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江宁中医医院放射科 江苏 南京 211100)
【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结肠憩室与其并发症的特点及CT诊断要点,避免漏诊、误诊,提高CT诊断准确率。方法:搜集我院2016年期间,CT图像明确显示结肠憩室的37份图像及资料,分析结肠憩室的形成因素、发病特点及部位,统计CT诊断情况。结果:结肠憩室发病以中、老年人居多,在我国的发病部位多为右半结肠,并发症发生后有相应的临床表现。37份病例中,漏诊无症状病例13例,漏诊憩室炎7例,漏诊穿孔1例,误诊4例。结论:加深对结肠憩室及其并发症的认识,提高CT诊断准确率,减少漏诊、误诊。
【关键词】结肠憩室;CT
【中图分类号】R81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8-0106-02
结肠憩室,在门诊、急诊工作中漏诊及误诊率极高。在我院这样就诊病人多、且常被作为首诊的二级医院中,结肠憩室较为多见,但由于很多影像科医生对它的认识及警惕性不够,诊断中的遗憾时常发生。而及时、正确地诊断结肠憩室及其并发症,对指导治疗及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多排螺旋CT对结肠憩室及其并发症的诊断极具优势,它具有方便、快捷,低假阳性率、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等诸多优点。尤其是在急诊中对腹痛病人的诊断,CT的优势更为明显。总结分析我院2016年的37例结肠憩室病例,阐述本病的特点,提高认识度,降低漏诊、误诊率。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收集本院2016年多排螺旋CT图像中明确显示结肠憩室的病例37例(部分病例为回顾性读片时发现)。男性29例,女性8例。年龄25~87岁。不同部位腹痛18例,腹胀、恶心3例,黑便、鲜血便2例,其他原因腹部检查发现14例。
1.2 检查方法
Philips 16排螺旋CT机采集原始数据。扫描条件为120KV,375mA,层厚8mm,数据后处理重建,重建层后1.5~2mm。急诊扫描即来即做,门诊预约病人要求前一日食用少渣食物,检查前禁食12小时,检查前60分钟饮清水充盈小肠,并憋尿充盈膀胱。
2.结果
2.1 年龄、性别
本组37例中,男29例,女8例,男女比约3.6:1。年龄25~87岁,平均年龄54.8岁。
2.2 发病部位
37例中,发病部位在右半结肠16例,左半结肠6例,全结肠5例,(回盲部23例,升结肠15例,乙状结肠12例,降结肠8例,横结肠6例)。发生在右半结肠的为73.8%,发生在乙状结肠的为26.2%。
2.3 并发症
37例中,穿孔合并脓肿包裹手术的2例,穿孔后脓肿包裹转院治疗1例,憩室伴炎性渗出的11例(11例中,一例合并黑便),其中8例在我院经抗炎保守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好转。
2.4 CT诊断情况
37例中,诊断憩室14例, 漏诊20例,误诊3例。诊断正确率为37.8%。漏诊及误诊病例中,有感染的7例,穿孔1例,误诊4例。无并发症病例21例,正确提示的仅8例。
3.讨论
结肠憩室是指结肠粘膜通过肠壁薄弱处向外疝出而形成的憩室性病变。CT图像显示结肠壁外小囊袋状影,数目可多可少。没有炎症的单纯结肠憩室轮廓光滑,周围脂肪间隙清晰。合并感染时憩室壁增厚(憩室壁的增厚、强化是憩室炎的特异性征象),常伴有病变结肠周围炎性浸润和病变段肠壁增厚、短缩,增厚的肠壁内有液体聚集时表明有窦道形成。憩室中常有高密度粪石影。脓肿、游离气泡、肠梗阻、门静脉炎、漏道是诊断结肠憩室炎并发症的标准。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当结肠收缩时结肠袋突出,或位于肠壁下的类圆形气体影,都易被误诊为憩室。结肠内气体较多,气体外为正常肠壁,突出的影像会较大,多时相扫描时可有变化。
结肠憩室的发病率在西方国家相当高,40岁以上人群中高达10~20%[8],而亚洲地区相对较少。但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人们食用的多纤维食物逐渐减少,生活中缺少运动,工作中久坐,会导致肠蠕动减少。而日益严重的肥胖,会导致肠壁脂肪浸润加重。这些因素,促进了结肠憩室的形成。另外,少体力活动、肥胖、吸烟及非甾体类抗生素可导致胃肠神经紊乱,也与憩室发生有关。近些年,我国和整个亚洲地区的发病率明显较前上升。
在发病年龄上,西方社会40岁以下者较少见,50岁以上者30%,70岁以上者50%,80岁以上者65%。贾林等在2000年的讨论认为我国发病年龄与国外基本相似[6]。但众多新近资料显示,发病率正在年轻化。结肠憩室的发病率与性别的相关性方面,国内、外报道众说纷纭,有人报道男性多于女性,也有人报道发病率与性别无关。本组37例中,男性多于女性。
结肠憩室发病部位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和种族差异,西方国家75~95%发生在左半结肠,多在乙状结肠,我国报道70~90%发生在右半结肠[9]。且有研究显示右半结肠憩室主要发生于亚洲人群及年轻人[7]。本组病例中右半结肠发病率73.8%,在报道范围内。
在临床表现上,大多数结肠憩室在无并发症情况下无任何症状,仅在影像学检查时偶然发现。当并发炎症后,急性期主要有腹痛、腹胀、便血、发热或白细胞增高。结肠憩室出血是下消化道出血的一个常见原因,也是病人就医的一个常见原因,贾林等研究显示10%~30%的老年患者可并发出血,其中2/3来自于右半结肠,大多数出血量不多,80%出血可自行停止,出血复发率20%~25%。结肠憩室发生穿孔时会引起局限性或弥漫性腹膜炎,临床上穿孔并脓肿较多(57%[6]),脓肿向相邻肠管穿破形成小肠瘘。慢性憩室炎引起不同程度的肠梗阻与便秘、腹痛。此外,还可以引起憩室口狭窄、小肠梗阻和尿道梗阻等少见并发症。本组37例中,3例发生黑便、带血便,CT发现憩室周围渗出性改变的11例,周围有脓肿形成或游离气体的3例,1例33岁男性糖尿病病人,憩室穿孔后合并腹腔脓肿,2名83岁以上体弱老年病人老年人形成弥漫性腹膜炎,1例回盲部结肠憩室炎合并阑尾炎。
结肠憩室的CT诊断上,漏诊及误诊情况比较明显。本组37例中,漏诊、误诊率为62.2%。无症状的病变在检查中很容易被忽略,调查显示部分医生对本病认识程度不够,部分医生警惕性不高,还有部分医生看图不仔细。值得一提的是,看腹部CT图像时要养成拉宽窗位的习惯,否则很容易造成漏诊。回盲部憩室合并感染时易误诊为阑尾炎。本组2例回盲部渗出的病人被误诊为阑尾炎,而且与临床诊断也相符,更容易被忽略,回顾读片时发现回盲部憩室影,重建图像显示阑尾无异常表现。回盲部以外的憩室合并感染、脓肿时,CT报告经常会直接提示腹膜炎,腹腔脓肿,盆腔感染,横结肠的结肠憩室炎并发穿孔会被误诊为胃或十二指肠溃疡伴穿孔。本组一例升结肠憩室穿孔病人被诊断为肠间隙感染,3天后复诊时发现憩室穿孔,手术。当憩室炎局限在肠壁周围,图像显示肠壁增厚或肿块,易被认为结肠癌。多处结肠憩室感染易被误诊为克隆恩病。
方便快捷的多排螺旋CT检查可以较为准确地判断病变的范围、程度,为临床科室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准确依据。总之,结肠憩室病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而进展,作为影像科医生,我们要通过加深对本病的认识,来提高诊断的正确率,指导治疗,改善预后,服务患者。
【参考文献】
[1]吴恩惠.医学影像诊断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644-645.
[2]潘国宗,曹世植.现代胃肠病学.第1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1309-1310.
[3]陈灏珠.实用内科学.第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798-1800.
[4]李雪丹,刘屹,关丽明,徐克.螺旋CT在结肠憩室及其并发症诊断上的价值.中国临床医学影像学杂志,2009,20(3):217-219.
[5]于嵩,王志刚,郑起.结肠憩室炎的诊断进展.国际外科学杂志,2008,35(6)419-422.
[6]贾林,黄开红,等.老年结肠憩室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并发症.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0,19(4),265-267.
[7] Kang JY,Melville D,Maxwell JD.Epidemiology and management of diverticular disease of the colon. Drugs Aging ,2004,21:211-228.
[8] Clock BP.diverticular disease of the colon. Philadelphia,Saunders,1971.367.
[9]孙自勤,刘晓峰.肠道病学.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140.
[10]于中麟,王沧海,等.结肠憩室病的临床及年代变化特征.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7:24(3),212-213.
图1、图4无并发症的结肠憩室;图2结肠憩室伴感染;图3回盲部结肠憩室感染,病变段肠管壁水肿增厚,被误诊为阑尾炎;图5、图6乙状结肠及降结肠憩室伴感染及穿孔,两张图片来自同一病人。
论文作者:赵红梅,王忠耀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0月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24
标签:结肠论文; 并发症论文; 脓肿论文; 病例论文; 发病率论文; 乙状结肠论文; 病人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10月第2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