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货币政策视角简析日本经济泡沫成因论文

基于货币政策视角简析日本经济泡沫成因论文

基于货币政策视角简析日本经济泡沫成因

姜璟晓璐

摘 要: 随着20世纪90年代泡沫经济的破灭,日本经济陷入长达20多年的萧条时期,少子老龄化、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冲突、长期失业人群的社会边缘性等社会现象相继出现。日本“失去的十年”不仅仅带来经济上的低迷,同时也造成难以调节的社会问题。货币政策对利率的调控对房地产与股票市场有一定的关联,对其经济泡沫的形成有相当的影响。

关键词: 泡沫经济;货币政策;贸易摩擦

一、泡沫经济产生的时代背景

(一)国内经济高速发展及转型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为遏制苏联,先后推行“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分别从政治、经济、军事上,对苏联实行封锁经济、打击政治军事的行为,日本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在二战后初期获得美国大规模的食物援助。并在其指导下进行战后改革,建立资本和经营相对分离的新体制,为经济恢复发展奠定基础。据资料显示,美国对日本物资援助平均在50%以上,除在物资方面,美国还以贷款和直接投资的方式对日本实施帮助,从1960开始投资总计逐年上升,至1970年美国对日本的投资同初期相比增长5倍之多,着重发展工厂和技术劳动力,其潜在劳动力易转化成军事能力,对美国形成经济与军事上的帮助。而后朝鲜战争的爆发,美军将日本当作亚洲生产军需品兵工厂和后勤供应基地,每年提供数额庞大的军需订单,美国出口的空缺为日本进入国际化市场提供良机,极大地刺激了日本国内经济发展。

(144)尖叶扁萼苔 Radula kojana Steph.马俊改(2006);杨志平(2006);李粉霞等(2011)

20世纪70年代初,石油危机爆发,对石油进口过分依赖的日本在此次危机中遭受重创,经济陷入滞胀阶段。政府为抑制物价上涨采取通货紧缩政策,但同时也带来国内需求下降、失业率上升与大量过剩行业,加之原油用量大幅增加的双重打击,日本靠大量投资与以重工业带动经济增长的模式难以为继,内部经济的投资推动型进入瓶颈,危机后长期的经济低迷使日本政府不得不向新能源创新领域挺近,但由于长期国内需求的低迷,产出不容乐观,所以日本政府从以国内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调整为以侧重出口的经济模式,大力发展省资源省能源及知识集约型的产业。

(二)美日贸易摩擦升温

日本政府对出口产业大力扶持,经济支柱产业都在不同程度上依赖出口带动,并调整固定汇率大大增加出口额度。日本在此次石油危机中成功地完成产业升级,制造业迈入技术知识密集、高附加值得发展阶段。与之相比,这次危机给美国带来的是居高不下的通货膨胀,政府采取的紧缩性货币政策、提高利率,导致美元在国际上汇率的升值。日本出口产业对美国的打击,加大了美日贸易顺差,两国贸易摩擦日益严重。

根据有关数据显示:在国际贸易方面,美国从发达国家的进口锐减,从67%降至54%。同期从发展中国家的进口由33%剧增到45%,而日本对美国的出口由11%增加到13%。20世纪60年代,钢铁作为日本主要出口商品在所有出口的商品中占比9.6%,而在1970年这一比例上升至28.4%,超过德国与苏联跃居世界第一,并且市场由东南亚、大洋洲、拉美等地,迅速转向为大量对美国市场出口。相关数据显示:在1955年,日本钢铁出口中,美国市场占比6.1%,在十年后这一比例上升至43.9%,在1968年超过50%,日本出口的钢铁占美国进口的40%—50%,这一现象引起美国极大不满。

1984年,为刺激经济增长及抑制通货膨胀,日本进行了“金融自由化”的改革,放松了对利率和汇率的管制。这一改革导致日本国内银行借贷信用制度利率下降,相关房地产规模投资激增,大量资金涌入房地产行业。金融自由化的改革致使银行、企业和相关金融机构的营业模式发生改变,将资金更多投向房地产和股票市场,导致土地价格不断上涨,在会计账面上增加较多的资产净值。社会在投机氛围下,忽视生产规模,直接将现有资金投入市场导致土地价格上涨,与此同时企业自身的负债也日积月累,高杠杆的经营模式逐步形成雏形。

(三)广场协议的签订及后续影响

在广场协议的背景下,日元迅速升值且汇率变动剧烈,此时美国国债组成的资产发生账面亏损,企业家为规避汇率风险将大量热钱投入日本。当时日本国内银行正致力于打造良好的融资方案,为优良的制造业提供资金,在这样的背景下,日本国内兴起了倾向于土地交易市场与房地产交易市场的投资。当时所涉及的股市行业,乐观的人认为只要土地价格在持续上涨,股票就不会跌价,因此更多的人被鼓励加入投机行业中,且土地神话的影响,在股票交易市场和土地交易市场中以转卖为目的的土地交易量增加,地价开始上升,而银行则以不断升值的土地作为担保,向债务人大量放款,风险加大。

二、货币政策促成泡沫经济发展

(一)宽松的货币政策促进房地产与股票市场的高杠杆化

除钢铁外,日美彩电贸易也出现较大的摩擦,1950年后,日本电子产品加大生产力度,并引进先进技术、扩大相关资本投资,日本经济出口型导向,加之电子行业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使日本电子产品在国际上备受青睐:1965年日本黑白电视机的出口占产出的34.8%,出口数量急剧上升。1965年出口4.8万台,一年后增加为25万台,在1969年这一数据上升至100万台,在此期间日本对美国电器行业的出口中,电视机市场日本占比75%,彩色电视机高达90%,因此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家认为,日本对美国电视机行业市场存在“倾销”行为,开始了为期70年的彩电贸易战。在化学合成纤维工业和纺织品行业中,日本从不同行业对美国产业进行大量出口,日益增加的数量成为日美贸易的导火索。日本出口对美国的冲击,导致美国大量相关企业纷纷倒闭,相关产品的市场价格逐渐低廉,进一步加快了美国产业的衰退,在国际市场上美国产品竞争力也因此受到严重打击,政府不得不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这一措施使得后期社会失业率上升,美日产品贸易存在严重摩擦。日本对美国出口产品的数量远远大于进口数量,其中汽车、制表、电视机占比最大,且出口产品多为电器、纺织物一类,进口主要为农产品、原材料一类。其中出口数量的变化比率远超进口。

移入场的被动接受还是主动选择,是影响很多作家地域书写的一个因素,对于主观型诗人陆游而言,这点尤为重要。而陆游在梁益地区的宦游生活,除了兴元府基本属于主动选择外,夔州以及成都、蜀州、嘉州各地都属于被动接受,因而他对梁、益二地书写的主要情调有明显的不同。上级任命的不可抗拒、个人生活命运的不可掌控,认命的被动无奈心态,让陆游的巴僰、蜀地书写以悲伤为主调。而兴元府,从地理位置上讲更属于“边州”,除军事地位比较重要外,其经济、文化各方面显然不如蜀,但陆游对其书写却显得热情高涨、兴高采烈。

由于贸易上的失衡,美国制造业日渐萧条,许多制造业大亨与国会会员为挽回局面强烈要求政府干预对外市场,来抑制由于经济高度发展带来的日元升值的压力。在此背景下,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日本、联邦德国、法国以及英国五国签订“广场协议”。此后10年,日元币值平均每年上升5%以上,日元汇率的上升对日本出口带来严重打击,国际竞争力下降,出口额度萎缩。日本出口价格指数在1980年后急剧下降,在1988年至1990年有小幅度的上升,在随后的几年中下降幅度依旧较大。

(二)长期低利率政策和宽松的监管制度进一步促进危机

广场协议后日本政府为防止高汇率对日本出口的负面影响,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希望通过较低的利率促进投资,加大投资对产出的影响。相关资料显示:1986年至1987年,日本银行连续5次降息,官方利率从5%下降到2.5%,利率在发达国家中处最低水平。除此之外,1987年至1988年,日本政府仍在资产价值上涨的情况下,保持低利率的货币政策,为日后的经济泡沫危机埋下了隐患。较低的利率代表投资成本相对较低,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股票价格和房地产价格迅速上扬,截至1987年日本已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股票市值最高的国家。相关资料显示:1989年底,日本国土地价总额超过13.4万亿美元,为美国地价总额的4倍,赵立昌这样评价当时的日本经济:“日本银行和企业互相持股,银行放贷缺乏有效监管的客观现实,使银行出于短期利益,急剧扩大了面向不动产的贷款,引发了土地投机的热潮,造成银行的土地抵押贷款额急剧膨胀。”

日本金融制度以主办银行为基础,金融机构和企业交叉持股,政府对金融机构的保护,使得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三者融为一体,缺乏有效监督和问责。日本经济在此次“繁荣”时期,以房地产作为抵押的比例从17%上涨到35.5%,除此之外日本财政部支持的一些住房贷款机构对房地产企业也放了大量贷款,造成房地产价格上涨的恶性循环。

1986年底,低利率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使日本抑制了日元升值可能带来的经济不景气。但后来日本与欧洲各国协商下调利率以防止美国股市的崩溃,使得日本保持长时间的低利率,最终带来复苏过快、通货膨胀上升、金融和非金融企业机构的高杠杆率营业模式。

日本政府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后,企业贷款成本降低,据相关资料显示:当时日本企业的经常收益率在1986为-17.2%,而在1987年上半年上涨到33.5%,到下半年这一数据增加为50.9%。由当时的日本经济背景可知,广场协议后,日本汇率上升,使很多企业摆脱困境,扩大市场上的投机行为,投资者竞相购买股票,人均持股比率从1980年的8.84%上涨为1988年的14.5%。截至1988年数据统计,日本股东人数占据日本总人口数的20%。

项目中每个任务都着重展示一个基本的知识内容,由汽车电器、电控电路等典型应用导入课程,让学生知道“为什么学?学什么?”。比如电机部分可由雨刮器、车窗升降导入,交流电部分可由汽车交流发电机导入等。将理论知识有机地融入到项目中,让学生在操作项目的学习过程中主动地学习理解,分析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货币政策后期经济现状

1989年,由于资产价格上升无法得到实业的支撑,日本泡沫经济到达最值点,此后经济开始走下坡路,随着日本中央政府经济缓和政策的结束,在1990年3月,日本大藏省发布《关于控制土地相关融资的规定》和其他地区颁布的规定,都从不同程度上对土地金融进行总量控制,开始征收地价税,提高土地转让收益税,并制定都市土地利用规则,这些土地整体规划政策对抑制土地价格上涨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与此同时降低官定利率,调整日本银行的资产负债表,通过减少信贷规模、扩大资产规模降低杠杆率。但是低利率政策持续了过长的时间,最终导致资产市场的崩塌,泡沫经济急速衰退,致使以长期信用体系为核心的日本经济陷入低谷。

三、结论

从上述分析中我们得出结论:导致日本泡沫经济破裂的原因有多重,其潜在的危机为这次危机做了很深的铺垫:在二战之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而受到美国在各个方面的帮助,并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转为出口导向国,在彩电行业上,日本对美国本土实体经济产生了显著的冲击,除此之外在诸多方面日美贸易摩擦的逐渐加大,为后期广场协议的签订埋下伏笔。

近几年,为了响应国家提出的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号召,虚宁寺一直坚持对社会公众提供素食。每年十月中下旬,还会举办素食文化节,让所有到寺的居士、信众、游客免费品尝寺院提供的美味素食。寺院管委会负责人表示,“传播素食文化,倡导素食养生,主要是为了让生活在城市中的更多人,能够多关注自己的身体,关爱家人的健康,倡导健康饮食,因为身体健康家庭才能更加和睦,社会也才会更加和谐。”

大多数人认为,广场协议是日本泡沫经济的导火索,但经济发生泡沫的直接原因很可能是出自不正确的货币政策及其高杠杆化的房地产与股票行业的经营模式,在1984年日本进行了“金融自由化”的改革,利率一再下降,掀起大规模的投机热,经济泡沫开始逐步形成,尤其是在股票与房地产行业。房地产、股票、银行及其余金融机构互相联系,经济实体价值逐渐支撑不住资产价值的上涨,最终在1990年3月,日本大藏省发布《关于控制土地相关融资的规定》和其他地区颁布的规定戳破了这一经济泡沫,日本陷入长达10年甚至更久的经济大衰退。

参考文献:

[1] 陈建华.广场协议对日本经济的影响[J] .全球瞭望,2014(12).

[2] 李加洞.冷战氛围下日本经济的复苏[J]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0).

中图分类号: F821.0+F014.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4428(2019)05-0120-02

作者简介: 姜璟晓璐,女,贵州贵阳人,江西财经大学学生,研究方向:经济学。

标签:;  ;  ;  ;  

基于货币政策视角简析日本经济泡沫成因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