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思路论文

精准扶贫: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思路论文

精准扶贫: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思路

许 楠 陕西西安财经大学

摘要: 精准扶贫能够从整体上改善贫困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推动贫困地区及群众的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贫困人口多为受教育程度低、劳动技能缺失、生存能力较差的弱势群体,多分布在生存条件恶劣的偏远地区,当地的县域经济普遍面临着经济基础薄弱、缺乏经济支柱产业、贫困人口素质不高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应当以精准扶贫理念推动扶贫开发,以精准扶贫改善贫困地区的公共基础设施、产业结构,提高贫困地区的劳动力素质,促进资本、技术、管理等向贫困地区集聚,在扶贫开发中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关键词: 精准扶贫;县域经济;产业扶贫

贫困开发问题是世界各国都普遍面临的社会问题,即便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也都各种形式的贫困问题。改革开放后的30多年期间,党和政府始终将扶贫开发作为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制定了针对性的扶贫开发计划,以扶贫开发的方式解决了7 亿多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虽然我国在扶贫开发上取得伟大成就,但随着扶贫开发的深入推进,扶贫开发难度越来越大,“投入大,见效小”问题越来越明显,传统的大水漫灌式扶贫逐渐不适应扶贫要求,为此应当深入推进精准扶贫,以精准扶贫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从根本上解决社会贫困问题。

一、精准扶贫及其与县域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

随着中国贫困人口的不断减少,贫困人口多为受教育程度低、劳动技能缺失、生存能力较差的弱势群体,多分布在生存条件恶劣的偏远地区,在扶贫开发中“扶不准”、“扶不好”、“走过场”、“越扶越贫”等问题屡有发生。针对这些扶贫开发问题,习近平在湘西考察时提出,应当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识别帮扶对象、制定扶贫政策,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地开展扶贫工作。此后,精准扶贫成为当前扶贫开发的基本思路,也成为推动贫困地区产业开发和社会建设的重要途径。从总体上精准扶贫可分为三个步骤:一是以科学合理的方式精准识别贫困地区和贫困对象,建立针对性的扶贫工作档案;二是全面分析贫困地区及对象的致贫原因,制定个性化、精准性的扶贫开发方案;三是因地制宜、积极稳妥地推动扶贫开发,并对扶贫开发中反馈和总结,不断优化扶贫开发方案。

县域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94%,县域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70%。县域经济是工业与农业经济、宏观与微观经济的衔接带,在统筹城乡发展、化解“三农”问题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党的十八大提出,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内容,应当因地制宜地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从总体上看县域经济发展质量不高,经济竞争力不足,在产业结构、财政收入、就业岗位供给、基础设施建设、营商环境、经济发展潜力等方面与大中型城市之间有较大差距。从扶贫开发视角看,中国的贫困人口及贫困地区绝大多数分布在县域范围内,如大别山片区、武夷山片区等连片贫困地区多分布于县域辖区内。显然,精准扶贫主要是在县域范围内开展的,这必然会深刻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给县域基础设施建设、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等带来新契机,比如精准扶贫能够推动县域旅游业、现代农业、农产品加工、民俗文化产业的发展,提高县域经济发展程度。另一方面,县域经济发展也能够为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推动扶贫开发工作的有序开展,促使更多的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二、以精准扶贫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从总体上看,精准扶贫是涉及产业开发、劳动培训、社会治理、思想引导等多方面内容的系统工程,精准扶贫工作能够从整体上改善贫困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推动贫困地区及群众的可持续发展,这些对县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推动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随着后工业化时代到来,越来越多的人口及资源向大城市集聚,这些给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许多挑战,特别是涞源县、盘县、顺平县、饶河县、正安县、林甸县等国家级贫困县纷纷陷入了产业空心化、社会内卷化的发展状态,普遍缺乏支撑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县财政往往是入不敷出,依靠中央和省市财政转移支付度日。在这些贫困县开展精准扶贫,实施与地方资源禀赋、民俗文化等相适应的扶贫开发项目,能够很好地推进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比如国家级贫困县河北阜平县就以绿色蔬菜、食用菌、乡村旅游等为扶贫开发内容,以金融扶贫、信贷补贴等为切入点,摸索出了一条独特的扶贫开发新路子,提高了阜平县的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调整县域产业结构,促进二三产业发展。 贫困地区往往以传统农业、传统畜牧业为主,制造业、服务业等发展滞后,产业的集约化、规模化程度比较低。所以在精准扶贫开发中,应当推动县域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县域经济的规模化和集约化程度。比如在农业及畜牧业发展中,应当支持贫困县发展现代农业、观光农业、绿色农业、规模化养殖业等,提高第一产业的规模化和集约化程度,提高产业发展的经济效益。再如应当深入推动贫困地区的土地流转工作,以“公司+农户”的方式推动贫困地区的农业开发,使农民从土地上获得更多经济收入。[5]此外,以精准扶贫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中,应当充分发挥农业合作社的经济功能,引导贫困群众参加农民合作社,对农民合作社是是扶贫项目支持、扶贫资金补贴、扶贫信贷帮扶等,精准解决扶贫开发中的“谁来扶”问题。比如山西永济市就建立了针对农民合作社的扶贫贷款政策,对农民合作社的5 千元以下的小额贷款进行免息,对5 千至1 万元的贷款按照市场利率的50%计息,这些大大降低了贫困群众的贷款成本,对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具有重要意义。最后,应当以扶贫项目开发的方式支持贫困地区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工艺产品制造、生态旅游业等,提升制造业、服务业等在县域经济中的比重,这样能够为贫困人口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促使更多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比如大别山区的金寨县就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以及革命老区的文化遗产,开发了多个红色旅游项目,推动了当地服务业的发展,促使革命老区的许多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再如宁陵县就大力发展食品加工、纺织业等产业,推进物流园区建设,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也促使许多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二)有助于夯实县域经济的发展基础。 中国有几千个县城,不同县城的地理位置、人文环境、自然资源等往往有较大差异,比如昆山县地处太湖平原,境内地势平坦,并且有多条河流,交通非常发达,同时昆山与上海市相距非常近,可以很好地分享上海经济发展红利,因而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县域经济体之一。但是有些县城地处偏远地区、自然条件恶劣、交通基础设施落后,从而使当地的经济发展起点较低,比如四川省的色达县、木里县、盐源县、喜德县、普格县、甘洛县、美姑县等往往自然条件恶劣、交通设施落后,这些直接制约了县域经济发展。在这些贫困县开展扶贫开发,可以改善当地的水利设施、交通设施、物流体系等,为当地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条件。[1]

当前多数贫困地区都面临着经济基础薄弱、缺乏经济支柱产业、贫困人口素质不高等问题,导致精准扶贫难度较大,扶贫效果也往往不尽人意,这些影响了以精准扶贫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在精准扶贫开发中,应当通过加强基础设施、调整县域产业结构、提高劳动力素质、促进扶贫资源整合等方式,提高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以精准扶贫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

绘本,顾名思义就是“画出来的书”,也就是指图文相互有机结合的书籍。现在市面上的绘本图书以儿童阅读为主,内容涉及也很广,文学、科学、教育等等。近年来,市场上出现了成人绘本,以台湾绘本家几米的最为火热,还有钱海燕、寂地等都是以成人绘本创作为主的。这些成人绘本中有很大一部分属于治愈系绘本。

(一)改善生产生活环境,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从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因素看,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基础薄弱、交通系统不发达等占据较大比重。所以在精准扶贫开发中应将县域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及物流体系建设等作为重要内容,优化县城的功能布局,拓展县城的产业开发空间,支持县域特色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比如在大别山片区的精准扶贫开发中,就应当重点支持兰考、固始、沈丘等县城的综合承载能力,将县城打造为县域经济中心,以县域经济辐射周边乡镇,形成“县城-乡镇”相互支撑、良性循环的产业布局。其次,在精准扶贫开发中应当将产业扶贫、项目开发置于首要地位,以扶贫开发的方式完善城镇产业体系,打造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此外,应当加强贫困地区的小流域治理、山水田林路建设等工作。比如应当改善贫困地区供水管网,解决贫困群众的饮水问题;加强贫困地区的农田水利建设,提高贫困地区的农业生产能力;应当推动贫困地区的电网改造、网络基础设施等建设,改善贫困地区的道路交通、客运班线等,为贫困地区的县域经济发展提供良好条件。最后,应当完善贫困地区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体系,加强贫困地区的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充分保障贫困群众最基本的生存权。[4]

(四)资源整合力度不够,缺乏经济发展模式。 精准扶贫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整合多方面的社会资源,促使资本、信息、人才、管理、技术等向贫困地区集聚,这样才能有效推动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但在以精准扶贫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中也面临着许多新问题,比如许多地方政府对精准扶贫政策理解不深,多以“运动式”扶贫开展工作,扶贫效果缺乏可持续性。有些政府官员以非常短视的方式看待精准扶贫,甚至简单地认为,以物质救济、养老保障等方式解决贫困人口的吃饭、上学、看病等问题,就算完成扶贫工作了,反而忽视了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可持续发展。此外,有些地方的扶贫开发力度很大,但是精准性不高,与当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不相适应等,这些制约了精准扶贫与县域经济发展的融合度。比如有些地方盲目地开展土地流转、规模化养殖、中药材种植等扶贫项目,由于不符合市场销路不好、缺乏必要生产技术等,并未受到良好的扶贫开发效果,也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3]

(三)贫困人口素质差,经济发展难度大。 长期扶贫开发实践表明,贫困群众之所以贫困与其受教育程度、职业技能水平、思想认识水平等密切相关,许多贫困群众都并未受过完整的义务教育,缺乏劳动技能和专业能力,这些导致他们在就业市场上往往处于劣势,无法通过勤奋劳动改变自己的贫穷落后面貌。首先,贫困地区的信息闭塞,贫困群众的思想观念落后。在贫困地区许多贫困群众缺乏自我奋斗意识、脱贫意识等,抱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混日子思想对待生活,缺乏改变贫困面貌的决心、勇气和行动。有些贫困人口抱着“我贫困,我光荣”、“我贫困,党救济”、“共产党是依靠穷人打天下的,就应当回报穷人”等不健康思想,完全依靠政府救济来解决贫困问题。此外,在许多贫困县中贫困群众的受教育程度比较低,都是文盲或半文盲,他们只会一些简单的农业生产,缺乏必要的职业技能和专业能力,这些不仅影响了贫困群众的脱贫致富,也影响了当地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

(二)产业结构不合理,缺乏支柱性产业。 由于历史传统、经济基础、自然条件等因素影响,贫困地区往往产业结构单一,以传统的种植业、畜牧业等为主要产业,在贫困地区的县域经济中传统农业仍占据重要位置,这些导致贫困地区的劳动生产率低下,群众收入水平较低。从总体上看,贫困地区的县域经济中农产品加工、纺织业、工艺制造等制造业发展滞后,乡村旅游、民俗文化旅游等服务业也较为落后,导致贫困群众的就业机会比较少,除了传统农业生产以外,人们很难从方面获取经济收入,导致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纷纷到发达地区打工赚钱,从而导致贫困地区的县域经济中的第二三产业发展更为落后,形成了越穷越差、越差越穷的恶性循环。比如太行山片区、大别山片区、武夷山片区等连片贫困地区,都面临着产业结构单一、支柱性产业缺失等问题,这些加大了精准扶贫开发难度,也制约了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2]

四、以精准扶贫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优化路径

(三)有利于提升县域人口的劳动力素质。 从整体上看贫困地区、贫困人口之所以长期处于贫困状态,固然与地理环境、自然条件、先天禀赋、经济基础等有关,同时也与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思想观念、受教育程度、职业技能、就业能力等因素相关。精准扶贫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的社会工程,它不仅包括改善贫困群众的物质生活,还包括改善贫困群众的思想观念、精神生活、生存能力等,涉及特殊教育、思想观念教育、技能培训、产业开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基础设施建设、贫困地区社会治理等方面内容。比如劳动技能培训、劳务外出培训、农业生产技术培训等都是精准扶贫的重要内容,这些对于提高贫困群众的劳动就业能力、自主创业能力等具有重要意义。再如宣传党的扶贫政策、市场经济知识、农产品销售技巧等也是精准扶贫的重要内容,这些能够提高贫困群众的思想觉悟、艰苦奋斗意识等。显然,精准扶贫能够从整体上提升贫困人口素质,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更多高素质的劳动者。

苏楠很想再见杨小水一面——单纯的见面,没什么目的。她心里空得慌,想见一个人,一个离她近的人。真是滑稽,律师竟然和她的委托人成了最亲的人,成了母女。母女还不应该见见面?

(一)基础设施落后,县域经济基础薄弱。 从总体上看贫困地区多地处地理位置偏远、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太便利的地域,这些直接影响了当地的县域经济发展,也带来了公共基础设施落后、经济基础薄弱等问题。许多贫困地区还没有解决群众饮水安全问题,水利技术设施、道路交通设施等较为落后。比如有些地方地处自然条件恶劣的山区,在雨季后往往会出现道路交通遭损坏,无法进行正常的交通运输;有些贫困地区是多山少地,不适合开展农业生产,又缺乏加工制造业等产业,只能靠天吃饭、靠政府救济。此外,许多贫困地区的医疗卫生、基础教育、文化服务等公共服务较为落后,贫困群众多为文盲或半文盲,除了会进行一些简单的农业生产之外,缺乏比较的劳动技能和生存技能,这些直接影响了当地制造业、服务业等产业发展。还有些贫困地区的宗教文化浓厚,如青藏高原上的杂多县、玉树县、囊谦县等,贫困群众多有着强烈的宗教信仰,恪守形式多样的清规戒律,不愿从事农业生产或参与扶贫项目,这些也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发展,给以精准扶贫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带来许多障碍。

一方面,科学调度现有蓄水工程,在确保防洪安全前提下,对汛限水位、进入后汛期时间和区域进行科学调度,拦蓄洪水,特别是抓住洪水“尾巴”,尽可能多蓄水,确保汛后用水。另一方面,积极规划和兴建一批新的调蓄工程,提高水资源调配能力。通过必要的工程调配手段,使部分地区和江西省主汛期富余的水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转移到水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弱的地区和时段,促进水资源的时空均衡。正在推进的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及赣抚连通工程,就是典型的生态工程和水资源配置工程。

(三)统筹发展县域教育,提升贫困人口素质。 首先,应当将教育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内容,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改善贫困地区的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提高贫困地区青少年的受教育质量。比如在贫困地区应当真正落实义务教育政策,加大对贫困生的教育补贴以及对寄宿生的生活补贴;应当落实针对贫困地区的“定向招生计划”,对贫困学生实施免费高中教育,提高贫困生的受教育程度。此外,应当大力发展贫困地区的职业教育,实施针对贫困生的免费职业教育政策,支持贫困家庭参与职业技能鉴定,对贫困群众的职业技能培训实施补贴。还应以资金、项目和培训的方式扶持贫困群众到职业院校及专业机构进行教育培训,切实提高县域经济的自我发展能力。应当将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生产技能培训等作为教育扶贫的重要内容,不仅要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宣传农技知识,还应当开展“农技下乡”活动,组织开展农业技术专题培训,为农民、农业合作社等提供农业生产、疫病防治、病虫害管理等教育培训。最后,应当将思想扶贫作为教育扶贫的重要内容。要解决贫困地区及群众的思想问题,改变少数贫困人口的听天由命、顺其自然、依赖政府等消极落后思想,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的开拓意识、进取精神、主体意识等。比如应当以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武装贫困群众,通过新闻媒体、下乡教育、文明创建等方式宣传“等靠要可耻,艰苦奋斗光荣”、“好逸恶劳可耻,勤奋劳动光荣”等价值观念,提高贫困群众的思想认识,充分发挥贫困群众在扶贫开发中的主体性作用。[6]

2. Damballah made the waters before he made the mountains and valleys.

(四)整合各种扶贫资源,建构多元发展模式。 扶贫工作是一项涉及多方面、多领域的复杂工作,仅仅依靠政府的资源投入往往难以收到预期扶贫效果,所以应当充分整合各种扶贫资源,建构政府主导、社会协同的多元化扶贫体系。比如应当充分发挥企业和社会资本在扶贫开发中的积极作用,引导龙头企业、产业资本等参与扶贫产业开发、农业旅游观光、农产品深加工等,探索“一村一品”、“一村多业”的产业扶贫新模式。此外,可以探索金融扶贫机制,建构金融扶贫的新模式。金融扶贫是新时期精准扶贫的重要方式,对于县域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河北阜平县就以金融扶贫带动县域经济发展,受到良好的扶贫开发效果。阜平县地处太行山片区,地理条件较差,“九山半水半田”,贫困村占比达到75%。习总书记在考察河北时就非常关注阜平县的扶贫开发问题,并制定了阜平县扶贫开发的总体目标。河北省政府根据阜平县的实际情况制定了金融扶贫开发方案,建立了县乡村的金融服务网络,以信贷、保险等金融产品支持扶贫开发。在扶贫开发中政府以融资支农、见保即贷、保贷联动为基本思路,开发了脱贫贷、小康贷等多种金融扶贫产品,推动了当地种养殖业的规模化发展,收到良好的扶贫开发效果。最后,应当以“互联网+”思维推动扶贫开发,推动贫困地区的电子商务、特色旅游等产业发展。比如河南栾川县就大力推动“互联网+扶贫”工作,开展了“走进伊水栾山,牵手栾川印象”的推介活动,宣传了栾川的老君山、重渡沟等旅游景区,打造了“栾川印象”的文化品牌。[7]

精准扶贫是经济新常态下提升扶贫开发质量的重要方式,也是解决贫困问题、促进均衡发展的重要方式。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契机,许多贫困县都凭借精准扶贫的“东风”实现了经济跨越式发展,提升了县域经济的整体发展质量。所以应当深入探索以精准扶贫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新思路,促进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正如闺蜜所说,男人一旦有了出息,就算自己不出去寻花觅柳,一些莺莺燕燕的诱惑也会主动找上门来,防不胜防。

参考文献:

[1]黄承伟.习近平扶贫思想体系及其丰富内涵[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6).

[2]宁方馨,王艳慧.大别山连片特困区相对资源承载力评价[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6,32(4).

[3]王兴盛.精准扶贫的内外兼修之道[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7(1).

[4]丁建军,李峰,黄利文等.连片特困区县域经济增长效应分解及空间特征分析——以武陵山片区为例[J].经济地理,2013(2).

[5]任连娣,王倞,张永翊.现代农业与县域经济互动发展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3(3).

[6]万君,张琦.“内外融合”:精准扶贫机制的发展转型与完善路径[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

[7]张红.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问题探讨[J].经济论坛,2016(2).

中图分类号: F323.8

文献识别码: A

文章编号: 1001-828X(2019)027-0001-03

标签:;  ;  ;  ;  

精准扶贫: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思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