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产业链的创新模式与运行机制--基于我国现代农产品物流需求现状分析_农产品论文

现代物流产业链创新模式与运行机制——基于中国现代农产品物流需求与现行模式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模式论文,产业链论文,中国论文,农产品论文,运行机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农产品物流产业链发展模式研究综述

      农产品物流最早起源于1901年美国政府报告“工业委员会关于农产品配送的报告”,1962年德鲁克提出物流是“经济界的黑大陆”,是降低成本的最后领域,从此物流价值的观点引起了众多专家学者的重视(林勇,2008)[1]。1980年后,农产品物流在日本、欧洲逐步发展成熟。Hau L.Lee、Melvyn J.Peters、Monczka、Trent和Castle等对农产品物流联盟及农产品交易费用的研究,为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模式创新提供了理论基础(李碧珍,2010)[2]。1985年Mowshowitz从信息科学的角度提出了虚拟组织的概念,开启了对虚拟供应链的研究(Richard L.Daft,1999)[3]。最早的虚拟供应链概念是1998年英国桑德兰大学的电子商务中心研究项目“供应点Supply Point”中出现的(侯彩霞,2008)[4]。随着物流不断发展,我国一些学者借鉴国外成果进行国内的实证检验,廖海对物流模式的研究和探索,指出应尽快制定物流产业发展政策及措施,制定科学合理的物流产业发展规划(廖海,2004)[5]。黄祖辉,刘东英从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与制度创新入手对农产品物流进行研究(黄祖辉、刘东英,2005)[6]。王新利在农村区域范围内对农产品物流进行研究(王新利,2003)[7]。侯立军、林自葵等把各类农产品作为切入口对农产品物流进行研究(林自葵,2004)[8]。国内对虚拟供应链进行分析是在2000年以后出现的。但斌、张旭梅等提出和建立了面向网络化制造的虚拟供应链模式及其运作步骤(但斌、张旭梅等,2002)[9]。戴勇提出了建立虚拟物流企业联盟(戴勇,2002)[10]。李国强、张旭梅等建立虚拟供应链项目范围管理,讨论了引起面向虚拟供应链的项目范围发生变更的原因,并针对每个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李国强、张旭梅等,2004)[11]。

      综上所述,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农产品物流理论与实践、物流供应链理论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但在这些研究中针对发展中国家现代农产品物流产业链发展的虚拟供应链支持问题的研究还比较匮乏,没有涉及农产品领域的虚拟供应链构建,更缺少现代农产品物流产业链发展的虚拟供应链系统的运作模式、实现机制的研究。本文以此作为分析视角,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做可能的创新,以期能更好地推进中国现代农产品物流产业链的健康发展。

      二、当前中国现代农产品物流需求的现状

      (一)“菜贱伤农”困境下的物流需求

      《汉书·食货志》曰:“米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近期“菜贵伤民,菜贱伤农”问题,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及农业部立即应对,部署帮助菜农寻找销路的对策。国家发改委经过实地调研,结果表明各地蔬菜价格大幅上涨除了人为炒作因素以外,主要原因是蔬菜种植与流通环节多、信息共享度低、腐损率高。从蔬菜价格上涨的深层次原因可以看出,目前不仅应从产销环节入手,还需要打通物流产业链环节,降低流通成本,只有实现“物畅其流”,“菜贵伤民,菜贱伤农”的怪圈才能有望得到破解(王静,2012)[12]。同时,交通运输部实行的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现代农产品物流作为物流业的重要分支,其主要渠道是农产品从农村田头到城市餐桌,具有农产品物流数量大、品种多、要求高、难度大的明显特点。因此,大力提升现代农产品物流发展水平,加快农村物流体系建设,是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需求。

      

      图1 国内外农产品冷藏运输率对比

      资料来源:根据历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相关资料整理。

      

      图2 国内外农产品运输损耗率对比

      资料来源:根据历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相关资料整理。

      (二)食品安全困境下的物流溯源需求

      近期的毒奶粉、瘦肉精等事件,引发了社会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讨论,港澳等地甚至因为大陆游客的抢购而出现了“奶粉荒”。但回顾近些年,我们可以发现食品安全事故并不少见,瘦肉精中毒等重大事故早在2006年就曾发生,并且在2009年和近期又再度发生。可以看出历次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从来没有能有效地解决,这些食品安全事件多与采购、运输、流通加工等物流环节有关,导致消费者身体健康受到严重损害,消费者的消费信心也受到直接影响。目前,随着消费结构和消费趋势的变化,人们对农产品和食品的要求也随之发生变化,安全、健康、营养、绿色、环保成为人们食用农产品的基本诉求。因此,农产品和食品安全既需要企业的内部自觉,又需要对农产品和食品安全的外部监管。加强对农产品和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能够有效控制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能够从流程上有效控制问题食品和农产品的流动。

      (三)经济结构转型下的物流需求

      企业成本上升推动物流发展。以美国为例,20世纪60年代的大生产、大消费时代,激烈的竞争促使企业开始向降低生产成本以外的领域寻求出路。70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对美国经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由于能源价格的高涨,造成通货膨胀、失业率增加,也给美国企业的经营带来了很多困难:一方面运输成本大幅提高,另一方面物价上涨也导致美国经济停滞不前,影响产品的销售,去库存化的压力迫使美国企业开始全面改善物流系统。从80年代开始,美国企业全面进入现代物流领域,包括了企业从原材料的采购到产品的销售整个过程的效率化,第三方物流服务随之急速地扩大。进入90年代,物流也进一步向供应链管理(SCM)转化。供应链管理所追求的是商品流通过程中包括零售商、批发商、制造商、原材料零件的供应商等所有链条企业的物流整合,以达到低成本、快速地提供商品的目的(陈淑祥,2006)[13]。从世界经验来看,我国物流行业将迎来发展契机。目前,我国人力成本将大幅上涨,同时油价的上涨、资源品的稀缺和通货膨胀将进一步提高生产成本,压缩企业的利润空间。在物流需求扩大,成本压力增大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开始从战略高度重视物流功能整合。向物流服务专业化、精细化发展,攫取“第三利润源”,才能具有市场竞争力。

      产业布局调整带动物流需求。区域经济规划的批复使我国经济进入多极化增长时代。在要素优势与政策导向的作用下,沿海制造业向中西部转移和全球加工贸易链增值环节向中国延伸正在同步进行。例如,《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中就明确指出,要优先联动发展物流业。配合产业经济的发展,物流行业将获得巨大的发展机遇。产业西进的背景下,物流将从东部沿海的经济发达地区延伸到中国内陆,亦将由简单的组装加工向研发、设计、核心元器件制造和配送延伸。

      (四)城市化和消费升级进一步推升物流需求

      首先,城市化进程要求优化物流系统。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社会蓝皮书》报道,2011年中国城市化水平将达到48%,并将在“十二五”中期突破50%的关口,城市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城市是商品集散和加工的中心,它作为现代物流的聚集地,不但要求物流设施和基础设施齐全,还要求有效地组织生产和流通,快速发展物流业,提升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同时,物流与交通环境和土地稀缺之间矛盾加剧,城市化进程将推动物流体系的优化建设与物流节点的整合,物流业将为城市商业发展带来便利和巨大的经济效益。其次,消费升级进一步推升物流需求。大消费时代背景下物流服务需求爆发,次贷危机使B2B电子商务获得了高速发展,现有物流体系无法适应B2B物流特点的问题亟待解决。

      

      三、中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的现行模式分析

      伴随着中国经济体制的市场化改革,中国的农产品流通体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一变化的核心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中国农产品物流模式也随着市场经济发育程度发生了一系列的演变,经历了计划经济时期农产品物流发展的起步阶段、转型期双轨制流通阶段和市场经济时期物流快速发展阶段。流通主体也随之发展变化:1954-1978年形成了单一国有商业组织时期→1979-1984年形成了以“农贸市场”为主的市场化启动时期→1985-1991年以“批发市场”为纽带的多元化农产品物流主体初步形成时期→1992-1997年多元化农产品物流主体快速发展时期→1998年至今多元化物流主体进入规模化发展时期。根据在农产品物流中的流程和物流中发挥核心作用的企业主体不同,可以将农产品物流发展模式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农业合作组织模式和中介组织模式、批发市场主导模式、供应链一体化模式和现代市场型物流模式;物流园区主导模式。

      农业合作组织模式和中介组织模式以及批发市场模式是对整个农产品物流的局部优化和提升,而从农产品物流供应链一体化发展的思想看,还应该进一步对“生产—流通—消费”进行一体化整合,这样就形成了供应链一体化模式和现代市场型物流模式,两种模式都是基于全局流程优化的发展模式。供应链一体化模式中的中介组织是一个广义的中介概念,包括批发商,也包括加工企业。现代市场型物流模式主要是指在传统批发市场功能的基础上,以信息化为手段的信息沟通与共享、现代交易方式(如拍卖、期货、电子商务等)的创新。采用该模式的优点:一是能够提高生产环节的规模性与稳定性。二是突破组织边界,实现供应链整合,可以取得供应链上的整体竞争优势。三是供应链可以使经济组织之间形成明确稳定的契约关系,减少了各成员单位经营的不确定性。四是建设供应链信息共享平台,加强协调能力和反应速度,降低链间成本。农产品物流园区模式主要是对农产品物流供应链资源与物流活动进行部分整合优化,是对批发市场功能的拓展,但仍不是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的整体优化。

      事实上,由于这些模式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并不是孤立存在、单一运行的,而是相互配合进行的,因此,以上模式实质上是这些模式或手段的一种配合方式而已。现代农产品物流产业链发展模式具有内在机理一致性、外在形态多样性的特征,在现实中,以上这些模式的划分往往相互交叉,并形成不同的中间形态。本研究从物流推动角度形成现代农产品物流产业链发展模式的综合形态及发展趋势,如图3所示(王静,2013)[14]。

      

      图3 现代农产品物流产业链发展模式的综合形态

      四、中国现代农产品物流产业链发展的创新模式与运行机制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现代农产品物流产业链发展模式的综合形态是一个基于资源整合、降低成本、提高整体效率为目的的系统工程。这一系统功能的顺利实现,需要有效的管理。构建现代农产品物流产业链虚拟化运行模式作为一种现代物流管理方式,尤其是在市场环境尚未完善的条件下,物流联盟成员间容易出现互不信任和不规范的行为,从而导致现代农产品物流产业链虚拟化运行模式的中途失败。因此在产业链虚拟化运行模式的基础上,需要对现代农产品物流产业链模式的运行机制进行必要的探索。

      (一)建立现代农产品物流产业链虚拟化的关键要素

      任何农产品的流通都是由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四流”构成的有机整体。商流驱动物流,物流带动资金流,同时根植于信息流。农产品物流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四个关键要素:市场需求、物流网络布局、资金支持、信息化支持。

      一是市场需求:市场需求是农产品物流企业发展的基础,产生商流的条件。目前我国农产品快速发展,再加上其广幅的地域,对物流的市场需求呈现出巨大的发展空间。应根据农产品物流需求,订制特色物流服务,在农产品冷鲜物流领域的先行、主导者以及实现综合物流服务的供应链管理商将是农产品物流板块中最具价值与优势。

      二是物流网络布局:农产品物流网络化的建设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产品物流体系的发展水平。农产品物流节点由农产品物流园区→农产品物流中心→农产品配送中心三级依次递减。农产品物流节点的整合和网络化将有效提高运输工具与节点设备设施利用率,提高物流节点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同时,在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移的背景下,农产品物流节点的层级也必须与相应的区域产业结构和经济主体相互配合。农产品物流空间布局是农产品物流企业未来异地扩张的基础,也是面对机遇时竞争的重点。

      三是资金支持:资金是农产品物流企业开拓的关键,信息系统的构建、物流网络布局的拓展都离不开资金,良好的资金储备可以使农产品物流企业在未来的发展更具弹性。同时,强大的资金实力可以让农产品物流企业关注供应链末端的金融服务。现阶段主要包括存货质押融资和仓单质押融资两种业务形式。根据调查,目前中国有近50%的银行已经开始做物流金融相关的业务,作为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特性使得物流过程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急需农产品物流金融服务,然而目前专业的农产品物流金融公司还未诞生。在发达国家(地区),除银行外,许多国际性大型物流企业早已看准了农产品金融物流所蕴藏的机会,以UPS为例,物流金融已经成为其制胜法宝和重要的利润来源(胡振虎、夏厚俊、万敏,2006)[15]。

      四是信息化支持:信息技术的应用早已在农产品物流企业展开。一方面,实现农产品物流信息的视觉化,对用户而言,配送农产品的可追溯已经成为了物流服务基本要求;另一方面,信息化支持也是使物流企业工作效率最大化必不可少的工具。因此,信息化支持已经成为了农产品物流行业的基本硬件条件。尤其在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中,物流信息系统也认为是中枢神经系统。

      从欧美发达国家的农产品物流产业发展情况来看,供应链管理已经成为主流趋势。相比准入门槛要求低而竞争激烈的传统农产品物流,农产品供应链环节之间管理要求高而避免了过多的新进入者竞争,能够保证利润率,成为农产品物流发展的高级阶段。进入高级阶段的企业能够把握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三大要素,凭借完善的服务网络和领先的IT系统与客户形成了战略合作关系,将传统的农产品物流服务商角色深化到商务层次,同时在利润率等多方面超越传统农产品物流企业,并且将会逐步挤占传统农产品物流企业的市场份额。借鉴发达国家(地区)的经验,目前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是我国农产品物流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建立现代农产品物流产业链虚拟化的运行模式

      随着市场需求、物流网络布局、资金支持、信息化支持的不断深化,虚拟经营必然成为现代农产品物流产业链运营的重要理念。虚拟化现代农产品物流产业链模式是指现代农产品物流主体以共同开拓市场为主要目标,以层级化物流网络为集散地,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交流手段,进行现代农产品物流产业链运作与管理,实现链间企业物流优化配置与资源共享的现代农产品物流产业链发展模式。这种虚拟联合体实行会员制,由一个核心单位和几个成员单位组成,在链间联结生产商会员实行集中采购,链间联结批发商会员实行集中配送,同时为它们提供市场信息、配送、资金、交易区域等软硬件服务,减少了物流环节,提高了交易规模,降低了农产品交易成本。但是,产业链间各农产品物流主体依然存在着竞争,仍保持自身的相对独立性,主要是通过谈判形成比较密切的关系。而且,由于供求双方信息的透明、实时和高度的互动性,使得专门的技能和知识成为取得现代农产品物流控制权的重要影响因素,信用和声誉成为基础的组织要素,能够保证虚拟化现代农产品物流产业链主体之间的动力与活力,快速适应市场获得成功(王宁、黄立平,2005)[16]。如图4所示。

      (三)建立现代农产品物流产业链模式的运行机制

      图4可以看出,农产品产业链中节点企业较多,但是各节点在产业环境、组织文化、技术能力、信息传递、物流系统等诸多层面所涉及的标准、格式、规则、原则和态势上存在着广泛的不一致性,为了实现现代农产品物流产业链模式的整体功能和效用,各节点必须相互协作、控制。另一方面,根据系统原理,现代农产品物流产业链模式也是一个经济系统,具有整体性、层次性和协控性,具有智能化的自组织性(张彦,1990[17],对这个复杂系统进行管理的实质是协控与共赢。因此,建立现代农产品物流产业链模式,对现代农产品物流产业链模式的运行机制研究十分重要。

      

      图4 现代农产品物流产业链虚拟化运行模式的示意图

      

      图5 现代农产品物流产业链模式的系统运行机制

      现代农产品物流产业链模式的系统运行机制如图5所示,主要包括三类机制:第一类现代农产品物流产业链模式形成机制。是分散的实体形成产业链动因以及通过自组织形成现代农产品物流产业链模式机理。第二类现代农产品物流产业链模式实现机制。包括产业链中信任机制的建立、信息共享机制的形成、各节点间的协作调控机制。第三类现代农产品物流产业链模式约束机制。是如何通过激励机制保证整条产业链的正常运转、农产品产业链的利益应如何在各节点之间进行分配。

      现代农产品物流产业链模式的运行机制并不是同步发展、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伴随着农产品物流产业链主体之间合作关系的深入,不断深化发展。可以将以上运行机制分为不同的实施层次:第一层面为“形成机制”,这是现代农产品物流产业链模式构建的基础,各主体通过动因、自组织,能够使得各主体统一发展目标,实现资源配置合理化,资源运用最大化。这是合作的基础,是现代农产品物流产业链模式建立初期首先要实现的。第二层面为“实现机制”,这是现代农产品物流产业链模式构建的中心,随着农产品物流产业链合作关系的深化,各主体能够进行更加深入的中观和微观层次的要素合作。实现组织结构、组织功能、组织制度等方面的有效衔接,以及生产流程、配送流程、客户服务流程、库存管理流程等关键流程的有效合作,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第三层面为“约束机制”,这是现代农产品物流产业链模式构建的重点,只有通过长期公开透明的激励约束、同时按照公平合理的比例在各主体之间进行利益分配,才可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农产品物流产业链联盟合作。以上三个层面机制实现后,整个现代农产品物流产业链模式发展到更高层次,则可能面临着战略、组织等的不断优化,进入更高的发展阶段。由此可见,整个现代农产品物流产业链模式的运行机制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螺旋上升的过程。

      五、结束语

      从目前看,首先打通现代农产品物流产业链环节,实现“物畅其流”。中国现代农产品物流产业链发展的具体实现形态取决于模式创建,应依据“模式”结构创新,设计“机制”提升策略。现代农产品物流产业链虚拟化的运行模式,不仅从理论上提供了中国现代农产品物流产业链发展的有效途径,而且亦是在实践中对中国现代农产品物流现实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尤其在物流系统优化方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农业的整体效益,对于引导中国物流的深化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标签:;  ;  ;  ;  ;  ;  ;  ;  ;  

现代物流产业链的创新模式与运行机制--基于我国现代农产品物流需求现状分析_农产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