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锦鲤”的走红和泛化看“旧词新用”论文

从“锦鲤”的走红和泛化看“旧词新用”

万晓玥

内容摘要: 2018年十大网络流行语之一的“锦鲤”属于典型的“旧词新用”,本文从语里意义、指称对象、使用语境描写了“锦鲤”的泛化表现,从语言内部和语言外部分析其泛化的主要原因,并从路径和特点总结出网络流行语“旧词新用”的一般规律。

关键词: 锦鲤 旧词新用 一般规律

2018年12月4日,《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了“2018年十大流行语”,被广大网民“病毒式”转发的“锦鲤”位列其中。作为流行语的“锦鲤”已经不再是原来的“观赏鱼”,而成为一种象征“好运”的语言符号。“锦鲤”属于典型的“旧词新用”,从“锦鲤”的流行和泛化,可以总结出网络时代“旧词新用”现象的普遍规律。

1.数据来源与样本选取。本文选择2014~2016年深圳主板A股上市公司的财务及非财务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分析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样本的选取步骤如下:(1)剔除金融保险业这个会计核算特殊的行业(79个金融保险业),保证研究结果的精准;(2)剔除2014年至2016年IPO公司(272家IPO公司);(3)剔除财务状况较为严重的ST、PT类上市公司(21家ST公司,5家PT公司,30家风险警示公司)。

一.“锦鲤”的走红

《中国娱乐大典》对“锦鲤”一词的解释是“指鱼体呈现有鲜艳似锦的色彩、变幻多致的斑纹,以供人们观赏的鲤鱼。”可见,“锦鲤”本是鱼某个品种的名称,例如:

949 Overcoming bottlenecks in stroke treatment to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emergent treatment

25年来,国威在这个信息繁杂、产品多元化的时代中,一直坚持初心,专注于制造切纸机,针对此,林孝国自有见解。首先,这是关乎其自身的一种情怀,林孝国与切纸机打交道已有28年,已经将其作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随便指出国威生产的一款设备,他都能轻松地说出该设备的特点,甚而在哪一年生产。其次,在林孝国看来,国威一直致力于裁切设备的生产,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有能力在这一隅还有很大发展空间的市场创造新的成绩,所以没必要把精力、财力、人力分散到不擅长的领域。

(3)与其转发锦鲤求好运,我们不妨在即将到来的2019,抛开既定的红色,用上锦鲤色,为自己打造一个突破性的开运锦鲤妆,化身2019的锦鲤呢?(《人民日报》2019年1月2日)

你们可能会问我:“为什么不喜欢弹钢琴呢?钢琴的声音多好听!”我的回答就是:“钢琴曲虽然悦耳动听,但弹起来非常难。”接下来,就让我来告诉你,我为什么不喜欢弹钢琴吧!

随着“锦鲤”的走红和泛化,衍生出一系列“锦鲤X”和“X锦鲤”类短语,“锦鲤X”类短语有“锦鲤色口红、锦鲤串饰、锦鲤妆、锦鲤体质、锦鲤福袋、锦鲤粉丝”等,“锦鲤”作为修饰语修饰“X”,赋予“X”幸运的光环,“X”一般为表示人或物的名词。“X锦鲤”类短语有“食堂锦鲤、旅游锦鲤、华师锦鲤、武大锦鲤、对外汉语锦鲤、游戏锦鲤”等,“X”一般为地方、专业、学校、机构、行业等专有名词,“锦鲤”指某个圈子里幸运的人。

2018年9月29日,支付宝官方微博发起“祝你成为中国锦鲤”的有奖转发活动,10月7日抽出一位“中国锦鲤”,赠送“中国锦鲤全球免单大礼包”,这一活动吸引了300多万次转发。10月7日支付宝公布网友“信小呆”成为“中国锦鲤”,随后网络上掀起了转发“锦鲤”的热潮,这些转发有的是商家促销的抽奖活动,有的是网友转发求好运的祈祷。于是,“锦鲤”由指“红鲤鱼”变成幸运儿“信小呆”的代名词,后来泛指“好运的人”,再后来成为一个“好运符”,指称对象的范围不断扩大。例如:

学习和思维都是基于情境的,不能孤立地镶嵌在个体的大脑之中,而是通过情境中的文化活动或工具发生在人类的大脑中。发展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是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核心任务。核心素养目标的达成必须依托各学科的教学实践活动。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需要学习者在学习中与学习情境的持续性的互动(阅读、思考、质疑、讨论、实验等),需要学习者在解决问题中形成关键能力,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1.语言内部的原因

例(3)、例(4)中的“锦鲤”已经不再是“鱼”的名称,而是用来指“人”,既可以指某一个人,也可以指某一类人,指称对象都具有“幸运”的特征。

(2)通往月光岛的鱼乐桥,称得上是观赏千岛湖淡水鱼的乐园,锦鲤、青鱼、鳙鱼、鳊鱼等共同汇聚成群鱼嬉戏争食的奇观。(《人民日报》2017年8月21日)

二.“锦鲤”的泛化

(一)泛化表现

《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对“泛化”的解释是“由具体的、个别的扩大为一般的。”“锦鲤”从“鱼”演变成“幸运符”,从指“鱼”这种动物演变成指人或事物,从传统书面语演变成网络流行语,可见,“锦鲤”一词在语里意义、指称对象、使用语境三个方面都发生了泛化。

2.语言外部的原因

我们把“锦鲤”一词的泛化路径用图示表示如下:

(二)泛化成因

(4)大家在享受美味菜肴的同时,更有机会将优惠大奖收入囊中,只要使用支付宝付款,就有不同档次的好礼相送,其中“寻找食堂锦鲤”活动的奖金额高达万元,可谓羡煞旁人。(《人民日报》2018年12月27日)

从语言内部来看,“锦鲤”的泛化主要与隐喻机制和类推机制有关。隐喻是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赵艳芳(2000)指出,“隐喻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模式,是新的语言意义产生的根源,隐喻的方式是利用一种概念表达另一种概念,需要这两种概念之间的相互关联”。“锦鲤”和“幸运的人”之间的主要关联是“幸运”,色彩鲜艳的“锦鲤”作为观赏鱼自身带有文化意义,是吉祥物的象征,因而“锦鲤”的泛化其实是人类认知作用的结果,将具有“幸运”特征的事物联系到一起,从动物联系到人,再联系到普通事物。

《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对“类推”的解释是“比照某一事物的道理推出跟它同类的其他事物的道理。”类推是语言的一种特性,就构词而言,类推是产生新词的重要途径之一。例如“锦鲤X”和“X锦鲤”系列短语词就是在类推机制下生成的,类推产生的新词扩大了“锦鲤”的使用范围,加速了“锦鲤”的泛化。随着使用频率的增高,类推产生的“锦鲤”系词族在意义、指称对象、语境等方面都发生了泛化。

首先是语义泛化,刘大为(1997)认为“语义泛化是词语在保持越来越少的原有语义特征的情况下,不断产生的新的使用方式,并将越来越多的对象纳入自己的指称范围内的现象。”“锦鲤”一词走红之后,客观概念义“色彩鲜艳的红鲤鱼”有所削弱,增加了[+幸运]的语义特征。其次是指称对象,“锦鲤”已经不再是鲤鱼品种的专有名称,可以用来指称任何带有幸运色彩的人或事物,例如“华师锦鲤”指的是华师最幸运的人,“锦鲤手链”指的是能够给人带来好运的手链。最后是使用语境,“锦鲤”的新义和新用产生并流行于网络,使用语境以网络为主,后来发展到现实生活中,尤其常见于商家宣传的广告语。

(1)谁知9天之后,日本友人平泽要作先生将他精心选育的日本国鱼锦鲤108尾赠送给中国。(《人民日报》1997年12月10日)

从语言外部来看,“锦鲤”一词的文化色彩是其词义泛化的基础。百度百科“锦鲤鱼”词条中对“锦鲤”的评价是“寓意吉祥,相传能为主人带来好运,是备受青睐的风水鱼和观赏宠物。”锦鲤自古以来就被中国人视为吉祥物,常被养于大宅深院的池塘中,寓意留财不散,康泰吉祥。中国的古老传说“鲤鱼跃龙门”也印证了“锦鲤”的吉祥特性。此外,锦鲤因为长寿的特性,还获得了“祝寿鱼”的美称,锦鲤的平均年龄达70岁,日本记载最长寿的锦鲤活过了200岁。锦鲤的文化寓意解释了为什么锦鲤能迅速与“好运”结合,并泛化成为一种“幸运符”,这与锦鲤自身的文化色彩密切相关。

语言与思维之间是一种反映关系,语言反映思维,语言是思维的镜像。网络流行语正是当下社会群众心理的一种反映,既能折射出人们在生活中所面对的共同境遇,也蕴含了某种具有社会普遍认同感的情感态度。“锦鲤”的走红和泛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向往好运、平淡中追求刺激的心理。此外,人们在社交平台转发“锦鲤”求好运,是一种情感表达上的诉求,可以起到减缓压力、释放情绪和自我鼓励等作用。

三.关于“旧词新用”的思考

(一)旧词新用的路径

2018流行语“锦鲤”属于典型的“旧词新用”,从“锦鲤”的泛化中,我们可以看出“旧词新用”的一般产生途径。“旧词”变成“新词”主要经过了三个阶段:基于词语本义的隐喻→敏感事件的激发→扩大使用后的逐渐泛化。并不是所有的旧词都可以新用,然后产生新词,一个旧词只有同时满足上述三个阶段的条件,才可能成为新词语。就像“锦鲤”一词,其文化意义和新产生的隐喻义之间有内在联系,因而其隐喻义才能成立,并得到广大语言使用者的认可。在支付宝抽“中国锦鲤”这一敏感事件的激发下,“锦鲤”被广泛传播和使用,意义逐渐泛化,最终成为一个新词语。与“锦鲤”产生路径相同的新词语还有“店小二”(指推进经济发展、为企业提供周到服务的政府部门及领导干部)、“巨婴”(指依赖、自私、偏执的成年人)、“宝宝”(用来卖萌的自称)等。

“嘀……嘀”,一串长长的喇叭声唤醒了我的回忆,我们的车行驶在蜿蜒的山路上,有些路段光秃秃、寸草不生。我在想父亲当年一个人在这条路上拉运物资,不知克服了多少困难与艰辛,还有寂寞、孤独与疲劳。以前我和妹妹弟弟们年轻,体会不到父亲的辛苦。今天,自己走在这条路上时,才知道父亲当年的不易。

(二)旧词新用的特点

“旧词新用”的特点主要表现为词义的新变和时代特征的突出。首先,“旧词新用”一定会发生词义的变化,词义变化既包括概念意义的变化,也包括附加意义的变化。新词语的概念意义一般是在隐喻的认知机制作用下产生的隐喻义,与旧词的概念意义之间存在象似性。新词语的附加意义一般会产生感情色彩的变化,例如“锦鲤”的“褒义化”和“巨婴”的“贬义化”。其次,特定的时代环境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都会发生改变,人们的语言生活也会随之发生改变,新词语的流行从语言层面反映了特定时期人们的生活状态和价值观念。就像“锦鲤”的流行,反映了“在线祈福”、“日常迷信”的网络文化,展现了广大社会群众在各种生活压力下渴望成功和好运的心理。

四.结语

我们从流行起源、泛化过程、泛化原因对2018流行语“锦鲤”做了相关探讨,并从“锦鲤”的新变中总结出“旧词新用”的一般规律,为研究“旧词新用”类流行语提供了普遍性的参考。“锦鲤”的流行是特定时期某一敏感事件激发下的产物,既反映了词语演变的一般规律,又揭示了当前社会人们对好运的向往,对惊喜的期待,以及人们寻求自我安慰和情感宣泄的心理。总之,“旧词新用”现象是社会文化与语言自身双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从“锦鲤”一词的走红,我们可以看出,社会生活正在改变着我们的语言,而语言的新变也为社会生活增添了新的调味剂。

参考文献

[1]徐海荣.中国娱乐大典[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3]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4]刘大为.流行语的隐喻性语义泛化[J].汉语学习,1997(04):33-37.

[5]百度百科“锦鲤鱼”https://baike.baidu.com/item/锦鲤鱼/8958340

(作者介绍: 万晓玥,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

标签:;  ;  ;  ;  

从“锦鲤”的走红和泛化看“旧词新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