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视角下的城镇化发展趋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趋势论文,视角论文,农村劳动力论文,城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的意愿和城镇化发展的限度 基于对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意愿的分析,农村劳动力的供给不是无限的。 从当前的农业发展和农村劳动力转移意愿的视角来判断,我国当前城镇人口的理论性上限是到8.2亿人口,城镇化率为60%左右。 2.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的区位和规模选择与城镇体系的发展战略 2005年以后,东部沿海地区开始出现“民工荒”,同时,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和大城市的迁移趋势并没有发生改变,但是,单纯以东部地区作为主要迁入地的人口转移格局发生了变化,农村劳动力对于城市区位的选择呈现出更倾向于选择中西部地区城市的就地和就近城镇化的模式。 纳入年龄结构因素可以发现,年轻一代尤其是24岁以下的劳动力更倾向于向大城市和东部地区迁移,而45岁以上的中年劳动力则更倾向于选择中西部地区城市及县级市以下的小城镇。这与以往研究中提出的“阶梯式”迁移并不完全吻合。城镇化发展出现“前进的城镇化”和“后撤的城镇化”共同交织的局面。 国家城镇化发展战略在城市体系结构上一方面要继续强化东部沿海地区、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区域的人口集聚能力,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增强城市创造发展机会的能力;另一方面要重视中西部地区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重视加强基础性公共服务的建设.提高小城镇的宜居性。 3.将返乡农民工构造成为推动农村发展和城镇化发展的有效力量 目前外出就业的农民工的主体是新生代农民工,而农村中现有劳动力的新生代青年劳动力的外出就业意愿也仍然比高年龄人口更强。 农村中的青年劳动力外出就业仍然是推动城镇化的主要力量。增强新生代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的能力,以及增强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中生存发展的能力,仍然是当前中国城镇化发展最为关键的工作任务。 1980年代以后的乡城迁移人口中的部分人口开始返乡,使得农村人口中的外出返乡人正逐步增多。返乡劳动力在城镇中积累起来的人力资本和财富资本如何能够转化为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的力量,以及如何支持就近城镇化的发展,构成了中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的一个值得重视的新动力。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视角下的城市化发展趋势_农村论文
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视角下的城市化发展趋势_农村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