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形势下浦东乡镇工业的调整与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形势下论文,乡镇论文,工业论文,浦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新形势下浦东乡镇工业如何在调整中发展,这不仅是乡镇企业自身的需要,而且对浦东新区产业结构优化有着重要的意义。作者认为,浦东乡镇工业的合理调整,需要正确认识乡镇工业在浦东开发中的地位和作用,扫除影响乡镇工业发展的各种障碍。而促进乡镇工业的发展,需要运用五大策略,即产业联结策略、结构优化策略、分类指导策略、企业组织策略和体制推进策略,方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一、乡镇工业在浦东开发中的地位与作用
浦东新区在高层次、高目标的开发模式下,其乡镇工业应如何定位,在浦东功能开发中又应发挥何种作用,这已成为浦东开发中的一大课题。
1.乡镇工业是浦东开发的重要支撑之一。浦东新区的开发开放受到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受到了兄弟省市的广泛支持,这是新区开发之所以能顺利推进的重要条件。而乡镇工业作为浦东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浦东开发开放的重要支撑点之一。
乡镇工业是解决浦东农民就业的重要保证。创造就业机会,为失去农田的农民提供必要的生存空间,已成为浦东新区稳定、高速发展的重要条件,而乡镇工业正在为此作出重大的贡献。在近几年基础开发中,乡镇工业已为浦东农村地区创造了23万个就业岗位,在未来的功能开发中,虽然各功能性产业将会提供越来越多的就业机会,但金融、贸易和高新技术等产业所要求的员工素质极高,而失去了农田的农民并不适应这类高层次的就业,因而仍然需要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为之创造与之适应的就业机会。乡镇工业还是扩大浦东自身财力的重要来源。1994年浦东新区创造区级财政收入13.7亿元,其中由乡镇企业提供的达6.3 亿元,比上年增长达42%,占新区财政总收入的46%。当然,浦东开发耗资巨大,不可能完全由浦东自身的财力来支撑,还需要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措施全方位地来筹集。在近几年浦东新区的前期基础开发中,资金的主要来源是依靠土地的滚动开发,即通过土地开发,引进外资,积累资金,实行再开发。而在未来的功能性开发中,资金的主要来源将逐步从土地转让转向企业税收,浦东自身的财力将成为浦东未来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目前乡镇企业已形成相当大的规模,而且收入增长迅速而稳定,必将成为未来新区政府重要的财力来源。
2.乡镇工业是浦东功能开发的必要补充。从长远目标要求出发,未来浦东经济发展的主体,无疑是金融、贸易和高新技术产业等功能性产业的开发,这是浦东新区成为长江流域“龙头”的关键所在。然而,这些功能性产业的开发并不排斥非功能性产业、尤其是乡镇工业的发展。
(1)乡镇工业是浦东地域空间上的必要补充。 浦东新区土地总面积达522平方公里,至1994年底,已城市化的地区为67平方公里左右, 仅占12.8%,而乡村面积达455平方公里,占87.2%。 浦东的功能性产业主要分布在陆家咀、外高桥、金桥、张江、王桥等开发小区,目前这些小区已开发的土地面积仅30平方公里左右,不到浦东城市化地区面积的一半,更只占浦东新区总面积的5.7%。当然, 随着浦东功能开发的逐步推进,这些小区的面积将会不断扩大,但是功能性产业不可能在空间上涵盖整个浦东。
(2)乡镇工业是浦东功能性产业发展的必要补充。 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更需要浦东乡镇工业协作配套。目前,一批世界著名的高新技术集团,已经进入或正在进入浦东金桥、外高桥、张江和王桥等开发小区,随着浦东投资环境的日益完善,进入浦东的世界大公司、大集团将越来越多。而这些大公司、大集团在浦东落户以后,大量零部件和元器件需要由外部企业提供广泛协作,这种协作无疑是全方位的,而浦东乡镇企业由于基础较好,运输方便,它必将成为高新技术企业首选的协作配套对象。
3.乡镇工业是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重要“一臂”。乡镇工业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基本特点是,通过引进外资发展以“三来一补”为主的“三资”企业,以“三资”企业推动产品出口,在新区外向型经济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自从浦东开发开放以来,新区已越来越成为世界各国投资者青睐之地,但这些投资者由于投资的规模不同,层次不一,不可能完全为新建的几大开发小区所吸纳,因此,大量外资必然与乡镇企业直接结合。至1994年底, 浦东28 个乡(镇)已创办“三资”企业近1000家,占整个新区外商投资企业的1/3强。
在“三资”企业的有力推动下,浦东乡镇工业出口创汇势头也十分迅猛。据统计,从1990年到1994 年新区乡镇工业提供的出口交货值从7.48亿元增长到了42亿元人民币(占新区工业出口创汇值的近1/3), 年均递增速度高达53.9%。目前全区乡镇工业已拥有300 多家外贸出口创汇企业,其中不乏经济实力较强、出口规模较大的外向型企业集团。浦东新区28个乡(镇)都已形成一批出口创汇产品,尤其是在服装服饰、小五金、玩具和工艺品等行业已形成了一批具有国际市场竞争能力的拳头产品。乡镇企业经营机制灵活,随着外资的不断引进和工业技术工艺水平的逐步提高,乡镇企业出口规模正在进一步迅速扩大,出口产品层次正在不断提高。
4.乡镇工业是新区市场供给的重要承担者。从消费品市场看。浦东是上海重要的居民居住区之一,目前户籍人口已达150万人,到21 世纪初户籍人口将达到250万人左右, 并有大量以外来民工为主体的非户籍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未来的消费品市场极其广大。当然,浦东的消费品市场是全方位开放的,可以吸收来自世界各国的消费品,成为世界各国消费品的汇集之地。但浦东消费品市场的主要消费者是浦东的常住居民,乡镇企业在较低档次的消费品生产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通过不断改造和提高,浦东乡镇企业应当成为,也能够成为浦东消费品市场的重要供应者。再从生产资料市场看,未来浦东新区的开发,在很长一段时期里仍处于一个功能开发与基础开发相结合的过程,在功能开发的同时,还将进行大规模的基础开发。而基础开发需要大量的基础材料,当然这些基础材料决不可能完全由浦东自产自供,但也不可能完全放弃这一市场。浦东乡镇工业在这方面已具有一定的优势,目前已形成了一批技术含量较高、附加价值较高的基础材料生产企业,通过改造和提高,不断扩大规模,完全有可能在某些基础材料领域成为浦东基础材料市场的主要供应者。
二、乡镇工业近年来发展中的困惑
在浦东新区开发开放的有力带动下,浦东乡镇工业曾出现过迅猛的增长势头,然而,令人忧虑的是,无论是从纵向看,还是从横向比,近两年来新区乡镇工业却进入了发展低谷。导致新区乡镇工业发展速度下滑的原因很多,既受内部因素的影响,也有受发展环境的制约。
(一)从内部因素看。
传统工业结构与新区的功能开发要求不相适应。浦东开发开放以来,新区乡镇工业的发展正在朝着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的方向努力,近五年来乡镇工业投入用于技术引进、技术改造的资金达5亿多元, 引进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装备,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然而,从总体上看,乡镇工业调整的力度并不大,与前五年相比,行业结构的变化并不明显,轻纺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工业仍在整个工业中占有主导地位。从产品结构看,一方面乡镇工业产品结构仍以中低档为主,尤其缺乏技术含量较高的拳头产品和名牌产品。另一方面,产品生产主要以协作配套为主,在全部工业产品中80%以上是直接或间接同市区大工业和外贸协作配套生产的,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工业所占的份额很小。
落后的企业组织结构与激烈的市场竞争不相适应。近年来,新区乡镇工业正在注重企业组织结构的改造和调整,使一些优势行业和一批优势企业得到了发展,不少企业的规模有所扩大,1994年,进入“新区工业100强”的乡镇企业有14家。新区乡镇企业如与一般乡镇企业相比,数量较多、产值也高、规模也不能算小,但落后的企业组织结构仍与激烈市场竞争不相适应。初观新区乡镇企业的组织现状,大致可用“小”而“散”两字加以概括。“小”,则企业规模普遍较小。据1994年统计,全区3531户乡镇工业企业中,利润超过200万元或产值超过2000 万元的企业只有238家,占企业总数仅为8.5%。 从全区看, 户均产值仅为500万元、利税50万元、固定资产净值160万元。“散”,则是大多企业各自为政、互不联系。新区乡镇企业中,虽已组建了不少以产品为龙头的企业集团或各种实业公司。但从总体上看,分散多于集中。许多企业是各自为政、独来独往。如黄楼乡有80多家印刷厂,除浦东美术教材厂和界龙彩印厂等少数企业外,绝大部分企业无自己的产品,靠承接加工生存,它们由于与大企业缺乏必要的联系,又没有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拳头产品和名牌产品,因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能勉强运作。
传统体制与市场化要求不相适应。近年来浦东乡镇企业体制改革已迈出了新的步子,企业体制的多元化格局已经形成,并出现了一大批新型的股份合作制企业、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经营效益。至1995年9月,新区已批准的股份合作制企业有399家,主要集中在凌桥乡,该乡80%以上乡村企业几乎都已搞了股份合作制,计100多家,企业改制以后,使该乡财政收入从1992 年的560 万元上升到1995年的3600万元;在有限责任公司方面,最有影响的是汽车空调机厂和喔喔糖果厂,它们都是以产品为龙头而组建的,通过组建有限责任公司,增加了资本、明确了产权,增强了企业实力。目前股份有限公司虽然组建不多,但影响极大,界龙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国村办企业的佼佼者,成为村办企业第一家股票上市企业,而县始终保持着良好的经营效益。但从总体上看,改制成功的企业占浦东乡镇企业总数的比重并不大,目前约占15%左右,而比重较大的仍然是单一的乡、镇、村、队集体所有制企业,这类企业占企业总数的比重达53%。
(二)从外部环境看:
受高地价制约。浦东新区的土地使用改“用地”为“征地”以后,土地价格急剧上升,每亩熟地价已达30万元左右,是市郊区县土地价格的数倍。工业征地除要支付青苗补偿费、地下设施补偿费外,还要支付养老安置费(现已突破8万元/人)及较高的综合配套费用。 高地价不仅使乡镇企业招商引资困难,而且影响了乡镇工业小区的建设步伐,难以形成规模经济和区域优势;
受总体规划制约。按照新区总体规划,确保交通道路设施和重点开发区建设的要求,大批村队撤并,大批企业搬迁,乡镇工业的存量减少,发展空间也越来越小。一些重点开发区预征土地由于宏观调控、资金紧缺等原因,开发步子缓慢,而预征地内需要搬迁但暂不搬迁的乡镇工业采取消极等待的态度,简单地维持再生产,把希望放在谈判桌上,影响和延误了企业生产的连续性,这些企业的发展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
受管理体制制约。1993年撤县建区以后,28个乡(镇)政府直接面对新区,原来县政府几套班子齐心协力抓乡镇经济发展的大好局面已不复存在,现有各职能局与各乡(镇)政府之间不再是领导与被领导的上下级关系,只存在业务上的指导。条条与条条之间,条条与块块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与协调。由于新区管委会与各乡(镇)政府之间缺乏中间层次,上下管理脱节,没有一个权威部门对乡镇工业进行必要的规划、指导、组织、协调,及时反映和切实解决乡镇工业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使乡镇工业的发展缺乏及时的引导和强有力的推动。
受开发模式制约。新区在建设重点开发区时对区内或预征区内已有的技术含量较高、经济效益较好的符合产业政策和导向的乡镇企业简单地采取“一刀切”的做法,一切推倒重来,未能吸收珠江三角洲开发的成功经验,让这些有基础有发展潜力的乡镇企业出面招商引资,将重点开发区的建设与乡镇企业的发展融为一体,未能根据各乡镇的区域特点进行分类指导,统得过死,管而不活。“一刀切”做法不仅直接损害了乡镇企业的发展活力,使一些企业失去了发展机遇,也挫伤了乡镇企业发展的积极性。
三、浦东乡镇工业发展五大策略
浦东乡镇工业的发展,既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又存在着转折中的各种难点。一方面,浦东新区的开发开放,不仅迅速改善了浦东乡镇工业的投资环境,而且为其提供的各种发展机遇也比其他任何地区多;但另一方面,长期以来形成的发展格局,包括工业内部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工业布局、员工素质和体制条件等等,与浦东新区功能要求的差异极大。因此,浦东乡镇工业必须在发展中进行努力改造和调整,才能逐步与浦东新区的功能要求相吻合,从而逐步使自身在浦东经济中置于应有的位置。为此,浦东乡镇工业必须采取五大发展策略。
(一)产业联接策略。
浦东工业具有明显的“三元”结构特征,国有大中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乡镇企业等三大企业群,已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在“三元”结构中,国有大型企业是至今为止所占比重最大的一块,其中主要有高桥石化总厂、上钢三厂、沪东造船厂和耀华皮尔金顿等一大批规模较大的中央部属和市属企业,生产的主要产品是原材料、能源和机械设备等。这些企业大都为中央和上海市长期以来重点扶植的骨干企业,历史悠久,技术力量极强,员工素质较高,而且企业管理规范。
高新技术产业,主要是浦东新区开发开放以来发展起来的通讯设备制造业、医药工业和家电制造业等行业,这类产业目前主要落户在金桥出口加工区、外高桥保税区、张江高科技开发区和陆家咀金融贸易区,大都是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和资金,与外商合资、合作或由外商独资经营的,是新区政府重点扶植的产业。这类产业目前虽然在浦东工业“三元”结构中所占比重不大,但其增长速度最快,而且行业范围迅速扩大,是未来浦东工业的核心。
目前浦东乡镇工业约占浦东工业总规模的1/3,与以上两类工业相比,其主要优势是经营机制灵活,生产场地较大,劳动力资源充裕;其主要劣势是产业层次较低,企业规模较小且布局分散,技术力量薄弱。就目前乡镇工业的产业层次和企业格局来看,与浦东新区经济功能的要求,尤其是与浦东新区应有的制造业功能的要求相比,尚有极大的差距。因此,浦东乡镇工业目前所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改造、提高与发展,即在努力提高产业层次,合理调整企业组织结构的同时,求得迅速的发展,使之逐步与新区制造业发展的目标相吻合。要达到这一目标,浦东乡镇工业就必须积极与浦东高新技术产业和国有大中型企业相连接。
一是产品联接。重点是积极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相联接。目前浦东金桥、张江和外高桥等新兴开发区已经建成或即将兴建一批规模较大的高新技术企业,其中不少是由世界著名高新技术集团直接参与的,产品层次极高。在任何一个国家,较大规模的高新技术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都不可能在一个企业内完成,它需要由大量不同层次、不同性质的外部企业配套协作,建立各种不同的零部件或元器件加工厂,虽然这种协作配套是全方位的,它可以跨区域甚至跨国界渗透,然而,如果在同等条件下,配套厂的设立自然以本区域范围为宜。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浦东乡镇企业已有了一定的基础,而且它们地处浦东新区,与浦东高新技术企业协作配套区域位置得天独厚,因此,应积极寻找机遇,争取成为未来浦东高新技术产业主要的协作配套企业。与此同时,乡镇企业还应当与浦东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产品配套。
二是产权联接。主要形式可以采取有限责任公司形式,合作的主体可以是中、中企业、可以是中、外企业,也可以是中、中、外企业。乡镇企业可以土地、厂房和资金入股,国有大中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可以技术、产品和资金入股,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合作各方的优势,使这种联接取得最佳效果。
三是人才联接。乡镇企业要广泛与高新技术产业和国有大中型企业协作配套,就必须有大量各方面的高层次技术人才,人才短缺是浦东乡镇工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和大工业联接的严重障碍。但是,浦东国有大中型企业人才济济,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人才并没有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乡镇企业应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利用国有大中型企业的“闲置”人才,由国有大中型企业选派人才负责技术指导、产品开发和生产管理。
(二)结构优化策略。
结构优化策略,就是要使浦东乡镇工业目前以劳动密集型、粗放型和低效益行业为主的结构,逐步向以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和高效益行业为主的方向转变,使乡镇工业的发展逐步与浦东新区经济功能的要求相吻合。
1.乡镇工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方针。浦东乡镇工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方针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核心,改造和发展优势产业,积极加强关联行业,努力发展出口加工企业,适度进入基础服务行业,使浦东乡镇工业逐步适应新区经济功能的要求。(1)改造和发展优势产业。经过80 年代以来的发展,浦东乡镇工业在某些领域已形成了一定的产业优势,培养了大批技术、管理骨干和熟练工人,产品有一定的市场占有率,这是浦东乡镇工业的重要财富之一,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发挥这些产业优势。但是目前优势产业的产品层次并不高,它需要进一步利用先进技术和生产工艺,不断改造和提高,才能进入更高的产品层次,从而使传统的优势产业成为技术先进型的优势产业;(2)积极加强关联产业。 关联产业就是与浦东高新技术产业和大工业相联接的产业,如上所述,发展这类产业不仅市场稳定,而且产品的附加价值高,经济效益好。因此,我们应当尽力寻求机会,通过合资、合作或独资等形式,争取与之协作配套加工;(3)努力发展出口加工企业。 浦东乡镇工业出口创汇已有了较好基础,有些产品虽然属劳动密集型的,但海外市场较大、经济效益较好、换汇成本较低,并具有民族特色,因此,乡镇企业应结合结构调整,努力发展这类产品,适度进入基础服务行业。国际机场、各种交通干道、各类建筑物和各种娱乐设施的建设,仍是未来浦东建设的重要内容,这需要消耗大量的建筑材料和室内装潢材料,市场容量极大,其中不乏有附加价值高、经济效益好、技术先进的产品,浦东乡镇工业应选择合适的产品,进行规模化发展。浦东乡镇工业如能按照以上方针进行改造、提高和发展,才能逐步与浦东新区未来应有的经济相扣弦。
2.工业重点发展行业的选择。根据以上基本方针,浦东乡镇工业重点发展的行业应在以下四大类产业中选择:
(1)优势行业。 目前浦东乡镇工业的优势行业主要有服装加工业、印刷包装业和食品加工业。在整个工业中,这三大行业的技术人才和熟练工人最多、设备最齐全、销售渠道最畅通,因此,我们应当在予以改造和提高的同时,大力发展这些优势行业。先说:服装加工业。目前服装加工业大都以来料加工和来样订货为主,没有自己的品牌,企业规模较小,加工层次不高,企业得益较低,缺乏品牌引导。改造和提高的基本方向:树立品牌,创建名牌;围绕名牌,扩大规模;一品先行,多角发展。这样才能使浦东乡镇工业服装加工业较快地提高一个新层次。其次说印刷包装业。随着浦东功能开发的不断推进和经济的全面发展,各企事业单位消耗的各种票据、广告宣传品和产品外包装材料等,数量越来越大,规格越来越高。目前浦东乡镇工业已拥有“界龙”等若干家规模较大的印刷包装企业,但至今一些品位较高的印刷品仍大都在境外印刷制作,因此浦东印刷包装业必须进一步改造和提高,以适应现代化、国际化的要求。再次说食品加工业。浦东新区人口规模日益扩大,消费层次不断提高,食品需求越来越大,食品工业发展大有潜力。乡镇企业应瞄准层次较高的消费者,以各种方便食品、营养食品和儿童食品为主要方向,大力发展食品加工业。
(2)关联行业。 浦东乡镇工业可与高新技术产业和国有大中型企业联接的行业很多,但其中主要是电子通讯设备、汽车、家用电器和精密机械设备等零部件、元器件加工。这些行业不仅是浦东新区工业发展的重点行业,也是上海的支柱工业,产品辐射面极广,市场较为稳定,为浦东乡镇企业提供了广泛的协作配套机会。
(3)出口加工行业。浦东乡镇企业出口加工有较好的基础, 行业范围较广,服装服饰、食品等都是出口创汇的重要行业,此外,今后重点还应发展小五金、工艺品、玩具等出口加工产品。小五金在国际市场尤其是在经济发达国家市场极大,其中主要有家庭必备的各种修理用工具、不锈钢餐具以及各种厨房用器具等等;工艺品主要是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各种编织品、雕刻品、古玩字画复制品,以及其他艺术品等;玩具包括各种电子玩具、长毛绒玩具、民族玩具,以及其他各种玩具。
(4)基础服务行业。 这主要是指为浦东新区基础开发服务的行业,当然重点并非砖瓦、水泥之类的高能耗、高物耗产品。其发展重点是:技术先进型道路建材,如用于高等级道路的、可替代钢筋的钢纤维路面加固材料,高等级道路和桥梁必用的工程橡胶等;墙体涂料,包括各种高档次的室内外墙体涂料;室内装潢材料,包括各种高等级瓷砖、高等级大理石、铝合金门窗、卫生洁具,以及各种装潢用小五金材料等等。
浦东乡镇工业结构的优化需要一个较长的时期,但只要我们努力寻求机遇,抓住重点,集中发展,不断改造,逐步淘汰和改造现有的低层次产业,重点发展技术先进型产业,工业结构必将能较快地朝着技术密集、知识密集和高附加价值的方向发展。
(三)分类指导策略。
乡村工业的分类指导策略应体现于外资引进、外向拓展、行业优化、产权重组等各个方面。目前阶段乡村企业的分类指导策略应主要体现于区域上的分类和指导。这是新区高速城市化过程中对乡村工业的改造和升级最为急迫而且带有全局意义的一个分类指导策略。“工业布局主要解决的是工业的空间发展问题”。〔1〕从城市化的角度, 浦东新区现可分为三类地区:一是已经实现城市化的地区;二是近中期的城市化地区;三是远期的城市化地区。
已经实现城市化的地区,主要是南市、黄浦、杨浦三区的浦东部分及其周围地区,包括陆家嘴、外高桥、金桥和张江四个重点开发小区。这类地区的乡村企业原也是与城市大工业相配套的一般性加工工业,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它们都面临搬迁或解散的选择。对于那些技术档次不低、产品销路不差、总体效益较好的工业,应该创造条件让它们向新区其它地区,特别是东南部地区搬迁,一般应至少进入乡镇一级的工业小区。对那些技术已经淘汰、产品销路不好、效益低微甚至亏损的企业,则应该及时解散,以解除包袱并优化产品结构。城市化也意味着产业的升级,特别是第三产业的发展,所以这里的乡村工业完全可以利用毗邻新兴的金融贸易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和高科技园区的地理优势,调动现有资源,转向与高新技术企业配套协作的领域,同时也可转向商业、旅馆、房地产、交通、仓储、娱乐、社区服务等第三产业领域。
近期的城市化城区即规划中的城市化地区,主要是指陆家嘴——花木分区、外高桥——高桥分区、庆宁寺——金桥分区、周家渡——六里分区、北蔡——张江分区和川沙——江镇分区。有鉴于前一阶段这些地区乡村企业的发展受到长远规划过严限制的情况,在这类地区,一方面应当创造条件,让乡村企业逐步进入重点开发小区或乡镇工业小区,另一方面也应当鼓励它们发展过渡产业,打好时间差。对于重点小区或预征区之内的乡村企业,凡符合规划和产业导向的,应予以保留。有些与规划和产业导向有一定矛盾,但经过改造或转产能够符合的,则可在就地改造与转产后留下,这样做可以降低开发成本。开发中保留的乡村企业应向开发公司支付部分小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成本费。
远期的城市化地区,主要指外环线外的农村地区,不包括围绕未来浦东国际机场而设的川沙——江镇分区及外高桥——高桥分区。根据新近出台的《上海市土地使用费标准及土地等级调整方案》,合庆、蔡路、孙桥、王港、江镇、六团、施湾、黄楼等新区外环线以外的乡均属九级土地,仅高于沿海滩涂的等级。所以,这里有很好的条件发展占地较大的行业,某些大型工业项目完全可以放到这些地区,这既是新区与上海郊县一些开发区展开竞争的一个有利条件,也是实现“列车工程”的一个很好途径。为配合未来新区城市化以及现代都市农业的格局,这里的乡村工业也应走集中化的道路,至少先向目前的乡镇工业小区集中。集中将有利于节约土地、改善配套、优化组合、再上台阶。
(四)企业组织策略。
“按照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提高工业的组织程度,这是工业结构方面必须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2〕为适应新区发展需要, 新区乡镇企业组织必须优化,其前提是需要调整企业规模结构。
1.积极创造条件,开辟工业园区。开辟工业园区,改变“村村冒烟”的生产分散落后状况,是优化企业组织的一大举措。从1985年开始,原川沙县乡镇工业局已在六团乡进行试点,然后逐步扩大,但步子并不快,到1995年上半年,全区开辟工业小区28个。北蔡、龚路、合庆等工业小区完成了七通一平。六团、北蔡等5 个小区的工业总产值占全乡工业总产值的20%左右。历时10年,工业小区推进为何如此之慢?据调查,原因有三:(1)习惯势力严重。村村冒烟,就地建厂, 许多人都已习惯了。现要移地建厂、集中成块,反而感到不习惯了,因而能拖则拖,能不搬就不搬;(2)进区成本太高。有人说:进区成块生产, 便于解决“三废处理”、便于道路、水、电、煤等公用设施建设,这当然是好,但是搬不起。企业不动,机器尚可转动;如果一动,许多设备全部无用。老厂房因陋就简,费用很省。现在造一个新厂房,怎么吃得消?(3)园区位置不好。有些工业园路地理位置差, 大市政的优势惠及不到,并又缺乏与周边地区的衔接,成了封闭的“孤岛”,外商进不来,内商不愿来,使许多乡镇企业不愿去。这些原因告诉我们,开辟工业园区,需进行辩证思考。
2.“庆丰模式”是个创造,但要全面进行需要谨慎。被誉为浦东第一村的庆丰实业总公司,经过15年的发展,现已建成了一个拥有彩印、食品、汽车玻璃、冷作机械、汽车内饰件、油墨、服装7大行业、22 个企业的大公司。据1994年统计, 该公司拥有固定资产4 亿多元、 职工3000多名,创产值6亿多元、利润1亿元。如此出色的业绩,惊人的飞跃,人们称之谓“庆丰模式”。
其出现引起人们的许多思考:乡镇企业的组织优化往哪里优化?“庆丰模式”有没有普遍性?村办企业能不能走“庆丰”之路?“庆丰模式”好,能否成为新区各乡村推广的典范?综观庆丰模式的形成,它有三个条件:(1)由“老子”生“儿子”。下属各企业的出现, 都是由庆丰母体一个个生出来的。可叫“血统一脉相承,自然形成密不可分”;(2)总公司领导的权威性。现任庆丰实业总公司的董事长, 原是村的党支部书记,今天形成的庆丰模式,是他亲手由一变二、由小变大逐步发展起来的;(3)管理的有效性。企业由一个变多个, 管理难度增加、管理幅度增大,能不能集中管理,全凭领导者的管理有效性。有此三个条件,才能借鉴庆丰模式,推而广之;反之,如果强行推广,不仅不能起促进作用,还会出现许多消极影响。
3.组建各种形式联合舰队,当是今后的基本组织形式。过去曾说,乡镇企业的优势——是船小调头快;现今又说:船小经不起市场风浪。今后乡镇企业的发展,以采用什么样的组织形式为好?有人提出:组集团。组建企业集团有一种好形式,但组建企业集团需有一定的条件。没有条件组建企业集团怎么办?由此,我们设想换一途径:今后乡镇企业的基本组织形式应是组成各种形式的联合舰队。企业集团是联合舰队的一种形式,但不是全部形式。我们设想,今后的联合舰队,可有这样四种形式:(1)企业集团型联合舰队, 如上海汽车空调器厂和界龙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组建这种企业集团,至少需有三个条件:核心层或紧密层的企业,必须实行资产一体化;以产品为龙头,围绕某一产品进行分工协作;组织上一体化,实行纵向上下属的领导关系。没有这几个条件,就难以组建起来。因此,除了这种联合舰队形式外,还需要探索新的形式。(2)供销一体型的联合舰队。生产由各企业独立进行, 而把原材料供应和商品销售统一组织起来,组成舰队。这种舰队特别适用于股份合作制企业。因为这种企业规模小、资金少、劳动生产率低,如果每家企业都要自己采购原材料、自己销售商品,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必然很高,这就会削弱市场竞争力,而组织起来,则能扬长避短,增强竞争力。股份合作制企业,是今后乡村企业发展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因而积极探索和组建这种联合舰队是很有必要的。(3 )单一采购型的联合舰队。原材料统一采购,这不仅可以降低采购成本,而且还有利于减少企业储备资金。这种联合舰队,不仅适用于同类产品的企业,而且也适用于原材料相同或相近、产品不相同的企业。要使这种舰队具有存在的必要和发展的生命力,关键是三条:采购费用一定要低于企业独自采购的费用;采购的原材料质一定要符合企业的需要;服务质量一定要好,使各企业感到方便。(4)单一销售型的联合舰队。集中统一销售商品, 能降低销售成本、提高销售效益。上述这些联合舰队如组织得好,对乡镇企业的发展将会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五)体制推进策略。
新区要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率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处在新区中的乡镇企业当然也应率先改革,使其体制能适应两个“率先”的需要。
1.衡量体制优劣的基本标准。新区乡镇企业如何推进体制改革,应向哪里推进?这有必要对衡量体制优劣的基本标准作一些探索:企业所有制形式应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一般来说,企业生产经营能持续、稳定、高速增长,经济效益能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经营者对生产经营有高度责任性,职工对生产劳动有很高的积极性;坚持技术进步、产品更新换代快,企业有后劲;资产负债率不超过51%、资金利润率不低于银行年息率;资产年年增殖、企业年年有所发展;企业微观效益虽不见长,但社会效益明显;企业在一定条件下出现困难,需作具体分析。而如果长期扭亏无望,则要从体制上找原因;属公益性企业,在衡量标准上应与竞争性有所不同。
2.体制改革的方向。(1)以生产力发展为标准,在所制关系上, 我们要防止两种倾向:一种是“唯公是命”,正确的观点,应该以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为标准:该公则公,该私则私。(2 )乡(镇)级企业大多应走有限责任公司之路。新区乡镇企业于50年代萌芽,经过40多年的拼搏,特别是经80年代以来的腾飞,大多数企业已上规模、有一定技术水平,年销售额已在千万元以上。象这样的企业,一般情况下应积极组建有限责任公司。(3)村、 队级企业大多以搞股份合作制企业为宜。在村、队级企业中虽然也有不少上规模的企业,如合庆乡的庆丰村等。已上规模的企业应继续把它们搞好,使它们向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制公司发展。而从现实情况来看,村、队级企业大多规模小,技术装备落后,生产很不稳定,对于这类企业应以积极的态度改制为股份合作制,使这些企业的职工既是劳动者,又是所有者,以调动他们与企业和衷共济、同心协力的积极性。村、队级企业以股份合作制为宜,决不是说村不要有自己的企业。有条件的村,应该拥有1—2家具有一定规模和效益的企业,作为举办村的福利事业的物质基础。(4)对有规模、 有效益、有后劲的企业应积极向股份制推进。据1994年底统计,新区乡镇企业中,利润超过200万元、产值2000万元的企业已有238家,实现的利润、产值分别占总额的74.3%和59.3%。对于这类企业,有关乡(镇)村领导应该积极予以扶持,使它们进一步发展壮大。按照《公司法》要求把它们组建为各种形式的股份制公司。
(本研究报告参加者还有:崔正德、梅俊杰、叶德明、张启颐、施洽民、夏成才)
注释:
〔1〕吕东:《素质、结构、 体制:中国工业发展战略必须解决的三大问题》,《中华工商时报》(京)1995年6月12日。
〔2 〕高栓平:《论我国经济起飞时期工业化策略选择中的几个相关问题》,《当代经济科学》(西安)1995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