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质量控制管理; 血液标本检验; 临床价值
血液标本检验是临床实验室检测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血液标本检测可以更准确、更有效的诊断患者所患的疾病类型,为患者的疾病治疗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改善患者的疾病预后。但是在血液样本采集到检验的整个过程中,许多因素都会对样本的检验结果产生影响,而一旦血液样本检验结果出现误差,将会直接导致患者的疾病诊断出现失误,影响到患者的后续治疗,因此,加强血液样本检验的质量控制管理,确保血液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1-2]。血液样本检验的质量控制管理涉及血液检验的全过程,包括检验前的血液样本采集、保存、检验过程中各项操作、时间以及检查结束之后的管理等,只要某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会影响血液检验的最终结果,所以临床检验科必须针对这些因素开展血液样本检的验的质量控制管理[3-4]。基于此,本文重点研究了质量控制管理在血液标本检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并将详细内容介绍如下:
1.对象、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期间,于院接血液体检者115例,所有体检者均采集2份血液样本,后将血液采集后不给予质量控制管理的溶血样本设为A组,将给予质量控制管理的非溶血样本设为B组,115例体检者中,共有男性66例,女性49例,年龄介于21-5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8.65±7.12)岁;此研究已经取得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所有体检者均已认可知晓,并表示自愿意参与研究。
纳入标准:B组血液检样均经相关检查确认为非溶血样本;A组则经相关检查确认为溶血样本;体检者年龄在18岁以上,60岁以下。
排除标准:所有体检者均已排除患者心、肝以及肾脏等严重内科疾病者;无法配合检验工作者;基本资料缺失者。
1.2方法
所有体检均于肘静脉实施采血,均采集血液样本2份,1份样本给予质量控制管理后的规范取血,即B组,具体质量控制管理方法为:进行血液样本采集之前,先对受检者的饮食、运动以及药物进行严格的控制,同时严格控制样本的采集部位与时间,如果体检者存在长期使用皮质肾上腺素或者出现水肿的情况,护理人员需依据其具体情况采集适当的血液量;血液采集时必须确保血液可以正常自然流出,防止皮肤或者采集炎症对体检者的皮肤产生损害;医务人员必须确保采备使用的注射器、消毒液以及止血带设备的合理应用;血液样本采集后需要保存于干燥、卫生的容器中,并在样本检验前对检验设备进行的全面清洗与消毒,防止血液样本在检验过程中受到污染;血液样本检验完毕之后,检验人员必须要开展二次复核,一旦发现异常现象,应马上报给对应患者的主治医师,必要时可进行二次血液检验。另一份血液样本采集则不进行质量控制管理,保留针头,并直接将血液注入到检测管当中,取得溶血性样本,即A组。
全部血液样本均于会对性预处理之后,开展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AST)、碱性磷酸酶(ALP)以及r谷氨酰转肽酶(r-GT)等指标检测,检测仪器采用日立702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与配套试剂;并对B组样本0、2、4以及6h的丙型肝炎、乙型肝炎、梅毒以及艾滋病进行阳性筛查,采用奥斯帮购进的全自动酶免检测相关系统,于同一种试剂下进行梅毒、乙型肝炎等表面抗原(HBsAg)、抗-HCV以及HIV进行检测。
1.3指标观察
对比两组血液样本的AST、ALT、ALP以及r-GT水平;对比两组1h乙肝阳性检出率、4h丙肝阳性检出率、6h梅毒疾病阳性检出率以及2h艾滋病阳性检出率。
1.4统计学分析
将此研究得的全部资料与数据纳入至SPSS20.0软件中进行统一分析与处理,当中的计量资料现以%表示,用X2开展检验,计数资料现以(x±s)表示,采用T开展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血液样本生化指标检测结果
检测结果显示,B组血液样本中的AST与ALT水平明显低于A组样本,P<0.05;B组样本中的r-GT水平明显高于A组,P<0.05;但两组样本中的ALP水平则并显著差异,P>0.05。见表1:
3.讨论
当前,血液检验的数据已经成为临床各类疾病诊断至关重要的辅助手段,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对于检验者疾病诊断的准确率与后续治疗均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对血液检验样本的精密、准确性、经济性以及高效率进行控制是质量控制管理的目标[5]。相关报道显示[6-7],新型的血液检验方法可有效提升样本检测结果的精准度,提高最终检验结果的准确率,但是在实际血液样本检验过程中,受到患者自身原因或者检验操作人员的操作不规范等原因,均可能的地导致血液样本的检测结果受到影响,使得受检者的疾病诊断治疗出现失误或者是误差,因此,对血液标本进行规范化采集、送检以及检验,是确保血液标本检验质量的关键。
血液样本采集是血液样本检验的首要工作,会受到诸多因素影响,这些因素可能会使样本中的红细胞出现体外破裂,导致血浆当中有细胞外物质混入,并被血清稀释,这会使血液样本发生溶血;而本次研究显示,B组血液样本中的ALT与AST指标水平均低于A组,而r-GT水平则高于A组,就一结果表明血液样本在出现溶血之后,各项血液指标均会发生改变,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红细胞当中的AST与 ALT释放到了血清当中,故检测后两项指标均比较高;而且红细胞当中的某些物质会阻碍γ-GT催化谷氨酰基向双苷肽分子转移,影响到黄色检测物质硝基苯胺释放,降低其吸光度,最终导致γ-GT水平偏低下降低;此外,血液样本采集后未及时送检或在送检时受到污染,均会造成血液标本的最终检测结果发生偏差[8]。而本次研究对B组不同时间送检的乙肝、丙肝、梅毒及艾滋病的阳性检出率作了对比,显示血液样本的2、4以及6小时的相关疾病阳性检出率均低于0小时的阳性检出率,这一结果表明血液样本的送检时间越长,其乙肝、丙肝、梅毒及艾滋病的阳性检出率就越低,由此可知,血液样本采集后应该及时送检,如果无法第一时送检,则需要采用正确的方法将血液样本保存起来,以免影响到最终的检验结果。而血液样本检验的质量控制管理则要求同时对样本采集、保存、送检、检验仪器以及试剂等均进行严格管理,要求血液标本检测时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卫生部制定的相关标准规范确定采集方式、保存方式以及检验试剂,且试剂必须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严格检定并确认合格,方可用于血液标本检验;血液样本检验时,必须构建检验实验室SOP文件,文件内容必须包括目的、原理、职责、操作方法、记录书写及档案保存等各项内容,以此保证检验结果的规范性与可靠性[9-10]。
综上所述,在血液标本检验工作开展质量控制管理,可有效避免各个操作环节失误对血液检验结果造成影响,提高血液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建议临床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片静.质量控制管理应用于血液标本检验的效果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8,16(19):156-157.
[2]黄川芝.浅谈临床医学中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方法[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6(15):151.
[3]王典儒.血液标本检验的质量控制管理[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31):143-144.
[4]邱娜.刍议血站血液检验实验室质量控制管理的优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82):203+287.
[5]杨素英.血站血液检验实验室质量控制方法的探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7):289-290.
[6]徐巧叶,徐雅萍.根本原因分析法配合精细化管理在血液样本检验全程质量控制管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26(14):147-150.
[7]杨嫣鹊.血站血液检验的室间控制管理措施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8,27(12):2233-2234.
[8]黄五平,李江.优化血站血液检验实验质量控制管理的策略研究[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7,4(26):59+62.
[9]孙辉.血液样本检验全程中质量控制管理方法和措施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15):121-123.
[10]张亚辉.优化血站血液检验实验室质量控制管理的策略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58):11668.
论文作者:熊飞良
论文发表刊物:《总装备部医学学报》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0
标签:血液论文; 样本论文; 质量控制论文; 检出论文; 标本论文; 阳性论文; 梅毒论文; 《总装备部医学学报》2019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