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术后高眼压的护理论文_杨宜群 肖耀玲

(葛洲坝集团中心医院;湖北宜昌443002)

【摘要】目的:探讨对接受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后出现高眼压的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接收的92例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随机对比分析,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组分别为46例患者。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护干预,研究组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观察并对比参照组和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几率以及舒适度。结果: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几率23例(50.00%)明显低于参照组23例(50.00%),研究组的舒适度43例(93.48%)明显高于参照组34例(73.91%),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接受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后出现高眼压的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能够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还能够提高患者被迫体位时的舒适度。

【关键词】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术;高眼压;护理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作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临床上通常采取玻璃体切割术的方法进行治疗,虽然能够获取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治疗后可能导致患者出现高眼压等并发症,当患者持续出现高眼压症状时,将会导致患者出现视神经萎缩以及视盘缺血的情况,长此以往将会导致患者失明,进而严重患者的预后康复[1]。临床研究认为,主要是由于患者接受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后,眼内填充、术后用药以及残留积血等原因所致患者出现高血压并发症,与正常人相比,患者出现视网膜以及视神经缺血的症状时,其耐受程度相对较低,更加容易增加患者出现视功能的损伤程度[2]。因此,做好术后的高眼压护理和干预,对于患者的预后康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所有患者均签署研究同意书,并且经过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和许可,选择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接收的92例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随机对比分析,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组分别为46例患者。其中,研究组男性26例,女性20例,最大年龄为78岁,最小年龄为27岁,平均年龄(54.42±4.84)岁.最短病程为4d,最长病程为16d,平均病程为(10.2±2.1)d;参照组男性28例,女性18例,最大年龄为80岁,最小年龄为27岁,平均年龄(54.85±5.01)岁。所有患者均接受玻璃体切割术的治疗,在实际手术的过程中,联合晶状体超声乳化进行切除,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否注入硅油或者膨胀性气体。经统计学检验,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及病情程度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护干预。告知患者禁烟禁酒,按照医嘱服用降血糖药物。

研究组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护理人员需要协助患者呈现端坐低头以及向下俯卧体位,并且根据患者的病变位置采取正确的休息体位,每间隔2h告知患者更换1次体位。每天于晨间以及午后等时间,协助患者使用温水擦拭患者长期受压皮肤,同时,协助患者进行关节训练。

1.3临床观察指标

观察并对比参照组和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几率以及舒适度。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均采取SPSS21.0软件包予以数据和指标的统计学核验,包括:不良反应发生几率以及舒适度等,计数资料选择[n(%)]表示,并使用卡方值进行核算,各组之间的数据和指标经过对比和计算后,得出P<0.05,则表示为存在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对每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几率

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几率23例(50.00%)明显低于参照组23例(50.00%),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而言,在接受玻璃体切割术的治疗方法,术后通过利用硅油以及气泡顶压的方法,能够进一步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患者在接受治疗后需要呈现被迫体位的方式,并且呈现数周或者数月之久[4]。在此期间,护理人员需要严格遵循“病变位置最高”的原则,指导患者采取交换替代的方法使得患者处于不同的低头卧位,需要注意的方面具体包括:①患者处于白天时期,则需要采取低头俯卧以及端坐低头的方式,于患者的胸腹位置放置一个软垫,并且于患者头部放置气垫圈,对于患者承受重力的位置,如:膝关节以及肘关节位置,放置棉垫,进而使得患者各个部位均处于舒适的体位;②准备小板凳,利于患者呈现端坐体位;③于患者晚间睡眠期间,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病变部位选择正确的休息体位,避免压迫病变位置;④患者在进食期间,需要为其提供适当高度的餐桌,使得患者能够呈现端坐的低头姿势,于患者餐后的30min内,使其呈现低头以及避免头部晃动的情况下,缓慢散步,进而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5-6]。本次研究结果充分表明: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几率23例(50.00%)明显低于参照组23例(50.00%),研究组的舒适度43例(93.48%)明显高于参照组34例(73.91%),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此,通过对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采取玻璃体切割术进行治疗,并且于术后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促进患者的病情恢复。

结语:

概而言之,通过采取玻璃体切割术的基础上,加以术后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不仅能够减少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还能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参考文献】

[1]王婕. 玻璃体切除术后高眼压的临床分析与治疗[J]. 中国社区医师, 2017, 33(27):87-87.

[2]曹芬, 王鲜. 玻璃体切割术后早期高眼压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治疗进展[J]. 现代医药卫生, 2016, 32(15):2336-2339.

[3]]刘金梅. 玻璃体切除并硅油填充术后继发高眼压的相关因素分析[J].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6, 39(2):171-173.

[4]刘永坚, 陈真, 李勇.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术后早期高眼压的危险因素分析[J].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16, 39(4):353-355.

[5]蒋文峰, 刘莉. 玻璃体切除治疗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围手术期护理[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 8(33):243-244.

[6]王爱晓, 朱敏颖, 金海珍,等. 23G玻璃体腔灌注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治疗玻璃体切除术后白内障疗效观察及手术护理[J]. 浙江临床医学, 2016, 18(11):2133-2134.

论文作者:杨宜群 肖耀玲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5月下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1

标签:;  ;  ;  ;  ;  ;  ;  ;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术后高眼压的护理论文_杨宜群 肖耀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