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眩晕急性发作的治疗体会。方法 收集2005年3月至现在治疗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眩晕88例,回顾分析了不同治疗方法和疗效。结果 44例治疗组临床治愈32例、好转12例、临床治愈率72.7%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20例、好转20例、效差2例、无效2例,临床率45.45%总有效率90.91%。结论 PSS在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眩晕效果快、缩短治疗时间安全有效。
【关键词】藻酸双酯钠 眩晕
【中图分类号】R25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3-0100-01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在老年人中十分常见,多因头部改变诱发,以急性眩晕发作为表现,时伴有闪辉、复视、视物变形、肢体麻木等。其他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缺血发作症状重时可发展为循环系统梗死,后果严重,因此早期干预,尽快治疗,对于改善生活质量,防止脑梗死的发作,有着重要意义。藻酸双酯钠(PSS)具有明显的降低血液粘稠度、抗凝血、降血脂、扩血管改善微循环作用,自05年3月开始用该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的急性眩晕,取得满意效果,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病例选择:全部病例均为住院病人,年龄45-75岁,病程1小时至2周,以眩晕为主诉,或伴有恶心、呕吐、耳鸣、改变头位时加重,经颅多普勒提示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明显下降,同时做CT或MRI排除其他类型的眩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一般资料:观察病例88例,治疗前均行血脂、血糖及经颅多普勒检查,随即分为2组,治疗组44例,男30例,女14例,年龄45-75岁,平均年龄60岁,对照组44例,男29例,女15例,年龄45-73岁,平均年龄59岁,2组性别、年龄、发病时间、血糖、血脂水平及治疗前经颅多普勒改变等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
2、治疗法
2.1治疗:治疗组以PSS注射液(青岛海洋,每支50mmg)100mmg加入0.9%250mml静滴每天一次,对照组以血塞通注射液(云南白药集团)0.4加入NS 250mml脉注射每天一次,同时口服西比灵5mmg-10mmg每天一次,每晚睡觉前服2组治疗程一周。
2.2观察指标:①疗效指标:临床疗效及起效时间;②治疗前后平均血流速度的变化;③安全性检测:用药前后血尿常规检测,观察有无出血表现、心电图对比,肝肾功能检查,以观察有无药物毒副作用。
3、效标准于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临床治愈: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消失,可自然行走好转:眩晕减轻,恶心、呕吐消失,搀扶可以行走,TCD好转>50%。效差:眩晕无明显改善,恶心呕吐减轻,无法下床活动,TCD改善<50%,无效:治疗前后症状无变化。
3.2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32例,好转12例,临床治愈率为72.7%,总有效率100%。对照组临床治愈20例,好转20例,效差2例,无效2例,临床治愈率45.4%,总有效率90.91%,2组临床治愈率比较差异性非常显著意义,(P<0.01 起效时间人24例,治疗组38例,对照组20例,2组比较有显著意义(P<0.05)。
4、讨论
(1)目前认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发病机理主要有:①微小动脉栓塞;②脑血管痉挛;③脑血管动力学发生改变;④颈椎病在眩晕治疗中,药物作用于单一的扩血管或活血化瘀,其中,西药作用主要是扩血管,而中药剂如丹参等则能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扩血管作用较弱,因此,单一用药治疗眩晕往往起效慢,疗效欠佳,所以倾血于联合药物,所以如何选择一种疗效更好而副作用小的药物是治疗眩晕的关键。
(2)PSS是以海藻提取物为基础原料,属多糖类化合物,属类肝素药,该药具有阴离子聚电解质纤维结构特点,能沿链电荷集中,在其电斥的作用下,可使富含负电荷的细胞表面增强相互间的排斥力,故能阻抗红细胞之间和红细胞与血管壁之间的粘附,明显降低血液粘度,改善循环,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缺血,另外本品能便凝血酶失活,抑制由于血管内膜受损,腺苷二磷酸(ADP)和凝血酶激活等所致的血小板聚集具有抗凝血的作用,本品应用后还能使血管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LDL)的含量降低,高密度脂蛋白(HKL)的水平升高,供用降血脂作用,目前该药主要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心血管病等疾病的防治。本观察表明PSS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眩晕起效快,缩短治疗时间,且明显毒件作用。安全有效,值得扩广应用。
论文作者:秦恒波 刘萍 刘群慧
论文发表刊物:《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3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1-8
标签:基底论文; 动脉论文; 多普勒论文; 血管论文; 疗效论文; 供血不足论文; 作用论文; 《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33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