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有创新精神的人——钱伟长教授谈教育创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的人论文,创新精神论文,教授论文,钱伟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创新精神不是拍脑袋
方:钱老,今天我们的话题是如何培养有创新精神的人。您能跟我们说说,什么是创新精神吗?
钱:创新首先要有科学性。创新精神不是拍脑袋,科学创新要搞清楚有什么局限性。科学实践告诉我们,真理有普遍性,也有局限性,超过这个局限,真理就成了谬误。自然科学中的定理就有很多限定,所以实验时必须在符合必要的条件时才能重复。“法轮功”不能重复,水变油也不能重复,一些特异功能没办法试验,所以它们是伪科学。科学就是在同样的条件下,谁都可以通过实验来证明。什么叫科学发展进步了呢?就是某些条件变了,把从前的科学真理加以改造,突破原有的局限,这叫进步,叫创新。创新是生产和实验等自然界经验的总结,这个总结是有条件的,社会在发展,生产在发展,实践也在发展。发展就是不断地创新。
科学是有条件的,条件不同,结果就会改变。所以,所有的科学都有创新问题。创新就是要认识到条件不一样,所有客观规律都是有条件的,我们永远按不同条件进行改革,进行创新。科学技术也是一样。你实验失败了,就会想办法去改变,寻找客观规律,用符合客观规律的方法去改变。例如,力学中牛顿三定律是有局限性的;能量传播在原子里不是连续性的;热力学适用的范围都是可逆反应,有很多不可逆反应不可以用。科学的进步就在于根据不同的条件不断修正。所以绝对真理是没有的,只有相对真理,人们总想努力把相对真理修正得符合其它各种条件,这个过程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科学是这样的,你能实现的,只要我达到你的条件,同样也能实现。科学的创新是这样的,就是在不同条件下达到我们所要求的目的。要看到我们有落后性,不完备性,就要去改变它,完备它,使之得到更进一步的条件,比如计算机技术。
方:听您这么说,我觉得创新除了强调精通本专业外,还要强调知识的广博性,触类旁通。
钱:你说得对。真正有创新精神的人必须眼观四方,对于各种进步都要去了解,使之为自己的工作服务。创新精神有一条,要借别人的刀来杀自己的猪,所以对科学各方面的进步都要很关注,只有这样的人才会有更多的创新精神。
关键在于“授之以渔”
方:创新精神是需要培养的。您如何看待“培养有创新精神的人”的问题?
钱:教学改革更深层次的问题还是怎么教与怎么学的问题。前几年国家颁布的《高等教育法》里明确指出:高等教育要培养有创新精神的人。有创新精神的人与没有创新精神的人不能同日而语。没有创新精神的人主张单纯传授知识,知识是人家创造你来传授,所以我们教育界曾认为教师只是传授知识,现在教师要培养有创新精神的人,性质完全不一样了。我们必须全力推进创新精神的培养,有创新精神的人就是不断学先进的人,有些人连新的知识也不学,怎么培养有创新精神的人。教学一定要有科学实践,有创新精神。作为教师,一定要了解本学科最前沿的动态,要经常翻阅科技杂志、论文集,要动手做实验、做数值研究。在课堂上,注重的不是解题过程、公式运用,而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这才是教师的真本事。教,关键在于“授之以渔”;教书,关键在于教给学生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也就是说,教师给予学生的,不应是“鱼”,而应是捉鱼的方法。教学的过程,就在于让学生搞清“模型”的意义。因为“模型”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是对客观事物的近似描述。我们要引导学生提出“模型”,通过抓“模型”,教给学生一种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学,则要加强自学能力。我讲的自学,是在老师引导下的自学。抓“模型”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在自学过程中事半功倍。孔夫子讲,要循循善诱,其含义便是引导。以前有个学生曾问我:怎么才能学得好?我说,你先自己看书,开始肯定有很多东西弄不懂,不懂就记下来。然后继续看书;那些不懂的地方,学到后来自己就懂了。你把已弄懂的部分划掉,这些部分就成为你的知识了。这个学生后来一直坚持用这种方法学习,现在已经是院士了。手把手教,是教不出有灵气的学生的。说句老实话,高校里还有些教师是不合格的。试想,他自己没有创新能力,怎么培养得出有创新能力的学生?
方:由此可见,培养一支具有极大的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是培养有创新精神的人的重要条件。那么,学校在这方面还应该做哪些工作呢?
钱:首先,我们要为教师成为有创新精神的人创造条件。要督促他们熟练掌握外语。学外语决不只是为了同外国人做生意,而是可以与外国同行沟通,了解他们的工作情况,他们在创新什么,他们的创新成果已经得到公认了的,我们不必再重复走一次,引进就可以了。有些教师外语水平低,长期抱着一本过去编好的教材,不去努力掌握国内外最新的科研成果。要帮助这些教师过外语关,还要督促教师学习现代计算机技术。通过现代信息手段,在网上学习、交流、了解情况、开拓视野,不断补充新的知识,发现新的问题,进而促使教师研究新问题。第二,要认真总结经验,再以此指导实践,把培养创新精神的工作做得更好。我主张对毕业生就业以后的情况作调查,看哪些人在工作岗位上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成果。对照我们的教育,就能找出有针对性的改革方案。
我非常强调自学。终身教育不错,但要学就得有人教你,而学习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在于自学。所以,我提倡终身自学,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有创新精神的人一定有很强的自学能力,善于思考,自己获取新的知识。很多大科学家都是自学成才的。
我是不相信有天才的
方:您谈到自学,使我更感受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您对学生的学习有什么要求吗?
钱:对学生的学,我已经有了一个设想:今年入学的上海大学新生,将不会有固定的专业学习楼;4人一间公寓,也不会是同专业同年级的学生同住,为不同年级学生、不同专业的相互渗透创造条件。我是不相信有天才的,我只相信勤奋,只要刻苦钻研,一定会取得好成绩。学生要掌握科学的分析方法,教师讲案例,就是教学生提高认识能力、分析能力,考虑问题应该有几个过程,这就是要调查研究。毛泽东同志一直强调调查研究的重要性,他本人就是创新的典范。马克思认为,革命首先会在工业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大城市出现,毛泽东同志经过调查研究,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道路,这是极大的创新。所以,他是很有创新精神的。
本科生的教学过程中要多让学生参加讨论,讨论可以启发大家思考问题,让学生由等待老师提问变成主动找问题,有些问题教师无法回答,一种是学生没有学到这个程度,另一种是教师自己也不是很清楚,但是学生的问题提得好,大家可以讨论。还有实验要加强。在实验室里,学生不是重复老师的示范,要让学生了解所做实验的目的。我在清华读书时,吴有训老师教大学普通物理,他亲自指导实验课。第一堂实验课,他给学生一根约10公分长的尺子,要求去量一根长木条,连续量三遍,看结果是否一致,有没有误差,合理的误差是多少,有没有规律。他告诉我们,所有实验测试都有误差,天下没有绝对正确无误差的实验结果,这样的实验是最基本的训练,并不需要花费多少钱。我们每个实验都有目的,都在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本质规律,都在培养有科学精神的人。
方:那么研究生阶段的教育呢?
钱:研究生要会研究,会研究的最大问题是会找题目,知道什么该研究,什么不该研究,哪些需要研究,哪些不需要研究。科研工作并不是教授给出题目,而是研究生自己找题目。优秀的科研人员应该满脑子都是问题,了解这个学科哪些方面还很薄弱。本科毕业生,就应该有问题,研究生毕业后更应会提出和抓住问题,工作以后通过研究自己解答。现在世界上仅科技杂志就有14万多种,这些杂志能使你了解所提出问题的最新进展情况。科研有三种:一种是新的理论和方法,解决新的领域中的新问题;第二种是用新的理论和方法,解决了一些原来不能解决的问题;第三种是应用老的理论,在应用方面前进了一步,解决一些产业中的应用问题,这也算是科研工作,也是一种创新。
我们应该让学生懂得我们这个学科里永远有许多没有解决的问题,很多人正在用各种办法解决。我们要培养学生能自己挑选问题做科研,这有利于学生的锻炼和提高。做过一次就会有体会,做与不做是大不相同的。别人已经解决的问题也应该学,不知道什么问题已经解决,还在重复做,这是白费心机。但是一定要知道人家是怎么解决的,在哪里做了,方向是什么,解决什么问题,用的是什么办法?掌握了这些内容,可以借鉴和参考,进而发现其研究结果中尚有什么欠缺之处,哪些方面还有待改进等等。找题目是科研工作的重要部分,我主张应该培养博士生自己出题,这是很重要的一条。我们不是单纯培养专家,而是要培养解决问题的人。所解决的问题可能是自然科学领域的,也可能是社会科学领域的。我到上海工作以后,培养的第一个力学博士生,毕业后分配到国务院,从事社会发展研究的领导工作,学习的专业和从事的工作完全是两码事,但是他干得很好,关键是他掌握了科学的方法论。
创新是有目的的
方:这就是创新精神在实践中的运用。
钱:创新是有目的的,创造一种新的手段,来解决科研生产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或者解决所从事的领域中科学发展的问题。这需要各种知识的援助,应该广泛地了解各方面的发展情况,隔行如隔山,这不是一种好现象。美国哈佛大学教师维纳,是学电机的,他跟生物系等其它学科的几位教师一起座谈时,讲各自的学科里需要解决的问题,他将有关问题同其它学科的问题放在一起研究,后来他成为信息论的创始人。还有一个学科叫系统工程也是这样出来的,它是在一个SEMINAR(研讨会)上提出来的,不同学科的教师碰在一起研究这个问题,这是管理学科最需要的东西。自然科学和工程学里很多学科是交叉的。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起来的导弹和宇航,就是综合性的交叉的学科。我们现在的问题是太强调专业了,对于其它的专业毫无兴趣,这种状况很难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
方:您说得太精辟了。那么,作为上海大学的校长,您是如何考虑改变这种现状的?
钱:我们应该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开展各个层次的、创新的科研工作。我有几点倡议:第一,今后每二至三个星期,请一位教师在全校做报告,谈本学科研究现状,发展前景,谈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让教师们都能及时了解各个学科发展情况,促进共同思考问题。第二,关于研究生培养问题,首先尽量引导他们自己提出问题。现在的研究生都是教师出题目让他们去做,这不利于他们的成长进步。要让他们自己选择,教师可以给出范围,教他们怎样去查找、阅读文献,让他们自己归纳总结,这叫调查研究,这是研究生开始阶段必不可少的环节。有的研究生已经决定了题目,就让他作开题报告,大家可以讨论,促进相互交流,讨论可以产生很多有益的思路,产生思想火花,这是创新的一个很重要条件。创新必须交流,关起门来是不能创新的。第三,引导研究生自觉地查找文献,指导他们怎样阅读文献。有的文献只需看看题目和摘要就够了,有的文献必须精读,先看绪论,了解作者为什么做这个题目,其他人用了什么方法,作者有什么创新;最后要看结论,知道解决了什么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有待解决。阅读文献是调查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应能判断学生是否适合做这个课题,例如课题的理论难度是否太大,做题目所涉及的设备要求是否太高,现有条件能否解决等等。如难度确实太大,3年里可能完不成任务,导师就应该提醒学生缩小范围去做,经过努力,保证能够做出来,严防走过场。我还主张博士生论文要公开,公开了可以请其它院校的教师来帮助我们提高质量。我们学校已经出版了40多位博士生的毕业论文,并分头向全国相关的博士点赠送,听取兄弟院校师生的意见。我还在考虑扩大博士生导师队伍,博士生导师不一定是教授,有一定水准的科研项目的主持人都可以让他们做博士生导师。现职博导不是一个职务,但有责任。没有博士点的学科可以挂靠在邻近的博士点上,还要努力增加博士点。这样一来,可以进一步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
方:您的这些思考,除了对上海大学的发展很有好处外,我想,对其它院校实施创新教育,也一定有启发和借鉴作用。
钱:我一直强调要培养“合格的人”,其定义是:不说假话,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只有培养出来的人各方面都是健全的,才算是真正搞好了大学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