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险基金进入市场研究_社会保险基金论文

社会保险基金进入市场研究_社会保险基金论文

社会保险资金入市问题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保险资金论文,社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社会保险资金与证券市场的联接

一、我国社会保险资金管理现状与问题

1.我国社会保险资金管理现状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分为国家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三个层次。从保险的具体内容来分,大体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以及工伤保险、女工生育保险等等。其中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两大块金额较大。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现收现付制的养老退休保险政策,养老退休基金制度改革目前才处于起步阶段,养老退休基金余额不大。

据有关资料介绍,到1999年,我国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结束了多种养老保险办法并行、养老保险待遇水平差距过大、统筹层次低、管理不规范的状况,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终于在全国范围完成了统一,但我国的社会保险基金基本上处于入不敷支状态。目前,全国约有1.2 亿城镇企业职工参加了养老保险,其中在职职工9200多万人,离退休人员近2900万人,约占城镇企业职工的90%。1997年全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基金收入1337.9亿元,支出1251.3亿元,当年结余86.6亿元,全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历年滚存结余682.9亿元。1998 年全国养老基金收入1459亿元,支出1512亿元,收不抵支53亿元,年底结余约600亿元。1999年养老保险收入约1960亿元,支出1800亿元,到1999年年底,滚存的基金大约在700亿元左右。

2.当前我国社会保险基金存在的主要问题

社会保险改革虽取得重大成绩,但相对来说社会保险制度改革仍然滞后,一个突出的问题是社会保险基金运营困难。由于收缴率低,致使很多地方基金当年收入小于支出,为确保发放而不得不动用历年积累,加之目前尚无有效的基金保值增值手段,社会保险基金运营面临巨大压力。

造成社会保险基金收不抵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社会保险基金征缴不利,一些企业拖欠、漏缴、少缴甚至拒缴,造成社会保险基金的资金来源不足;二是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不严,虽然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实行地方政府专账专款,但挪用现象仍然时有发生,另外基金管理的行政费用非常高;三是社会保险基金目前尚无有效的保值增值手段,社会保险基金的运营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风险。

如果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的这种现状不能马上得到改善的话,我国的社会保险制度将会受到严峻的挑战,特别是2010年以后问题将更为严重。这主要是由于两个原因造成的:一是出生高峰期的这一代人届时将面临退休,中国面临社会人口突然迅速老龄化的问题。一方面社保局要应付大规模的保金支付。另一方面,届时缴纳保险金的人远少于现在,于是出现“一个劳动人口要养活几个老人”的局面。二是寿命预期将会延长。有专家估算过,如果按目前养老金的待遇水平,并采用现收现支的方法,到2010年提取率将达到23.70%,2020年将达到32.03,2040 年将达到40.20%,到2050年将达到45.37%。如此高的提取率即使在西方发达国家也是无法承受的。

而我国目前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和运作还不是十分理想,由于基金投资手段单一,保值增值不容乐观。根据目前的规定,社会保险基金只能存入银行取得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利息或购买国家债券以保值增值。单一的投资手段使社会保险基金根本不具备规避利率风险和通货膨胀风险的能力,给社会保险基金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因此,我国的社会保险事业在不远的将来将面对巨大的压力,稍不小心就会陷入“基金收入减少——缴费率大大提高——支付困难”的恶性循环中。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一是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加强征缴,扩充社会保险基金的资金来源,同时加强管理,有效杜绝挪用现象,降低管理费用。二是要拓宽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渠道,确保社保资金的保值增值。

二、社会保险资金与证券市场的关系

世界主要国家越来越多的养老基金涉足证券市场,购买企业股票和债券。养老基金在现代金融体系中已经是证券市场上主要的投资者之一,也成为证券市场上主要的稳定力量。

社会保障基金入市能产生双赢的效果。一方面,实现保值增值。另一方面,作为一个机构投资者,社会保障基金对证券市场的资金来源、市场结构、管理水平、运作效率以及金融创新等方面都产生积极影响,促进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成熟,对于改善股票市场的投资者结构和稳定资本市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养老基金进入市场首先在客观上要求具有多样化的投资机构和投资工具以供选择,这就为金融结构的多元化提供了动力。此外,养老基金进入市场也直接丰富了金融投资工具,为市场和广大投资者提供了新的金融品种。而各种不同类型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产生和发展,将大大有利于各个养老基金管理机构的竞争。养老基金设立并进入资本市场将成为证券市场主要的“稳定器”,将配合我国目前的国企改革,尤其是股份制的改革与发展。养老基金的出现,有利于减轻企业负担,并有利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正如托宾所言,无流动性约束条件意味着一个完善的资本市场。但实际上资本市场往往是不完善的。因此,研究一个不完善的资本市场和社会保险之间的相互影响,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另一方面,从现实的角度看,从70年代以来,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对各国的证券市场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证券市场中各种各样的创新产品,包括不附息债券(zerocoupon bonds)、附属抵押债务(collateralized mortagage obligations)、担保投资契约(guaranteed investment contracts)的出现和成功,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以养老金为代表的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

关于养老基金的投资对于证券市场的效应、基金投资风险、基金负债和基金投资的管理、投资策略、资产组合以及政府管制等几个方面的研究,菲利浦·戴维斯(E.Philip Davis)的成果最有代表性。关于养老社会保险基金投资对于资本市场的效应,他认为,社会保险基金能够强化资本市场中的长期性投资,提高资本配置效率,并引导金融结构的创新和市场结构的现代化;但另一方面,它也有可能导致资本市场的超载,刺激大公司的短期行为,损害小公司的利益。鉴于它在资本市场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戴维斯还预计,社会保险基金等机构投资者今后会对现行的银行制度产生影响。

从世界各国和地区的情况看,按照商业化方式运作社保基金,引导社保基金投资于证券市场,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和理性的选择。根据国际劳工组织提供的资料,允许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的国家,其保险基金投资比例一般为:公司股票60%,公司债券17%,政府债券6%,短期贷款3%,抵押贷款11%、房地产3%。而据统计,美国养老基金占美国投资基金业的比重为55%,各类养老基金是美国证券市场中的主要投资者。通常,国外养老基金占整个资本市场资金的25%~45%,是一支绝对不可小视的力量。

三、通过减持国有股补充社会保险资金

目前,我国的养老保险是将城镇养老保险和农村养老保险分成两个体系: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就全国而言如前所述,截至1999年底,全国账面结余约700亿元,而与此同时中央财政补贴资金接近200亿元;城镇补充保险到1999年底累积仅有100多亿元,而且分散于许多省、市、县, 几乎不可能进行统一的资金运作,社会保障部门仅行使监管权;农村养老保险到1999年底滚存100多亿元(对于8亿农民来说,可谓杯水车薪),分散于2000多个县、市,不存在统一运作、使用的可能。

由于我国目前正处于由现收现付制向个人账户积累制过渡阶段以及统筹层次较低等原因,基本养老基金的缺口来自四个方面:

1.每年的收支缺口:1998年全国基本养老保险收入1459亿元、支出1511.6亿元,缺口52.6亿元;1999年全国基本养老保险收入1956亿元、支出1925亿元,结余31亿元。但如前所述,由于统筹层次低等原因, 1999年实际为缺口,缺口约为200亿元;

2.2000年起,离退休职工每月养老金提高55元/人,全部由中央财政拿钱,全国每年共需100多亿元;

3.由于现在已经离退休人员在职期间,没有为自己积累养老基金,他们每月领取的退休金实际上是“挪用”了在职职工为自己退休之后的养老而交纳到个人账户中的资金。因此,在此之前已经被挪用的资金也就构成基本养老基金的“存量缺口”;

4.现在已经离退休或即将退休的职工,在他去世之前每年仍需挪用在职职工个人账户资金,以1999年的标准大约每年2000亿元左右(没有考虑标准提高、退休人员增加等因素)。这部分每年不断转化为存量缺口。

以上第一、第二两部分构成每年的“流量缺口”,合计约300 多亿元,需要中央每年从财政收入中挤出资金补贴。在中央财政日趋紧张的情况下,这一块流量缺口可谓是急需解决的燃眉之急;第三、第四部分构成“存量缺口”,在不发生支付困难的情况下,其紧迫性相对弱一些,容许中央政府有较“充裕”的时间去寻找适合的解决之道。关于存量缺口的估计,各部门、专家分歧很大,最小的估计为2.3万亿元左右,最大的估计则高达11万亿元,多数专家、学者估计约为2—3万亿元。我们认为,2—3万亿元较可信,11万亿元的估计可能是考虑了农村人口养老体系。

通过证券市场减持国有股份以补充社保基金,已基本形成共识。国有股份退出资金每年可以补充社会保障体系300亿左右的流量缺口。 2002年以后的赢余资金可以滚存到社会保险基金中去,并在资本市场获得增殖,部分解决存量缺口2~3万亿资金。

社保基金入市模式选择

一、社会保险基金资产的时期构成和品种组合

社会保险基金的总资产是社会保险基金的积累与现期收入之和减去现期支出之后的差额。社会保险基金的收入在时间上可能滞后于支出,但是社会保险基金的支付是刚性的。

由于支付上的刚性,社会保险基金必须有一部分资产具有完全的流动性,而且为了应付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或国家调整社会保险待遇,社会保险基金还必须为此做好准备。因此,社会保险基金的资产构成应形成梯级结构。具体来说,应形成以下结构:

1.具有高度流动性的部分。用于支付3 个月以内的社会保险待遇准备。这一部分是社会保险基金支付的第一准备金。

2.具有相当流动性的部分。用于支付3个月以上、 一年以下的社会保险待遇准备。这一部分形成社会保险基金保证正常支付的第二准备金。

3.具有中长期性可用于储蓄并投资的部分。这一部分待遇准备形成社会保险基金应付即将到来的老年化社会支付待遇的第三准备金。

上述三种准备金的划分,其目的是为了在总积累金的运用上既可能保证社会保险基金的正常支付,又可利用基金积累的一部分用于中长期性的投资。当然,由于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和支出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需要通过精确的计算和预测来确定各部分的具体比例。

通过对社会保险基金资产构成的划分,我们可以根据我国投资市场上的期限构成情况,确定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方向。

1.社会保险基金的第一准备金,即具有高度流动性的部分,社会保险基金经办机构只能以现金和银行活期存款的形式持有,既不能用于货币市场,更不可能用于资本市场。但是,第一准备金的份额不能太大,因为现金形式是没有任何收益的。

2.社会保险基金的第二准备金,即具有相当流动性的部分,社会保险基金经办机构可以以之投入货币市场,用于资金的短期拆借、购买银行可转让大额存单、对商业票据进行贴现、购买一年期以下如6 个月或一年期的国库券等等。

3.社会保险基金的第三准备金,即可用于中长期储备性投资的部分,社会保险基金经办机构可用于中长期性的投资。如银行一年期以上定期存款、一年期以上的国家特种债券、国库券、企业债券、上市企业股票、开放型投资基金的股权证、信托委托存款贷款等等。这样可以保证基金资产的增值。

4.由于我国社会保险基金实行以支定收、略有结余、留有部分积累的基金模式,在社会保险基金支付高潮到来以前,社会保险基金总有一部分属于中长期性质的资金储备(如上述第三准备金),这一部分基金是社会保险基金保值增值投资的关键,应该成为社保基金进入资本市场的主要资金来源。

二、社保基金进入资本市场的模式

1.从理论上来讲,社保基金进入资本市场主要有两种方式:直接入市和间接入市。直接入市是指社保部门直接负责社保基金的投资运作和管理。这种方式一般的运作模式是:职工将其缴纳的社会保障金投入到一家公共管理的中央基金,由它来集中投资营运资金。而这种中央基金一般由政府来管理和运作。而近年来各国的研究表明,凡由政府管理运作的公共养老基金的收益率一般都低于私人机构管理的养老基金,主要原因是:一方面公共养老基金在投资方面受到了太多的限制,另一方面是公共养老基金管理机构之间的竞争相对不足,减少了它们努力提高收益率的外部压力。

我们认为,我国的社保基金入市不宜采取直接入市这种方式,因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一方面我国的社保机构还缺乏相关的投资和管理人才,不利于社保基金取得好的收益,而且管理费用很可能会高企;另一方面,从两年多证券投资基金的实践来看,我国现有的基金管理公司的经营业绩还不错,基本上体现了专家理财的优势,因此,间接入市更符合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

间接入市则是指社保基金委托给专业化的资产管理机构如证券基金管理公司、券商、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进行投资理财。从各国实践情况看,社保基金通过委托专业资产管理公司间接进入资本市场,更符合社会分工细化的需要,效率会更高一些。

从国际上看,国际上社保基金间接进入资本市场,存在两种不同的模式:一是所谓的“零售”模式,一般参与社会保障计划的每个职工都分别拥有各自的个人账户,每个职工可以从国家核准的基金管理公司中自由选择基金公司,委托其管理自己的个人账户。智利的经验可以供我们参考,即在社保基金的运作方面引入竞争机制,成为提高养老基金投资收益率的重要手段。而我国香港地区的MPF (强积金)的运作模式也与此大同小异。这种模式的好处是个人拥有足够的自由选择权,可以避免政府管理社会保障基金带来的腐败和不信任问题,但它存在的问题是管理运作成本费用较高。在我国人多地广,这种模式在社保基金入市的初期实施起来不太现实,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社保基金和金融市场的进一步繁荣和发展,可能会采取这种模式。

第二种模式基本上介于集中统一运作和“零售”模式两种模式之间。新加坡、瑞典等国就是采取这种“集中收集一商业运作”模式,即由中央公积金局或类似机构将集中起来的社保基金通过公开招标等形式,经过优选选取若干家业绩稳健、费用较低的商业机构,由其管理运作社会保障资金。在此过程中,个人不直接与基金公司打交道。个人缴纳的社保款以税收形式由公共机构统一征收,集中起来后再按照职工个人的选择,在几家基金公司之间进行分配。这种模式通过公开方式选择符合要求的基金公司来运作管理社保资金,避免了由公共机构垄断运作带来的各种弊端,同时克服了零售模式管理费用高的缺点,有利于成本费用下降,效率提高。虽然目前在新加坡等国已经在向第一种模式转变,但其因较小的销售费用及运作成本,仍然值得中国借鉴。

就总体而言,社保基金入市有多种模式可供选择,但商业化运作应当成为主流。在现阶段,我国社保基金进入资本市场宜采取间接入市的模式,也就是将社保基金委托给专业化的资产管理机构(如证券基金管理公司、券商、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进行投资理财。

在具体操作方面,有两种方式可供选择:一种模式是由社保基金与基金管理公司进行一对一的谈判,由社保基金和基金公司共同为社保基金度身定做一个资产委托管理的方案,或者说由基金管理公司专门设计适合社保基金投资的基金,进行专门针对社保基金的私募。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基金的设计会更多地考虑社保基金的特点,更符合其对流动性、收益型和风险性的要求,基金组合的资产与社保基金更相匹配。

另外一种模式就是标准化的专家理财形式——基金形式。我们认为,即将推出的开放式基金可能是现阶段最适合社保基金的投资品种。社保基金的固有特点决定了其必定要非常注重资金的安全性、长期性以及资产的流动性,与封闭式基金相比,开放式基金更能适应社保基金的要求。

2.开放式基金是现阶段最适合社保基金投资的品种

首先,与封闭式基金相比,开放式基金最大的特点就是规模不受限制,这就消除了社保资金在基金投资上的规模性障碍。虽然目前我国的社保基金还仅有1000亿元左右的余额,可投入资本市场的资金还不多,随着我国社保基金的发展,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社保基金投入到证券市场中来。与封闭式基金相比,开放式基金在这方面则体现了自身的优势,社保资金可以随时将新增资金在合适的时机申购合适的基金,在有资金需求时也可以随时赎回基金份额而无需承担流动性风险。

其次,开放式基金在存续的时间上不受限制,更有利于保险公司的长期资产负债管理。社保基金的一大特点就是其资金的长期性,这就要求社保基金的投资也必须适合这一特点。而在目前社保基金的投资渠道中,没有一个投资品种能满足其长期性特点,即使是封闭式基金也只有15年的存续期。而开放式基金没有固定的存续期,这在一定程度上恰好能解决社保基金投资缺乏长期品种的困境。

第三,开放式基金的价格形成机制可以有效地规避流动性风险。封闭式基金在发行后一般在交易所挂牌交易,投资者如果要收回自己在基金上的投资,必须在证券市场上进行转让,其交易价格并不完全与其单位净资产值一致,还会受到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出现溢价或折价的现象。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封闭式基金大多是折价交易的,而且折价率一般都是在15%以上,因此封闭式基金不可避免地将面临流动性风险;同时考虑到封闭式基金的发行规模和市场的成交量,机构投资者由于资金量较大,因此很难在同一时间、同一价格变现在基金上的投资。而这正是开放式基金的优势,因为投资者买卖开放式基金,一般是直接向基金管理公司提出申购或赎回申请。开放式基金申购和赎回价格的制定是以基金的资产净值为依据的。不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它的申购价一般是基金单位净资产值加上一定的申购费用,赎回价一般是基金单位净资产值减去一定的赎回费用,因此开放式基金基本上不存在流动性风险。这一特点对于社保基金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第四,从激励、约束和监督机制来看,与封闭式基金相比,开放式基金较封闭式基金信息披露时间间隔短,并且开放式基金二级市场价格较封闭式基金价格透露的信息更真实、更及时,有利于规范基金的管理和投资行为。同时,由于开放式基金的赎回机制,使基金经理人必须分担经营风险,其利益与基金收益挂钩。如果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和投资水平比较差,投资者就会通过赎回改变管理人,去追逐那些优秀的开放式基金,使管理人队伍呈现优胜劣汰的局面,增加了管理人的经营压力和责任感,从而保证社保基金的投资收益率。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有理由认为,即将推出的开放式基金必将成为社保基金入市的首选。

三、社保基金入市对基金管理公司的选择

如上所言,现阶段我国社保基金入市,最理想的入市模式是间接入市,社保基金进入资本市场采取委托理财的形式,其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基金管理公司的选择。社保基金在选择基金管理公司时有两种方案:

1.在现有的基金管理公司中择优选择

目前,我国已有11家基金管理公司。自1998年上半年开始,我国的封闭式证券投资基金运作已经超过两年的时间了。实践证明,现有的基金管理公司是比较胜任的。因此,在社保基金入市的时候,首先可以考虑在现有的基金管理公司中进行公开招标,由各个基金管理公司拿出各自的社保基金方案,从中挑选出优秀的基金管理公司对社保基金进行管理和运作。当然,这种选择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实践证明某家基金管理公司不能胜任,则社保基金在相关管理部门认可的条件下,有权更换基金管理人。

2.吸收社会保险部门参与设立新的社保基金管理公司

(1)社保基金管理公司的发起人。 为了发挥社会保险部门的积极性,在社保基金入市时,可以吸收社会保险部门参加发起设立新的社保基金管理公司。由于社保部门对社保资金的性质比较了解,以社保部门为主要发起人之一设立基金管理公司,可以更好地管理社保基金。其他发起人可以是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公司和由中国证监会认可的其他法人机构,发起人的资格可参照《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中对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发起人的规定,主要发起人经营状况良好,最近3 年连续盈利;发起人实收资本不少于3亿元人民币; 具有合格的基金运作与管理人才以及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条件。

(2)对社保基金管理公司注册资本和出资比例的规定。

我国目前规定基金管理公司的最低实收资本为1000万元人民币,但对社保基金管理公司的注册资本或最低实收资本要求可以适当提高到5000万元人民币。社保基金管理公司的组织形式可考虑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国内已有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均为有限责任公司形式。由于《公司法》规定股份有限公司股东人数不得低于50人,采用股份有限公司形式会增加组建基金管理公司的难度,因而目前社保基金管理公司宜采用有限责任公司的组织形式。各股东的出资比例可以大致平均,不宜由一个股东占有绝大多数股份。

(3)对社保基金管理公司从业人员的限定。 基金管理是高度专业化的工作,对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专业素养乃至道德水平均有较高要求,因而国内外对基金管理公司从业人员资格都有所限定。参照国内外对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从业人员的规定,对社保基金管理公司从业人员可做以下规定:①社保基金管理公司的从业人员应具有证券投资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其中一半以上应具备两年以上的从业经验。②社保基金管理公司的董事、监事、经理不得担任国内其他上市公司的董事、监事、经理。③社保基金管理公司的董事、监事、经理不得担任与本公司有特殊关系的证券公司的董事、监事、经理。

四、社保基金托管人的选择

1.社保基金托管人资格

社保基金托管人的资格可以参照《证券投资基金》的有关规定,由商业银行担任,设有专门的基金托管部,实收资本不少于80亿元人民币,有相应的托管人员和条件。社保基金托管人必须经中国证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审查批准。

2.社保基金管理人与托管人的职责及相互关系

从职能分工来看,社保基金管理公司的基本职责是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基金托管人的基本职责是托管基金资产。社保基金管理公司和基金托管人应当在行政上和财务上相互独立,其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在对方兼任任何职务。基金托管人应执行社保基金管理公司的投资指令,并负责办理社保基金管理公司所管基金名下的资金往来。基金托管人负有复核、审查社保基金管理公司所计算的基金资产净值及基金价格的责任,同时监督社保基金管理公司的投资运作,一旦发现社保基金管理公司的投资指令违法、违规,可不予执行,并向中国证监会报告。

社保基金管理公司有充分理由要求更换基金托管人时,经中国证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可以予以更换。

社保基金投资组合管理

一、社保基金投资范围

在资本市场上,养老保险基金进行投资固然有其特殊性,但是它毕竟也要遵循投资的一般原则,即安全性、盈利性和流动性三大投资原则。各国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的基本原则是:“高收益、低风险、高流动性”,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也不例外。根据现代投资理论,为了降低投资风险,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必须进行有效、科学的投资组合。

在构建投资组合时,可以考虑将基金的资产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进行积极投资,另外一部分进行指数化投资。当然具体的比例和方案,应该是由基金契约来定,不属于本文要讨论的范围。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和国外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经验来看,我们认为我国的养老保险基金在资本市场上进行投资时,可考虑选择以下几种资产进行投资。

1.现金和银行存款

现金和银行存款的流动性最强,它们是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的首选对象,在此我们不再赘述。

2.国债

众所周知,国债投资的安全性强,虽然国债的盈利性显然不如股票和企业债券,但在我国,国债的收益始终是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的,养老保险基金投资于国债的收益显然要比银行存款好。另外,从国家财政的角度来考虑,无论未来是否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今后我国的财政赤字问题恐怕一时难以解决,因此,养老保险基金如果能够每年购入一部分国债的话,一方面可以在控制风险的条件下增加养老保险基金是收益,另一方面还可以解决中央财政发债的问题。事实上,在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下,经济正处于刚刚起飞的阶段,一些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急需政府投入大量的资金,政府需要通过发债来达到筹集资金的目的。养老保险基金购买国债,可以帮助政府筹集建设资金,这对于提高整个国家未来社会的生产能力,应付人口老龄化,具有积极的意义。应该说,养老保险基金购买国债可以实现政府和养老保险基金的双赢。

养老基金购买国债在发达国家也是非常普遍的。尽管国债的收益率比不上股票市场的收益率,但国债的安全性和流动性强的特点,还是吸引了众多的养老基金。特别是1974年美国股市出现动荡之后,养老基金更是看好政府债券投资。尽管美国的相关法律法规没有要求养老基金必须持有一定比例的政府债券,但是养老基金资产中政府债券的比例还是从1970年的7%增加到1985年的22%。智利在1980 年开始进行养老金制度改革以后也十分重视对国债的投资,在改革之初,智利政府规定,各家私人习惯养老基金管理公司(AFP)只能投资于政府债券、 银行存款或以抵押为基础的债券,到了1985年,智利政府才允许AFP将5%以内的养老基金投资于股市。从智利养老基础资产结构看,政府债券始终占40%。例如,1986年智利养老基金的资产结构中,政府债券占46.6%,金融机构定期存款占23.3%,对金融机构的贷款占25.5%,企业债券占3.8%;1994年,智利养老基金的资产结构调整为政府债券占39.7%,金融机构定期存款占6.3%,对金融机构的放款占13.7%,公司股票占32.2%。由此可见,智利养老基金后来加大对股票的投资,并不是以大幅度减少政府债券的持有为前提的,它对政府债券的投资一直保持在40%左右。

所以,今后在允许我国养老保险基金进入股市时,养老保险基金的资产结构中也必须保持相当一部分比例的国债资产,以此来保证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的流动性和安全性,并作为养老保险资金的价值保证。

3.上市公司股票

从西方各国养老保险基金的运作经验来看,各国养老基金持有的资产数量和比例差异最大的要算是股票了,1990年,英国养老基金的股票投资占其资产的63%,而瑞典仅占1%。一般来说, 许多国家对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方向多有比较明确的规定和限制。在初期,基本上多数限于银行存款和国债等流动性强、风险相对较小的投资上,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又都有所放宽,可以投资于国债以外的其他债券和不动产以及公司股票。特别是后来美国及全球股市长达几年的大牛市,也吸引了许多养老保险基金进入股票市场,并且养老保险基金在股票市场上的投资都有某种程度的增加。比如,英国从1970年的49%上升到1990年的63%,同期德国从4%上升为18%,日本从6%上升到27%,荷兰从11%上升到20%。目前,股票投资一般要占到养老保险基金大约20%~30%。例如在智利模式的早期(80年代初),退休基金投资被严格控制在国债、银行存款、高等级的公司债券以及抵押债券。从1985年开始,规定进一步放松,退休基金可以投资于不动产和外国有价证券,股权的投资比重上升至基金的11%。

考察国外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结构时我们发现,英、美等国家养老保险基金持有的股票占上市股票市值的比重较高,大大超过欧洲大陆国家及日本的同一比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比较复杂的,一般与各国养老保险基金的规模、投资重点、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人的素质以及各国股票市场的发达程度不同有关。

由于我国的股票市场已经发展到一定规模,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支持我国的证券市场长期向好,因此,允许养老保险基金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有条件、有步骤、有限度地进入证券市场,可以使养老保险基金更好地分享我国国民经济和证券市场发展的成果,实现保值增值。

4.专业化的封闭式证券投资基金

自去年10月份以来,国家已经允许商业保险资金通过购买封闭式的证券投资基金而间接进入证券市场。实践证明,商业保险公司通过购买封闭式证券投资基金,取得了较好的收益。社保基金进入资本市场,也可以考虑将一部分资金投资于证券投资基金,在风险较小的条件下,谋求与大市相近的收益。当然,目前我国的封闭式证券投资基金的规模还仅有500亿元左右,不能同时满足商业保险公司和社保基金的要求。 但在现有条件下,社保基金进入资本市场的初期,将一小部分资金投资于封闭式证券投资基金,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选择。

二、社保基金投资的比例管理

社保基金的投资组合应当符合以下规定:

1.社保基金持有一家上市公司的股票, 不得超过基金资产净值的10%。

2.社保基金持有一只封闭式证券投资基金的比例,不得超过该证券投资基金总份额的10%。

3.社保基金投资于封闭式证券投资基金的比例,不得超过社保基金资产净值的5%。

4.社保基金应当持有相当于基金资产净值5 %的现金(含现金等价物)。

至于社保基金投资组合中各类资产的比重分配,有两种方案可供选择:

1.激进型投资组合:现金及其等价物5%、封闭式证券投资基金5%、国债30%、股票不超过基金资产净值的60%。

2.稳健型投资组合:现金及其等价物5%、封闭式证券投资基金5%、国债50%、股票不超过基金资产净值的40%。

二、社保基金收益分配原则

1.分配次数:社保基金每年至少分配一次,一个会计年度可以多次分配。

2.分配形式:现金。

3.分配比例:社保基金收益分配比例不低于当期基金已实现收益的80%。

4.允许和鼓励基金持有人将收益再投资于基金。

三、社保基金入市的监管

社保基金进入资本市场,由中国证监会和中国劳动社会保障部共同监管。基金运作应依据即将出台的《投资基金法》,并应制定《社保基金管理实施细则》。

就我国资本市场而言,继三类企业、商业保险资金入市之后,社保基金尤其养老基金入市的可行性越来越大。今后养老基金将成为我国资本市场最主要的资金来源,将对现有的市场格局及投资理念产生深刻的影响。而管理问题是养老基金运行的一个核心问题。如何使基金投资多元化,降低风险,实现保值增值的目的,国外养老基金管理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可资借鉴的地方:

养老基金入市首先必须有行之有效的法律保障。在一个市场法制建设不健全、经济发展处于无序状态的环境中,难保有稳定的投资预期,养老基金的投资会受到限制,会导致基金的闲置、浪费,影响养老保险制度的正常运行。因此必须用社会保险法及相关的基金管理条例加以规范,并由专门的监管机构监督执行。在法规中对养老保险的保障目标、应采取的保险模式、养老基金经办机构的准入资格、投资规则及管理规则等要进行明确规定。

1.建立科学的基金营运监管机制。由投保人代表、政府行政机构、金融监管当局、企业代表、有关专家组成专门的监督机构,研究和制定养老保险的重大政策,筹划养老保险的保值增值以进行行之有效的监督。

2.社会保险局职责的重新界定。社会保险局负责征集、管理和支付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个人养老保险账户,编制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预决算,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养老基金的财务、会计、审计和统计制度。

3.经办机构的资格认定。我国现有的社会保险局仅作为行政管理机构存在,无法承担养老保险资金按市场规律运作以实现保值增值的经济任务。因此养老保险基金应由符合经办条件的机构竞争办理,如商业保险公司、养老保险基金组织、大的企业集团、工会组织等。由这些经办机构按规定进行具体的投资运行,负责保管养老保险基金,负责保管基金资产。

4.养老基金的营运须遵循安全原则、收益原则、流动原则,在三大原则目标中寻找最佳的投资途径,使基金发挥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明确基金的投资比例、资产构成、投资组合模式等风险控制的标准与措施。

标签:;  ;  ;  ;  ;  ;  ;  ;  ;  

社会保险基金进入市场研究_社会保险基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