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在我们的练习中应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练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如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不同设计套餐作业,运用简便运算设计如下练习:
(1)模仿型:38×43+38×57,(25+250)×4。
(2)变式练习:85×99+85。
(3)发展练习:34×56+34×45-34。
给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层次的作业,把练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收获自己的数学价值。
三、有趣亲和,使练习具有情趣性
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要能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进他们的发展。练习本来是一种操作,不限于书面练习,它还可以是一项活动,也可以是一件制作。我们的作业设计应该还其本来面目。
如学习“数的整除”单元后,我用这一单元的知识设计了一道让学生猜老师家的电话号码是多少的作业,猜出后,拨个电话。如:
( )8的最小公倍数
( )8的最大约数
( )5的最小倍数
( )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的数
( )不能做除数的数
( )最小的合数
( )18和6的最大公约数
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理性思想背后也存在着情趣性。
四、适度开放,使练习具有探究性
练习不仅仅是一个操练的过程,更是一个解决问题,探索、研究、创新的过程。好的练习应该具有一定的探索性、挑战性,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果子”,体验到努力后取得成功的快乐。因此,我们的练习应该既包括传统的习题,也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适度开放,为学生留有广阔的空间,引领学生主动建构。设计练习时,我们可以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条件不足、多余的,或者答案不唯一的开放题,让学生在开放性练习的引导下学会分析、思考、筛选,选择有用信息,排除无关的信息,最终解决问题。
如在复习“工程问题”时,教师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题:修一段公路,甲工程队每天修100米,修了10天完成。若这条公路由乙工程队来修,那么需要修几天?在出示这道题后,学生马上发现条件不足,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编出了很多条件:
①乙工程队每天修200米。
②乙工程队每天比甲工程队多修25米。
③乙工程队每天修的与甲工程队每天修的五分之四一样多。
……
这样的练习,学生思维主动,兴趣浓厚,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探究的机会。
五、联系生活,使练习具有实践性
“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学生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才能感悟出数学的真谛,才能逐渐养成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勇于创新的习惯,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学生在课堂上、书本里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只有与丰富的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变得鲜活起来;只有经过自己的亲身实践,才能变得丰满、深刻。
例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后,可布置这样一道课外作业:①做一做:用萝卜做一个长方体。②找一找: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是长方体?③说一说:向家长说一说长方体有哪些特征。④涂一涂:在它的外表涂上不同的颜色。⑤记一记:写一篇数学日记,记下所思所想。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做、找、说、涂、记一系列活动,对长方体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总之,作为教师,我们要想方设法设计好练习,在联系生活的基础上,切实做到使练习紧扣目标、分层设计、有趣亲和、适度开放,以求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在数学学习中绽放出每个学生特有的一面,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论文作者:高国利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6年2月总第18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3
标签:学生论文; 作业论文; 工程队论文; 数学论文; 长方体论文; 自己的论文; 教师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6年2月总第18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