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三资”企业的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_三资企业论文

四川“三资”企业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趋势论文,现状论文,企业论文,四川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引进海外资金,发展我国经济是改革开放的重要措施。自1983年四川成立首家中外合资企业以来,特别是近3年的发展,“三资”企业队伍不断壮大,引进外资取得了可喜进展。面对1995年我国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搞好搞活“三资”企业,是吸引更多外资的关键一环,对四川国民经济发展将起推动作用。

一、外商投资情况

从纵向看自1983年到1994年的十二年间,四川省三资企业从1家发展到5323家,实际利用外资一直保持稳定增长势头,特别是近三年发展势头更加猛烈,外商来川投资骤然升温,三资企业数量迅速增多,投资规模不断扩大。(见表1)

四川省92-94年与83-91年各项指标的对比 (表1)

从表中可看出,四川省发展“三资”企业从83年起步到91年的9年间为探索阶段,90年开始起飞。四川外商实际投资在全国的位次有所上升,91年第16位,92年上升到第11位,93年居第12位。

从横向看,四川三资企业发展规模在周边邻近省中与湖北并驾齐驱排在第一梯队,在西部地区中更是首屈一指(见表2)。

1994年四川周边省及西部地区外商投资情况 (表2)

 四川 云南 贵州 湖南 湖北 陕西 甘肃 青海 新疆

新签合同数(个)

 1142

738 1418

444

157

合同额(万美元)

150344 69222 139429 41142 8547

实际投资额(万美元) 88859 15741 6363 32511 60183 23809 2507 452 4829

年末实有企业数(个) 5325906

2966 5377 1652925

80

#建成投产企业(个)  269

324628340

31

从增长速度看,四川外商实际投资94年较91年增长35.4倍,湖北增长12倍。云南、贵州、湖南、陕西、甘肃、新疆依次为52.2倍、7.7倍、13.3倍、6.5倍、26倍和10.9倍。

从内部结构看,资金投向逐渐趋于合理,一般性的加工工业比重由原来占90%以上逐步降到50%左右,并且在基础产业、基础设施、能源交通等项目上加大了投资比重,外商投资兴趣正逐步向“瓶颈”产业转移,94年新签协议金额中有12.11%的资金投向交通邮电业,并且海外的一些知名大公司、财团对来川投资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从投资来源看,来川投资的国家、地区日趋增多,地域不断扩大。由83年只有1国、89年13国(地区),现已发展到40多个国家和地区。投资来源以港澳台地区为主,其投资比重90年占90%以上,以后逐年下降,到94年已降到60%左右,可喜的是来自发达国家的投资比例不断加大,90年仅占3.5%,到94年新签协议金额占19.7%,实际投资额占36.8%。而且平均每一项目投资额也逐渐增加,到94年达到132万美元,较83年增加2.4倍,较91年增加1.5倍。

外商直接投资不仅填补了国内资金缺口,同时还给我们带来了先进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也给四川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据对一千多个三资企业调查,平均每个生产企业创产值261.2万元,非生产型企业实现销售收入538.3万元。全部三资企业94年创汇1.78亿美元,占全省出口创汇的7.9%。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四川省在招商引资中虽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存在着影响三资企业健康发展的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主要表现在:

1.资金到位缓慢。12年来全省共与外商签定合同5372个,协议金额61.92亿美元,但累计到位外资仅17.70亿美元,资金到位率28.6%。其中:合资、合作企业资金到位率好于独资企业。

2.开工率低。到94年末已在工商门部登记注册的“三资”企业5323家,但开工投产的企业仅2061家,占注册数38.7%。

3.经济效益不太理想。据省经贸委94年对近千家企业调查,在川已投产的三资企业有40%报亏损,平均每个盈利企业盈利额78万元,亏损企业亏损额32万元。

4.外汇不能自求平衡。由于出口型企业所占比重较小,内销型企业居多,所需外汇主要通过调剂外汇来满足生产需要。这样一方面加大国家外汇平衡的难度,另一方面三资企业也挤占国内企业的市场。

5.技术层次普遍偏低。有些外商借投资之机,把本国难已生存的技术层次较低的“夕阳”产业仅稍作改造就冒充先进设备转移到我国,而国内一些企业对国际信息又缺乏了解,急于兴办“三资”企业又“饥不择食”地吸收外资,这些外商多数是资金投入少、设备作价多,而中方以厂房、场地投入多,造成技术含量低。

6.“三资”企业流动资金困难。在投资组建企业初期,多数企业注重固定资产的投入,而对辅底流动资金投入较少,加上原材料,能源价格连年大幅度上涨,原有流动资金远远不能满足生产需要,从而影响生产的正常运转。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项目可行性研究不够严密。有的企业和主管业务人员,出于不同目的急于引资,对项目的国内外市场、生产条件、原材料的供给等一系列问题缺乏系统的调查研究。

2.部分项目对外商的资信调查不够。由于四川地处内陆,企业信息不灵,对国际市场,技术情况缺乏了解,以致于与少数只具有少量资本的中间商,承包商一起兴办“三资”企业,这些外商是想以投资为幌子,达到推销产品,赚取回扣为目的,并无实力履行合同义务。

3.配套资金不落实。有的企业兴办“三资”企业目的是享受国家一系列优惠政策,在国内配套资金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与外商签定投资合同,在我方股本金筹措困难或不足时外商当然不愿先行投入资金。以近3年签定合同为例,若配套金以1∶1计算,要使签订合同全部兑现,需国内配套金470亿元,这在紧缩银根的背景下是不可能满足的。

4.“三资”企业的管理水平还不高。从微观上看,一些企业与外商合资后,没有真正把企业引入市场机制,更没有把外国企业优秀的管理方法运用于“三资”企业的管理上,在经营思路上也没有进行大的转变,还是沿用计划经济时代的管理方式,企业纪律松散,财务开支混乱,相互扯皮时有发生。从宏观管理上看,对“三资”企业的管理存在明显脱节,(经贸委只管规划、牵头举办招商和审批,经委只管技改项目的招商引资、计委只管新建项目,基础设施招商、工商局只管注册登记),造成外资重复引进,既达不到调整我省产业结构的目的,又影响三资企业的正常发展。

5.少数外商借进口原材料和机器设备、出口产品之机高进低出转移利润,或是做假帐来逃避税收。使有些企业出现假亏真盈的现象。

三、发展三资企业的优势和劣势

外商投资企业已成为实现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怎样抓住这个新增长点来发展四川经济的机遇与挑战并存。由于国际市场资金短缺且国际资本加强了在发达国家之间的对流,流入发展中国家的资金越来越少;就是在国内各省之间竞争也十分激烈,纷纷出台优惠政策,并且开展了多种多样的引资活动,使国内吸引外资压力增强,认清我省发展三资企业的优势与劣势,以利于扬长避短吸引更多的外资。

用日本电气驻京首席代表中山耕三先生的话说:中国有很多因素吸引着外国投资者。如劳动力成本低等,但现在这种魅力正在发生变化。沿海地区人工费在增加,基础设施的整顿造成价格上扬,通货膨胀的因素也使成本增加,因此投资者可能会考虑到内陆地区去投资。因为这多少可降低成本,当然内地有类似交通不便等情况,但这种转移趋势是存在的。

除了外部环境正在发生变化外,四川自身的优势主要在于有雄厚的技术力量(主要集中在老“三线”企业内)、技术消化能力较强、又具有1亿多人口的大市场,且潜力巨大、自然资源丰富、投资价格和成本相对偏低(见表三)外商来川投资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或是对产品进行深、精加工,定会有不小收益。

四川几项指标在全国位次 表三

全国

四川

四川在全国位次

国有企业事业单位 93年

1812.41138.72 1

专业技术人员(万人)

全部职工平均

 92年

2711245821

工资(元)94年

4538402821

固定资产 92年

115.3

113.921

投资指数 94年

110.4

107.323

四、发展趋势与建议

在今后一个时期内外商来川投资将呈以下特点:

1.来川投资的外商将稳定增长、特别是大公司,大财团的投资将逐步增多,每个企业投资额也将逐步增大。

2.外资的投向仍以工业为主,逐步向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发展。随着“入关”进程加快,外资将向原来国家垄断行业延伸,高新技术项目比重也将加大。

3.外资在川投资仍在成都、重庆、绵阳、德阳、乐山这“一条线”上发展,其他市地相对缓慢。

4.外资来源仍以港澳台为主,来自发达国家的投资稳步上升。

为使“三资”企业稳定、健康地发展,特提出建议:

1.加强对“三资”企业的领导和宏观管理。随着对外商投资审批权限的逐步下放,必须改变以数量论成绩的考核方式,要从注重数量转向注重质量,对项目的论证必须看是否对我省调整产业结构有利,加强对外商投资方向调控的力度。在管理方式上应从过去“分段式”管理向“全过程”管理过渡。推行项目评价工作。对“三资”企业的评价实际上是一项宏观管理方式,它通过一系列指标体系来实现,具体可由三资企业的宏观管理部门及与之有联系的经济部门和统计部门组成评价小组,对三资企业的经营状况,管理水平及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等进行定期考核并向社会通报,从外部来督促企业发展。92年省政府评出9家“四川省外商投资范例企业”,对推动“三资”企业发展起到了表率作用。

2.加强外商投资的导向。到目前为止,来川投资的小型加工企业所占比重较大,这些企业技术含量小、产品附加值不高,这对于四川既无边无海,又无口岸且陆地运输距离又长的内陆省来说,只有加强对外商投资的导向,把他们引导到能发挥我省自然资源优势的项目上,着眼于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产品的深精加工,才能使投资双方利益均沾,并且对四川国民经济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标签:;  ;  ;  ;  ;  

四川“三资”企业的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_三资企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