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556000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针药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1月到2014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0例面神经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针药综合疗法进行治疗。经过治疗以后分别对40例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4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疾病治疗,在40例患者中,(治愈36例,占90%,显效3例,占7.5%,有效1例,占2.5%,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结论:中医针药综合治疗面神经炎的治疗效果十分理想,其联合了针刺提高神经、肌肉的兴奋性的作用和中药活血化瘀功效,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促进患者面部恢复正常,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关键词:面神经炎;针刺疗法;按摩;中西结合
面神经炎是指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在临床神经内科中常见的一种疾病,也是世界卫生组织已经确定的适合针灸治疗的多种疾病之一[1]。该病可在任何年龄段人群中均可发生,但患者多以20-40岁为主,并且男性多于女性。患者通常连最基本的抬眉毛、闭眼睛、鼓嘴巴等动作都没有办法完成。大多数患者都是一侧性发病,两侧发病的很少[2]。现选择2013年11月到2014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0例面神经炎患者,采用中医针药综合治疗法进行治疗,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本研究选择2013年11月到2014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0例面神经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7例;患者最低年龄23岁,最高年龄45岁,平均年龄(32.5±1.3)岁;其中轻度面神经炎6例,中度32例,重度2例。所有患者的诊断均符合面神经炎的诊断标准并排除中枢性疾病导致的表情肌瘫痪,具体的诊断标准为:(1)发病迅速,几小时至几天之内瘫痪症状就可以达到高峰。(2)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一侧面部的表情肌瘫痪,患侧的额头纹络消失,眼裂变大,嘴唇沟变浅,嘴角朝下下垂,流泪、流涎,食物潴留,外耳道出现疱疹,也有的病人舌头前端2/3的味觉消失、视觉过敏等。
1.2 方法:所有病人都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结合中医针药综合疗法。
常规西药治疗:1、初发病者,予地塞米松5mg加入100ml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注射液中,1次/日,用3-4天。2、1mg维生素B12、1mg维生素B1肌肉注射.1次/日,10天一疗程。3、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予常规活血药物。中医治疗如下:
1.2.1 中药治疗[3]
采用补阳还五汤配合牵正散辩证加减进行治疗,主方为:黄芪60g,当归15g,丹参30g,桃仁9g,红花9g,川穹15g,茯苓15g,全蝎9g,僵蚕9g,蜈蚣3条,泽泻15g,金银花15g。寒胜型患者加白芷12g,干姜20g,桂枝15g;风胜型患者加防风15g,羌活15g;湿胜型患者加藿香15g,佩兰12g。
1.2.2 针刺
主穴多选择透刺法,患者的眼睛不能闭合:以阳白穴为中心,向双侧头维、赞竹、丝足空四穴透刺(针刺时患者要闭眼),加针刺四白穴,然后观察眼睛的闭合程度,针刺时要询问病人的感受并根据具体情况给予提插捻转手法来加强得气,最终达到患者眼流泪、眼睛能闭合;口角歪斜:地仓透颊车,加针颊车穴、牵正穴、承浆穴、其他以太阳透颧髎穴等,留针30分钟。治疗的同时还可以用TDP远红外照射患侧的面部,照射的时候要注意保护眼睛。
1.2.3 中药穴位敷贴[4]
将白僵蚕 10g,丹参10g,草乌2g,白芷5g,地龙15g,川乌5g,红花10g等药物碾成粉末,选择阳白、四白、牵正、地仓为主穴外敷。风寒外袭患者加用荆芥10g,防风10g;风热侵袭患者加用银花等;痰淤阻络者加用陈皮10g,川芍10g;气虚血瘀者加黄芪20g。
1.2.4 按摩[5]
采取点按揉等手法对患者的面部进行按摩,主要以点揉患侧面部各腧穴为主。
1.2.5 拔罐
在患侧前额和面颊处行连续闪火罐法,每次大约1min,以局部潮红为标准,对风寒、风热均可以使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评价指标
治愈;患者症状完全消失,面部功能恢复正常。显效:患者症状基本消失,面部功能改善,患者笑时仍见口角稍稍歪斜等。有效:患者部分症状消失,但仍有轻度口角歪斜或眼轻度闭合不全等症状。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实验研究过程中所得到的相关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并采用t检验处理,计数资料我们选择x2检验,计量资料用的是t检验,如果P<O.05则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40例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发现:在40例患者中,治愈36例,占90%,显效4例,占7.5%,有效1例,占2.5%,治愈率90%。
3.讨论
面神经炎是以口眼歪斜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在现代中医教科书中叫做“面瘫”,在古代中医文献中叫做“卒口僻”、“口目僻”、“口涡”、“口眼涡斜”等[6]。该病的发生与季节没有关系,通常发病迅速。西医学理论认为面神经炎是由于茎乳突孔内的面神经发生急性病毒感染、寒冷刺激后可引起局部水肿,面神经受到压迫,局部发生血液循环障碍[7]。中医学理论则认为面神经炎多因正气不足、络脉空虚,加之外邪乘虚而入所致。正气不足则营卫不和、气血阻滞;邪气直中阳明、少阳经脉,久聚不散,致使经气阻滞、经脉失养。治则以扶正祛邪、舒筋活络为法。面神经炎的病因还没有明确,是中西医研究的重点。该病的发病率很高,严重损害患者的容貌,患者的心理压力特别大。
目前,治疗面神经炎的方法主要是采用药物治疗的方法,但治疗效果不太好。中医针药疗法是将针灸配合中药进行治疗,针灸具有疏经通络的功效,针刺治疗是中医学理论中的特色外治法,通过针刺穴位疏通面部经络,产生良性刺激作用于神经系统末梢感受器,反射传导至中枢神经系统,加强大脑皮质对面部的调节功能,现代药理学研究也证实针刺刺激有助于提高神经、肌肉的兴奋性。中药配方中的一些药物则具有活血、通络、祛风的作用,两者配合相得益彰,可以增强其治疗效果[8]。其中,中药口服药物采用补阳还五汤配合牵正散辩证加减进行治疗,主方为:黄芪、当归、丹参,桃仁,红花,川穹,茯苓,全蝎,僵蚕,蜈蚣,泽泻,金银花。黄芪主要药理作用是“益气固表”,可以“利水”,也可以“托毒生肌”;当归补养气血;桃仁和红花、丹参均有活血化瘀功效;金银花祛毒降火;泽泻有降脂调脂作用,诸药合用,可以共奏活血化瘀祛风之功。
本研究选择2013年11月到2014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0例面神经炎患者进行研究,采用中医针药综合治疗法对这40例患者进行治疗,结果发现:在40例患者中,治愈36例,占90%,显效3例,占7.5%,有效1例,占2.5%,治愈率90%。
结合本次研究所得结果,笔者发现:(1)中医针药综合治疗法对面神经炎的治疗效果非常理想,可以大大缩短治疗的时间。(2)对于该病的治疗要努力做到早发现早治疗,越早治疗疗效越好。对于本病的预防主要是增强体质,冬天注意脸部和耳后部位的保暖,避免头朝向风口或是窗缝处久坐/睡眠。
综上所述,中医针药综合治疗面神经炎的治疗效果十分理想,其联合了针刺提高神经、肌肉的兴奋性的作用和中药活血化瘀功效,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促进患者面部恢复正常,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阿斯亚斯地克.针灸按摩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J].亚太传统医药,2013,9(3):89-90.
[2]王秀峰.针灸按摩治疗面神经炎80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03(4):290.
[3]朱兴龙.浅刺多捻针法配合按摩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180例[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4,(10):49-49,50.
[4]杨兴.针灸配合中药治疗面神经炎100例[J].光明中医,2010,25(6):1036-1037.
[5]刘新明,王先永.针灸配合中药治疗面神经炎100例[J].光明中医,2010,25(5):825-826.
[6]曹世强,于金栋,吕丽柯等.针灸治疗面神经炎的研究进展[J].浙江中医杂志,2012,47(5):385-387.
[7]胡勋,楚海波,李明等.针药结合治疗面神经炎30例[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21(3):83.
[8]罗郁,蔡蓉.针灸和药物治疗面瘫临床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0,3(7):1O9~110.
[9]刘志丹,梁薇,杨艳等.周围性面瘫临床研究文献中医证、治特点数据分析[J].中医药信息,2014,16(2):33-36.
[10]诸海城,钟国球.针灸结合中药治疗急性面神经炎临床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22(8):2425-2425.
论文作者:易丽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5
标签:神经炎论文; 患者论文; 中医论文; 针刺论文; 针灸论文; 面部论文; 治疗效果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10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