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针治疗肩背筋膜炎论文_吴蓉 蒋小明

(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中医院;四川德阳618000)

【摘要】目的:探析对肩背筋膜炎患者行以浮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2016年6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90例肩背筋膜炎患者,随机将所选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给予针刺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浮针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VAS评分、压痛评分、MPQ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肩背筋膜炎患者行以浮针治疗可取得确切疗效,减轻疼痛水平,具有显著临床价值。

【关键词】浮针;肩背筋膜炎;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he treatment of the patients with scapulosa. Methods: will pick in June 2016 to October 2017 of our hospital, 90 patients with shoulder fasciitis will average the selected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research group, control group patients give acupuncture treatment, the team with floating needle therap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Results: the total clinical efficiency of the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study group treated 1 treatment course, 2 courses, 3 courses and 4 courses of pain score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the treatment of the patients with shoulder fasciitis can achieve definite curative effect, reduce the pain level and have significant clinical value.

Keywords: floating needle; Shoulder fasciitis; effect

肩背筋膜炎属于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在中老年人群中比较常见,且有年轻化发展趋势。肩背筋膜炎属于慢性疾病之一,一旦发病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1]。中医认为,肩背筋膜炎属于痹症范围。据相关研究指出,浮针对肩背筋膜炎的治疗效果良好[2]。基于此,本文择取2016年6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90例肩背筋膜炎患者,探析采用以浮针治疗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2016年6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90例肩背筋膜炎患者,所选患者均存在劳累史,尤其是单一姿势疲劳或过劳后受风寒史,存在疼痛、麻木、酸楚等明显症状,且伴随肌肉僵硬、局部压痛等局部阳性征,排除结核、肿瘤等器质性病变患者以及存在全身性疾病所引起的肩背痛患者。随机将所选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45例患者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最大为74岁,最小为20岁,平均年龄为(42.5±6.2)岁,病程最长为4年,最短为0.5年,平均病程为(2.7±1.3)年;研究组45例患者中,男26例,女19例,年龄最大为75岁,最小为22岁,平均年龄为(42.4±6.3)岁,病程最长为4年,最短为0.4年,平均病程为(2.8±1.4)年。两组患者各项资料数据对比结果提示无统计学差异,可以进行比较。

1.2治疗方法

研究组:采用中号一次性使用浮针(由南京派福医学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浮针入皮过程借助浮针进针器。确定肌筋膜触发点(Myofascial Trigger Point,MTrP),通常有3个,P1在斜方肌上缘,在肩部最高处,相当于大椎穴与肩峰连线中点,范围大,呈圆盘状,手感紧、硬;P2在肩胛骨内侧缘与棘突之间,手感多为粗大条索;P3在肩胛骨内侧角上缘,手感为较大结节。选择进针点,进针点通常有9个,每个肌筋膜触发点旁进3针,进针点A在上臂外侧中央,下1/3段,及A点左右两边与A点各形成两个夹角30°选取两个点,由外向内、由下向上进针;进针点B在P1外侧4~6cm处,同时在进针点B处左右两边与B点各形成两个夹角30°选取两点,由外向内、由下向上进针;进针点C在P2点下4~6cm处,同时在进针点C处左右两边与C点各形成两个夹角30°选取两点,由外向内、由下向上进针;进针点D在P3点下4~6cm处,同时在进针点D处左右两边与D点各形成两个夹角30°选取两点,由外向内、由下向上进针;根据患者的痛点选择P1、P2、P3。患者取坐位或俯卧位,根据病情、MTrP、局部皮肤情况等选择进针点。常规消毒后进针,针尖与皮肤呈15°~25°,调整针体使之在皮下,向前推行,针尖指向MTrP,直至软套管没入皮下。手持针座,针尖上翘做扫散运动;扫散时医生可用左手抵住患者头部,嘱其柔和缓慢地活动颈肩关节。待疼痛减轻或消失后,抽出针芯和软套管,由于考虑软套管留置皮下会有感染风险,不将软套管置留皮下,直接和针芯一起出。隔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3次,每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如患者VAS疼痛评分为0,则可以终止治疗)。

对照组:(1)选穴:以阿是穴、颈椎、胸椎夹脊穴、肩髃穴、肩髎穴、肩中俞、肩外俞、肩井、秉风、曲垣、天宗等穴位为主。(2)穴位定位:参照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定教材《经络腧穴学》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2346-2006)《腧穴名称与定位》。(3)选穴依据:肩背筋膜炎属于中医的“痹症”,其基本病机是肩背部经络不通或筋肉失于气血温煦和濡养。阿是穴、颈椎、胸椎夹脊穴、肩髃穴、肩髎穴、肩中俞、肩外俞、肩井、秉风、曲垣、天宗均为局部取穴,可疏通局部经络气血,通经活血而止痛,以致病求本。(4)针具选择:选取苏州市华伦医疗用品有限公司生产顺和牌毫针1.5寸(0.30mm×40mm)的毫针。(5)操作方法:患者取俯卧位,穴区皮肤进行常规消毒,毫针常规针刺,泻法或平补平泻,留针30min后出针。每周5次,5次为一疗程,共治3个疗程。

1.3临床观察指标

①通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测量受试者的主观疼痛感觉。本试验用1条长10cm的直尺,两端标明有“0”和“10”的字样。0端代表无痛,10端代表最剧烈疼痛。②压痛评分:根据患者主诉,对相应的MTrP(肌筋膜触发点)进行按压测试,选取压痛最明显的1个进行压痛评分。0分为重压或做最大活动时无疼痛。1分为重压时患者称有疼痛,但被动活动不受限。2分为重压时患者称有疼痛,且皱眉表示不适,活动轻度受限。3分为重压时患者称有疼痛且退缩,被动活动严重受限。③McGill疼痛询问表(MPQ):疼痛分级指数(PRI)含11个感觉性词与4个情绪性词,程度分为无、轻、中、重四级,分别以0、1、2、3分表示,可计算出PRI感觉分、情绪分和总分。④肩背疼痛症状消失,且脊柱功能活动恢复正常为治愈;肩背疼痛明显缓解,且脊柱功能活动明显好转为好转,肩背疼痛症状无变化,脊柱功能活动未改善为无效,治愈+好转=总有效。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效果比较

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肌筋膜炎在筋膜、肌肉部位发病,该疾病的出现与过劳、天气变化、体内感染病灶、微小外伤、潮湿、偶然精神创伤等因素相关,流行性感冒等呼吸道感染也可能会诱发肌筋膜炎,或加重患者临床症状。中医认为,肩背筋膜炎属于痹症范畴,通常是因肝肾亏虚、劳损、外邪侵犯所引起的经脉、脉络损伤,使得静脉不同、气血壅滞所导致。因此,针对肩背筋膜炎患者的中医治疗应以通经络、祛风湿为主,促进患者康复[3]。

临床中,肩背筋膜炎患者的治疗包括很多种方式,如推拿、理疗、口服非甾体抗炎药物、针灸、膏药、小针刀等,这些治疗方式均可以取得一定临床疗效。伴随对肩背筋膜炎发病机理的深入研究,并总结临床经验,研究出一种新治疗方式。浮针疗法作为一种新兴治疗方式,同时也是物理疗法之一,且与传统针刺疗法之间存在显著区别[4]。

浮针疗法是基于中医经络学说,并与现代医学神经反射原理所产生的,利用粗大针身及推力,将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穿破,与扫散动作相互配合,加上患者自身运动,使受阻的低流阻通道贯通,组织液压降低,毛细血管滤出量增加,进而使血液以及组织液的运行、代谢恢复至正常状态,对结缔组织中感受器和神经末梢进行刺激,产生电化学效应,使血管得到舒张,局部肌肉得以松弛,对血液循环有利,进而实现治疗疾病的目的[5]。浮针疗法不仅可以起到疏通经络的效果,还可以起到活血行气的效果,另外还可以达到消炎止痛的目的,使炎症渗出得到有效缓解,使组织水肿得到有效消除,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缓解,缩短病程。浮针疗法操作简单,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因此可以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但在浮针治疗中,需要注意准确确定阿是穴,若压痛范围相对较大,则需要对最痛点进行确定,通常为一点一针,每次操作可选择一个、两个阿是穴。

扫散作为浮针的针法,在皮下疏松结缔组织留针,并在远离痛点位置进针,不要求得气,由此可见浮针疗法并非单一地通过神经递质、生物电能、淋巴体液以及改善局部循环等进行解释,但其疗效具有独特性特点,在伤痛、软组织治疗上体现。同时,软组织损伤疾病的损伤范围不仅限于韧带、关节囊、腱鞘、肌肉、筋膜等主要运动系统相关的组织器官,还包括内脏器官及相连的血管、大小脑、神经、韧带等,浮针的治疗范围以及发展前景更加广阔。

本研究中,采用浮针疗法治疗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5.6%,采用针刺疗法治疗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82.2%,同时浮针疗法治疗的患者治疗1个疗程、2个疗程、3个疗程、4个疗程的疼痛评分均低于采用针刺疗法治疗的患者,由此可见浮针疗法的临床效果更佳。

结语:

对肩背筋膜炎患者行以浮针治疗可取得确切疗效,减轻疼痛水平,具有显著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苏艺,于世超,孙永强.浮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临床观察[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6,05(04):18-20.

[2]湛志婧,苏美意,康健,等.浮针疗法结合温针灸治疗腰背肌筋膜炎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6,02(12):2624-2627.

[3]李新伟,杜嘉,谭克平,等.浮针疗法治疗项背肌筋膜炎临床疗效评价[J].上海针灸杂志,2016,35(10):1242-1244.

[4]刘明磊,刘明辉.浮针联合推拿手法治疗肩胛肌筋膜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05):265-266.

[5]安朋.浮针疗法治疗肩周炎22例[J].中国针灸,2015,01(01):34-35.

论文作者:吴蓉 蒋小明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1月下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4

标签:;  ;  ;  ;  ;  ;  ;  ;  

浮针治疗肩背筋膜炎论文_吴蓉 蒋小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