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地区长期护理保险发展困境及应对措施研究-基于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的视角论文

我国农村地区长期护理保险发展困境及应对措施研究-基于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的视角论文

我国农村地区长期护理保险发展困境及应对措施研究
——基于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的视角

梁筱洋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管理学院,上海 201620)

摘 要: 由于农村地区养老、医疗、受教育程度以及经济发展水平低等原因,农村地区失能老人长期照护问题更加复杂和严峻。通过社会系统研究方法视角梳理和解析其困境,提出农村长期护理保险应与城乡居民养老和医疗保险制度之间相互衔接,加大宣传力度,增强保险意识,鼓励城市养老机构向农村地区发展等措施,以期促进农村地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顺利实施。

关键词: 农村长期护理保险;困境;对策

一、研究背景

国家老龄办发布的2016年《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成果》显示,2015年我国失能、半失能老人人口数量高达4 000万,占老年总人口数的18.3%,其家庭环境不适应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变化的占六成。2015年普查数据显示,农村老龄化率为18.47%,城镇老龄化率为14.34%,农村老龄化程度较城镇高出4.14个百分点。丁华、严洁(2018)基于2011年、2013年和2015年CHARLS的面板数据对我国老人年失能率的测算显示,一是年龄上,除80岁及以上年龄组外,其他年龄组中老人失能率农村均高于城市,其中75~79岁年龄组差距最大,城市为11.37%,农村为17.67%;二是性别上,农村男性和女性的失能率均显著高于城市;即无论从整体角度还是年龄分组及性别分组角度,农村地区老人失能率均高于城市[1]。由此可见,农村地区老人失能问题较城镇更加严峻。加之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医疗和养老保障水平、受教育水平低,传统家庭照护方式难以满足失能老人长期照护需求等因素,农村地区长期照护问题较之城镇更加复杂。

相比于城市,农村的养老压力更大,因此有必要对农村地区长期护理保险实施的挑战和困境进行研究。由于农村地区与城市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应以马克思主义社会系统研究方法为指导,并通过对以往文献的整理和总结,发现其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挑战,提出可行性对策,从而推动农村地区长期护理保险的实施。

什么是光荣和幸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有的人,把锦衣玉食当成光荣和幸福,满足于个人财富的积累和物质生活的富有,把不劳而获当成幸福,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把光荣建立在追求名利上。有的人,把幸福等同于权力+金钱,依仗手中的权力谋私利,以至于陷入泥沼不能自拔。这些都折射出狭隘的光荣和幸福观,与共产党人的人生观、幸福观背道而驰。

美团点评 CEO王兴曾说过,“按每人一顿饭10元计算,一年在餐饮上的消费至少1万元。作为一门入口的生意,14亿人带来的就是14万亿元的市场。”

二、基于社会系统研究方法梳理及分析农村地区长期护理保险发展困境

社会系统研究方法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在社会整体与其组成要素和结构及与自然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中,综合、精确地考察社会的方法论体系[2]

2.社会化照护意愿低,保险意识不强。徐晓君等(2017)基于山东省的调查问卷研究表明,农村地区社会化照护意愿不强。其中,认知状况直接影响照护意愿的接受。对认知状况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包括受教育程度、传统养老观念、农村地区社区照护和机构照护发展落后等。农村地区受教育水平普遍落后于城市,使其接受新事物能力低,对自身健康状况和护理需求认识不足[5]。相对于城市,农村地区对于保险的短视行为严重,不能正确地评估自身照护需求,对保险的认识存在误区。另外,传统非正式照料模式和养儿防老观念根深蒂固,老人在观念上希望得到传统的家庭照护。但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家庭成员外出务工,家庭无法满足老人的照护需求。从社会系统研究方法整体性原则出发,可以发现农村教育水平落后,是农村地区推进长期护理保险的一大挑战。整体性原则强调社会系统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4]。梁伟(2018)指出,教育人力资本对农村地区长期护理保险购买意愿影响显著高于城市。正是由于农村地区教育水平比较落后,导致农村地区健康观念薄弱、护理需求认知不足、参保意识低,购买意愿不强。

3.护理人员及养老机构有效供给不足。养老方面的配套设施与养老机构的建设及护理人员的数量不能满足现阶段需求。养老和医疗息息相关,没有完善的医疗卫生设施,就无法提高健康关注意识。目前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的服务供给形式主要包括四种:社区居家照护、养老机构照护、护理机构照护、医疗机构照护。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现状,城乡公共服务供给不均衡,农村地区养老机构、护理机构及护理人员数量难以满足当前农村地区建立长期护理保险的条件。从理论层面出发,当前国内学者大多侧重于对城市社区居家及机构养老服务的研究,对农村地区养老服务体系的研究较少,使得农村地区长期照护服务的研究缺乏理论基础[6]。从现实层面来看,失能、半失能老人的长期照护需要一定的专业化辅助设施,但农村地区养老及护理机构缺乏,其专业化辅助装置和适老化设施建设更加难以满足其需求。

1.经济发展水平低,参保条件弱。当前,我国试点城市长期护理保险的资金筹集主要来自于政府、企业、个人及医保账户划转。其中,上海地区筹资模式按人群分两类:第一类人员为城镇职工,其基金来自于企业和个人;第二类人员为城乡居民,其基金来自于政府补助和个人,政府补助占主体[3]。由于农村地区居民无企业为其缴费,依据上海经验,农村地区长期护理保险资金来源,主要是来自于政府补助和个人。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 363元,衣食住行与教育、医疗等人均消费支出为10 130元,可用于其他消费的支出不足2 500元,势必影响其对长期护理保险的购买意愿和购买水平。以上海市长期护理保险收费标准为例,社区居家中最低标准个人每年需要缴纳保险费用为576元,最高为2 688元;养老机构中最低标准为每人每年1 080元,最高为1 620元。上海市长期护理保险中个人缴费比例已经较低,但即使以此为标准,对于农村居民来说,支持其购买长期护理保险的压力依然较大。此外,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落后,财政压力较之城市更大,筹资渠道也较窄。因此,当前农村地区居民购买长期护理保险的能力较弱。从社会系统层次性原则角度,可以发现农村地区社会保障体系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在于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制度间衔接程度较低。层次性原则强调的是系统中不同组成部分之间的隶属关系[4]。长期护理保险乃至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水平都隶属于经济发展水平,其发展水平不能超越当地的经济水平。同时,长期护理保险应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中其他制度相互衔接,循序渐进。若忽视经济发展水平及与其他制度间的关系,一味推进长护理保险进程,势必影响其可行性与可持续性。

目前,我国有15个城市已开展长护险试点工作,农村地区失能老人长期照护主要依赖家庭非正式照料。但随着家庭功能的弱化,传统的家庭照护已不能满足老年人的照护需求,因此农村地区长期护理保险的建立势在必行。通过文献梳理和社会系统研究方法发现,农村地区长期护理保险的实施面临以下挑战。

(2)本区变异系数Cv<0.1的元素(指标)有K2O、MgO、B、Ge、F、Cr、Al2O3、SiO2、PH,具弱变异特征,反映这些元素(指标)分布比较均衡;0.1≤Cv≤1的元素有N、P、TFe2O3、Na2O、Corg、CaO、Mo、Mn、Se、As、Cd、Cu、Hg、Ni、Pb、Zn、Sb,具中等变异特征,反映这些元素(指标)分布较为离散,易于次生富集。

从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的结构性原则分析,城乡二元结构使养老资源城乡分布不均。农村地区医疗和养老设施落后,作为人口数量较大、力量较薄弱的农村地区,对养老资源的需求较之城市更大。这种失衡的资源配置不仅不利于农村长期护理保险的实施,也不利于城乡之间合作及产业专业和人才流动。

三、对策建议

1.农村长护险与其他政策相互衔接,提高参保率。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实施效果的好坏,不仅仅是长护险制度本身设计的问题,还应与其他社会保障政策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因地制宜,水平适度。在原有社会保障制度基础上,农村地区长期护理保险应做好与城乡居民养老和医疗保险之间制度衔接问题。具体而言,一是长期护理保险的筹资可从城乡居民养老和医疗保险按比例划转,拓宽筹资渠道;二是长期护理保险的缴费标准可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档次挂钩,提高长期护理保险参与度的同时提高城居保个人缴费档次。

基于以上分析,从社会系统研究方法视角解析其深层原因,即经济和教育水平落后,城乡二元结构,资源分配不均衡等,本文试提出以下措施。

FeOx掺杂对CeO2纳米晶催化甲烷选择氯氧化反应性能的影响 …………………何洁丽,严 亚,杨 蓉,李婧炜(48)

2.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增强保险意识。教育是个长期性工作,短期来看,暂时无法通过教育来提高农村地区的健康意识,改变农民传统的参保观念。但可以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认识,纠正错误观念。在整个社会系统中,教育和社会保障是一个不可割裂的整体。忽视教育对于社会保障体系发展的作用,不仅使农村地区社会保障工作的推进步履维艰,而且使农村地区在医疗和养老问题上恶性循环,因病因老返贫致贫。因此,短期内,可通过电视公益广告、老人照护知识公益讲座、健康知识讲堂、其他媒体宣传手段等方式加强宣传推广力度;长期内,继续提高农村教育关注度,加大对教育的投资。

3.合理分配有效供给,促进产业转移。合理配置有效资源,才能使资源充分发挥其作用。制定相应政策鼓励城市养老机构向农村地区发展,鼓励企业盘活农村地区陈旧废弃场地,建立养老机构,鼓励城市养老机构向农村地区发展。这不仅有利于提高企业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还能增加农村地区失业或待业人员就业机会,降低城市外来务工人口压力,缩小因城乡二元结构带来的差距。

四、结语

农村地区长期护理保险发展可能遇到诸如参保条件薄弱、参保意识低、养老服务资源短缺等困境,其原因主要包括经济与教育发展水平低、城乡二元结构等。因此,制定因地制宜的农村长期护理保险发展规划,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提高教育水平,合理分配有效供给,促进产业流动等,以推动长期护理保险在农村的可持续发展,缓解农村地区失能老人长期照护压力,积极应对老龄化。

参考文献:

[1] 丁华,严洁.中国老年人失能率测算及变化趋势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18,(3):97-108.

[2] 梁永郭,耿微,吕传旭.打破高校留级生”怪圈”的方法研究——基于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的视角[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5):129-132.

[3] 严春妮.我国推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面临的问题和对策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17.

[4] 顾一凡.试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困境及其应对措施——基于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的视角[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7,(5):38-42.

[5] 徐晓君,李强,薛兴利.农村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山东省的问卷调查[J].人口与发展,2017,(4):87-96.

[6] 王帅辉.我国农村失能老人社区居家长期照护服务体系的构建[D].重庆:重庆大学,2015.

中图分类号: F84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3-291X(2019)09-0022-02

收稿日期: 2018-10-28

作者简介: 梁筱洋(1992-),女,河南汝州人,硕士研究生,从事社会保障政策研究。

[责任编辑 刘娇娇]

标签:;  ;  ;  ;  

我国农村地区长期护理保险发展困境及应对措施研究-基于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的视角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