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患者整体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与体会论文_熊白钰

(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松垭人民医院 四川 绵阳 621000)

【摘要】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患者整体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所在医院2016年8月—2018年4月40例高血压患者,双盲法纳入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专业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情绪、饮食、用药、病情监测等自我管理行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化专业健康教育能够显著提高高血压患者的整体护理效果,对规范患者自我行为、提高生活质量具有较大帮助。

【关键词】健康教育;高血压;整体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0-0218-02

引言

高血压是比较常见的非传染性疾病,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风险因素,如果不能稳定血压水平,则会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健康教育是高血压患者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患者做好健康教育工作,一方面能够强化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一方面能够提高疾病防控效果。选取40例高血压患者,对健康教育在整体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情况做出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40例高血压患者,均满足疾病诊疗相关标准[1],对治疗情况知情。双盲法纳入分组,观察组(n=20)男性7例,女性13例,年龄45~72岁,平均年龄(64.28±3.87)岁。对照组(n=20)男性6例,女性14例,年龄45~70岁,平均年龄(63.98±3.62)岁。本研究排除合并精神类严重疾病者及多种原因导致中断治疗者。两组临床基线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性(P>0.05),可进行对比分析。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在为其提供护理工作时,结合其实际需要,做好基础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系统化健康教育,详细操作方法如下:

(1)自我行为管理教育:自我行为管理主要包括患者情绪控制、饮食行为、用药行为及病情监控,做好此方面干预工作,可显著提高患者整体护理效果。

心理疏导:很多患者长期受疾病影响,血压维持在较高水平上,对治疗失去信心。护理人员及时关注患者心理变化,结合其心理特征,为其做好心理疏导,告知患者复兴情绪对病情的不良影响,做好心理健康教育;

饮食管理:高血压患者控制饮食,能够为疾病预后创造一定条件,护理人员结合病患生活习惯,对其饮食行为进行健康教育,为其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保证营养充足,严格控制钠盐摄入量,告知患者多食用新鲜蔬菜及水果;

用药管理:由于患者多为中老年人,而高血压需要长期服药,为强化患者用药治疗效果,维持血压正常水平,护理人员加强药物管理,做好用药指导,避免患者多服、漏服、错服等现象。讲解休息、睡眠、锻炼等方面知识,要求患者严格按照医嘱要求服药。

(2)生活质量改善教育:护理人员及时为本组患者建立健康档案,突出个体化健康教育职能,对其入院及出院后相关适宜进行合理安排,做好信息追踪,及时掌握患者出院后情况。结合患者情况,为其开展必要的健康教育,做好出院后管理。结合病情发展状况,为患者开展个体化健康教育,不断提高诊疗效率及质量。在为患者开展整体护理时,教会患者血压自测,并要求患者详细记录自身血压变化情况。针对高血压常见并发症,护理人员及时开展知识讲座,帮助患者了解高血压及并发症,一旦发现存在相应隐患,方便及时就医接受正规治疗。

(3)整体护理中的健康教育:要想保证患者整体护理干预效果,要对护理计划、护理实施及护理评价等各个环节加以重视。为此,要明确患者护理计划,即降低血压水平和控制并发症。以此为根据,为患者提供系统健康教育,对高血压危险因素、并发症情况及注意事项进行讲解。在护理实施过程中,对患者疾病评估、用药不良反应等进行分析,做好相应教育。结合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及日常行为,寻找患者高血压防治薄弱环节,针对重点问题,加强健康教育与指导。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包括自我管理行为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其中,自我管理行为评分包括情绪控制行为、饮食行为、用药行为、病情监测行为,每项满分均为10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越好[2];生活质量评分项目包括心理健康、生理职能、躯体健康及社会功能,每项取分范围0~100分,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好[3]。

1.4 数据统计

采用SPSS20.0软件,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则用(%)表示,采用χ2值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自我管理行为比较

观察组患者情绪控制、饮食控制、安全用药、病情监测等自我管理行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评分对比(x-±s)

 

3.讨论

高血压治疗与预防需要长期开展,一般情况下,患者病情逐渐稳定后,应予以出院。为保证患者血压水平长期维持稳定状态,护理人员要对其出院后自我管理行为进行有效约束。

很多患者对出院后饮食、睡眠、用药等方面问题不够重视,主要原因在于未能及时认识到疾病本身及其并发症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基于上述分析认为,作为护理人员,要帮助患者做好健康教育工作,使患者正确认识到高血压疾病及其并发症对身体健康的危害。为患者做好健康教育,一方面在于强化患者疾病认知程度,一方面是为有效规范患者不良行为,从而不断提高患者整体护理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情绪、饮食、用药、病情监测等自我管理行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上述结果说明专业健康教育能够强化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对高血压病情改善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与权威报道[4]基本一致,证实系统化健康教育能够显著提高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论点。上述研究结果充分说明,良好的健康教育能够强化高血压患者整体护理效果,对患者病情改善、预后控制具有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专业健康教育临床效果明显,在规范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基础上,也进一步改善其生活质量,能够促患者病情稳定,提高临床整体治疗及护理效果,具有临床应用优势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高永霞.分析老年高血压护理中心理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J].当代临床医刊,2017,30(1):2808-2809.

[2]唐冬香,高群,彭红玉,等.知信行干预模式在社区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7(3):92-94.

[3]刘文雅,王晓飞.综合护理应用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6):226-227.

[4]沈斌.社区高血压病人健康教育中聚焦解决模式的临床价值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3):123-125.

论文作者:熊白钰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6

标签:;  ;  ;  ;  ;  ;  ;  ;  

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患者整体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与体会论文_熊白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