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出口就业效应的实证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实证论文,体育用品论文,中国论文,制造业论文,效应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80-0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13)10-0021-07
在我国,伴随着一些行业产能过剩和市场预期不确定等问题,我国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将进一步加剧。如何缓解就业压力成为我国政府面临的严峻挑战。我国的体育用品制造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能够提供较多的就业岗位。目前,我国体育产业每年保持20%的递增速度发展,远远高于整体经济增长水平,体育用品制造业作为我国体育产业的重要主体,其占比高达73%,每年保持23%的增长速度(周清明,2008)[1]。因此,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发展有利于增加劳动力的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
目前对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出口贸易与就业之间相关性的实证研究很少[2-10]。已有关于体育用品出口的研究,虽然没有直接涉及体育用品制造业就业问题,但是,这些研究为制定提高体育用品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扩大出口规模的政策建议提供了参考,也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因此,在已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拟借鉴目前国内外文献中成熟的计量模型,利用1999—2009年期间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的月度指标数据[数据来源:国泰安CSMAR数据库(http://www.gtarsc.com)和中经网统计数据库(http://db.cei.gov.cn/)],构建计量模型,分析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外贸出口与就业的相关性,明确我国体育用品出口贸易与就业之间的量化关系,为进一步发展体育用品制造业,扩大出口贸易以及就业提供一些政策参考。
1 研究方法
1.1 计量回归模型 本文利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进行研究。计量经济学是以一定的经济理论和统计资料为基础,运用数学、统计学方法与电脑技术,以建立经济计量模型为主要手段,定量分析研究具有随机性特性的经济变量关系。数量经济学的方法主要是经济数学模型方法,各种经济数学模型的建立和运用,在数量经济学的研究中占据中心的地位。本文选取的计量回归模型是:
其中,L表示就业数量,M表示进口量,X表示出口量,c表示汇率,Y表示工业总产值,FDI表示利用外资数量,w表示工资水平,r表示利率。
1.2 文献资料 为了全面把握和了解体育用品制造业及其出口的有关研究成果和文件资料,对国内有关此论题的研究报告、期刊论文、专著以及大量的网络论文资料,按照主题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与整理,依据文献分析结果,提出研究的论点,并为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其中,文献检索采用的数据库为CNKI(中国知网)。检索的时间段是2004—2012年。检索中文篇名为:“体育用品制造业”,共检索到相关文献79篇,检索中文篇名为:“体育用品”并含“出口”,共检索到相关文献23篇,检索中文篇名为:“体育用品制造业”并含“出口”,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篇,检索中文篇名为:“体育用品”并含“就业”,共检索到相关文献0篇,检索中文篇名为:“体育用品制造业”并含“就业”,共检索到相关文献0篇。本文总计查阅文献80篇,本文参考文献大约10篇。
另外,本文还查询了有关的部分报纸文章、网络论文、调研公司的报告和一些研究机构的工作论文作为补充资料。
1.3 数据来源及说明 本文利用国泰安CSMAR数据库和中经网统计数据库收集并整理了从1999年3月—2009年2月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的93个月度指标,包括当月体育用品制造业职工人数、体育用品制造业进出口额、工业总产值、汇率、利率、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以及工资。
体育用品制造业职工人数和工业总产值的月度数据均来自国泰安CSMAR数据库,其中,体育用品制造业(242)隶属于制造业门类(C)的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24)大类中,包括:球类制造(2421)、体育器材及配件制造(2422)、训练健身器材制造(2423)、运动防护用具制造(2424)、其他体育用品制造(2429)。由于体育用品制造业进出口贸易月度数据在收集上存在很大的困难,因而本文实证研究中使用的体育用品的相关进出口月度数据是按照海关HS编码四位码进行统计(这是海关通常的统计方法)来代替,数据来源于自中经网统计进出口贸易统计数据库。当月汇率和利率均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官方网站的历史统计数据,其中汇率为当月美元折合人民币(平均数),利率为中国人民银行当月人民币存款活期利率。国内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外商直接投资额和行业工资的月度数据无法收集到,只能使用相关数据进行代替。其中,外商直接投资额为全国当月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额,行业工资为全国制造业平均工资水平,数据分别来自中经网统计数据库和国际劳工组织(www.ilo.org)。
2 计量回归结果
根据计量模型,将回归方程中的每个变量进行对数处理。考虑到收集的是时间序列数据,出口对就业的影响会存在着一定的时滞效应,因此,本文根据出口变量分别重新生成出口滞后1期、出口滞后2期和出口滞后3期三个新变量。为了更好地说明出口贸易与就业的相关关系,本文采用了逐一加入自变量进行回归的方法。具体回归结果是(表1)。
2.1 出口是影响体育用品制造业就业人数的重要因素 以模型1为例,对体育用品制造业就业人数与出口及出口的3期滞后数据进行回归,回归结果表明,体育用品制造业就业人数与出口之间在统计上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体育用品出口贸易金额每增加1%,就业会增加0.6862%。然而,出口滞后1期和2期对就业影响都不显著,只有出口滞后3期与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就业人数存在显著正相关,这说明了出口贸易引起就业人数的增加不是随着出口额的当期增加而立即显现的,而是存在着3期的滞后效应,而当期出口就业效应显著的原因有可能是受之前的影响。模型1~7的回归结果都表明体育用品制造业出口与就业之间是正相关性,其中,模型2、模型3、模型4和模型5的回归结果都与模型1相同,体育用品制造业出口及3期滞后与就业之间的关系都表现为显著性正相关。
说明:括号内为系数的t检验值,***、**、*分别表示1%、5%、10%的显著性水平。
2.2 进口对体育用品制造业就业人数的影响不确定 模型2~5的回归结果表明,体育用品进口贸易与就业人数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模型6~7的回归结果则显示,体育用品进口贸易与就业人数存在负相关性,但不显著。主要原因是:体育用品的进口分为两类,一类是最终消费品的进口,一类是零部件和半制成品的进口,最终消费品的进口会对国内市场产生冲击,对国内体育用品制造业产生挤出效应,不利于国内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就业,零部件和半制成品的进口,主要是为国内体育用品制造业企业的生产服务的,有利于增加本国的就业。进口对国内就业人数的影响效应,就是这种效应的综合。
2.3 外商直接投资与体育用品制造业就业人数之间的关系总体表现为负相关 模型4和模型的回归结构表明,外商直接投资每增加1%,体育用品制造业就业人数就相应的下降0.34%和0.297%。其原因可能是:体育用品制造业技术含量相对较低,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国内的民营企业和私营企业一般技术水平低下,规模较小,对就业的促进作用比较大。相对国内民营和私营企业来说,外资企业的技术水平较高,机械化程度较高,外资企业的进入,对内资企业冲击比较大,从而可能导致国内整体就业数量的下降。
2.4 体育用品制造业工业总产值是影响体育用品制造业就业人数的重要因素 模型3~7的回归结果都表明,工业总产值与体育用品制造业就业人数之间的关系表现为正相关,其中,模型4和模型5的回归结果显示二者之间的关系都表现为显著性相关。这表明,扩大体育用品制造业行业规模是可以扩大行业就业的。模型4的结果显示,工业总产值每增加1%,就会增加0.1012%的就业。
2.5 汇率、利率和工资水平是影响体育用品制造业就业人数的重要因素 模型6和模型7中,当回归模型加入平均工资变量时,进出口、工业增加值和外商投资与就业人数的相关性变得不显著。值得关注的是,平均工资与就业人数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性,以模型7为例,平均工资每增加1%,就会增加本行业1.76%的就业人数。近年来,在体育用品制造业比较集中的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用工荒”,为了吸引更多的劳动力,满足扩大生产能力的要求,许多体育用品代工企业都提高了员工工资标准和福利待遇。随着工资水平的提升,体育用品制造业吸引劳动力的数量日益增多。同时,汇率、利率的变化也会引起就业人口的显著变化,这说明维持国内利率和人民币利率稳定,有利于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更好地发展。
总的来看,出口、行业规模、汇率、利率和工资水平是影响体育用品制造业就业人数的重要因素,其中,体育用品制造业就业人数与出口之间都表现为正相关。在考虑工资水平的情况下,出口对体育用品制造业就业人数的影响不显著(模型6和模型7),如果不考虑工资水平,出口对体育用品制造业就业人数的影响都表现为显著的正相关,在所有因素中,出口是影响体育用品制造业就业人数的最重要因素,出口每增加1%,就业人数就会增加大约0.51%~0.69%(模型1~5)。
3 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出口贸易分析
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发展起步较晚,但凭借价廉质优的劳动力资源、政府的各项优惠政策以及体育产业总体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等条件,在短期内取得了很多成就,从小作坊生产到集团化经营,从仿制、抄袭国际品牌到自主创新,从区域品牌到走向国际化,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渐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江和平,张海潮,2010)[11]。
从表2可以看出,在2000—2012年间,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工业总产值从2000年的97亿元增加到到2012年1016.95亿元,2012年是2000年的10倍多,全行业创造的利润总额也从30.02亿元增加到537.23亿元,2012年是2000年的17倍多,全行业的资产总额也82.43亿元增加到597亿元,2012年是2000年的7倍多,全行业销售收入也从89.19亿元增加到1022.97亿元,2012年是2000年的11倍多。
近年来,我国体育用品行业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出口持续增长,在1999—2012年期间,体育用品制造业出口额从1999年的69.02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509.94亿元,2012年出口额是1999年的7倍多。出口对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发展拉动作用十分明显,历年体育用品制造业出口额占体育用品制造业工业总产值的比例基本上都在50%以上,体育用品出口额占全国轻工业出口总额的比例也日益提高,2000年所占份额是1.52%,2012年所占份额是2.28%(表3)。
进一步来看:1)从出口市场结构看。目前,我国各种体育用品出口远销到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美国、欧盟、日本、中国香港和加拿大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可以说,我国体育用品出口贸易在世界体育用品贸易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体育用品制造大国。2)从出口商品结构来看。足篮排球、健身及康复器材、合成纤维帐篷、完整的高尔夫球棍、钓鱼竿、羽毛球拍或类似球拍占据了出口的大部分份额,其中以健身及康复器材尤为突出,在近几年实现了快速增长,出口额从1999年的1.85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15.44亿美元。3)从出口方式结构看。近几年来,我国体育用品出口以一般贸易和进料加工贸易为主。2007年一般贸易和进料加工贸易合计出口额占全部出口总额的88.49%,其中一般贸易出口额为39.63亿美元,占全部出口总额的49.03%,同比增长25.41%;进料加工贸易出口额为39.46亿美元,占全部出口总额的39.46%,同比增长18.60%(中国体育用品联合会,2009)[12]。
4 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就业状况分析
体育用品制造业虽然属于新兴产业,但是,目前我国所从事的大部分体育用品制造业,技术含量相对较低,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产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进行生产,再加上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以出口为主导的外向型企业数量日益增多,进一步提高了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对就业的促进作用。在1999—2007年期间,企业单位数由1999年的287家上升为2007年的1043家,体育用品制造业年末职工平均人数也从6.8万人扩大至29.6万人,增加了22.8万人的就业岗位。2012年全国规模以上体育用品制造行业企业数量为894家,体育用品制造行业整体从业人数26.74万人(中国产业信息网,http://data.chyxx.com/201303/195104.html)。
我国体育用品出口以三资企业、私营企业和国有企业为主。以2007年为例,三类企业合计出口额占全部出口总额的95.87%,其中三资企业出口48.86亿美元,占全部出口总额的60.46%,同比增长22.27%;私营企业出口17.24亿美元,占全部出口总额的21.34%,同比增长36.72%;而国有企业出口11.37亿美元,占全部出口总额的14.07%,同比增长5.22%(中国体育用品联合会,2009)[12]。总的来看,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的企业类型以非国有制为主体,且非国有制企业吸引就业的能力明显高于国有制企业,其中,港澳台及外资企业的年末就业人数历年最多,体育用品制造业三资企业和私营企业的从业人员逐步升高,占到了整个行业的90%以上[13-17]。
5 结论与政策建议
体育产业是当今全球经济中发展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每年为世界带来4000亿美元的收入(体育休闲市场蛋糕有多大?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sports/2006-05/07/content_4516774.htm)。体育产业所蕴藏的巨大商机,所带来的巨额利润,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这个新兴产业的巨大魅力,它已成为21世纪最有活力和广阔前景的新兴产业之一。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我国国内就业压力十分严峻,大力发展体育用品制造业产业的发展有利于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出口和行业规模是影响体育用品制造业就业人数的重要因素,因此,大力发展体育用品制造业产业的规模、扩大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出口,是扩大体育用品制造业就业规模的关键因素,即把体育用品制造业做大做强、提高出口竞争力是增加就业的根本途径。这就需要我国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以下因素。
5.1 加大对体育用品制造业的政策扶持 面对经济危机引发的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国内体育用品出口企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前景不容乐观,但考虑到我国人口众多,人力资源丰富的基本国情,像体育用品这类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出口创汇、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具有巨大的贡献作用,在今后仍将是一个重点发展产业。因此,政府应适时地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加大对体育用品产业的扶持力度,促进产业升级,鼓励企业做大做强。例如,对体育用品企业进口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实行免征关税,同时降低用于体育用品生产的原材料市场价格;给予具有一定规模的体育用品企业直接对外权,以便于在对外谈判、签约、结汇、进出口、资金融通等方面,为企业出击国际市场给予更大的灵活性;体育用品企业投产几年内免征出口税收,以促使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几年以后,再逐步减少优惠,与其他产品平等竞争,但对开发的新产品,并打入国际市场的,则应继续实行优惠,以鼓励企业建立我们自己的品牌信誉。
5.2 进一步提高体育用品制造业产业的国际地位 虽然我国已成为体育用品制造的“世界工厂”,但是我国体育用品的自主品牌占全球市场的份额很少,而这种从事贴牌生产的“加工基地”会使我国长期处于“全球产业价值链”的底端,使我国生产企业难以形成规模经济,缺乏品牌效应,产品科技含量低,研发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不高,进而国际总体竞争力不强,即始终处于一种低水平扩张状态。因此,我国是体育用品制造大国而不是体育用品制造强国。政府要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刺激出口,保持国内利率和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推进品牌战略的实施,鼓励和引导大型体育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开展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营销手段创新。同时,加大对体育用品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保护专利和品牌,为整个体育用品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竞争环境。中国要真正成为体育用品生产强国,而不仅仅是加工基地,就必须充分认识到“做大”仅仅是过程,“做强”才是最终的目的。
5.3 进一步优化体育用品制造业出口的产品结构 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通过承接发达国家的订单而迅速发展起来,一度成为我国出口创汇、扩大就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大进大出”的加工贸易使我国很难掌握到核心技术,只能生产技术含量低,生产附加值小的产品。很少有企业会设有专门的研究开发机构进行自主创新,大多数体育用品企业的产品仍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产品的科技含量低,也受制于体育用品技术与资本等高级生产要素的“引进依赖”。长此以往,这种不合理的出口结构会使极大地限制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全面发展,难以摆脱向下竞争的格局,从而陷入“比较优势陷阱”。面对这种情况,要加大科技资金投入,依靠科技创新,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着眼于提高国际竞争力,加快体育用品工业结构调整,推进产业升级,形成一批市场份额大、附加值高的主导产品,实现出口增长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提升型的转变。因此,企业必须保证科研经费的投入,同时聘用高技术人才,以战略的眼光,加强自主创新意识,努力优化体育用品出口产品结构。
5.4 积极拓展体育用品制造业出口的市场结构 我国体育用品出口的市场结构非常集中。近十年来的统计数据表明,出口主要集中在美国、欧盟、日本、中国香港和加拿大这五大地区。而过于集中的出口市场结构,不仅仅容易引发一些国家对中国实施技术、环境、反倾销等非关税壁垒措施和国际贸易摩擦,而且还加大了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国际风险性,处于被动的价格接受者。近年来,欧、美等国出台了“购买国货”的政策,以及各种所谓的“技术标准”、“环保标准”和“社会标准”等,对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产品的出口造成了很大的不利影响。因此,我国体育用品出口在巩固原有市场的同时,还要重视对新兴市场的开拓,尤其需要关注那些过去重视不足、但正处于较快发展阶段的目标市场的开发,比如拉美、非洲、印度和俄罗斯等市场,挖掘尚未开发或未充分开发市场的潜力,从而实现长期地提高我国体育用品出口的世界市场占有率的目标。
5.5 大力扶植国内体育用品制造业中小企业的发展 我国体育用品出口企业数量众多、规模太小。目前,从数量上看,体育用品生产企业的数量相当庞大,但从单个企业规模上看,大都规模较小,大部分是一些原来从事对外贸易出口加工和小商品加工的私营和民营企业,甚至部分企业是“家庭作坊”。这些企业利用地理优势和国家的相关产业优惠政策很快成长为中国体育用品的生产、批发、出口基地,但总体上这些企业生产技术水平比较低、研发能力不强、缺乏高素质人才、多年来停留在落后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水平上,廉价的劳动力成为他们获取利益的主要因素。这些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构成了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的主体。然而,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经济规模较小,竞争力较弱,抵御国际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不仅存在较大的产业发展安全问题,而且还存在出口中断的危险。因此,要大力扶植国内体育用品制造业中小企业的发展,积极开展银行企业间的合作,增加对中小企业贷款额度,并积极进行“保单质押贷款”、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等金融创新,扩大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同时,鼓励和支持更多具有潜质的体育用品制造业企业通过上市和发行债券的形式募集资金,促使其生产更加集约化、规模化。
5.6 提高体育用品制造业产业的集群化程度 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生产具有区域集中性,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明显,主要集中在广东、福建、江苏、浙江、上海、山东6大省市,具有极强的范围经济效应。因此,在由体育用品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过程中,我国应该将生产技术要求低、劳动生产要素密集的加工贸易向我国中西部劳动力丰富省市转移,为国内沿海企业进行代工生产,而沿海体育用品制造大省则应利用自身的优势,一方面,加强研发和自主创新水平,不断延伸产业链,打造属于中国的本土品牌,另一方面,积极利用外资,承接更加高端的国际体育用品制造业产业,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获得更加先进的加工设备和技术专利,提升国产器材的整体水平,缩短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在此过程中,要重点培育体育用品制造业特色经济圈,打造世界性的制造基地,提高体育用品制造业产业的集群化程度,形成产业集群效应。这样既能促进我国中西部省市的当地就业,也能使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形成多层次产业格局,增强在国内和国外市场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