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美国银行业回顾与展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美国论文,银行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1-2002年美国经济运行表现为两大特点:经济增长减速和衰退、公司危机。但在这两年里,美国银行业经受住了考验,而且起到了支持美国经济的中流砥柱作用。
一、银行业绩今非昔比
评估美国银行业现状,最好参考与之相似的历史情况。1980-1994年,美国银行业经历了历史上最大的破产倒闭和最严重的损失。究其原因:银行业大量从事商业房地产贷款等周期特性高风险业务,资本充足水平相对低下,缺乏对风险的测量、规避和转移方法;监管法规限制银行跨州建立分行和混业经营;资本市场尚未充分发展。这些内外部结构性因素使得银行在业务、资产和地域上不够多元化,分散和化解风险的能力有限。银行业整体结构上的先天不足使其无法稳健对抗经济周期,抵御衰退和市场波动打击。在80和90年代初美国经济两次陷入衰退,短期利率大幅攀升、商业房地产市场骤然下滑,使得银行业绩大受挫折,ROA和ROE一度急剧下降,15年内银行破产数远远超过历史记录,高达1617家。
2002年,美国银行业再次面对着相似的不利环境——经济衰退和低速增长。同时美国公司由于财务造假引起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信任危机,众多公司信用评级下降,上市公司破产案从2001年2002年9月已达401家。这一系列因素对银行经营造成了巨大压力——企业贷款需求骤减,工商信贷质量恶化,风险敞口剧增,多家大银行发生信用风险相关的资产损失和信誉风险相关的市场价值损失。
在经济开始滑坡之初,市场曾经预测银行业将遭受类似于80-90年代初的巨大打击和倒闭,并反过来拖累美国经济恢复增长。但是美国银行业在2002年的资产负债状况和业绩表现却出人意料的优良,并且好于1995到2000年美国经济健康发展时期,股票价值降幅远远低于其他行业,而收入增长却远远领先于其他行业包括证券和投资银行业。
表1 美国银行业2002年1-9月与前5年状况比较(年均)*
2002(1-9) 2001 2000 1999
1998
1997
资产收益率ROA(%) 1.37
1.15 1.19 1.31
1.19 1.23
资本收益率ROE(%) 14.90
13.04 14.01 15.30 13.92 14.68
核心资本率(%)
8.00
7.81
7.78 7.70
7.79 7.54
贷款净核销账(%)
1.12
0.95
0.67 0.61
0.67 0.64
净利差收入(%)
4.11
3.90
3.95 4.07
4.07 4.21
净营运收入增长(%) 21.94 -1.97
1.79 20.38 2.26 12.43
无赢利机构(%)
6.20
8.09
7.34 7.52
6.11 4.85
不良机构数 126
95
76
66
69
71
不良机构资产(亿美元)
380
360
170
40
50
50
破产机构数 8
3
6
73
1
*限于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投保商业银行(资料来源: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
此表说明,2002年1-3季度,美国银行业整体贷款净核销账比率、不良机构和不良资产数在上升,但与此同时,ROA、ROE、净利差收入、净营运收入等关键数据都好于2001年,并高于前5年和80-90年代的平均水平。银行破产数虽然上升,但与同年高于历史水平的企业破产数和80-90年代银行破产数相比微不足道,况且这些破产银行几乎都是小型社区银行,对银行业整体并无大碍。美国银行业在近两年的逆境中用优异的答卷,为其20年来的不懈努力作了一次全面考察。
二、20年厉兵秣马,逆境中异军突起
美国银行业在这次经济动荡中能够取得不凡业绩的直接原因可以归结为行业整体抵御经济周期和金融市场动荡的能力大大强化。而这种能力的形成,又源于美国银行业和监管法规近20年来的不断创新变革。
1.外部环境变化为银行对抗周期波动,维持稳定收入创造了有利条件
(1)监管法规
自1992年巴塞尔资本协议实施以来,美国银行业提高了资本充足率,使银行普遍增强了防范金融动荡和其他突发事变,在压力下维持正常运作和赢利的能力。如在最近的一系列冲击中,摩根大通的贷款净核销账大幅上升,但正是雄厚的资本基础,使其遭受的实际损失相对有限。
美国近10年来有利于银行业发展的最重要监管法规变革是先后取消了对跨州和混业经营的限制,其直接结果是美国银行在经营地域和产品组合上的多元化发展,强化了在地域性经济衰退和全国性市场波动中保持稳定收入的能力。
(2)市场环境和技术条件
资本市场不断完善和发达,为银行产品和市场多元化发展创造了条件,银行可以更多从事和资本市场相关的业务,特别是其中非周期性业务,开辟多元化稳定的收入来源。
信息技术进步使银行有条件涉足复杂的收费业务,如证券处理等。
2.银行业在安全稳健经营方面苦心经营,大大改善了自身对抗经济周期和市场波动,维持稳定收入的能力
(1)产品和市场开发的多元化战略,增强了银行抵御周期性波动的能力
银行已将房屋贷款在资产组合中的比重从80年代初的2/3降到了目前的1/3以下,同时致力于开发非利差收费业务,增加了收入来源。收费收入在市场对银行股票价值评估中的份量也越来越重。同时收费收入又可细分为受周期影响和不受周期影响的两大类。前者包括证券交易、投资银行业务、投资管理服务等;后者包括零售、现金管理、证券托管、信托服务、保险和存款账户等。在这次经济动荡中,非周期性收费业务比重较大的银行的股票本益比(P/E)明显高于其他银行。
2001年以来经济滑坡的主要特征是投资和制造业萎缩以及公司破产剧增,而消费者支出,特别是其中的房屋、汽车支出则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逆势高涨。相应地,工商信贷市场萎缩,资产质量下降,而消费者房屋贷款再贷款和汽车贷款市场膨胀,消费者信贷质量虽有下降,但仍然远远好于工商信贷。面对这一市场状态,美国银行业不仅没有采取90年代初从所有信贷业务市场大举撤离的做法,反而在信贷组合中大量增加住房贷款。结果使得2002年住房贷款有可能超过2001年历史记录,达1万亿美元,房屋再贷款也将接近1万亿美元。另一方面,近两年来,股市下滑使得银行储蓄存款增长,同时低利率使得银行利息支出降幅大大超过利息收入。这些因素保证了充足的资金来源,扩大了信贷资产基础和利差,使银行从居住房地产贷款业务中普遍获利,弥补了工商贷款损失。
(2)银行采用了更加精确、量化的风险测量、评估方法。最典型的有,在对潜在损失的计算中,许多银行运用了风险价值方法(VaR),在每日的基础上估算银行在一定期间内,在特定置信水平上的最大潜在损失,以此确定和维持最低资本充足水平。
(3)银行采取多种渠道、手段转移和化解了自身风险。最主要的方法有:
通过银团贷款方式分散了贷款风险。例如,向世界通信公司贷放26.5亿美元无担保贷款的银行全是美国最大的银团贷款参与者,其中的摩根大通、花旗和美洲的市场份额分别占前三名。作为安排行它们只承担了其中10%的头寸,其余部分都以银团贷款方式邀请其他银行承购。世界通信已发生的26.5亿违约敞口由此而被分散到28家银行。
通过信贷产品证券化和信用衍生交易转移、规避了信用风险。这在某种程度上使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发生了革命,因为银行可以将原始贷款重新包装后在二级市场上向投资者出售,将资产负债表上的信用风险转移给资本市场参与者,如保险公司、年金基金、对冲基金等,使得经济体中的信用风险更有效地得到分散和配置。信贷产品证券化在过去两年中对美国经济起到了重要作用。如房地产二级市场的发展,使银行得以采用利率掉期和期权来对冲成熟期不匹配和提前还款风险,使银行房屋贷款从基于中介的模式过渡到基于市场的模式。目前,房屋贷款证券化的比例从80年代初的10%上升到59%,为银行大量从事房地产贷款业务提供了避险渠道。信用衍生交易是一项年轻业务,它仅占全部衍生交易的1%。但近两年来美国的大银行为了避免工商信贷损失,大量从事这一业务,使信用衍生产品市场呈跳跃性发展,2002年全球名义市场价值预估将达到15000亿美元。目前在美国最常用和最具流动性的信用衍生产品有:信用违约掉期(CDS),总收益率掉期(TROPS)和抵押化负债义务(CDO),这三者共占信用衍生市场份额的70%。目前要准确评估信用衍生工具对金融市场的影响还为时过早,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一市场确实起到了它的作用。在安然和世界通信的特大破产案中,多家银行正是运用信用衍生交易,使自己幸免于难。
3.美国银行业在逆境中支持了经济发展,同时也进一步确立和巩固了自己在国民经济中的功能和位置
美国股市自2000年底开始大幅下滑,原始股发行几乎瘫痪,资本市场无法为经济增长提供正常的融资功能。在这次周期中,正是银行起到了为国民经济提供资金的关键作用,使美国免于出现日本式长期经济疲软。如果说房地产市场是2001年以来支撑美国经济未陷入更深更长久衰退的脊梁,在经济周期中的作用史无前例的显著,那么银行业则是维持这根脊梁的血液,在抵抗经济衰退中的作用也前所未有的突出。
住房和汽车市场的一个共同特征即是它们都依赖于银行贷款。而正是因为银行在美国经济滑坡之际迅速调整资产组合,大举进入房屋和汽车贷款市场,提供了巨额低息优惠贷款,才使得消费者支出这个引擎持久运转。可以肯定地说,如果没有银行的信贷支持,美联储的低利率政策无法达到其预期效果,美国经济也会遭受更加严重持续的衰退。银行业和美国经济在这次周期中形成了双赢局面——银行业由于消费者信贷业务维持了自身的赢利,弥补了工商信贷损失;而其消费者信贷业务又避免了经济衰退时常见的银行信贷瓶颈,为市场注入了大量流动性,维持经济体继续运转。和90年代初银行业拖累经济恢复增长的情景相反,美国银行业在这次周期中不仅未给国民经济带来系统性风险,反而成为经济震荡的缓冲器,起到了化解经济风险的作用。
美国银行业的经历再次表明,信贷和资本市场犹如自行车的两只轮子,它们协调互补,才能保证国民经济和金融市场安全稳定。银行的金融中介功能远未因资本市场发达而弱化。当然银行需要根据新的市场状况不断探索继续发展的方向。
三、美国银行业面临的挑战和持续发展的机遇
近两年来的经济动荡也暴露了美国银行业的缺陷和面临的挑战。
1.信用风险依然是银行的最大风险,而且量化和预测的难度更大。
第一,90年代以前,银行业对信用风险给予了极大的关注,结果产生了巴塞尔协议。90年代以后,主要银行开始大量涉入市场交易,并产生了一系列因交易失误引起银行损失甚至倒闭的大案。银行开始将注意力转向市场风险,结果产生了风险价值方法。90年代末,世界金融动荡,许多大银行遭受到信贷损失,金融界开始重新评估银行风险,认识到信用风险依然是银行的最大风险。目前银行再次面临着以债务方违约和破产变主要特征的信用风险,其中许多银行对单一客户的信用敞口即高达1亿美元以上,这就再次证明了银行的头号风险和风险管理的主要目标仍然是信用风险。
第二,信用风险收益与损失分布中的左端“厚尾”问题确实存在。与市场风险有关的收益与损失的概率分布图型是正态分布,而与信用风险相关的收益与损失的概率分布图型则可以是非正态,其中的左端或损失的概率可能会随损失量增大而向左上方倾斜,形成所谓的左端“厚尾”。因为这一特性,信用风险的概率分析难度更大,也更需要采用压力测试方法考虑非正常市场条件下的极端状况。
第三,信用风险量化和预测的难度更大。这一点从银行在这次公司危机中的敞口即可略见一斑。例如对世界通信敞口最大的几家银行都是采用最先进信用风险测量系统和技术的典范。其中的摩根大通则更是著名的信用风险测量系统“信用矩阵”的创立者,但他们这次都敞露于巨额信用风险。事实再次证明,信贷活动的以下特性决定了对其风险的量化和预测难于市场风险。其一,不易获取相关数据——市场交易往往涉及较短的时间阶段,而信贷行为则涉及长得多的时间阶段,对债务方违约状况的了解需要更长的历史数据;其二,难以用历史事件预测未来——信用违约发生的频率有限,例如这次危机中的许多公司都是首次违约;其三,大部分信用工具未按市场定价,难以从公开来源获取数据;其四,因持有期间和置信水平要求更高,对信用风险模型精确性的检验更为困难。如何将VaR用于信用风险和全部风险,是银行业的一项新挑战。
第四,信贷集中依然是银行的重要信用风险来源。摩根大通在公司危机中的最大错误即在于向单一行业——电讯业,和单一客户——世界通信发放了巨额信贷,使银行蒙受了2.16亿美元贷款损失。
第五,未料损失不仅与市场风险相关,而且与信用风险相关。以往人们习惯于将未料损失与市场风险相联系,而将信用风险更多看作预料损失的来源,并且主要靠贷款准备金和定价来弥补。90年代末以来,市场开始改变这一认识,而最近发生的公司危机则更加说明信用风险带来的突发事件对银行的巨大危害绝不在市场风险之下,更需要靠资本防范。
第六,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关于银行采用内部评级方法计算信用风险的意义得到印证——许多这次破产的公司信用评级都很高,说明标准计算方法和外部评级已不足以评估超市场力量对公司信用的影响。
第七,客户信用相关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是银行测量信用风险的保障。再先进复杂的风险计量模型,离开了真实、准确的数据,也无法导出有预见性的结果。
2.信用衍生交易是双刃剑,在运用它防范信用风险时,要避免受其害。首先,市场尚未完全认同这一交易形式可能给银行带来的利益,相反却认为它会给银行带来更多风险。2001年1月生效的美国财务会计标准理事会“财务会计报告标准第133号,衍生工具和避险活动”,要求银行公开披露其全部衍生交易活动。但由于复杂的信用衍生产品无法在资产负债表上反映,投资者仍然认为银行并未完全披露相关资料,无法评估银行实际上面对的风险敞口。此外,即使银行提供了充足信息,投资者也可能依然无法完全了解这些交易。目前出现的公司危机使这种疑虑更加滋长。
其次,从银行的债务方来看,公司由于采用衍生交易也会掩盖其真实风险。例如,安然公司主管对投资者掩盖其复杂的表外业务关系,使该公司赢利状况被歪曲。因为许多衍生活动正是经由银行从事,所以安然事发,市场自然会怀疑到银行也未充分披露其隐含的风险。一家银行风险和业绩的不确定性,会降低市场对该银行价值的评估和信心。银行需要不断认识这一交易形式,以免在规避信用损失的同时引起市场价值损失。
3.公司信息的披露和透明度是保证银行健全运行的重要条件。就银行风险管理来说,这里包含了两层关系:第一,公司对银行的财务披露和透明度。2002年中旬生效的“公司改革法案(The Sarbanes-Oxley Act of 2002)”将有利于银行掌握公司的真实财务数据。第二,银行对市场的财务披露和透明度。在今后的信贷活动中,银行如何在保守交易秘密的前提下,严格按照“财务会计报告标准第133号”和通货总监署(OCC)的要求,披露其信用衍生交易关系,让市场和监管者满意,是一项新课题。
4.银行与证券、保险混业经营并未出现市场在几年前预期的效果。例如,当年勇为人先实行三业合并的花旗,今年已解除了其财产和灾害保险业务。并且花旗和摩根大通都因为将公司贷款与投资银行业务一揽子经营给投资者带来损失,并因此遭受法律诉讼。混业经营的主要挑战在于三种行业在管理结构、企业文化、报酬形式和监管法规方面的差异,使产品线之间难以协同一体化。在金融现代化法案以来的三年中,虽然产生了600家金融持股公司,但大部分都是资产低于5亿美元的小公司,而且几乎所有的新业务都只是保险销售和商人银行业务,并未出现三业合并组建金融超级市场的浪潮。目前投资银行业正在接受监管者审查,这一浪潮在近期更不会出现。混业经营可能只会成为某些机构的发展模式。此外,2002年银行在股市上遭受损失,使得银行的合并兼并案减少。合并兼并在市场稳定之后将会回升,但主要对象将是中小银行,而非投资银行。
5.2002年美国“金融服务管制放松法案”生效,进一步取消了对银行跨州建立分行的限制。美国银行总数减少,分行增加的趋势还会持续下去。
6.银行发放了大量固定低利率房屋贷款,未来提前还款的风险将会有限,但利率回升,资金成本增长,利差收窄,银行的利率风险将会上升。如何规避这一风险将是一个挑战。银行有可能更多利用证券化和信用衍生交易向资本市场转移这部分风险,以免重蹈80年代的覆辙。信贷产品证券化和信用衍生交易市场由此将会更快发展。
7.美国银行业在2003年持续保持优良业绩的压力很大—受资本市场影响,与投资相关的业务难有起色;由于公司破产的影响会继续扩展,企业赢利和扩大生产的速度难以大幅提升,公司信贷需求和质量也不可能明显好转;住房贷款市场将会降温;银行经营成本会由于美国政府的反洗钱要求、新的资本要求和FDIC保险费用上升而增长。银行经营环境的彻底改善有待于宏观经济和公司利润恢复稳定增长。
8.从融资角度看,由于资本市场在2003年难以复原,美国经济能否快速进入扩张期,将主要取决于银行对工商企业的信贷支持。目前银行业的资本基础和资金来源都相当健全,当工商信贷市场加速增长到来时,银行将有能力满足工商企业的融资需求,继续支持美国经济增长。
标签:银行论文; 信用风险论文; 美国银行业论文; 银行风险论文; 银行信贷论文; 信贷业务论文; 信用贷款论文; 交易银行论文; 经济风险论文; 银行信用论文; 交易风险论文; 美国金融论文; 美国公司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