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经济竞争力的变化轨迹及影响因素分析_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论文

天津经济竞争力的变动轨迹及影响因素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天津论文,变动论文,轨迹论文,竞争力论文,因素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天津是我国四大直辖市之一,是我国第三大城市。天津经济在全国曾享有盛誉。但改革开放以后,在许多其他省市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天津经济的发展状况则不尽如人意,表现在产品竞争力和总体经济竞争力的相对下降。针对天津经济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曾有许多文献加以研究,提出种种对策以备遴选。但经过我们的研究发现,大多文献往往孤立地探讨天津经济的种种问题,往往是把今天的天津跟昨天的天津相比较,结果总是发现天津的情况是良好的。还有一些将天津建设成为国际大都市的设想,这也是笔者的希望,但如果天津在国内都不处于领先的话,建成国际大都市将无从谈起。我们还发现,把中国的发展放入世界这个大背景中进行研究,把天津的问题与中国的整体发展规律联系起来,这是一种有用的正确的处理方法。本研究意在将天津置于决定天津发展的大背景下与其他省市进行横向纵向的比较,以图发现天津兴衰的规律性的影响因素。在此思路下,我们选择主要位于东部的与天津市有更大可比性的诸省市的数据资料,进行实证分析。

一、天津经济实力的变动

天津和北京、上海、辽宁、山东、江苏、广东等省市无论在改革前后都是我国的经济大省市,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经过20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七省市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七省市1981年工农业总产值占全国的份额分别是2.9%、3.1%、8.6%、7.1%、7.2%、9.0%、4.9%,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份额分别是3.8%、4.2%、11.8%、8.7%、6.6%、9.0%、4.8%(注: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81》,中国统计出版社。)。而到1998年,上述比例分别变为1.7%、2.5%、4.6%、4.9%、9.0%、9.1%、10.0%和1.7%、2.0%、4.8%、4.8%、8.9%、9.4%、10.3%(注:此处指标分别是国内生产总值和第二次产业产值占全国的比重,按当年价格计算。1998年的数据不含海南。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99》,中国统计出版社。),天津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下降了。进行针对天津与诸省市经济发展的更细致的比较,我们可以参阅表1。我们发现,天津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由1981年的高于北京,演变为后来的三大直辖市之末,说明了天津经济发展中经济效益的相对下降,从这个意义上说,也意味着天津经济竞争力的降低。事实上,在20多年的发展中,三大直辖市的发展速度普遍慢于鲁、苏、粤。如1992年,津、京、沪三市的GNP指数分别为111.7、111.6和114.9,而鲁、苏、粤三省则分别为119.5、126.5和122.0;再如,1998年,津、京、沪三市的GNP指数分别为109.3、109.8和110.1,而鲁、苏、粤三省则分别为110.8、111.0和110.2(注:上年为100。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93、1999》,中国统计出版社。)。相对更慢的增长速度,导致了天津市与鲁、苏、粤等省在经济总量上差距的拉大,例如,1981年,天津社会总产值是山东省的40%,而到了1998年,天津国民生产总值占山东省的百分比降到了18.7%;而北京和上海1981年社会总产值分别是山东省的43%和118%,到1998年则分别降为28.1%和51.5%,天津经济总量相对降低的程度高于北京而低于上海。

表1 天津与诸省市经济总量对比

*1981年数据分别为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的工农业总产值和入均工农业总产值。

资料来源:《中国经济年鉴1981、1993、1999》。

尽管天津经济发展中存在问题,但与包含着相当比重农村地区的各省相比,天津经济毕竟是相对成熟的经济,其工业结构相对先进,商业规章和营销网络健全发达,人员素质相对高且经验丰富,所以,从质上看,其竞争力在全国仍是领先的。严于龙(1998)曾针对全国各省区进行经济竞争力综合排序,结果发现,三大直辖市的竞争力得分名列前茅,天津在1980年和1995年都位居第四。但是,在1980年,天津同位居其前的辽宁和北京在竞争力得分上差距不大,分别是2.1466、2.1995和2.7419;但在1995年,天津竞争力得分与第三名的北京差距拉大,与居第二名的广东省的差距就更大了,三省市得分分别为1.6117、3.4210和4.1467。除此之外,我们认为,区域经济竞争力还跟区域经济规模相关联,区域经济规模大,则说明其资源禀赋具有多样性,在经济发展中会具有更多的比较优势。另外,经济规模大的省区还可能对国家的经济政策产生有利于自身的影响。就七省市今天的情况来看,我们从表1中发现,鲁、苏、粤三省经济规模皆大于天津,它们也明显超过上海,它们不仅拥有中心性的大城市,而且还拥有广大的乡村,拥有形成星火燎原之势的更多的乡镇企业,它们在体现中国比较优势的农副产品和轻工产品方面拥有更大的市场份额。事实上,在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位居工业产品市场占有率前三位的是江苏、广东和山东,工业产品主要由上海和天津南北分治供应市场早已是历史了,天津在服务业明显逊色于京、沪和制造业市场萎缩的事实面前,需要作出更大的努力。

也有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1999)表明,按照工业发展综合水平系数排序,上海、广东、山东和江苏分列第一、第二、第三和第五,而天津、北京和辽宁则分列第十一、第十八和第二十二。我们认为,虽然不同的研究存在着差异,但这些研究成果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可信的,因为种种相关的经济数据存在着很大的一致性。例如,在七省市工业部门全员劳动生产率的比较中,除辽宁省(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以外,天津是超过全国水平的省市中仅优于江苏而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的,为25951元/人年,并且与1989年相比,天津1997年的全员劳动生产率为28814元/人年,仍居倒数第三(注:资料来源:《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1990,1998。)。

在考察天津三次产业发展状况时,我们发现天津工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注:比较劳动生产率是某行业国民收入相对比重与该行业劳动力相对比重之比,即:P[,i]/P=(Y[,i]/Y)/(L[,i]/L),其中,P[,i]表示产业I的劳动生产率,P表示全部产业平均劳动生产率,Y[,i]表示产业I的产出,Y表示全部产业的产出,L[,i]表示产业I的劳动力需求,L表示全部产业对劳动力的总需求量。)呈现出明显的下滑趋势(表2),而我们知道,制造业历来是天津的优势行业,在未来,天津也应继续加强其工业发展。

表2 天津三次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

1985 1990 1995 1997 1998

第一次产业 0.34 0.44 0.41 0.35 0.53

第二次产业 1.30 1.17 1.14 1.14 0.96

第三次产业 0.98 1.09 1.08 1.10 1.19

资料来源:根据《天津统计年鉴1999》数据整理计算而得。转引自王威《天津产业结构的变动》,论文打印稿。

总之,我们认为,天津目前经济规模在全国不存在优势,但在经济运行的质的比较上,仍然处于较先进行列,这一方面是因为经济发展的惯性作用,另一方面是因为滨海新区的繁荣所注入的活力。

二、天津经济竞争力的影响因素

1.比较优势的偏离

天津经济发展的不尽如人意,经常促使人们想起天津发达的加工业和较高比重的重工业,使人们对于享有大量经济特权、高度工业化的中心城市的相对衰落感到不可思议。

霍夫曼比例是经济学家们经常用来考察工业化程度和经济竞争力的一个指标,它是指工业中生活资料行业增加值和生产资料行业增加值的比,霍夫曼比例越低,当然标志着越高的重工业化。重工业发达的国家其竞争力在现实中都是高的。随着工业化的推进,霍夫曼比例将不断下降。在本文中,我们对《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中的资料经整理计算得出七省市的霍夫曼比例(表3),发现北京和辽宁的重工业比重最高,天津和上海居中,鲁、苏、粤三省相对不发达,其中广东省重工业比重最低,而轻工业比重最高。我们似乎可以总结出一个反霍夫曼定律的规律:即,重工业比重越高的省市,其经济竞争力越低,而重工业比重越低的省市,其经济活力越大。其中典型的两极是辽宁和广东,辽宁以工业改革的不太成功而著名,广东因冲锋在改革开放的前沿而成为中国最富的省份。天津经济在发展的素质上展现出了较为令人满意的一面,也许与重工业化程度的居中(不太高)存在一定的正相关,而天津的不尽如人意也许起源于其并不算低的重工业化程度。(注:与霍夫曼比例相对应的工业化程度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霍夫曼比例为5(±1)∶1,是第二阶段是2.5(±1)∶1,第三阶段是1(±0.5)∶1,第四阶段的霍夫曼比例更低。)

表3 天津及诸省市霍夫曼比例比较

 1989 1994 1997

天津市 0.484 0.411 0.620

北京市 0.276 0.393 0.332

上海市 0.573 0.415 0.410

辽宁省 0.203 0.215 0.193

山东省 0.878 0.803 0.778

江苏省 0.803 0.734 0.703

广东省 0.959 0.806 1.040

资料来源:根据1990年、1995年及1998年《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资料整理计算。

我们可以用竞争力指数来考察特定产品是否具有竞争力或比较优势。竞争力指数是出口值进口值之差与出口值进口值之和的比。当某产品竞争力指数大于1时表明该产品具有比较优势或竞争力,反之,则说明处于比较劣势。我们还可以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来表示产品的比较优势或国际竞争力。显性比较优势指数衡量的是某国特定出口产品的比重与全世界该种产品出口比重的比,当某行业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大于1时,表明该行业具有比较优势,反之,则处于比较劣势。

表4计算了1998年中国制成品比较优势状况,我们发现,17种处于比较劣势的产品大多属于资本密集型和技术知识密集型产品,如有机化学品、钢铁、有色金属、动力机械、通用工业机械、电机电器等。而16种比较优势产品则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如纺织、服装、鞋类、旅行箱包、家具、灯具和各种木制品等。再如,从表5中我们发现,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而资本密集型产品和矿产密集型产品则不具有比较优势,缺乏国际竞争力。另外,有许多产品尽管表面上看来属于技术知识密集的高新技术产品,尽管表面上看来具有高新技术上的比较优势,但实际上仍然是密集使用了我国丰饶资源——劳动力的产品。如办公机械,我国出口大于进口,但我国出口的往往是办公机械这一类产品中加工程度较低、密集使用劳动的产品,是利用了节约资本的技术生产的工业产品。再如,1998年出口排序列第四位的硬盘驱动器,它的每一款均非我国开发,只不过在我国完成生产周期末端的几个简单工序,它确实是一种高技术产品,但它当然不能被当作我国生产和出口的高技术产品,我国实质上仍然是在信息技术产业国际分工中从事了密集使用劳动的生产活动。总之,大量劳动密集型的产品是我国的优势产品,而大量的重化工业产品和新技术产品则是我国的劣势产品。

鲁、苏、粤等省凭借本来较高比重的轻工业,再加上主要从事密集使用劳动力生产轻工产品的更大规模的乡镇企业,在改革开放这个市场化、国际化的渐进过程中获得了更快的发展,而天津等省市则背负着维持和发展劣势的重化工业的包袱,未能从更大的发展空间中获益。可见,解释前述霍夫曼悖论也是容易的。那就是,中国的重工业是在违背比较优势原理的前提下通过强有力的忽略农民利益等支持政策建立起来的,是强扭的瓜和拉郎配的婚。另外,在三大直辖市和鲁、苏、粤等省存在着大致的重化和农轻分工的基础上,改革开放诱发了具有比较优势的农轻产品的大量出口和密集使用在中国属于稀缺资源的资本的重工产品的大量进口,这同样会对两类地区的发展产生相反的影响,即有助于促进鲁、苏、粤等省更快的发展,而抑制津、辽等省市的发展。

中国属于典型的发展中国家,非熟练劳动力十分丰饶,而资本相对稀缺。在中国经济中,纺织服装等产品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而钢铁、机械和化工等产品是典型的资本密集型产品。如果市场机制基本存在,那么产品和要素价格会引导生产厂商低成本的生产,经济结构会转向密集使用劳动的比较优势行业。而改革开放后的市场化改革正好加强了这一转变。事实上,天津这样的传统中心城市经济的相对衰落的根源,就在于大量的经济特权的逐渐丧失和高度重工业化所必然伴随的比较劣势和低经济活力。

天津经济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比重较高的加工业。在计划经济时代,劳动者的工资和原材料价格被人为地压低,使工业产品成本降低,以便克服工业发展上的比较劣势,实现经济赶超战略。另一方面,国家不允许农村地区发展工业,社队企业虽然存在,但数量少、规模低,且在经营品种上备受限制,不可能对大城市的工业形成有效竞争。所以,改革前的短缺经济使城市里的中国现代工业的从业者养尊处优、缺乏进取心。改革后的市场化进程先是减少国家计划分配和调拨物资的比例,然后是实施价格双轨制,最后决心走向真正的市场经济。市场化进程使原材料价格出现上涨的趋势,还伴随着开放后外部消费的示范作用提高了职工的收入,这都使加工业产品出现潜在的进而现实的竞争劣势。另一方面,改革开放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大大节约了农民的劳动时间,使乡镇企业以星火燎原之势迅速发展,得不到任何政府保证和补贴的乡镇企业只能在市场化进程中随价格信号进行低成本的生产,只能生产满足消费需求的当时的短缺产品,主要是一些轻工产品。即乡镇企业的发展从一开始就是遵循了比较优势法则。在市场化进程中,比较优势行业与因国家支持递减而比较劣势递增的相同行业竞争的结果,自然是天津这样的中心城市经济的相对衰落。当然,市场化进程中大城市加工业的这种变化并非天津所独有,只不过在天津表现得更为明显而已。

表4 1998年中国制成品比较优势状况(竞争力指数)

资料来源:根据1999年《海关统计年鉴》数据整理计算。

表5 中国工业产品显性比较优势指数

资本密集型产品 矿产密集型产品 劳动密集型产品

1982

0.35 1.03

 3.23

1985

0.26 1.25

 3.32

1988

0.39 0.84

 3.81

1992

0.47 0.45

 4.07

资料来源: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经济数据库。转引自林毅夫、蔡昉、李周:《充分信息与国有企业改革》第93页部分数据,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

2.非国有经济的发展不足

天津经济发展的不尽如人意还与非国有经济的相对不发达有关。大量研究(林毅夫、蔡昉、李周,1999;大塚启二郎、刘德强、村上直树,2000;张二勋、姚静,2000;等等)表明,非国有经济比重高的省市,其经济发展速度往往更快,显示出更大的活力;非国有经济比重低的省市,其经济发展中的困难往往更多,比较优势较少,经济改革和发展中的内生因素少。

表6是1997年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类型所占的比重。就国有经济所占比重来看,全国平均水平是25.52%,浙江、福建和广东国有经济部门所占比重大大低于全国水平,三省经济竞争力名列前茅,1995年综合竞争力排序分列第6、第8和第2位,其中福建省竞争力得分由1980年低于全国水平的-0.6112(第15名)升至1995年的1.0533。(严于龙,1998)国有经济占工业总产值26.82%的江苏省是我国经济大省,它接受国家优惠政策大大少于广东,但其经济发展业绩斐然,表明其经济中存在着强大的内在的自生能力。天津市工业总产值中国有经济所占比重应当说是较高的。

表6 工业总产值中各经济类型所占比重(1997) %

国有经济 集体经济 其它

全国

 25.52

38.11

36.37

天津市

34.08

16.83

49.09

北京市

54.51

10.24

35.25

上海市

34.63

11.97

53.40

辽宁省

55.66

21.28

23.06

山东省

39.24

39.05

21.71

江苏省

26.82

45.22

27.96

浙江省

22.90

47.47

29.63

福建省

20.56

15.16

64.28

广东省

18.35

18.28

63.37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1998整理计算。

3.外向型经济的支撑

与上述两方面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天津外向型经济的快速发展。天津市1998年进出口总值达110.78亿美元,对外贸易依存度为68.6%,在津、京、沪、辽、鲁、苏、粤七省市中位居第三,仅低于上海和广东。对外贸易通过引擎作用和乘数作用支撑着天津的发展。仅就滨海新区来看,1997年,国内生产总值达382.06亿美元,外贸出口达24.33亿美元,占全市的比重分别达31%和48.5%。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1999年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市的比重分别达到14.2%。(注:进出口总值按境内目的地和货源地分。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93、1995、1999。)

天津还是引进外资的成功典范。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从无到有,在荒芜的盐碱滩上成就了开拓者的事业。与天津较低的经济总值相比,其利用外资的规模和增速是令人瞩目的,反映出天津良好的投资环境。1998年,天津利用外国直接投资占总投资的比重达24%,仅低于广东的32.6%,高于北京、上海、辽宁、山东和江苏的12.9%、15.1%、14.8%、5.3%和16.5%。就1979-1998年利用外资累计额来看,天津为121亿美元,接近北京的128亿美元。引进外资对经济增长起了明显的促进作用,1997年,天津国民生产总值的外资依存度达22.75%,1998年为13%(注: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95、1998、1999。)。是外向型经济的发展阻缓了天津经济的相对下滑幅度。

三、结语

天津曾创造过经济繁荣的辉煌,但现在不尽如人意,那是因为它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扭转天津经济发展的不利局面仍然应该从发掘、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入手。就三次产业来看,作为城市经济,天津的农业虽然仍然重要,但同许多其他城市一样,农业已不可能成为立市兴市的主导产业。就天津的服务业来看,天津的智力总量、天津吸引资金的能力等都决定了它在竞争力上不可能与京、沪匹敌。天津经济的优势仍然是其工业,具体地说,仍然在于制造业。

天津市现阶段市场占有率较高的行业有食品加工、食品制造、服装加工、皮革制品、石油加工及炼焦、化工制造、金属制品、普通机械制造、专用设备制造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等,这些行业的人均资本装备水平一般来说也相对较高,这是一种有利的格局。但进行横向的比较,我们会发现,天津各行业市场份额较普遍地低于鲁、苏、粤、沪等省市,天津在规模优势上作为城市经济已逊色于各经济大省,但仍然应该以发展上述比较优势产业为主。进行横向比较我们还发现,在四大直辖市中,就多数行业来看,天津的人均资本装备水平明显高于重庆,明显落后于上海,这跟工业基础、区位优势、政治地位等都有关系;在津、京人均资本装备水平的比较上则呈现出以下大致倾向,即,天津轻工业的资本装备水平高,而北京重工业资本装备水平高。这反映出津京两地分别发挥其比较优势,天津的优势相对集中于轻工业,北京的优势则在于重工业,两地资源倾向于流向其比较优势产业的事实。虽然就全国情况看,中国的比较优势在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但全球工业的资本技术装备水平普遍上升毕竟也是事实和规律,所以,发挥比较优势的具体的得力步骤也包括努力实现资本技术装备的现代化,一切以顺应比较优势的发挥为原则。在此,我们再次强调我们对于中国比较优势基本定位的认识,即,中国是一个劳动丰饶的国家,中国的比较优势在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但就各省市情况看,它们又存在差异,鲁、苏、浙等省劳动力更加丰饶,而津、京、沪则似乎更有条件发展一些资本相对更加密集的工业。

标签:;  ;  ;  ;  ;  ;  ;  

天津经济竞争力的变化轨迹及影响因素分析_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