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构筑儿童道德发展的支点论文

家庭教育:构筑儿童道德发展的支点论文

家庭教育:构筑儿童道德发展的支点

潘 云 (江苏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摘 要]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于每一个孩子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在学校积极倡导德善工程之时,需要广泛而深入地链接家庭,对接父母,在孩子的品德形成过程中,更好地发挥父母和家庭的作用。本文提出要示范引领,通过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关爱鼓励,通过和谐关系引领发展;紧扣话题,通过民主交流确立认知。

[关键词] 示范引领;关爱鼓励;紧扣话题;家庭教育

儿童是人的生命成长的初始性阶段,是决定其一生发展质态的关键时期。儿童的生命成长与学校发展密切相关,更与家庭教育密不可分。

原料取自四川攀枝花某厂钛铁矿产出的含钛高炉渣,该渣呈现灰黑色,将来料进行破碎、混合均匀、缩分、细磨后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分析结果如表1。

一、示范引领,通过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结合我国当下社会的现状来看,不少父母由于工作关系,并不在孩子的身边,这就很难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给予其必要的正能量的指导和引领,孩子的教育更多地交到了爷爷奶奶等祖辈的身上,但由于老一辈人无论是自身能力,还是思想认识都相对陈旧,他们要么对孩子的表现不闻不问,要么就是过分溺爱,这些现象都不利于孩子道德品质的形成,也不应该是一个家庭所表现出来的育人状态。

鉴于此,家庭教育首先要从教育实施者角色的转变入手,父母与孩子无论在情感上,还是了解程度上,都有着其他人所无法替代的优势,父母要将孩子的教育契机从祖辈手中拿回来,并抽出更多的时间倾注于孩子的生命的成长上;其次,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绝不是能端着长辈高高在上的架子,对孩子的表现进行评论性的批评指正,这样反而会诱发学生的抵触甚至是排斥心理,而是要与孩子进行平等的沟通,用自己言行的示范性作用,通过以身作则的方式为孩子的言行做好表率,促进学生核心能力的不断发展。

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很多时候,孩子在习惯养成、学业质量和品德形成上会遭遇不同程度的障碍,就在于家长言行失当。因此,家庭教育的本源就应该从规范自身的言行入手,为促进学生生命的健康发展奠基。

Grice指出,说话者意义由所言(what is said)和所含(what is implicated,以下简称含意)组成。[1]所言指的是说话人明示表达的,与句子的语言(语义)内容密切相关的字面意义或最简命题。含意指未明确表达的,但与说话人意图相关的,基于语用因素而推导出来的更多命题或交际意义,分为规约含意和会话含意。其中会话含意是话语参与者在相互遵守会话原则或某一准则的基础上推理得到的,可细分为一般会话含意和特殊会话含意,前者是某些语词正常使用(不需要特定的语境)产生的这样或那样的含意,后者则指完全依靠语境推导出来的最终交际意义。[2]24-37

二、关爱鼓励,通过和谐关系引领发展

很多父母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孩子小的时候非常听话,但长大之后就不太好教育了,甚至还经常与自己顶嘴的现象。其实,这一现象在家庭教育中是很常见的,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顶撞父母其本质是孩子自主意识的增强,是想脱离父母怀抱、争取独立自主的内心呼唤,父母完全不必过于紧张,但必须要充分认识到这是家庭重要的关键性时期,如果处理不当就会造成父母与孩子之间关系的恶化,导致后续教育受到严重影响。

鉴于此,父母就应该形成一种鲜明的认知,要从家庭关系的角度入手,通过自身的言行来改变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保障亲子角色能够依照相应的联系入手。一般来说,父母要做到两个基本性原则,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内在品质的形成。首先要做到尊重孩子,不能以长辈的地位来逼迫和要求孩子,他们的意愿是正确的、是合理的,就可以适度满足,要能够站立在儿童视角来考量问题,真正地将教学的关注点聚焦在亲子关系上;其次,要懂得适度拒绝,这与尊重孩子并不矛盾,当下社会对儿童的所谓尊重可谓是“过犹不及”,很多家长并没有真正厘清尊重的内涵和精髓,动不动就以伤害孩子的心灵为理由,做出很多不理智,甚至是不可理喻的事情,表面上是要为孩子争取利益,但事实上所争取来的所谓利益,无形之中滋长了孩子内在的任性,得不偿失。

家庭教育对于孩子内在品质的形成,所涉及运用的资源或者直接说是教育资源,与学校的教育课程内容是不完全相同的。学校的德育课程资源是预先设定的,很多社会性元素的资源难以及时进入课堂中,而家庭教育就有着这一方面的优势,可以及时捕捉社会中的热点,通过家庭聚会等多种形式不断落实强化,并在先后交换意见的同时,有效地引领学生核心能力的不断生长与服务,为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蓄力。

在全国工会系统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同中华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时重要讲话和中国工会十七大精神之际,兵团工会帮扶工作培训班正式开班了。在此,我谨代表兵团工会党组对培训班的开班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参加培训的各位学员表示热烈的欢迎!

三、紧扣话题,通过民主交流确立认知

因此,家长应该对儿童进行关爱和鼓励,但需要智慧地关爱、艺术地鼓励,通过和谐关系来引领学生内在能力的不断发展与思考。

如去年轰动全国的“重庆公交坠江”事件,家长就可以与孩子在茶余饭后进行交流,从乘客的行为、其他看客的无动于衷、公交公司应该怎样强化安全设施等多个方面与孩子进行多维度、立体化地实践分析。这样的分析过程绝不是要让学生形成一个怎样的答案,而是要让他们学会分析,并从其他人的言行中获取有价值的示范和经验。在交流的过程中,孩子可以从无理取闹的女乘客中认识到遵守公共秩序的重要性,可以从其他乘客无动于衷的表现中认识到维护自身权益的必要性……

不同的认知角度有着不同的解读成果,家庭教育利用这些社会热点事件和话题与孩子共同研讨,就完全摆脱了传统意义上的说教,亲子之间自然而和谐的关系,让彼此拥有了共同探讨的平台和契机,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内在思维和道德品质的形成,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德善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仅仅关乎学校和教师,更需要社会和家庭的共同参与。作为孩子生命成长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应该在德善工程的落实和推进过程中贡献自己一份微薄之力,利用家庭教育得天独厚的优势,不断地引领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不断发展,真正为学生德育品质的发展助力。

参考文献:

[1]刘春亮.基于文化缺失视阈下德育实效性的研究[J].时代教育,2017(10).

[2]周倩.浅谈小学德育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J].家庭生活指南,2019(3).

(责任编辑:文宝)

标签:;  ;  ;  ;  ;  

家庭教育:构筑儿童道德发展的支点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