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课程标准分解为学习目标--以“九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2)为例_课程标准论文

如何将课程标准分解为学习目标——以《九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物质的属性”内容标准(2)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课程标准论文,为例论文,如何将论文,分解论文,属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课标分解可以使后续的教学更有方向,也便于教师一以贯之的教学,即实现课程标准、教材处理、教学与评价的一致性。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认为,课程标准与分解后的学习目标之间的对应关系不外乎三种情况: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一。一对一关系是指如果某条内容标准已经很具体了,就可以直接作为一条学习目标;一对多关系是指如果某条内容标准有一定的概括性,就需要将之分解为多条学习目标;而多对一关系则是指从多条内容标准中提取某一目标元素组成一条新的学习目标。相应的分解策略也有三种:替代、拆解与组合。

替代策略即利用一对一的对应关系,或者以某主题替换标准作为学习目标,形成新的学习目标。如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中的“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我们可以用“使用刻度尺”替换“选用适当的工具”,即可形成测量单元的一条学习目标;拆解策略即利用一对多的对应关系,将课程标准拆解成几个相互联系的细项指标。如“能用实例说明机械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转化”,我们可以将“说明”拆解为“用语言说明”“用图表说明”“用实验演示说明”等,将“其他形式的能”拆解为“电能”“热能”“光能”“化学能”等,从而形成“机械能”教学单元中多条具体的学习内容;组合策略即利用多对一的对应关系,合并多条课程标准,或选取多条课程标准中具有关联性的某一目标元素,形成一条新的学习目标。如“初步认识声产生和传播的条件”“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两条标准,我们可以通过组合,从而形成“依据声产生和传播的条件讨论得出防治噪声的途径”这一新的学习目标。

由此看来,分解主要涉及拆解和组合两种策略,其实质就是由抽象到具体、由模糊到清晰的过程。一般来说,这一过程需要经历六个步骤:一是寻找关键词,即从内容标准中找到重要的名词(应知)与动词(应会);二是拓展或剖析核心概念,可采用理论意义展开、概念认知展开等方式;三是拓展或剖析行为动词,可采用词汇意义展开、学科逻辑展开或教师经验展开等方式,同时要进行学情分析;四是根据学生的经验和对物理专业知识的理解,确定行为条件;五是对应具体的学生和学校的教学条件确定行为表现程度;六是根据目标叙写规范,写出清晰的学习目标。

现以《九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中“物质的属性”内容标准(2)“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为例,说明如何按照上述六个步骤将课程标准分解为学习目标。

一、分析内容标准的陈述方式、表述结构和关键词

“物质的属性”内容标准(2)为“结果性目标”陈述方式,核心概念为质量,表述的结构为“行为动词+核心概念”,行为动词:认识和测量。

二、扩展或剖析核心概念

说明 质量概念很抽象,只有在整个概念体系建立以后,学生才会有清晰的认识。

三、扩展或剖析行为动词

说明 由于质量概念的抽象,这里的认识只能是初步的。学生学习了基本物理量(质量)的测量方法后,体会到感觉是不可靠的,在这过程中,学生对质量单位大小也增强了认识,对质量概念也会变得越来越清晰。

四、确定行为条件

说明 要建立质量的概念,首先要对物体和物质的概念加以区别;学生对生活中质量大小也是感性认识,缺少估算能力,所以要结合生活体验加以讨论;学生第一次接触托盘天平,充分观察和讲解、讨论也是必要的;正确测量出固体、液体的质量是重点,也是难点,要做好组织和指导工作。

五、确定行为表现程度

说明 质量概念的引入就有难度,学生对其认识是逐渐加深的。行为表现程度经历“简单表述”“感受”“认识”到“正确操作”“准确得出结果”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六、分解后的学习目标

1.通过联系其他物质属性和实例初步认识质量概念。结合生活体验感受1 kg质量的大小,并能正确进行单位换算。

2.通过观察和讨论,认识托盘天平的构造,并能正确调节和使用托盘天平。

3.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测量固体和液体质量的方法,进一步形成正确调节和使用托盘天平的技能。

4.通过对质量估算的讨论,以及对其他小组测量结果的评价,养成科学、严谨的态度与良好的协作精神。

附 课时目标双向细目表

标签:;  ;  

如何将课程标准分解为学习目标--以“九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2)为例_课程标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