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五加栽培技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栽培技术论文,刺五加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刺五加在黑龙江省分布面积大,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张广才岭、老爷岭、小兴安岭、完达山等广大山区半山区,但随着资源的不断开发,使野生资源越来越少,现已呈零星分布,资源量逐年下降,为恢复资源,发展生产,黑龙江省于20世纪末期,开始了野生变家种试验,已获得成功,并开始了人工栽培。——编者
根据刺五加的生物学特性,最好选择山区、半山区生态环境条件,以土壤腐殖层深厚,质地疏松、排水良好的棕色森林土为宜,土壤酸碱度在5.5~6.2之间为佳。
进行秋翻,做到随翻、随耙。若选择荒地应在翻地前,进行清理场地,清除灌木和蒿草。翻地深度25~30厘米。育苗田于翌年春季作畦,床宽1.2米,床高20厘米,床长10~20米;移栽田于翌年春季顶浆打垅,垅距70厘米。
繁殖方法
1.有性繁殖:
(1)种子处理:刺五加种子秕粒率较高,并有胚后熟和休眠习性,因而播种前应进行种子处理,否则播种当年不能出苗。在自然条件下种子在土壤中经过一个夏季高温阶段,完成形态后熟;再经过一个冬季低温阶段,完成生理后熟之后,才能萌发出苗。处理方法:秋季采收的成熟果实,用水浸泡1~2天,搓去果皮,漂洗后收取种子,然后混拌2倍于种子的湿沙,放入木箱内,在20℃左右温度条件下催芽。每隔7~10天翻动1次,进行通风换气,若沙子干燥适当浇水,水分保持在30%左右,经过3个月左右,观察有50%左右种子裂口时,放到3℃以下的低温条件下贮藏,到第2年4月中旬即可播种育苗,5月份可出苗。如果没有催芽处理操作经验,可采取自然条件下处理方法,即将秋季采收的种子进行秋播,或第2年进行伏播(6~7月份),使种子在土壤中通过高温和低温阶段,完成形态和生理后熟,于第3年5月即可出苗。刺五加种子寿命3年,实用年限2年,因此应选用当年产新种子或2年的种子。
(2)播种育苗:在已整好的畦床上,浇透底水,按8×8厘米等距穴播,每穴播2~3粒经过催芽的种子,覆土2厘米左右,适当镇压,播后在畦床上盖上3厘米左右树叶或麦秆等遮阴物,待出苗后将覆盖物去掉。为防止强光直射,可在畦床上用草帘搭设临时阴棚,透光率50%左右即可,幼苗经过一段时间锻炼后,可于傍晚时撤去阴棚,生长2年后进行移栽。
(3)苗田管理:及时进行人工除草,保持田间清洁;气候、土壤干旱,适时浇水保墒,保持床土湿润。
联系电话:0451-8469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