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啤酒市场一体化看WTO对消除地方保护的影响_价格保护论文

从啤酒市场一体化看WTO对消除地方保护的影响_价格保护论文

从啤酒市场整合程度看WTO对消除地方保护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啤酒论文,程度论文,地方论文,市场论文,WTO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地方保护与中国啤酒行业的发展状况

中国地区间的商品流动存在壁垒限制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这在很大程度上源于长期以来形成的地方保护主义,其表现形式主要是当地政府直接在当地投资设厂,并通过使用贸易壁垒,阻碍外地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进入本地市场。这种政府行为在啤酒行业表现得尤为突出。在新中国建立后,国家对啤酒行业采取了扶持政策,新建了一批啤酒厂,使啤酒业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由于受当时购买能力和消费习惯的限制,啤酒的消费市场不大,全国多数地区啤酒生产为空白。改革开放后,国家出台了一些政策,鼓励啤酒业快速发展。在这样的形势下,地方政府纷纷投资建立自己的啤酒厂,啤酒企业的数量与产量迅速扩张。到1988年,全国已有啤酒企业813家,产量656.4万吨,仅次于美国和德国。但企业规模非常小,大多年产1~2万吨,并且在地域上高度分散。

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啤酒产量以年均20%的速度增长,到1997年,全国啤酒总产量达到了1888.5万吨。在产业竞争格局上,各地政府纷纷扶持自己的啤酒品牌。在这一阶段,全国啤酒企业基本分化为三个层次:以青岛、燕京和珠江三大集团为第一层次,地方名牌啤酒企业为第二层次,如沈阳华润雪花啤酒、重庆啤酒、河南金星啤酒、哈尔滨啤酒、钱江啤酒、圣泉啤酒等,其他市县啤酒企业为第三层次。值得注意的是,啤酒行业的产业集中度仍然偏低,到1997年底,在全国500多家啤酒企业中,没有一家年产量超过100万吨,即使是产量最大的燕京和青岛啤酒,其产量总和也只占全国产量的5%左右。全国的啤酒市场仍处于群雄逐鹿的市场分割状态。导致这种局面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各地政府保护本地企业利益的动机。这种动机的产生源于啤酒企业在地方财政收入中的重要地位。尤其在几次重大的税制改革之后,地方政府支配自身财政收入的权限大大增加,而啤酒企业历来是地方的利税大户,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地方政府都会千方百计地保护当地的啤酒厂。它们通过设置各种有形或无形的进入障碍,如设置质量检测标准和各种税费,提高外地啤酒企业的销售成本,甚至通过明令禁止外地啤酒在本地的销售等手段,把外地品牌阻挡在当地市场之外。

出于加入WTO的需要,从1995年开始,中央政府多次表示要取消地区间的贸易保护壁垒。2001年4月21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禁止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实行地区封锁的规定》,明确规定“市场交易中的地区封锁”是违法行为。这一措施意在规范市场竞争,打击行政垄断,根除地方保护,为建立市场经济新秩序保驾护航。与此同时,由于中国啤酒消费进入年均5%的低增长状态,啤酒产能过剩,竞争激烈,行业赢利能力下降,出现大面积亏损。为增强自身的竞争实力,青岛和燕京啤酒集团开始在全国进行大规模的资本圈地运动,拉开了战略竞争和行业大整合的进程。它们通过并购地方名牌企业,使产销区域不断扩张。到目前为止,青岛啤酒的产销区域已经向西延伸到陕西,向南延伸到广东,并打入香港特区市场,形成了很高的知名度;燕京啤酒也不甘示弱,先后进入湖南、湖北与江西,两者同时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啤酒生产厂家。近年来,两大啤酒集团的产能规模位次交错变化,燕京啤酒1995~1998年产量和市场占有率均居全国第一,1999以后,青岛啤酒上升为第一,燕京退居第二。到2002年底,青岛啤酒在全国啤酒市场所占有的份额已经达到11%,而燕京为10%左右。总体上看,这两大啤酒集团在国内的啤酒市场上基本处于寡占的地位。

二、研究的理论框架、方法

 地区间贸易壁垒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市场分割。所谓市场分割,是指一个市场商品价格的变化,不能及时有效地传递到另一个市场,市场间的价格信息不存在相互或共同决定的趋势。市场分割是与市场整合相对的一个概念。市场分割往往会导致商品的低效率流通,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一般来说,从经验分析的角度研究市场分割问题的方法有很多,如相关分析法、Ravallion模型法(the Ravallion procedure),协整分析法(the CO-integration Approach)及Parity Bounds模型法(the Parity Bounds model)。

三、中国最大的两个啤酒产地与其他城市在啤酒价格方面的协整关系

根据一些数据,可以初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各城市的啤酒价格基本不存在季节性波动趋势,无须引入季节性虚拟变量对数据进行修正。

2.从1997年1月至2001年3月,各城市的啤酒价格差异比较大,城市间的啤酒价格变化缺乏趋同性;2001年4月以后,除少数城市以外,如长沙、海口、郑州,各城市的啤酒价格变化趋势趋于一致,价格差异比较稳定。

3.北京与青岛在啤酒价格方面的变化趋势差异较大,基本上不存在共同变化的趋势。

4.从基本的统计指标看,均值最小的城市是唐山,只有1.48元,均值最大的城市是海口,达到4.33元;从标准差这一指标看,价格波动比较大的城市是沈阳、南昌、郑州、长沙和广州;变异系数的分布范围从0.01到0.49。这些基本的统计指标同样表明,各地价格波动的差异比较大,价格分散化的趋势明显,地区间的价格信息不易于沟通。

从整段时期看,中国啤酒市场整合的总体趋势并不明显,具有较明显的市场分割趋势。具体而言,与北京存在协同价格变动趋势的城市只有10个,与青岛存在协同价格变动趋势的城市也只有11个。而与北京邻近的城市如天津、石家庄和唐山,基本上与北京不存在价格变动方面的协同趋势;与青岛邻近的城市中,除了济南外,基本上与青岛也不存在价格变动方面的协同趋势。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趋势是,北京与青岛这两个最大的啤酒生产地的啤酒价格序列之间并不存在协整关系。

中国在加入WTO后,市场整合的趋势在加强,另外,与北京邻近但在前一时期不存在协整关系的城市,如天津、石家庄、唐山、太原、呼和浩特,在后一时期都与北京市场的价格变动呈现协同趋势。与青岛邻近的城市也有类似的结果。这说明,以北京和青岛为中心的区域性整合趋势在不断增强。但是,北京与青岛的啤酒价格序列,无论是从整段时期看,还是分时期看,都不存在协整关系。

四、结论及其经济解释

中国加入WTO对于中国的市场整合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它促使中央政府及各级地方政府相应地调整自己的政策取向,消除地区间的贸易壁垒。我们可以结合中国的税制改革与贸易自由化进程,对政府的这种政策取向变化给出合理的经济学解释。1994年的税制改革,明确了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税收分配按照分税制的原则进行,地方的税收留成比例大大增加,这就给地方政府提供了进行地方保护的激励。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告诉我们,一个政府在考虑实施一项政策决策时,,它必须同时兼顾厂商与消费者两方面的利益。实施地方保护政策往往会增加厂商的利润,但同时也会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在中国,从政绩考核的角度考虑,同保护消费者利益相比,地方政府会更倾向于保护当地企业的利益。并且,如果国家对外保持比较高的关税水平,外国企业对本国伞业的竞争压力就会比较小,因而实行地区间的贸易保护政策就会比较奏效。这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为什么中国的啤酒行业在中国加入WTO之前市场分割现象如此普遍,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分税制的作用。

中国于2001年11月正式成为WTO的成员,在中央政府与各成员国签订的协议中,其中一项重要的承诺,就是逐年降低各类产品的关税。也就是说,要逐步实现贸易自由化,这意味着外国企业进入本国市场的成本降低,竞争力加强。此时,设置地区间的贸易壁垒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给外地企业进入本地市场造成了障碍,但由此让渡出来的市场份额很有可能被进入成本日益降低的外国企业所攫取。这样,地方政府在设置地区间的贸易壁垒时,就必须考虑这一做法是否能够增加本地企业的利润,这种增加是否足以抵偿消费者的利益损失,如果这种增加不能抵偿消费者的利益损失,地方政府就有可能会自动放弃地区间的贸易保护壁垒。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为什么中国啤酒市场的整合趋势日益明显。

对于北京与青岛的啤酒价格序列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这一结论,我们提供的一个解释是,由于燕京和青岛啤酒边际生产成本都不高,运输成本在总成本中就成为比较重要的一个因素。燕京和青岛啤酒都是以本地市场为生产基地、并逐渐向外地市场辐射而发展起来的,它们在本地市场的影响根深蒂固,其他品牌的啤酒往往难以进入当地市场。这样,它们在当地就具有足够的市场势力,并导致北京和青岛这两个啤酒市场的价格决定具有相对独立性。

标签:;  ;  

从啤酒市场一体化看WTO对消除地方保护的影响_价格保护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