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几点思考论文_王亚强

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几点思考论文_王亚强

中共会宁县委党校 甘肃会宁 730799

摘要: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影响我国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本人就新时期我国“三农”发展中的几个关键问题从经济学的角度作些调查研究,在会宁县太平店镇大山川村进行了为期18天的调研,通过深入贫困户家中实地察看、与镇村组干部群众座谈,对该村基本现状、贫困程度、发展思路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发现了农村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一些困境,并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新阶段“三农”发展的基本特点 农民增收 农村经济发展的策略选择 农村经济发展的突破口

一、“三农”发展的新阶段及其基本特点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进入了一个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的新时期。30多年来,农村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革,这一系列变革可以概括为“四个突破”,即:突破了高度集中的“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体制,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突破了“以粮为纲”的单一结构,发展多种经营和乡镇企业,全面活跃农村经济;突破了统购统销制度,面向市场搞活农产品流通;突破了单一集体占绝对统治地位的所有制结构,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了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多元化格局。30多年的改革,初步构筑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新体制新框架,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给农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农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标志有四点:一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结束了主要农产品长期短缺的历史;二是农村产业结构和劳动力就业结构进行了重大调整,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农村开始史无前例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三是农民生活显著改善,农村从总体上进入了由温饱向小康过度的阶段;四是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农村各项社会事业也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农民的思想观念和精神面貌发生了积极的变化。

新阶段“三农”问题的基本特点,一是存在人口逐年增加,而人均资源占有量逐年减少这两个不可逆转的趋势;二是我国农业正在经历着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由“粗放型”农业向“集约型”农业转变的两个根本性转变;三是发生了农产品总量由供给短缺到供需基本平衡或者丰年有余,农业生产从受资源约束发展到受资源和市场“双重”约束,农民生活从渴求“温饱”向实现小康迈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从城乡分割向城乡一体化转变的四个阶段性变化;四是存在着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增产不增收,农业技术装备水平和农民素质低,农村市场体系不健全等一系列问题。

二、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是新阶段头等重要课题

农业增产了,而农民不能相应增收,这是当前农村经济中的核心问题。农民增收减少,造成了三个问题:第一,制约农民的生活改善,农民压缩消费,生活水平提高缓慢;第二,制约农民再生产的投入,降低了农民生产投入的积极性,削弱了农业生产发展的后劲;第三,制约对工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拉动,降低了农民购买力,弱化了农村市场对经济的带动力。因此,增加农民收入是关系全局的大事。农民收入问题成为当前我国经济生活中一个头等重要的课题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村政策的核心是能否使农民不断增收,给农民带来更多的实惠。现在的农民的心态可以概括为“两怕一不怕”:不怕生产不出来市场需要的东西而怕生产出来的东西卖不出去,怕生产出来的东西卖不出好的价钱。这“怕与不怕”,耐人寻味。形势的变化要求我们对农业必须有一个全新的再认识。在领导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方法上要来一个大的调整和改变。要从调整优化结构、增加农业投入、促进农产品流通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开辟农民增收的新途径和新领域。农业要发展,农民要增收,关键还是要面向市场,真正从市场需求出发,按价值规律与农民打交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鼓励农民大胆闯市场,实现最大范围的产销见面,让农民根据市场供求状况和需求变化随时调整生产结构。要充分尊重农民的经营自主权,要把农村工作的立足点转到扎扎实实为农民提供信息和使用技术,搞好规划和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疏通流通渠道,确保农产品销路等服务工作上来。

三、新阶段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策略选择

常言道,不破不立。要解决新问题,必须首先调整发展思路。那么,破什么呢?过去我们处于产品短缺年代,不管什么产品都是强调要多,而且越多越好,现在,不少农产品总量供过于求。如:2014年的洋芋,再加上当前顺价销售不畅,对农民来说粮食多了不好卖,又卖不上好价钱,种粮比较效益下降。有的同志就说:“过去,‘手中无粮,心中发慌’;现在,‘手中粮多,使人愁肠’”。“破”就是要破除忽视质量、效益,单纯追求数量的旧观念。那么,立什么呢?现在农产品的品种质量不能完全适销对路,主要是低劣质品种多,优质品种少;普通产品多,专用产品少,“立”就是要树立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新观念。总之,一句话,就是要由过去农产品短缺年代的一味追求数量,转移到调整和优化结构,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也就是农业转型问题,即由过去的数量型转变为数量、质量并重的效益型。

要适应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要求,农业综合开发在指导思想上必须实现“两个转变”。即:一是要由单一的农业开发转到把农业开发和保护生态环境有机结合起来;二是要由以往追求增加主要农产品产量为主,转到积极调整结构,依靠科技进步努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上来。“两个转变”,这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是我们必须做出的历史性选择。

四、小农户与大市场的对接是农村经济发展的突破口

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市场化并行推进,融合发展;小农户成为名符其实的社会经济主体,多种类型的新的联合体经济组织产生并得到较快发展;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城市体系、结构和管理体制改革有所突破等等。所有这些都表明:农村经济已从创痛生产方式和经济运行机制中超越出来,开始向现代化生产和市场经济迈进。从理论上讲,这将是农村改革的预期目标,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但从实践中看,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总是不断地发生矛盾和摩擦。如农村经济分工分业仍很不平衡,相当数量的农民还没有真正进入市场,产品的商品含量极低,相应的农村市场体系也不健全。市场载体发展不平衡,零售物品网点多,连接产销的批发市场少,传统的销售方式多,新兴的流通方式少。总之,我国的农村的市场经济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农村经济发展中的许多深层次矛盾尚多。为此,必须认真研究解决,特别是对于小生产大市场等矛盾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从上海、广东、山东等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经验看,小农户与大市场对接的渠道和形式包括以下几个体系:一是以加工企业为龙头的流通体系,实行“加工企业+基地+农户”的组织形式,使农副产品经过企业加工后进入市场。目前,这种组织形式分布广泛,效法者为数较多;二是以销售公司或销售大户为龙头的流通体系,实行“销售公司+基地+农户”或“销售大户+农户”的组织形式;三是“批发市场+农户”的组织形;四是“合作组织(农业协会)+农户”的组织形式,如水果协会、花卉协会、养殖协会等等,发展专业化生产,指导各专业户的生产和流通。

在以上的集中体系中,要特别重视以加工企业为龙头的流通体系。这一流通体系是农业产业化的结果。在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市场前景看好。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种经营组织形式,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关键。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那么,农业产业化也难以发展起来。

论文作者:王亚强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1

标签:;  ;  ;  ;  ;  ;  ;  ;  

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几点思考论文_王亚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