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型时期的会计战略_经济增长方式论文

论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型时期的会计战略_经济增长方式论文

论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时期的会计方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方略论文,经济增长方式论文,时期论文,会计论文,论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我国“九五”计划和未来十五年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远景奋斗目标,其中最核心的一个问题就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以此来促进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会计工作作为经济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当前经济发展实现两大转变的战略方针之际,必然会面临着许多理论与实践上的新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去解决。笔者认为,根据经济增长方式对会计工作的基本要求,结合我国当前的会计工作实际,欲使会计能够适应“两大转变”的需要,必须采取正确的方略。本文试提出如下会计方略并加以论述。

一、根据会计的目标,决定会计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时期的工作方位

会计目标是会计这种管理活动所要达到的基本要求和终极目的,它是一定时期会计理论和会计实践的向导,由于受到会计环境的制约,因而具历史的客观性。在我国当前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经济环境下,企业作为这一运行机制的微观基础,要想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大潮中站稳脚跟,其关键就是经济效益,只有全社会各个企业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整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基础才显雄厚,才能为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转创造良好的条件。由此可见,在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时期,企业经营管理的总目标必然是经济效益;而作为经济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会计,自然应以提高经济效益作为其工作的终极目标,这一目标决定了它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时期的工作方位应当是:

(一)在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降低消耗、增加效益的企业经营机制过程中,

会计通过对企业生产经营资本金循环与周转过程的全面反映和监控,促进企业经营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会计部门具有信息量大、信息集中、综合性强的优势,只要认真抓好企业会计的核算、监督、预测、决策、控制、考核与分析等各个环节的工作,抓好成本控制这个关键环节,认真组织好企业经营所需资金的筹集、使用、耗费、收回与分配,就能确保企业节约资源、降低消耗、增加效益这一目标的实现。

(二)在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技术进步机制过程中,会计通过对生产要素优化组合的技术经济核算与管理,为这一机制的建立创造条件

企业的生产技术状况与装备水平,在很大程度上要反映会计部门对外所发布的信息指标上。因此,企业的会计部门和人员,只要主动参与新建、扩建、改建项目的测算与决策过程,运用价值工程等先进管理技术,尽量减少因决策失误而导致成本上升的隐患,促使企业尽量走内涵扩大再生产的道路,不盲目追求技术装备上的高、新、大、洋,使其装备水平永远保持在一个既满足企业自身的生产要求,又相对先进的基础之上,就可以促进企业优化内部的生产要素组合,做到降低产品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企业的产品竞争能力,从而提高企业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实现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

(三)在形成有利于市场公平竞争和资源优化配置的经济运行机制过程中,会计通过对企业生产经营资本金筹集与运用过程的谋划与调度,为企业有限资金得到合理有效地运用奠定基础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下,企业作为基本经济细胞,其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的供求矛盾是永远存在的。因此,内部资金配置的优化就成为一项相当重要的基础工作,它是企业在市场上否具有竞争能力的关键。在这一工作中,会计部门和人员只要能够根据企业自身生产经营活动的特点,按照供、产、销各个阶段生产经营活动的具体要求,合理地测算货币资金、储备资金、生产资金及成品资金的投向与存量,精于核算,精心调度,就可以促使企业的资金、劳动力、原材料及设备与生产要素得到合理的配置与使用,从而发挥其最大的使用效益。

二、抓好会计基础工作,建立良好的会计工作秩序

我们应当看到,在“八五”期间,我国的会计工作在法制建设、核算制度、管理模式转换以及注册会计师事业发展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会计工作秩序方面也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已经严重地影响了会计信息的效度。在1995年10月召开的第四次全国会计工作会议上,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曾对整顿会计工作秩序“约法三章”,其中最重要一条就是要求所有企、事业单位必须依法建帐,以便为建立稳定的会计工作秩序,从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打下基础。根据朱副总理的指示,国务院不久前正式下发了《关于整顿会计工作秩序、进一步提高会计质量的通知》,要求在各级人民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各有关部门要主动采取有效措施,对本地区、本部门的会计工作秩序进行全面检查和整顿。

(一)应明确当前整顿会计工作秩序的重点单位

在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开始实行根本转变的情况下,为了确保会计信息质量,根据我国会计工实际,当前会计工作秩序整顿的重点单位应当是:(1)按照国家规定应当建帐而没有建帐或帐目严重混的单位;(2)帐外设帐,搞“两本帐”或者假造会计凭证、会计帐簿、会计报表、隐瞒真实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单位;(3)严重违反财务会计制度,乱挤乱摊成本、随意摊销费用、任意减少利润或者增加亏损且擅自冲减国家资本金的单位;(4)偷漏国家税收、截留或转移国家单位的收入,私设“小金库”的单位。

(二)在整顿会计工作秩序的重点单位应抓好会计基础工作

解决上述单位会计工作秩序方面存在的问题,关键是抓好以下六项会计基础工作:一是立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二是建立健全各种原始记录;三是建立健全各种财产物资的计量验收与收发领退程序;四是狠抓与会计准则要求相配套的规范化、标准化的会计凭证、会计帐簿及会计报表体系的设计与推广工作;五是抓好根据单位的生产特点与管理要求而建立帐簿体系的工作;六是抓好会计档案的填制、传递及其保管方面的程序性管理工作。只有抓好了上述会计基础工作,才能为建立良好的会计工作秩序创造条件,才能为更好地发挥会计在经济增长方式转换过程中的作用而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强化成本管理,建立并逐步完善单位内部的责任会计体系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一个核心内容就是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降低消耗,提高质量,增加效益的企业经营机制,这一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成本管理的状况与水平,因此,必须进一步强化企业成本管理工作。

(一)完善成本管理的法规体系

1993年7月1日,我国实行了会计核算制度的根本变革,在全国范围内普遍推行了《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财务通则》,相应颁发了新的行业财务制度与会计制度;当年底又颁发了《公司法》;并于1994年元月1日对原有税法体系进行了较大规模的修改,全面推行新的税制。这样,原来执行的《成本管理条例》与现行法规之间即在口径与含量上出现了一些偏差,可国家有关职能部门并未对此进行相应的修订与确认,以致企业在成本管理上就显得有些宏观指导上的失控,执行“两则”、“两制’的内容似乎有点抽象,而完全执行原来的《成本管理条例》与现行会计核算制度的要求又不太一致,因而,规范成本管理的法规体系是当前较紧迫的一个现实问题。

(二)强化成本管理意识,逐步推行全程全员性的成本控制工程

这一工作虽然会涉及到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以及企业内外的各种关系,但其重点应放在以下六个方面:一是建立成本控制工程的组织保证体系;二是完善成本控制工程的内部价格体系;三是实行项目投资前及建设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四是实行产品投产前预测、决策过程的成本控制;五是强化产品形成过程的成本控制;六是注重成本控制目标的考核与分析。通过上述六个方面的工作,力争把成本降低的观念贯穿于从设备购置、安装、调试、投产开始到产品生产制造、验收入库、销售及进行售后服务为止的整个过程,使每个阶段、每个环节、每个部门、每个岗位的每个职工都可把自己的言行与降低成本的目标结合起来,以确保企业经济效益终极目标的实现。

(三)结合成本控制工程的推行,逐步建立并完善单位内部的责任会计体系

近年来我国不仅在责任会计的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而且在责任会计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与成效。但是应当看到,这一工作涉及的层面还不是很宽。因此,在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强调节约资金、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今天,这一工作应当进一步地完善。各个企业在推行责任会计核算体系过程中,应当根据自身生产经营活动的特点,划分好企业内部的资金、成本、利润三大责任中心的工作范畴,设置必要的责任会计机构,配备专门人员,制定切实可行的责任会计管理与核算制度,以便把这一工作落到实处,使成本管理工作得到深化。

四、强化会计信息质量意识,建立并逐步完善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保证系统

在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时期,为了保证经济决策的正确性,会计信息质量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因而,必须建立健全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保证体系。其基本要求如下:

(一)进一步健全会计法规,逐步形成一个相对稳定和完善的会计法规配套体系,以便为监督会计信息质量提供依据

经过近十年的建设,我国已经基本上形成了以《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内部财务会计制度为主体的会计法规体系。但是应当看到,目前,具体会计准则尚未正式颁布,企业内部财务会计制度的制定工作也尚未提高到应有的高度来认识与实施,会计法规与其它经济法规之间的协调工作还有一定的难度,因而,必须加强这一工作。

(二)加强会计法规的宣传力度,强化会计人员及其它管理人中的执法与守法意识,以便为会计信息质量监督体系的运行创造条件

当前应当确定的一个基本观念是:会计法规所要调整的不仅仅是会计人员的业务处理行为,不仅仅只是规范会计业务的处理方式,更重要的是要制约企业内外与会计质量相关联的全体人员的言行。因而,必须加强会计法规及其它相关经济法规的宣传力度,使与会计信息的输入、加工处理和输出相关的所有人员都能够切实做到广知法、深懂法、严执法。

(三)明确实施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部门,界定各自的权责范围,以便为会计信息质量监督体系的运行提供保证

在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实现根本性转变的时期,会计信息质量监督保证系统应由国家会计监督、社会会计监督和单位内部会计监督三个部分所构成,并且各有其工作重点。国家会计监督的执行机构是各行政职能部门及经济执法部门,它们必须根据自身的工作业务范围,按照国家所赋予的权力,对企、事业单位提供会计信息的载体及其构成内容进行认真地审核,以防止出现虚假信息,确保国有资财的安全。社会会计监督的执行单位是会计师事务所,它们主要是按照独立、客观的原则,依法对各个单位及公司制企业会计报表的真实性进行审验并做出公正的评价,以确保投资者投入资本的增值,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单位内部的会计机构与人员,应当根据《会计法》所赋予的基本权力,严格执行单位内部的财务会计制度,勇于抵制一切不合法的开支与违法乱纪行为,以切断不真实会计信息的源头,为确保会计信息的质量奠定基础。

五、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会计工作任务的完成,会计目标的实现,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人员的素质状况,而会计人员的素质应包括政治素质、业务素质与心理素质三个方面的内容。在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实现根本性转变的时期,培养一支政治思想素质高、业务技术扎实过硬、心理素质健康、稳定的会计人员队伍,是会计信息质量具有准确、及时、真实、可靠等基本特征的重要保证。因此,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这一工作:

(一)加强对会计人员思想素质的薰陶

应采取一定的方式,对会计人进行法制教育、思想教育及职业道德教育。通过各种传播媒介,大力宣传秉公执法、忠于职守的优秀会计人员的先进事迹,以弘扬正气,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一种理解、支持与关注会度工作的社会风气,为会计人员可顺利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舆论氛围。

(二)注重提高在职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按照我国《会计改革与发展纲要》的要求,到2000年,国有企事业单位和县以上集体所有制单位会计人中有80%的人应达到中专以上水平。而从我国会计人员知识构成的现状看,离这一要求还有相当大的距离,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仅为48%左右。由此可见,我国会计人员在职职业继续教育的任务还相当艰巨。因此,应采取有效措施,调动各种社会力量,逐步形成以在职成人教育为龙头、以短期业务培训为主体,以一年一度会计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考试考前辅导为补充的会计人员在职职业继续教育体系,从而促使会计人员业务素质的不断提高。

(三)注重对会计人员心理素质的训练与会计执业环境的优化

会计人员心理素质训练的目标是让他们能够以一个健康、稳定的心理态势来面对复杂的会计业务,对于违反财经法纪的言行,能够做到按照自身的职业准则勇于斗争、敢于抵制,不附炎趋势,不盲目屈从,认真履行会计监督的职能。会计人员心理素质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企业内、外会计环境的制约与影响,因此,优化会计执业环境更是我国当前以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一项重要任务,只有会计执业环境的不断优化,才能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创造条件,才能使我国的会计工作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时期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标签:;  ;  ;  ;  ;  ;  ;  ;  ;  ;  

论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型时期的会计战略_经济增长方式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