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感性认识是真理吗?,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感性认识论文,真理论文,正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容提要 正确的感性认识不是真理,因为它达到的只是认识与表面现象和偶然事实的一致,它不是理性的观念化的客观实在;是对事物片面的、表面的现象的认识,最多只能回答事物“是什么”的问题,因而也不具有真理指导人们正确改造世界的价值。
在关于真理问题的讨论中,有一个问题值得作深入的探讨,这就是正确的感性认识是不是真理的问题。有同志认为,真理作为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既包括正确的理性认识,也包括正确的感性认识,因为能称上正确的东西,除了真理,就不可能是别的东西。对此,笔者是不敢苟同的。
主张正确的感性认识是真理的同志引用了列宁《哲学笔记》上的一句话:“真理是对象和认识的一致”=“真理的有名规定”(第322 页)。以此作为根据说:正确的感性认识也是一种认识,它既然正确,那就是对象和认识一致,也当然是真理。
我们说,列宁的话是对的,但它不能成为“正确的感性认识是真理”的理由,因为就是正确的感性认识还不可能真正达到“对象和认识的一致”,它能达到的只能是认识与表面现象和偶然事实的一致,这不符合真理的要求。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真理要求人们把握的不是客观事物的表面现象,而是它的本质;不是它的偶然事实,而是它的全部内容;不是它的外部联系,而是它的内部的必然联系,即要把握客观事物的内在运动发展的规律性。列宁说认识与对象的一致,就是与事物的全部本质内容和发展规律的一致。而正确的感性认识则只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现象、各个片面及其外部联系的正确反映。它远远未能达到真理性认识的要求。
真理性的认识是观念化了的客观实在。事物的本质内容和客观规律,要人们作理论化的抽象概括、概念化和文字化表述,因而真理不可能不理性化。而正确的感性认识只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最初的感觉、知觉和印象,还没有进行理性的思维概括和形成概念,还不是理性化、观念化的东西,所以它不能称作真理。能称为真理的东西,必然是理性的东西,虽然理性的东西不一定是真理。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是两个根本不同的概念。感性认识所反映的内容是事物的现象、部分的情况和外部的联系,是对事物形象的模拟和描述,它不是理性化的东西,只有这些感觉和印象的东西反复了多次,才有可能形成理性思维,产生概念,进到理性认识阶段上去。理性认识反映的内容是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部和内部的联系。感性认识虽然有正确的成分,但它未经过理性思维阶段,未形成理性认识,更未经过从理性认识到实践检验的阶段。正确的感性认识并不等于是理性的、观念化的客观实在。所以它不能称为真理。
真理是全面的,它要求从全面从整体把握客观事物,全面反映客观事物。部分、片面的认识,仅就这部分而言,即使正确也不能称为真理。全面性、整体性是真理的特点之一。真理是一个全面的体系,对这个全面体系,单靠一个正确的直观印象,局部的最初一个正确的感性认识是不可能把握的。也不是一个简单的结论、一个简单的原理和概念所包含的。经验证明,要揭示客观事物的真面目,必须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抽象思维的方法,全面研究客观实在的方方面面的联系和中介,将其在理性思维中再现出来,才有可能。非常明显、片面的东西不是真理,这是不容置疑的。
真理是关于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揭示。真理性的思想必须反映客观实际,合乎客观外界规律性。揭示了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并且在客观实践中得到检验和证明的,这才算是真理,不然就不算。真理解决的不仅是“是什么”的问题。正确的感性认识,也许能回签“是什么”的问题,但它回答不了“为什么”的问题,正可谓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就象一个从未见过苹果的人,他见了苹果以后,所获得的最初的感性认识,是关于苹果的色、香、味等感觉;或知道其何时种植,何时开花,何时结果,何时收获;或知道其品种类型,产自何方;等等。但这些感性认识并未回答苹果种植的规律性问题,比如,为什么这个地方适宜种,那个地方不适宜种,这个时间适宜种,那个时间不适宜种等等。可见最初有关图像式的感性认识,即使正确,因其未揭示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所以是不能算作真理的。
正确的感性认识不是真理,我们还可以从它与真理的不同价值中找到根据。
人们在实践中引起的感觉和印象经过多次的反复之后,引起理性思维,才使认识产生飞跃,产生理性认识,进而产生真理。正确的感性认识是真理的发源地。这就是正确感性认识的价值。它只是提供了认识真理的最初的前提条件——感性材料,它未能解决认识是否符合客观真理性这个问题。所以,它不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而真理的价值则与正确的感性认识完全不同。毛泽东指出:“论理的认识所以和感性的认识不同,是因为感性的认识是属于事物之片面的、现象的、外部联系的东西,论理的认识则推进了一大步,到达了事物的全体的、本质的、内部联系的东西,到达了暴露周围世界的内在的矛盾,因而能在周围世界的总体上,在周围世界一切方面的内部联系上去把握周围世界发展。”(《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1卷,第286 页)所以,感觉只能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对比正确的感性认识,真理性的认识是更重要的阶段。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因而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真理的伟大价值就在于它在理性上沟通了人类与客观事物的联系,为人们指明了正确的实践目标、正确的前进方向和应该走的正确道路;它是动员人们开展革命、生产、科研等实践活动,并将它进行到底的强大的理论武器,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思想指南。总之,它对人类有着普遍的指导意义。这是正确的感性认识不可类比的。
把正确的感性认识当作真理,在理论上说不通,在实践上也会带来严重的消极后果。
真理是非常深刻、非常神圣的,对真理的揭示是很不容易的。人们为了揭示一个真理,往往要付出许多艰辛的劳动和血与汗的代价,甚至要付出毕生的精力和生命。千百年来,人们把向往真理、追求真理和探索真理视为非常崇高的事业,表现了极大的热情和献身精神。但是,如果把最初直观获得的肤浅认识当作真理,认为仅凭感性认识就可以掌握真理,这会使人们感到揭示真理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会诱导人们满足于感性的肤浅的认识,降低人们追求真理、艰苦探索真理的热情。
真理和对象的一致,表现为与对象本质内容的一致,而与形式往往不一致。正确的感性认识则表现为与对象形式的一致,而与对象的本质内容未达到一致。如果认为正确的感性认识是真理,也必然会引导人们只肯定正确的感性认识而否定正确的理性认识,即以非真理性的认识去否定和反对真理性的认识。
从哲学上的两军对垒考虑,坚持正确的感性认识是真理的主张,最终还会滑到唯心主义先验论的泥坑里去。在哲学史上,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谢林等人就曾经极力颂扬神秘的直觉和“天启”,主张真理可以不经过艰苦的理性思维而靠“内部感觉”、“内部直观”即可直接把握。对这种既违反唯物论又违背逻辑、违反辩证法的错误主张,就连唯心主义的辩证法大师黑格尔都坚决反对。他针对谢林的错误指出:“凡是直接地、个别地得来的思维规定,都是有限的规定。”(黑格尔:《小逻辑》第96页)他认为,认识真理从纯有开始,最初是最为空洞抽象的,中间经过质、量、度、本质、现象、现实、理论与实践等发展阶段,最后才达到真理性的认识(绝对观念)。期间经历了由抽象到具体,由片面到全面,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运动发展过程。这是完全合乎逻辑的辩证观点,是正确的。揭示直理不可能一蹴而说,仅凭一点正确的感性认识是成就不了的。谢林关于凭“天启”“直观”直接把握真理的主张,是为他的先验唯心主义立论的,是他的“先验唯心主义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有些同志的关于正确的感性认识是真理的的观点,与谢林的主张颇为接近,这种观点否认了揭示真理要经过艰苦的、反复实践的过程和理性思维过程,颇有点先验论的味道,显然是不对的,是不值得坚持的。
综上所述,一言以蔽之:正确的感性认识并不是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