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与研究论文_马文玺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与研究论文_马文玺

新疆油田公司准东采油厂文体中心 831511

一、问题的提出

21世纪是以科学化、信息化、国际化、快速变化为特征的世界,是一个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竞争的世纪。要在强手如林的境地中立稳脚跟,必须要有高素质的人才来支撑。家长们更是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出人头地,长大后能有一番大作为,于是从小就开始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出现了一些偏差。如:只重视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各种能力的培养;重视了智力的开发,而忽视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重视了智商的高低,忽视了情商的作用。导致了许多孩子高分低能,甚至读大学还需要家长陪读的现象。这样的孩子,一时之间无法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缺乏全面的素质。

二、研究的设计

(一)研究目的:

一个良好的习惯,可以让人受益一生,与其教给幼儿过多的知识性的东西,不如先培养好幼儿的习惯。就象让幼儿吃太多的补品,不如先让其吃饱米饭。在幼儿期,自主性已经开始发展,独立活动能力增强,肢体活动趋向随意、准确、灵活,是学习各种技能、形成各种习惯的好时机。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生活、学习、交往活动中,幼儿不知不觉地反复进行着行为练习,积累、聚集着各式各样的习惯。这时,成人如果不提出合理、必要的行为规范和要求,不注意对幼儿有关行为进行控制,调整及必要的指导,则完全可能使孩子养成许多不良恶习。事实证明,坏习惯一旦形成,就很难纠正。要纠正一个坏习惯远比形成一个好习惯要艰难得多。本课题旨在通过研究,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让他们在一生的日常生活中,不必过多地去思考该怎样去适应生活,而能使身体在无意识之中,正确、科学、有序、合理地进行各种活动,为以后各方面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幼儿真正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二)理论依据

理论研究表明,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说,10岁之前是各种习惯培养的关键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要求幼儿:“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要与家长配合,根据幼儿的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要培养合作的精神,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等等。《纲要》的颁布,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坚定了我们的信心,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三、措施与做法

(一)情境教育法:在实验班,根据幼儿思维的直观形象的特点,把幼儿易出现的不良习惯设置在情境中,让幼儿在游戏中加强对自身行为表现的认知,从而达到纠正不良行为习惯、巩固良好习惯的目的。在弄清现状与原因后,各班级教师们针对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计划。把对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贯穿于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合理制定课时计划,游戏等。

(二)大小互动法

1、以大带小。《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集体是幼儿园教育的宝贵资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为了更好地利用这一资源,我们进行了以大带小活动。班与班之间结成对子,以大中或中小为一组,结成姐妹班,每周活动一次,内容由带班教师根据两个班级的情况互相商量而定,让大小幼儿之间相互影响。

(三)五星奖励法

教师与家长分别在班内与家中设立五星奖,对于幼儿在活动中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五角星奖励,并集中贴在固定的地方,每十个小五星又奖励一个大五星,比比谁的五星多。以此来督促幼儿的行为习惯往良好的方向发展。

四、结论

结论:

(一)通过调查,使幼儿的各种习惯都有了显著性的好转,提高了幼儿的整体素质,而且家长、教师也都在不同水平上有所提高。通过两学期的活动,不管是家长还是幼儿,他们头脑中要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意识都明显增强了。不仅教育幼儿有了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很多家长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幼儿园大操场上不再有纸屑;垃圾不再乱飞、墙上的布置也不再随手拉扯,小朋友之间吵闹的事情也明显减少了,变得懂礼貌了;入园、离园时能主动与教师和小朋友打招呼。不仅行为习惯好了,且在认知能力、自我服务能力、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都得到了全面发展。教师不必为习惯问题多动脑筋了,可以全身心地投入教学之中。教师们通过研究,不仅掌握了一些操作技能,而且在理论上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要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就要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

1、处理好各方面教育力量的配合关系。要形成一个良好的习惯,不是某一方面的单独努力就可以凑效的,它需要各方面的配合。在幼儿园中,老师面对三四十个孩子,教育他们样样事情自己学着做,并且都有一定的要求。如:吃饭时不大声说话,不挑食,不掉饭粒;吃好后收拾碗筷、桌子,并擦擦小手等。幼儿也能按老师要求的去做。但在家里,就可能是另外一番景象了。家长们满足于孩子的“独立”,以为能自己吃饭就不错了,还要那么多要求吗?能自己吃饭比一切包办代替的,已经是一个质的飞跃,但仅限于此是不够的。有了这个基础,就应该提出更高的要求,把孩子的生活习惯往良好的方向牵引。否则,幼儿园培养了孩子的好习惯,可在家里又惯坏了。家长们应密切配合幼儿园,做到目标要求协调一致。

2、处理好教学方法与实际水平的关系

在对幼儿进行习惯培养的过程中,要根据幼儿的身心规律和学习特点,有针对性、科学地施以教育。针对幼儿出现的不良习惯,要用形象生动的教学活动进行各项生活技能的培养。如:在教幼儿用小餐巾饭后擦嘴时,教师就会结合儿歌进行教学。“小餐巾,手中拿,上擦擦、下擦擦、左擦擦、右擦擦,小嘴擦得真干净。”不仅吸引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同时在儿歌中掌握了擦嘴的技能。又如:教育幼儿同伴间要互相合作,教师就创设了相应的情境,让幼儿身临其境,在愉快地游戏中养成良好习惯。

3、处理好批评与表扬的关系

以表扬为主,批评为辅,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以正面教育为主。进行榜样示范、尽可能挖掘幼儿身上的闪光点,用幼儿身边的优秀榜样教育幼儿,激起幼儿上进心,从而纠正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但是,表扬也要针对具体情况,对于一些表扬贯了禁不起批评的幼儿,我们却要适当地给予批评,让他们经受一些小挫折,以培养他们的耐挫力,从而纠正“禁不起批评”的不良习惯。

4、处理好治标与治本的关系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问题,不但要治标,更重要的是治本,标本兼治,以本为主。要根据幼儿中出现的不良习惯,追根刨底,摸清原因,有针对性的用符合幼儿年龄特点与实际水平的方法进行教育,并与家长取得联系,家园密切配合,才能彻底根除不良行为习惯。简单地“不要……”“不准……”等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表现,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都是治标不治本的。

论文作者:马文玺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7年1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1/8

标签:;  ;  ;  ;  ;  ;  ;  ;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与研究论文_马文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