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就业与劳动者保护的政策选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劳动者论文,我国论文,政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根据国情、社情变化,积极调适就业政策,加强劳动者保护,妥善处理好各种劳动争议和劳动冲突,一直是社会政策的重要内容。 现状——结构性矛盾突出 近年来,我国的劳动力市场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劳动者的数量、结构、供求关系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准确客观把握我国就业市场的情况,是制定就业公共政策的前提。 就业总量大仍是基本国情。根据分析,直到2030年,劳动力规模都将保持在8亿人。如果将工作年龄放宽到15-64岁,则劳动年龄人口占比超过70%。所以,我国仍然是一个劳动力大国,仍然处于人口数量红利的回报期,人口的数量红利仍有再挖掘可能。 从实际劳动人口看,2014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253万人。据估算,每年仍有1000万以上的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作为留学大国,每年还有30多万留学生回国求职。另外还有数以十万计的复转退役军人和4050困难就业人员。 劳动力供应和需求不相匹配的结构性矛盾突出。最明显的表现就是,一方面,有大量的“就业难”和“未就业”人口;另一方面,许多产业、行业和地区出现了“用工荒”和“招工难”。 我国已经进入劳动年龄人口下降的通道。2012年,15-59岁人口第一次出现绝对数的减少,比2011年减少345万。2013年比上年减少244万,2014年又比上年减少371万人。从统计看,未来仍然会持续下降,降幅还有扩大的趋势。此同时,受教育年限延长、高等教育普及等因素影响,新成长劳动力进入劳动市场的时间推迟,16岁(含)以上人口的劳动参与率下降。 在就业市场发生变化的同时,劳动者保护也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劳资双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双方的心态和思想也在相应地变化。从劳动关系看,劳资双方的利益博弈常态化,对立和冲突现象增多。从劳动者保护的实际情况看,我国劳动者的就业公平和权益保护实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预期——真正实现“体面就业” 实现充分就业是社会政策的优先目标。在当前的经济社会形势下,高度重视就业和劳动者保护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一要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速以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要用经济增长的下限保证就业岗位不会大面积、大幅度、塌方式地减少。二要在经济形态向中高端转变过程中增加就业。服务业的就业弹性很强,能够为各类就业者提供多样化选择。三要抓好重点群体的就业。四要提高政府的就业服务水平。要变就业管理为就业服务,通过完善各类劳动力市场、创新信息化服务、及时汇总发布就业信息、购买工作岗位、减少相关审批和收费等多种方式,提高劳动就业的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 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就业。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并采取许多举措促进创业。全社会创新创业的兴起,也在客观上对改善就业起到了积极作用。 加强职业培训和职业教育。解决就业供求不相匹配的结构性难题,只能靠扎扎实实的劳动者队伍改造。 每个劳动者、每个用工单位、每个执法和司法机构,都应当从自身做起,恪守法治理念,严格遵守和执行相关的劳动法律,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对劳动者的保护,才能真正实现劳动者的“体面就业”。我国就业与劳动保护的政策选择_就业选择论文
我国就业与劳动保护的政策选择_就业选择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