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衍生交易及我国的现实选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现实论文,我国论文,金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70年代以来,随着席卷全球的金融自由化浪潮,世界金融领域进行了一场声势浩大而又影响深远的金融变革。在这场变革中,各种创新产品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金融衍生交易,近年来发展极为迅速,已引起世界各国金融机构的广泛关注。在此,本文拟就金融衍生交易的产生、发展,作用及其我国的现实选择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金融衍生交易的产生和发展
1.金融衍生交易的发展现状
金融衍生交易是一种通过预测利率、汇率、股价等趋势,以支付少量保证金签定远期合同进行互换、掉期或买空卖空的金融商品派生交易形式,它有别于一般的现货交易,其主要功能并不是资金借贷和交易而是保值或投机。金融衍生交易实际上是一种金融合约的交易,它可以在固定的场所内进行,如伦敦国际金融期货市场,属于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的国际货币市场, 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等都是世界上较大的交易市场,这类交易称为场内交易。场内交易一般比较规范,有标准化的合约、交割日和清算系统。金融衍生交易也可以没有固定的场所,这类交易称为场外交易。场外交易具有较大的灵活性而且容易逃避监管,因而发展很快,大有超过场内交易的趋势。
金融衍生产品主要有金融期货、买卖期权、掉期交易、互换等品种。近年来,不但交易品种越来越多,形式日趋复杂,交易量也十分巨大。据统计,现在国际金融市场上金融衍生产品已知的就有1200余种。而据美国会计检查院数字,1989年远期、期货、期权、调换4 种交易的成交金融为7.2万亿美元。至1993年底, 全球未清偿衍生金融交易合约名义价值高达18万亿美元。在1994年,金融衍生交易仍呈上升趋势。以美国为例,该年第二季度美国商业银行金融生产品交易量为15.32 万亿美元,第三季度为15.77万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均增长30%以上, 其中,外汇期货和远期合同占总交易量的31.2%,利率掉期占26.8%,利率期货及远期合同占12.1%。
2.金融衍生交易产生和发展的背景
金融衍生交易的产生和发展有其客观的经济背景,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70年代以来,高通货膨胀率的持续、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固定汇率制的瓦解和两次石油危机,导致了汇率、利率的剧烈波动,使市场风险不断加大。为了规避风险,达到保值或盈利的目的,产生了对金融衍生交易的客观需求。
第二,80年代以来的金融自由化浪潮使股票、利率、汇率等市场行情的波动更加前所未有的剧烈,这进一步导致了金融衍生交易的发展。
80年代以来,受古典主义经济学说为基础的所谓里根经济政策影响,以自由竞争和金融自由化为基调的金融革命席卷整个西方世界,发展中国家纷纷放宽或取消对利率和金融业务的管理,致使以利率自由化、金融业务自由化、金融市场自由化为主要内容的金融自由化向深度和广度扩展。这虽然为世界金融业的发展创造了一个更具竞争性的环境,但同时也导致利率、汇率等市场行情更加频繁地波动,使得企业、金融机构和机构投资者急需某种可以回避市场风险的工具。此外,金融自由化会导致金融机构之间的存贷利差趋于缩小,从而使金融机构不得不去寻找新的收益来源,这亦促进了金融衍生产品的创新和交易的扩大。
第三,逃避金融管制也是金融衍生交易得以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原因。
80年代初发展中国家宣布停付债息而引发的债务危机,使西方许多大商业银行受到牵连。为此,西方国家加强了对银行资本结构的管制,要求银行以较低的资本搭配比率来经营,防止过度信贷而导致银行倒闭或金融体系的不稳定。1988年国际清算银行( BIS)制订的巴塞尔协议就规定:开展国际业务的银行必须将其资本对风险资产的比率维持在8%以上,其中核心资本至少为4%。 这一要求促使各国银行大力拓展表外业务活动,因而相继开发了既能增进收益,又不扩大资产的金融衍生产品,诸如期权、互换及远期利率协议等。
第四、随着国际游资的不断增加,各种投资活动对金融衍生交易的发展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随着国际游资的不断增加,国际投机活动日益活跃,对投资者尤其是对专门从事国际资金生意的国际机构来说,传统标准合同化的交易形式规定了交易品种、期限,方式和交易条件,限制了其交易的自由度。相反的是,由于金融衍生交易具备合同许诺的特征,尤其场外交易只要交易双方同意,即可达成任何形式的协议,这就直接造成了衍生交易品种的急剧膨胀和金融衍生交易的迅速发展。
第五,国际金融市场的一体化,通讯设备的现代化以及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也为金融衍生交易的发展提供了客观物质基础。
二、金融衍生交易对金融业发展的作用
金融衍生交易原是为减少金融商品交易固有的风险而设计的交易方式,其基本经济功能有三项,即价格发现、转移风险和为市场提供流动性,因此,它对金融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第一,金融衍生交易提高了金融市场效率,降低了成本,满足了市场参与者的多种需求,增强了市场流动性,促进了市场的发展和完善。在市场竞争中,为了取得竞争优势,投资者必须要以一定的成本为代价来避免或抵消价格波动风险,而金融衍生交易正好能实现这一目的。更为重要的是,金融衍生交易能将价格变动风险同其他正当商业活动风险分离开来,通过金融衍生交易,投资者可以把所承担的价格波动风险予以转移。这样,既满足了投资者避免风险和进行保值的需求,又满足了套利者套期保值投机获利的需要。
第二,金融衍生交易减弱了经济波动幅度,促进了经济金融的稳步发展。由于利用金融衍生交易能够规避价格风险,人们在发展经济,扩大投资和生产经营时,不必过于担心因价格、汇率波动引致的风险,而是主动地通过金融衍生交易把风险转移,这就保证了生产秩序,稳定了收益,进而在客观上有利于减弱经济波动幅度,减轻通货膨胀压力,提高国民经济的稳定性。
第三,金融衍生交易可以增强国家金融宏观调控能力。金融衍生交易的参与交易的双方是在对供需情况、通货膨胀情况、利率、汇率和股价的未来走势进行了充分了解和预期的基础上竞价成交的,因而其价格反映了市场的供求关系变化,是现货价格未来走势的重要信息来源,为现货市场成交价格提供了重要参考。国家在金融宏观调控中,可以利用金融衍生交易的价格发现功能,运用各种手段来影响金融衍生交易供求关系变化和价格形成,从而变国家对金融现货市场价格波动的事后被动调控为事先主动调控,以保持金融现货市场价格稳定和促进国民经济均衡发展。
但是,由于衍生交易保证金的高度资金框杆作用,使其具有高风险性和高投机性,因而金融衍生交易就像一柄双刃剑,虽然可用于风险管理,但本身也存在巨大风险。根据国际证券事务委员会及巴塞尔委员会发表的联合报告,参与衍生交易所涉及的风险包括:(1)市场风险:指因资产或指数价格波动所带来的损失,包括汇率风险,利率风险等;(2)信用风险或对手风险:即合约内任何一方违约;(3)流动性风险:因市场缺乏交易对手而导致投资者无法平仓;(4)操作风险:指交易或管理人员的人为错误或系统故障造成的损失;(5)结算风险:交易对手无法按时付款或交割;(6)法律风险:合约因不符合所在国法律,无法履约或合约条款遗漏、模糊而引致损失。不仅如此,越来越多的市场参与者不是运用衍生交易来保值,而是利用其高框杆比率以小博大,从事投机活动,因而风险更大。更为严重的是,金融衍生产品交易量大,交易集中于少数大的金融机构以及跨国交易,使相互联系的交易对手任何一方出现问题都会发生连锁反应,以致波及整个金融市场。近年来,因参与金融衍生交易而导致惨重损失甚至危及整个金融市场稳定事件屡屡发生。1993年,马来西亚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的巨额亏损使其外汇储备大量流失;1994年,美国皮特——加姆伯百货业大集团因利率调换合约亏损而向银行家信托公司索赔1.3亿美元; 美国加州奥兰治县政府因炒衍生工具损失15亿美元而一夜破产;今年2 月底震动全球的巴林银行破产案,也是由于其新加坡期货公司首席交易员利森运用日经平均股票指数期货进行投机,亏损7亿英镑所致。最为严重的是, 巴林事件曾令全球金融市场陷入一片混乱之中:2月27日, 欧洲脆弱的英镑和里拉猛跌;德国马克、瑞士法郎则成为避难所而大幅度上升。在亚洲外汇市场上,英镑对马克跌至2.2993的创记录低位;里拉兑马克跌至 116.7的新低点,全球股市亦普遍下挫,其中与事件密切相关的日本股市下跌664.24点,跌幅达3.8%。
面对金融衍生交易发展与金融市场动荡平行增长这一现实,我们不能不承认经济波动、金融风险、金融衍生交易的发展、以及新的金融风险之间存在着一种互为因果的内在联系。宏观经济波动会加大金融交易的风险,减少风险的要求则推动了金融创新;新型金融衍生交易的出现排除或减少了一些风险,但却带来了另一些风险,因此,金融衍生交易兼有稳定性和波动性两重作用,它对金融业的稳定发展既有促进作用也有破坏作用。
三、我国的现实选择
有鉴于此,各发达国家立法当局和监管机构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加强了对金融衍生交易的管理,以求把这些风险控制在最小限度。我国还正处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从业务开展角度看,金融衍生交易可以说还处于原始状态。因此,必须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深入调查,作出理性选择。
1.发展金融衍生交易是我国市场经济改革进展到一定阶段内的必然选择。
当我国市场经济改革深入进行到一定阶段,金融市场国际化、银行企业化、资金商品化、利率自由化得以基本实现之时,价格风险将会日益突出,这必然要求金融市场提供风险转移机制和价格发现机制。为此,发展金融衍生交易,引入它的经济功能将是必然选择。这是因为:
第一,在金融宏观调控机制基本完善时,按照国际规则,利用市场手段来调节货币供应量,进而调控整个经济,需要及时掌握市场资金流向和供求状况,也就是说不仅要了解当前的资金状况,还要了解未来的资金供给变化趋势。而金融衍生交易的价格发现功能能为宏观决策及时提供有用的经济参考数据,有利于增强金融宏观调控能力。
第二,在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化基本完成之时,资金实现商品化,利率就会自由化,这意味着银行将要承担所面临的资金价格变化的风险。同时,证券市场的发展,投资渠道的多元化,使一大批企业拥有债券和其他企业的股票,那么,这些企业的投资活动也都面临着证券价格变化的风险。而且,我国对外贸易规模迅速扩大,经济的对外依存度明显提高,贸易活动面临的汇率风险也不断扩大,且人民币汇率并轨以后,实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汇率将逐步向市场靠拢,因此,在国际贸易额增加的同时,汇率风险也要增加。为此,适时推出金融衍生交易,为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企业的经营和投资活动及对外贸易提供套期保值,规避风险的机制是十分必要的。
第三,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在金融市场得到充分发展,市场体系完善的情况下,交易者面临的市场风险也越来越大。为了保证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也必然要发展金融衍生交易,为市场提供避险机制。
2、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现状决定了我国还不宜开展金融衍生交易。这主要基于以下理由:
第一,金融衍生交易是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产物,而我国迈向市场经济不过短短十余年时间,市场经济体系还远远没有形成,经济管理水平落后,法制不健全,如果在这样的条件下发展金融衍生交易这一具有高度风险性的市场经济产物,势必将导致高度混乱。曾一度火爆并最终被关闭的国债期货交易是一个最有力的说明。
第二,尽管说现代经济的发展可以通过学习来大大缩短发展历程,但是,决不能忽视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基础。金融衍生交易的存在,必须要具备一个完善的和充分大的现货市场基础。而现阶段我国金融市场体系不健全,金融现货市场规模有限,运作也不规范,尚缺乏一个完善的和充分大的现货市场基础,因此,也不宜开展金融衍生交易。
第三,金融衍生交易其基本目的在于规避利率或汇率波动所引致的价格风险,但是,当前我国外汇管制仍然较严,人民币仍不能自由兑换外币,因而,规避风险的愿望并不迫切。同时,我国实行管制利率,利率市场化过程还很长,利率尚无法随市场上资金的稀缺程度而上下波动,利率风险并不突出,这就使得开展金融衍生交易显得不合时宜。
第四,目前我国央行宏观调控能力较弱,专业银行商业化步伐缓慢,金融体系缺乏有效有序竞争,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低,金融资产质量差,金融电子化现状满足不了经济金融发展的需要,这些都制约着我国金融衍生交易的开展。
3、加快市场经济改革步伐,为发展金融衍生交易打好基础,创造条件、提供需要。
(1)虽然市场发展的过程可以缩短, 但市场发展的先后次序绝不可以错位,这或许是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目前,一方面要完善金融宏观调控机制,加快企业改革进程,尽快使专业银行商业化,以实现资金商品化;另一方面,加快利率、汇率体制改革步伐,同时,建立公开的外汇市场、黄金市场,扩大金融工具品种,发展证券市场,探求建立离岸金融中心,在人民币逐步走向可自由兑换货币的基础上,推动金融现货市场的发展,完善金融市场结构,建立一个公开、公正、公平、统一集中的金融市场体系。在此前提下,循序渐进地适时开发我国金融衍生交易。
(2)积极开展金融衍生交易的理论研究和市场设市。 金融衍生交易是一种复杂性和技术性很高的交易,对此进行深入研究,全面规划部署都很有必要。目前,应坚持“先挖渠,后放水”的原则,建立一个高效、权威、统一的管理体制,为保障金融衍生交易的健康发展和良性运作打下基础。同时,通过各种途径培养一大批适应当今金融工具不断创新发展的高级管理人才、交易人才、结算人才、计算机软件开发人才和法律人才,为金融衍生交易的开展培育一个完备的人才市场。
(3)在发展金融衍生交易的时机与顺序的战略选择上, 要根据证券市场、外汇市场、利率市场等各个市场的风险程度和发展程度的不同,适时开发,循序渐进地进行。
标签:金融论文; 银行风险论文; 交易风险论文; 经济风险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外汇论文; 利率论文; 经济学论文; 银行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