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山阳县职业教育中心 726400
所谓的教学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以前,教师只讲自己如何把课讲好,让学生能听懂,展示教师的能力,特别是口才,因此,就格外讲究教法。学校领导听课,就是看老师讲得如何,着重看老师口才以及表演能力,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关注得不够。而现在的教学观念有所改变,上课要重视学生的学法,想方设法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指导学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以此促进学生素质和教学质量的提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推进,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给数学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数学的开放式教学就改变了原先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教师主要是如何教会学生去学习,在教学组织上,充分利用师生间、生生间的多向交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现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来谈点自己的做法:
一、数学也要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以前我们只注意了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这是个失误。数学的定义、公式需要学生理解,不读光听是不行的,你得从整体上去了解本节教材讲什么内容,初步弄清概念及公式、定理的内容及意义。其次,要细读,重难点逐字逐句读,全面准确地读,弄清概念、公式、定理如何用,试做例题,学会运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最后是研读,研讨知识的来龙去脉、结构关系,并总结规律,完善知识结构。对本节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掌握了知识,学会了运用,解决了一些基本问题,重点难点做到心中有数,对一些似懂非懂的问题以及疑难问题进行了梳理,等待课堂去有针对性地解决,既利于理解能力的培养又利于归纳能力的形成。学会了自读,就学会了思考与钻研,通过长期的预习,有益于提高阅读能力、培养自学能力。
二、数学课堂要注重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应把课堂还给学生,你备课你讲课就得考虑如何让学生动脑动手,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所作为、有所建树。课堂效果应先从学习状态入手,老师第一任务就是如何让学生扮演主角、如何去看、如何去问、如何去把问题理解,学习——展示——交流,贯彻于课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次才是老师引导学生集中精力听定理、法则、公式的引入和推理过程,听概念要点的剖析与知识体系的串联,听例题关键部分的提示和处理方法,听疑难问题的解释和课后小结。这种由老师作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授课形式,对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有帮助,对活跃课堂、促进师生互动、提升教学效果有拉动作用。
三、课后反思有利于实现知识的升华和认识的飞跃
学贵有疑,有疑则思。课堂上,要让学生讨论、交流、协作,引导学生积极地、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想法及见解,主动思考,学会联想;从挖掘“问题链”来开展变式训练,引导学生去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推理、学会转化;从回顾解题分析过程来开展评价,引导学生去分析错因,学会反思。还应留下一定的思维时空,让学生学会“思在知识的转折点,思在问题的疑难处,思在矛盾的解决上,思在真理的探讨中”。例如,我让学生建立数学错题集,对错题进行研究,对错误进行反思,找出错的根源,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反思过程中对知识进行回味,在演练中提高了做题速度和能力。对错题的回味,对不足之处的补救,既是在升华知识,也对能力的提高,可提高判断力、分析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做好练习题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学数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以训练为主线,有层次地指导学生做好练习题。老师先要选准有代表性的习题、有针对性的习题,并指导学生认真练习,通过做练习,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首先,要有明确的练习目标,抓住“懂、会、对、巧”四个字,练理解,练速度,练方法,练技巧。其次是练习题设计要有恰当的坡度,由浅入深,要有针对性、启发性。第三是练习方式要多变,不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第四,引导学生解题后回顾反思,分析解法特征,总结规律,做好练习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五、注重学生的作业批改,在批改中教会技巧
数学作业批改要讲究实效,看学生做题时动没动脑子、出错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不能只判对错,要从错中发现问题、找出原因,是学生学的问题还是老师教的问题,找出病根,调整思路,及时补充学习方法和做题技巧。对于比较典型的学生,要做到面批面改、精讲巧练,在增加知识的同时,增添学生的技能、技巧,寻求变化,求得进步,培养学生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可以采取结对子帮扶,合作探究,共同提高。可类比知识间的异同,通过联想,把知识活化。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要达到解题思路让学生讲、疑问让学生议、规律让学生找、结论让学生得、错误让学生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很好地提高学生数学的自学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论文作者:程念焕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1月总第2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13
标签:学生论文; 能力论文; 知识论文; 数学论文; 提高学生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老师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7年1月总第2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