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阅读教学改革的新趋势_阅读教学论文

小学阅读教学改革的新趋势_阅读教学论文

小学阅读教学改革的新动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学改革论文,新动向论文,小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很重要地位。小语大纲指出:“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正因为它具有多功能,能带动各项任务的完成,所以才定为“基本环节”,因此,小学阅读教学举足轻重,它的改革格外引人注目。笔者以管窥之见略谈近年来小学阅读教学改革的动向。

阅读教学要面向未来

阅读教学改革必须有超前意识,才能适应未来人才的需要。有远见的教学工作者都着眼于未来研究今天的改革。杭大朱作仁教授就是从“现代化五要素”角度(务实、效率、理论、创新、信息)思考教改。纵观各地新信息,一方面,对阅读的内涵提出新见解。所谓“读”,从未来需要出发,不再局限于经过筛选的经典作品,也不限于已成定论的文章、书本,更多更快进入阅读视野的是,带有大量信息,与日常生活融为一体的文字、图片、影像、资料……北京市教育局副局长文喆说过:“市场经济的发育、信息时代的到来,现代科技的发展,都促使我们要去改。不仅要赋予时代的气息,而且还要把自己民族的东西延续下来。”另一方面,对阅读所需素质发表新见解。计算机的普及,信息量激增,阅读方式的扩展,急需三种阅读技能:1.阅读的检索力。能根据阅读目的,从大量信息中准确地查录、选择、摄取、整理所需内容。2.阅读的速读力。未来不仅需要精读,更需要速读,适应学习和工作的要求。3.阅读的创造力。除了再现式阅读,还应发挥创造性,或鉴赏、或延伸、或评价、或否定,均带有个性特点,与人格培养相联系。以新见解中的实施,它的量、度、法是复杂工程,但只要面向未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就有希望落实。

阅读教学实践召唤教材改革

教材改革是带有宏观、全局、根本上的改革。着眼21世纪人才素质观念的出现,义务教育大纲的实施,5天工作制的实行,一纲多本的政策,阅读教学的现状呼唤着教材改革。目前,除了人教社编写的义务教育教材外,许多省市都在编写自己的新教材,呈现教材编写热。这些新教材都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目标,新大纲精神,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均以阅读为核心。为适应五天工作制,都在进行微调。与此同时,许多教学专家仍在对阅读教材的历史、现状、未来加以分析,深刻反思。主要有以下几个观点:1.应增加时代性的阅读材料。北京外国语大学鲁宝元副教授指出:“国外教材大多安排相当数量的有关现代科技说明文、实用文,而我国较少,仅有的也太旧,偏重文艺性……”,未能为学生搞科技打下语文基础。2.应改变文选型。人教社齐林发表文章指出:“教材到目前为止,仍然沿袭文选路。近来有自称‘训练型’教材,但认真翻阅,基本上是文选型辅之以训练因素,看来离真正“训练型”教材还有较大差距。”3.阅读量与质都应改进。大纲与教材的频繁调整,阅读内容一减再减,要求越来越低,本子越来越薄,阅读量不足是个倾向。另一方面,阅读质的方向更需解决。要去粗取精,精选阅读训练项目,本着“精要、好懂、实用”的精神整体设计教材,避免小修小补。不少教师渴望教材成为一个训练体系,要求从“度”(尺度、程度)、“法”(方法、规律)、“量”(数量)、“序”(顺序、步骤)四方面综合设计。4.中小学阅读教材要衔接。义务教育是九年,是个整体,训练体系及内容缺乏整体统筹,既有简单重复现象,又有忽高忽低情况。难免许多小学毕业生升初中后抱怨不适应。所以阅读训练乃至整套教材要整体设计,加强衔接。

阅读教学要强化语言文字训练

把阅读课上成语言文字的训练课,已成为专家、教科所人员、教师一种共识,呼声十分强烈。综观此动向,从三方面探索强化语言文字训练。1.为什么要强化语言文字训练。许多教师不光从改变阅读教学”“耗时多、效果差”的现状上看,而且着眼于理论上探讨,江苏高林生老师从“阅读”与“阅读教学”两个不同概念角度撰文,认为“阅读”是从书面材料中获取信息,并影响读者的非智力因素的过程,而“阅读教学”则要让学生理解的是语言文字,而主要不是语言文字所运载的信息。在理解语言文字过程中,也会获得所要求得到的信息,但这只是“副产品”,不是阅读教学的主攻方向。如果把理解课文内容获取信息做为阅读教学的主攻方向,就是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园。有的教师认为阅读教学的实质必须紧扣语言文字:①从阅读教学的工具性看,靠语言文字体现。②从阅读教学目的看,靠语言文字完成。③从阅读训练的载体看,靠语言文字实现。总之,语言文字乃特征所在、目标所显、过程所靠,是阅读之本,阅读之根,不可忘“本”,不能丢“根”。2.进行哪些语言文字训练。这个课题很重要,是在明确语言文字训练的指向。北京有位特级教师撰文,分析了阅读教学中语言文字的三项功能,以此出发,提出了三方面语言文字训练:(1)发挥还原生活功能——解语言。读文章是在还原生活,只有在语言文字与作者对生活认识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才算理解课文。(2)发挥双向示范功能——学语言。语言文字的表现力对学生有两方面示范功能。一方面是语言文字的内含示范,理解意、道、情,另一方面是语言文字的外壳示范,学到运用语言的精彩、精妙;(3)发挥提供情境功能——练语言。课本上篇篇课文,在某种意义上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语言情境,应让学生在极好、广阔的语言文字训练场用语言。上海师大吴立岗教授明确指出“强化词句,淡化篇章”的主张,在阅读教学中应在让学生一般理解课本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写作手法的基础上,着重进行品词品句训练,进行语感训练。3.怎样实现语言文字训练。这是教学中操作问题,是广大教师迫切需要的应用所究。天津特级教师靳家参提出了训练点选择及训练方式两项操作课题。训练点的选择他提出了三个原则:(1)从教材的重点、难点、特点和学生疑点处选择。(2)从语文知识和能力训练的要点上选择。(3)立足全面素质,从注意点与点之间内在联系选择。关于训练方式,勒老师列举出“对照式”、“增删式”、“图示式”、“分解式”、“变型式”、“朗读式”、“归纳式”、“模仿式”、“推导式”等方式。

阅读教学中纳入学法指导

在阅读教学中纳入学法指导已逐渐被广大教师所接受。这不仅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需要,也是对阅读教学改革的重大突破。以中央教科所潘自由老师主持的“小学语文学法指导实验课题已被国家教委列为八·五重点课题”,学情调查与学习指导的研究的子课题。两年来课题组先后在湖北秭归及哈尔滨召开了两次全国性研讨活动。主要涉及三方面探索。1.理论研究。潘自由老师认为:“小学阅读教学内容,历来只是以阅读对象为自己所教所学的对象,只是以阅读对象的内容作为自己所教所学的内容,没有把阅读这一活动过程如何操作的有关知识以及实现操作所需要的方法技能技巧等本领的培养作为自己的教学内容,这是长期以来阅读教学效益不高的一个带有根本性的原因。”学法不单单是个方法问题,而是阅读教学自身重要的内容,这确实是教学内容上根本性的改革,是一次历史性的突破,突破了传统阅读教学文选型的框框。学法纳入阅读教学必将促进教学观念的更新。有人归纳出五个转变:①由重教向重学转移。②由重知向重能转移。③由重结论向重过程转移。④,由重个别向重一般规律转移。⑤课文地位,由阅读目的向培养能力“例子”转移。辽宁兴城教育科研部撰文从哲学、教育心理学、三论及国外新理论,多角度分析了学法的理论依据。2.序列研究。小学阅读教学应该教给学生哪些学法。它的序列怎样,正在引起大家的关注。目前全国各地开列的具体学法浩繁。这既反映了教改的积极性,但也暴露出新的问题。如此浩繁的学法,不单教师难以把握,而且对小学生来说,岂不是让孩子丢掉死记硬背“课文内容”的沉重包袱,又背上一个更沉重的“学法条文”的包袱吗?所以,必须精选阅读学法,排个合理程序,操作才会纲举目张。锦州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李俊晔老师就提出了“主菜单”铺排,朝着这个动向迈出一步。这个主菜单是“一纲两线二十一项。以边读边想为纲,从读(句、段、篇)与“想”(提问、意境、言外意、联系)两条线设计出二十一项学法。3.实施研究。学法指导只有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才算到位。通观各地研究有:(1)确定学法的研究。这涉及到备课的改革,教学法必须先备学法。这也是目标教学在学法指导中的体现。学法确定不能随心所欲,必须符合年段要求、教材特点、学生实际,每节课以一法为主较宜适。(2)课堂结构的研究。北京市崇文区教研室设计出“五环节”。①导入——学法入境。②示范——学法尝试。③明示——学法领悟。④迁移——学法模仿。⑤延伸——学法活用。内蒙古通辽市实验小学设计出“三级学法指导构想”:①探尝性自学(提示学法)。②研讨性自学(渗透学法)③结练性自学(总结学法)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文教局教研室遵循阅读心理规律,以读懂一篇文章过程,设计出“六层次”教学。即预备层——感知层——理解层——体验层——鉴赏层——借鉴层。河南省安阳市郊区教研室将学法指导课划分四类型:明示型、暗示型、示范型、教扶放型。(3)具体学法操作研究。比如宁波市老师指导“把话变成‘画’”学法,提出培养再造想象力,开发右脑的两条件:一理解,二经验。黑龙省双城市白金声老师研究学法指导中的“以读为本”。辽宁盘锦市老师实施在学法指导中朗读训练的矫正等等,真是异彩纷呈。

综上,除了以上四方面动向外,还有阅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语感训练、美育熏陶、读写结合等,也是当前研究的课题。这里就不逐一赘述了。

标签:;  ;  

小学阅读教学改革的新趋势_阅读教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