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在工程建设招投标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郝伟程,冯亮

大数据在工程建设招投标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郝伟程,冯亮

烟台市政府投资工程建设服务中心 山东烟台 264001

摘要:随着电子招投标技术的发展,招投标的领域里出现信息太少,数据太多的情况,很难挖掘,相互分析规则与追溯历史渊源,以至数据孤岛等问题出现。所以,把大数据的技术带到工程建设的招投标中,在创建招投标的交易价格的数据库基础上,提出大数据的技术在投标报价低过成本的判定,编制造价指数,串通投标报价识别,不平衡报价识别等问题里的应用。招投标领域的发展必然选择是应用大数据的技术展开数据分析,对解决招投标领域里存在的部分问题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关键词:大数据;工程建设;招投标;应用

引言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鲁布革水电站的建设过程中首次从西方成功引入了招投标制度,此后,招投标被视为提高质量、节约资金的一种采购方式在建设工程等多个领域迅速推广。但是这种外来制度难免会与我国的实际情况发生碰撞,在招投标监管部门、招标人、投标人的博弈中逐渐突显出各种带有中国特色的难题,如资质挂靠、围标串标、买卖工程等,充分暴露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建设工程招投标监管方面的对策不足。一方面,行政监管的介入,导致大量“寻租”现象和腐败案件,“寻租”成本促使交易成本提高;另一方面,“多头监管、部门分割”形成了重复执法的情况,未能形成有效监管合力。

1工程建设招标投标面临的几大问题

1.1过度竞争与竞争不足并存

众所周知,竞争是市场经济的灵魂。市场之所以能在资源配置中发挥重要的乃至决定性的作用,其根本原因在于其中的竞争机制能够充分调动起各方主体的积极性。然而,当前对于竞争与招标、竞争与经济的理解存在两个误区。误区一,认为招标等于竞争。随着招标采购工作的深入开展,招标的复杂性日益加大,并已经成为融合法律、经济、管理及技术的专业学科。招标采购领域的一些当事人深谙此道,利用长期积累的经验和知识投机取巧,表面上通过了合法的招标程序,而事实上并不存在真正的竞争。与此相反,许多社会公众和部分监管部门却陷入了“招标万能论”的误区,认为任何项目只要没有经过招标程序,就一定是不合理、不合法的;而只要经过了招标,就必然存在有效的竞争。殊不知,招标只是采购工具箱中的工具之一,使用该工具并不必然意味着好的采购效果。误区二,认为只要有竞争就万事大吉。笔者通过研究发现,招标采购的精髓在于通过招标人通过对自身需求、市场以及招标这一工具的深刻理解,通过对投标人资格条件、评标办法和评标因素以及合同条款的合理设置,达到让投标人适度竞争的效果,而最终实现交易条件及结果的最优化。而无论有意还是无意,如果投标人之间不是适度竞争,而是过度竞争或竞争不足,最终的招标结果则会南辕北辙。

1.2合同履约与投标文件相左

工程建设中的采购过程由多个环节组成:从定义需求开始,到编制采购方案、编制招标文件、搜寻和了解市场、对需求和市场进行评估、完善招标文件、发布招标公告并发售招标文件、评标、发出中标通知书、合同商签、合同履行直至采购评估,构成一个完整的采购周期。当前许多采购人,特别是评标委员会和监督部门,仅仅把招标采购视为从发售招标文件开始,到发出中标通知书为止的过程。他们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对投标文件的评审环节,于是引导投标人仅仅将“制作一份高质量的投标文件”作为其主要目标。众多投标人却发现了采购管理中的漏洞,首先以低价及虚假的许诺获得中标资格及合同,然后在合同的履行过程中通过偷工减料、层层转包、不合理的变更、高价索赔等手段捞回巨额的利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大数据在工程建设招投标中应用的思路

2.1通过大数据在需求与市场之间寻找平衡

招标电子化通过低成本发布招标信息可以节约搜寻成本;远程评标系统及辅助评标系统可以节约决策成本。这些手段在降低交易成本方面的效力已经得到广泛认可。然而它们在大数据时代已经成为常用工具。大数据还可以为工程建设提供哪些支撑呢?首先,大数据可以帮助建设方便捷地了解市场及合理确定自身需求。对于结构复杂、专业交叉施工多、施工难度大的工程建设项目,建设方可以通过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以相关信息数据为基础建立工程模型,并通过大数据技术了解人员、设备、材料等要素的市场行情,优化设计方案,在设计之初就在成本、质量、工期、安全和环保等目标之间寻找到最佳平衡点,减少合同履约阶段人、材、物的浪费和延误工期的损失。

2.2借助大数据来构建诚信体系

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通过大数据技术,保证中标人的投标文件和合同履行内容保持一致,比如项目经理等关键工期、人员与材料等。在BIM技术和大数据的协助下,材料,资金,设备,人员等波动的因素都有着数字轨迹与身份,它波动的情况可以充分的公开和追踪,以次充好,挂靠资质,偷工减料等这些举动将被公开曝光。现在围标与串通投标非常盛行,可以被认定做串通投标的案件寥寥无几,这里面关键的原因是以现在的法律法规,去证实是否串通投标是非常困难的,通常都需要有相关部门的介入。有了大数据技术,能够用更快,更低的成本找出串通投标的证据或者线索,加大被查处的概率。

2.3大数据协助降低监督成本

在目前的工程建设过程中,如何确保合同履行的内容与中标人的投标文件相一致,如项目经理等关键人员、材料及工期等。在大数据及BIM技术的帮助下,资金、人员、设备、材料等流动的要素都有了数字身份和数字轨迹,其流动状况是完全可以追踪和公开的。这样,挂靠资质、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等行为将被暴露在阳光之下。当前,串通投标和围标大行其道的重要原因是成本低、风险小、收益高。能够被认定的串通投标案件屈指可数,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按照当前的法律法规,认定串通投标难度很大,往往需要有公安、刑侦部门的介入。在大数据技术的帮助下,将能以更低的成本、更快地发现串通投标的线索或者证据,增大串通投标被查处的几率。

2.4大数据拓展监督主体。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进步,会有越来越多的来自于政府部门、市场和社会其它方面的关于供应商及其主要经营、管理和技术人员的各方面数据,对于这些数据的搜集、挖掘和整合,将会使一个个“数字公司”、“数字人”呈现在招标人的面前。在大数据的帮助下,招标人可以直接获得而不需要由投标人提供其基础信息。不仅如此,每名投标人及其核心人员每次参加工程建设投标以及履行合同的行为,在招标及其它领域的失信行为,甚至其乘坐交通工具、个人消费等社会行为都会产生数字轨迹,对于这些数字轨迹的有效分析,则会形成对于投标人“原汁原味”的还原。在此情况下,政府监督、事前监督将更多地被当事人互相监督、社会监督所补充和取代,覆盖全社会的诚信体系在此基础上形成。

结语

大数据的兴起给工程建设的招投标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利用建立招投标的交易价格的数据库信息,不但能够完善造价信息的管理制度,提供各种造价指数的信息,还能利用强有力的工具分析,提取更有价值的信息,解决数据丰富而信息匮乏的局势。成本价是否高于投标报价的判定和串通投标报价是招投标领域的最大痛点,大数据技术可从不同角度对这部分异样交易情形发出预警,为解决问题提供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赵勇.大数据在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中的应用研究[J].工程经济,2016,26(11):70-75.

[2]丁子彧.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大数据标签体系的研究与应用[J].招标采购管理,2018,72(8):58-63.

[3]平庆忠.招标投标领域大数据战略的超前布局[J].中国招标,2017(49):14-15.

论文作者:郝伟程,冯亮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1

标签:;  ;  ;  ;  ;  ;  ;  ;  

大数据在工程建设招投标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郝伟程,冯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