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汛抗旱工程的中小河流的治理措施论文_李家秀

防汛抗旱工程的中小河流的治理措施论文_李家秀

隆昌市水务局 642150

摘要:与世界各国相比较而言,我国拥有河流数量居于首位。因此,加强小河流的防洪治理尤为关键。为了保护人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加大城市洪水的控制能力,就要做好河流的疏通及防洪工作,改善河道的水流量,从而保证地区人民的生活质量及人身安全。本文从防汛抗旱工程中小河流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探究防汛抗旱工程的中小河流的综合治理措施,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防汛抗旱;防洪工程;中小河流;治理措施

河流数量的众多不仅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水资源,也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根本保障。由于我国河流分布较广且数量众多,因此,防汛抗旱工作的开展直接决定着我国人民生活的质量。每年的梅雨季节,也是汛期到来的时候,各地降水量的激增直接对中小河流的抗洪能力造成威胁。全国堤坝坍塌的现象屡见不鲜,各地洪涝灾害极为严重,中小河流治理已经成为我国防洪体系中的薄弱环节。

一、防汛抗旱工程中小河流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防洪标准较低

基于目前我国河流治理工作而言,多数中小河流并未进行系统治理,其防洪标准较低,依然有部分河段处于不设防的状态中,防洪能力较差。由于我国的中小河流多数隶属于县级或以下的单位进行管理,地方资金能力有限,对合理治理的投入力度不足,造成了中小河流管理的严重滞后。多数县级单位的小河流处于无人员、无机构、无经费的“三无”管理状态中。伴随着垃圾倾倒及违章建筑的出现,为所在地区的人民生命及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二)缺乏专业的河流规划设计

目前我国对重点河段采取护岸培堤的工程方法,并未同时兼顾河流上下游及两岸的小流域建设工程,无法实现整体流域系统的统一规划,综合治理更是难上加难。由于防洪标准与防洪工程之间的矛盾,参差不齐的堤防工程一方面浪费了资金投入,另一方面,并未对防洪抗旱工作起到任何作用。工程建设缺乏专业的技术支撑,严重降低了工程标准,导致工程建设质量差,新兴工程被洪水毁坏的现象时有发生,为小河流的治理造成巨大难度。

(三)防洪与兴利之间的矛盾

在部分中小河流的治理过程中,为了实现蓄水兴利,增加城市景观效益,对河流水域进行层层拦截,大范围建造堤坝。由于中小河流过于湍急且河床推移程度较大,因此造成的河床淤泥堆积,严重阻碍河流流水,造成坝前的库容极具降低,从而阻碍河道的洪水防护功能。

二、防汛抗旱工程中小河流治理的治理措施

(一)实行中小河流的综合治理

由我国水行政部门对前提工作进行组织与指导,监督项目实施单位依照相关标准建立防汛抗旱工程项目。初步设计方案应由水行政部门与省级的财政部门进行综合批复,其中涉及到的河段建设工程,应由其流域所在机构进行审核。对于工程项目中涉及到的征地及环保等问题,应遵循我国的各项管理规定。

水行政部门应在工程建设中予以适当的监督与管理,严把质量审查关,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及安全。各流域负责机构应定期开展对建筑项目工程的抽检,重视设计概算组织工作的落实,科学规划河流流域设计,分批实施河流治理。将生态治理作为中小河流治理工作的主线,促进防汛抗旱工作的开展。

(二)注重自然生态的和谐

在中小河流治理的过程中,应尽量保持河道的原始自然特征,尊重河流水域的多样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可以利用天然的河道交错、急缓流共存以及弯道回流等河流形态,促进其与周边环境之间的相互协调,保持河道的自然性。同时,尽量减少对河道进行人工渠道的改变与护砌工程建设,注重自然生态环境的天然和谐。

(三)防汛抗旱工程应注重生态系统的自然性

中小河流的治理旨在实现防汛抗旱功能,堤防建设作为主要建设项目之一,其存在的最大弊端就是对水陆的连续性造成了破坏,导致沿河湿地的大范围消失。因此,河流治理的同时应尽量保证沿河湿地的水源补给,保留水陆之间的连续性,促进工程与当地生态环境之间的完美融合。

防汛工程的建设不仅要充分发挥河道的防洪作用,还要保证工程建设与植被之间的和谐共生,促进植被的种植,并对其加以利用。虽然延长了施工时间,降低了施工效率,但是却保证堤防工作的建设不会永久占地,最大化节约了工程项目的资金投入比例,项目长久效益显著,促进环境与经济效益的共同发展与收获。

(四)合理选取建筑植物类型

由于多数中小河流的河槽呈现宽浅状态,一旦洪水来势凶猛,将会造成河流的坍塌。因此,应结合河槽的特点,选取周围的植物类型,重视植物的蓄水能力。基于目前的蓄水建筑而言,主要分为四类:砌石坝、提升坝、翻板坝以及橡胶坝。其中砌石坝的建筑结构较简单,投资费用少,但是对河流阻水量大,对河道行洪影响严重;提升坝实现了桥与闸之间的完美结合,运行安全系数较高,但是其耗资较大,不利于大量采购;翻水坝的闸水控制良好且经济占比合理,但是由于受到杂草及垃圾的堵塞造成开合闸的失灵,有降低防洪安全的可能。橡胶坝作为一种新型低水头的拦河建筑物,其行洪方便,且建筑造型美观,由于施工短、造价低等特点已经成为目前中小河流的理想蓄水建筑工程。

(五)多样化的生态护岸工程建设

岸滩作为河流两岸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河流与水陆之间的交接。浆砌石及混凝土等传统的护岸方式,过于强调在交界部位对水流的抵御,防止其对陆地的冲刷从而造成水土流失现象,但是却忽略了水陆之间的过渡和谐。

护岸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应尽量避免由建筑工程对河岸造成的破坏,施工方应尊重自然状态下的河流形式,利用生态护岸的方式为各种水生动植物营造自然的栖息地。水上部分可以在柔性垫层上重视一些草本植物,保证垫层在遭受重压时草本植物依然可以正常生长,促进生态护岸的形成。

总结

综上所述,由于我国中小河流数量众多,由于缺乏对其相应的管理而造成水患频发,不仅对国家经济造成影响,也对周边居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造成威胁。因此,应在传统水利工程的建设基础上,结合现代水利工程需求,革新河流管理理念,通过科学的河流治理措施,营造清澈通畅的河流水域,创造景美岸绿的河道景观,还原自然生态。

参考文献

[1]钟兴明. 完善水利设施 提升防汛能力[N]. 梅州日报,2018-04-23(002).

[2]周洁.中小河流治理工程设计融入生态理念的思考[J].珠江水运,2018(06):110-111.

[3]李俊松.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建设管理模式浅析[J].地下水,2018,40(02):235-236.

[4]曾繁运.浅析中小河流治理重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J].珠江水运,2018(04):40-41.

[5]文志强.以生态治理为主线,结合工程措施的中小河流治理模式初探[J].智能城市,2018,4(03):166-167.

论文作者:李家秀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7

标签:;  ;  ;  ;  ;  ;  ;  ;  

防汛抗旱工程的中小河流的治理措施论文_李家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