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盆腔炎妇产科治疗效果的观察与分析论文_王晓辉,姜淑芹,王伟伟

平度市第二人民医院 山东青岛 266731

摘要:目的:分析妇产科慢性盆腔炎的治疗效果。方法:给予对照组行抗生素治疗,给予研究组行中药与外洗的联合应用,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①研究组中患者的总有效率是98%,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是80%;②研究组中患者的总发生率是4%,对照组患者的总发生率是16%。结论:中药与外洗的联合应用,治疗效果更好,不良反应较小,值得临床上的广泛推广。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妇产科;治疗效果

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导致生活压力不断增加,在人类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同时,各种各样不同妇产科的疾病也不断的浮出水面。其中,慢性盆腔炎的发病率不断升高。目前,研究慢性盆腔炎的有效治疗方法,已成为了临床发展地重要课题。本文主要分析妇产科慢性盆腔炎的治疗效果,现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象为本院100例的慢性盆腔炎患者,收治时间均在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上述患者均经过严密检查确诊。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中患者的年龄18岁至60岁,平均年龄(36.1±1.2)岁,病程是8个月至9年,平均病程是4.2±0.4年;研究组中患者的年龄20岁至63岁,平均年龄(35.9±1.0)岁,病程是1年至8年,平均病程是3.9±1.1年。两组间一般资料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的意义(P>0.05)。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的患者行抗生素的治疗方法,给予研究组行中药与外洗的联合应用,具体操作如下: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给予相应中药治疗,主要有败酱草、金银花、丹参、川断、蒲公英、当归、川楝子、赤芍、枳壳、厚朴、元胡等。配药过程中应严格的控制好中药剂量,每味药的给药剂量不得超过30克。熬制方法是水煎法,每日两次,温水服用。同时,还需要采用外洗方式结合治疗,将鸭跖草、蒲公英、紫花地丁、红藤、败酱草等中药进行混合煎汤,在患者排便之后,参考灌注流程,将上述煎好的中药液灌注到盆腔内,每日一次,根据患者临床的实际症状适当的增加附子、莪术、三棱等药物。治疗周期是一个疗程,一疗程是十天。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数据分析 将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使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其中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是计数资料,应采用卡方检验,若组间的P值小于0.05,说明组间差异存在一定统计学的意义。

2.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研究组中患者的总有效率是98%,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是80%,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显著的高于对照组,经过数据的分析可得,差异均存在一定的统计学的意义,即P<0.05。

表3 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

3.讨论

慢性盆腔炎指的是患者的内生殖器和内生殖器周围的结缔组织及盆腔腹膜发生炎症反应的一种疾病。该疾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是为:白带增多、月经紊乱。严重的患者可能会引发不孕不育疾病。慢性盆腔炎是一类多发性妇产科的疾病,该疾病的病发原因主要有月经期间没有注意卫生、产后的感染,或是其他的妇产科的手术中所发生的感染等等。慢性盆腔炎会严重的影响患者正常的生活,对生命健康不利。

本研究发现,①研究组中患者的总有效率是98%,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是80%;②研究组中患者的总发生率是4%,对照组患者的总发生率是16%。研究组的疗效较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说明中药与外洗的联合应用,治疗效果更好,不良反应更低,值得临床上的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俞永梅.慢性盆腔炎妇产科临床治疗效果观察[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06):171-172.

[2]何欢.慢性盆腔炎妇产科临床治疗效果观察与探究[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05):52-58.

[3]任巧连.慢性盆腔炎妇产科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研究[J].智慧健康,2017,3(18):30-31、40.

[4]郑兰英,喻云倩.慢性盆腔炎妇产科治疗效果的观察与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29):129-130.

[5]李凤贤.慢性盆腔炎妇产科治疗效果的观察与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73):44-49.

论文作者:王晓辉,姜淑芹,王伟伟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4

标签:;  ;  ;  ;  ;  ;  ;  ;  

慢性盆腔炎妇产科治疗效果的观察与分析论文_王晓辉,姜淑芹,王伟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