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改变当下的初中历史教育模式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一件事情了,传统教学那种落后、缓慢、教书的与听书的完全脱节僵化的教学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合当今课堂,现在的我们更应该建立一套行之有效、能广泛推广的高效课堂模式,让学生更加快速地掌握历史知识,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这种互动教学模式中。
关键词:初中历史 高效课堂 教学效果
在蓬勃发展的当今社会,我们的教育也在不断地深入创新改革,新式教学模式也在如火如荼地展开。我们应该将此与课堂教学更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得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更加有趣,以无与伦比的高效率达成制定的教学目标。当然,教学课堂的高效率不仅仅是看教学量,更加要促使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增加。历史教学,顾名思义是告知人们真实的存在于过去的有价值的东西,正所谓“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懂得过去,方知现在的来之不易,方知现在人们生活幸福。我们应该让学生做一个回馈大众、报恩国家的有为之人,那么,迫切构建初中历史教育高效课堂就成了当下的重中之重。
一、编织学生思维,建立课前目标
如何有效地在短短的一节历史课中将很多的历史内容传授给学生?我们必须充分地利用课前的时间。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将教学内容安排到量化、自主化程度,以一定比例安排课堂内容,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不少于70%左右。所以在课堂前要将教学目标告知学生,使他们在上课前先行编织思维,使他们的头脑中产生问题、产生要点。这样不仅能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而且能使学生提前预知学习过程。我们可以通过精心的备案,总结这节课中的重点知识、难点知识,让学生能够产生一定的认知,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活跃学生思维,使学生参与到互动教学中
教学教学,我教你听,但这只会被动地形成一种惯有模式,老师不停地灌输知识,学生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不能有效地产生自主思维,不利于学生人格的发展。当今社会机器都被要求能够产生自主思维、具备自我逻辑,更何况拥有健全思维的人类。所以,课堂的主体一定要交给学生,使他能够成为教学体系中的主体。我们可以作为课堂中的引导者、开智者,给他们提供帮助,而不是作为已经拥有知识的人,在他们面前展现你的先知与优越感。我们首先建立的必须是一种融洽的教学环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活跃地参与到历史知识交流的互动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激发学生思维,运用新颖的教学手法吸引学生思考
真正让一个人记忆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身临其境地感受一切,这样才能使人铭记,使人难以忘怀,使人印象深刻。同理,新颖的教育手法才能脱离传统教学那种死记硬背、填鸭式的灌输模式,使学生能够自主地记忆、领会,让我们的历史课堂变得更加丰富、更加生动、更加活泼。历史环境再次演绎就是最好的手法之一。
例如:在“西安事变”这一历史情景下,可以让学生们扮演不同的角色——蒋介石、杨虎城、张学良,通过简单的对话情景,就可以重现当年那段即将国破家亡、山河破碎的沉重历史情景,让学生们深刻地明白当年关键时刻我党放弃前嫌、携手并进、共同抗日的伟大护国主义情怀。这样不仅能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历史当中,而且还能改变过去那种枯燥单调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更加有趣味地学习、更加主动地学习、更加有兴趣地学习。同时,我们还可能采取分组学习方式,进度差不多的学生归拢在一起,分开培养,制定不同的学习方略,不再是以前那僵硬的同策同略、大锅饭一起端,让学生可以真正释放自我的爱好与兴趣,在更加广阔的环境中自由飞翔。
四、思维的反馈、举一反三的重要性
所谓的表现就一定会产生正确与错误的答案,而在学生产生种种问题之后,我们应该做的就是做出最及时、最相应的反馈,这是在课堂上最必要、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教师的及时反馈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及认知错误后的及时改正。也许错误与正确都是属于某个学生的,但是,教师的反馈却是面向所有学生,举一反三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体现出来了。一个正确回答能让全部人得到借鉴,那么一个错误的回答呢?却可以使所有人都认知到错误性从而加以改正,甚至可以让学生们发散思维,深刻认知到其他类似的错误回答,从而真正做到教授一个“点”,学生们却领悟了整个“面”。我们应当鼓励学生做出任何答案,重要的并不是答案的对错,而是对于答案的认知。发散思维,扩展思维,引导学生去想象,这才是教学中必不可少也不可忽视的方面。
总之,从课前、课中、课后,再到学生们的编织思维、活跃思维、扩散思维,最后老师们进行反馈,其中每一点都不可忽视。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只有我们不断转变思维,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使学生不断增加自主学习的效能。只有构建高效历史课堂,才能真正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整体水平,促进我们的学生拓展自己的思维,向着未来展翅飞翔。
参考文献
[1]李新春 试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J].才智,2016,(30):116。
[2]程庭 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实践与探索[J].新课程导学,2016,(04):108-109。
论文作者:张伟红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20年2月总第3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3
标签:学生论文; 思维论文; 课堂论文; 高效论文; 历史论文; 学生们论文; 知识论文; 《素质教育》2020年2月总第3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