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神经内科 重庆 400037)
摘要:目的:分析脑梗塞患者中个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12月收治的84例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护理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42例)与对照组(42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基于常规护理行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脑梗塞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与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护理之后的肢体功能恢复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护理之后的护理满意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塞患者中个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显著,可进一步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快速恢复,提升其对临床护理服务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运用。
关键词:脑梗塞;个性化护理;应用
脑梗塞是一种常见脑血管疾病,对于患者的机体功能有严重影响[1]。本文主要选取我院2016年1月-12月收治的84例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脑梗塞患者中个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月-12月收治的84例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护理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42例)与对照组(42例)。研究组42例脑梗塞患者中,25例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年龄在49-87岁范围内,平均年龄为(66.25±2.91)岁。对照组42例脑梗塞患者中,26例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年龄在50-86岁范围内,平均年龄为(66.18±2.86)岁。两组脑梗塞患者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即:给予入院宣传教育、生理护理、日常护理及用药护理等。
1.2.2 研究组
研究组基于常规护理行个性化护理,即:
1.2.2.1 环境护理
由于脑梗塞患者需要长期接受住院治疗,因此护理人员应当做好环境护理工作,保持病房内空气的流通性,定期对床单、被褥予以更换,于病房内定时进行消毒处理,及时对垃圾等物品予以清理;同时,应当根据患者的个人喜好,对音乐、电视节目等予以播放,为其创造并提供一个良好的医疗环境。
1.2.2.2 心理护理
由于脑梗塞患者的病情发作十分紧急,治疗周期较长,导致其极易出现烦躁、焦虑以及抑郁等不良心理。因此,护理人员应当针对不同患者的心理状况制定并实施个体化心理护理方案,建立一个良好的护患关系,拉近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距离,提升患者的医疗配合度,实时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加大交流与沟通力度,通过心理疏导、心理支持以及心理暗示等一系列方式给予患者充分的鼓励与支持,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及时予以解答。同时,向患者介绍相关治疗成功的病例,增强其治疗信心。
1.2.2.3 体位护理
护理人员应当根据患者的疾病状况,为其选取合适的体位,在此基础上缓解肌肉痉挛等症状。通常情况下,脑梗塞患者主要选取侧卧位,每间隔2h对体位予以变换,防止患者出现关节挛缩、压疮等不良状况。
1.2.2.4 康复护理
护理人员应当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病情,为其制定一个个体化康复训练方案,早期指导与协助患者进行患侧肢体被动功能锻炼,对患肢予以按摩,依次对血液循环予以促进;当其生命体征处于稳定状态之后,指导其进行锻炼,根据其恢复状况对肢体活动量予以逐渐增加。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脑梗塞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与护理满意度。其中,护理满意度主要选取调查问卷表予以评估,主要包括5个项目,即:护理态度、护理质量、功能护理、生活护理以及饮食护理,每一个项目20分,100分为满分,80分以上代表十分满意,60分-80分范围内代表满意,60分以下代表不满意。
1.4 评价标准
肢体功能恢复评定主要根据Barthel指数[2]予以评估,即:①显效。护理之后,Barthel评分在75分以上,生活基本可自理。②有效。护理之后,Barthel评分在60-75分范围内,日常生活需要他人辅助。③无效。护理治疗,Barthel评分在60分以下,日常生活完全由他人照顾。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处理2组数据。2组计数资料用构成百分比表示,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肢体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如表1所示,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护理之后的肢体功能恢复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脑梗塞是临床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脑血管疾病,高发人群为老年人,具有致残率高、发病急等特点,一旦发病极易出现口角歪斜、肢体瘫痪以及语言障碍等不良状况,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有严重影响,因此应当充分重视脑梗塞患者的合理护理。
个性化护理作为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其主要将患者作为护理工作的中心,根据不同患者的疾病情况为其提供个性化护理服务,从根本上满足不同患者在护理工作方面的不同需求,为其提供一个良好的医疗环境,制定并实施个性化心理护理方案,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定时对其体位予以更换,并制定一个个性化功能锻炼目标,在此基础上对其肢体功能恢复予以促进[3]。
本研究中,研究组护理之后的肢体功能恢复总有效率、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7.62%、95.24%,对照组依次为78.57%、7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表明,脑梗塞患者中个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显著,可进一步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快速恢复,提升其对临床护理服务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游玲玲. 个性化护理在脑梗塞患者中应用效果分析[J]. 黑龙江医药,2015,28(03):690-691.
[2]张步玉. 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个性化心理护理应用体会[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5(68):244-245.
[3]王丽霞,王丽香. 个性化护理模式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13,4(19):43-44.
论文作者:陈兰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5月上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28
标签:患者论文; 脑梗塞论文; 肢体论文; 功能论文; 统计学论文; 对照组论文; 心理论文; 《医师在线》2017年5月上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