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潮位数据采集对防汛抗旱、水利工程建设、水资源管理等都很重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潮位数据采集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对采集设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关键词:潮位;采集;应用
合理,即是合乎情理。你让一个裁缝去挥动指挥棒,这能算合理吗?塑一个雕像,雕刻师要配上称手的刻刀;设一个临时验潮站,不能从简单的水深条件去选择潮位施测设备,而是需要分析综合环境因素,因地制宜,合理选择正确的验潮设备。
笔者2004年接触水文外业验潮工程至今,走遍了测量队大部分外埠工地,感触颇深。有一年我随一个工程组去码头布设临时验潮站,从等候低潮潮时,利用小船实施底部钢管固定,码头边沿实施钢管顶部固定,安置验潮仪机箱…...这一系列的活整整把我们折腾了6个多小时。现在回想起来,觉得有好多不合理的地方需要调整。
码头我简单介绍一下:安装点所在一面的码头上沿是不带缆桩的,平时没有船舶停靠在这一侧面,底部的水深条件也很好。首先,在这种优越的施测环境下,我们没必要花大力气去安装压力式传感器,我们完全可以选用安装更为安全便捷的非接触式雷达水位计。非接触式雷达水位计施测所得的数据是发射器至水面的净空高度,简单地概括就是相当于在进行人工验潮,不同之处在于雷达水位计施测精度达到了±5mm。雷达水位计测量过程中,不受温度和盐度的干扰,其施测数据不需要后期改正处理。从误差控制上分析,只要安装点延伸支架水平稳固,施测基面正确,雷达水位计测出潮位数据的精度都是毋庸置疑的。
其次,我们从施工过程去分析。装一套压力式传感器需要耗费相当大的人力物力。为了传感器探头低潮时不露出水面,要候低潮潮时安装;为了使保护钢管不轻易随流晃动,要动用小船在钢管底部有依托固定的地方进行加固,遇见码头底部是腾空区域,无依托的话,底部加固显得更为捉襟见肘;一般用于保护压力式传感器的钢管,长度至少都在6m以上,普通的工程车根本无法运输这类管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以上的一系列问题,在安置雷达水位计过程中都被逐一解决。安装雷达水位计不需要候潮时,只要实测点底部潮水不落枯,随到随装;安装雷达水位计,不需要动用小船,因为雷达水位计测算的是仪器至水面的净空高度,其传感元件都在水上。我们只需在码头边沿将雷达支架固定稳妥就行;只要码头面至水面垂直距离不超过10米,雷达支架的长度也就在1.5m左右,便于随车携带。从人力和物力的成本消耗来看,安置雷达水位计更经济方便;从施工安全上考虑,雷达水位计的整个安置过程都是在码头上沿进行,安全生产可靠性尤为明显。
最后,我们还要抠一下收工阶段的拆卸细节。干过设站任务的测量员都知道,安装压力式传感器这种活,有这么一句话“装的越牢,拆时越难”。每个测量员在安装验潮仪时的心情都是一样,都希望所安装的仪器在水中纹丝不动,能够正常工作到工程结束,正因为有此想法,布设过程中,你会多打一对安装孔,你会多绕一圈钢丝,你会多拧紧一下螺丝。一旦等到收工拆卸时,遇到螺丝锈蚀,你又会苦恼当初怎么装得那么到位。久拆不下,人的心情难免会有些急躁,此时若贪图个省事,对设备猛地一拉扯,一使力,设备轻则日后留下工作隐患,重则当场损毁报废。撇开那些不规范的操作,就这拆卸任务本身而言是极其困难的。拆卸雷达水位计相对而言,轻松简单,在码头上使使力卸下几个支架螺丝,将雷达支架收走就行。整个拆卸过程几乎没有一点难度。正所谓装得简单,拆得轻松。
通过这个实例分析,我们还可以引申出雷达水位计更多的使用范围。未必只有码头,有些引桥和礁岩,但凡只要能为雷达支架提供依托条件,水深条件好,就可以安置雷达水位计,花大功夫布设压力式水位计显然性价比不高。以往我们在设备选型上没有太多挑选余地,但随着验潮技术的日益更新,先进的验潮设备也在逐步地引进,我们设备选型上有了很多的参考。学会合理地利用这些设备,让操作者感觉轻松,让设备发挥其应有的效果,是我们应在日后耐心思考的一个问题。
结语:
目前我国的潮汐数据采集工作中还有很多的问题,我们应积极的进行分析和探讨,找出有效地解决方案和措施,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浅谈水文测验所面临的新问题及其对策,张海金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
论文作者:王慈樑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
标签:水位计论文; 码头论文; 潮位论文; 设备论文; 支架论文; 传感器论文; 钢管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