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抑郁症与单一抑郁症患者睡眠质量及应对方式分析论文_熊悦

江西省精神卫生中心 二病区 330029

摘要:目的 观察双相抑郁症和单一抑郁症患者睡眠质量与应对方式。方法 本次的46例研究对象均选自本院2016年1月到2017年12月接收的抑郁症患者,将双相抑郁症患者纳入观察组,将单一抑郁症患者纳入对照组,每组各23例。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应对方式和睡眠质量。结果观察组中有16例低睡眠质量患者(69.56%),对照组有15例低睡眠质量患者(65.22%),差异不明显,统计学无意义(x2=0.562,P>0.05);另外,观察组的消极应对评分为(18.23±4.10)分、积极应对评分为(26.66±6.22)分,相比对照组的(18.206±4.16)分和(26.15±5.89)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睡眠质量的患者在单一抑郁症和双相抑郁症患者中占据比重较大,且双相抑郁症患者极易采取消极应对方式,临床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关键词:单一抑郁症;双相抑郁症;应对方式;睡眠质量

抑郁症经常伴随睡眠紊乱症状,导致患者难以入睡,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影响。据有关文献表明[1],睡眠紊乱会使抑郁症患者实施消极应对方式,并加大其自杀风险,因此,临床对其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现阶段,我国在探究双相抑郁症与单一抑郁症患者睡眠质量及应对方式的报道比较少[2],本文为了观察两种抑郁症患者的应对方式和睡眠质量,选取本院的46例抑郁症患者进行有关研究和探讨。现将详细内容进行以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的46例研究对象均选自本院2016年1月到2017年12月接收的抑郁症患者,将双相抑郁症患者纳入观察组,将单一抑郁症患者纳入对照组,每组各23例。观察组有女患12例,有男患11例,年龄最小为23岁,最大为58岁,平均年龄为(35.12±3.52)岁;而对照组有男患10例,女患13例,最小年龄为24岁,最大年龄为56岁,平均年龄为(36.52±3.15)岁。其中有农村患者30例,城市患者16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基本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性,统计学无意义(P>0.05)。

1.2方法

全部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均由通过统一培训的护理人员对其一对一问卷调查,并对调查进行详细解说,确保每位抑郁症患者都能在准确理解的问卷有关内容。详细为患者普及睡眠知识,采用多种方式辅助睡眠,让患者根据自身状况适当选择。本次研究调查共发放问卷46份,回收率为45份,回收率为97.83%,有效调查问卷45分,有效率为97.83%。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状况,并对对比两组患者积极、消极应对评分,记录详细数据。

1.4统计学分析

在整个研究的过程中将涉及到的全部数据都将录入到SPSS19.0统计学软件中,并分析、总结此次的研究结果。用±s表示计量资料,应用t 值检验计量数据,然后采用x2检验计数资料。当研究结果存在明显的差异时,其统计学存在意义(P<O.05)。

2 结果

2.1观察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状况

观察组中有16例低睡眠质量患者(69.56%),对照组有15例低睡眠质量患者(65.22%),差异不明显,统计学无意义(x2=0.562,P>0.05)。见表1。

3 讨论

现阶段,我国抑郁症发病率较高,其中最常见的就是焦虑、抑郁并存,将其称为双相抑郁症。不管是双相抑郁症还是单一抑郁症,都具有较高的共病率,而且疾病严重程度较高。可相对而言,双相抑郁症的自杀风险系数更高,而且存在办事藕断丝连、优柔寡断现象。双相抑郁症不能完全得到缓解,一般情况下,严重抑郁后,患者的心态又会回到最初时恶劣状态,而这种恶劣心态就是致使重性抑郁复发的关键危险性因素,而且该疾病的治疗成效一般比较差,而且具有较高的复发率[3]。所以临床医师在对患者进行诊断时,必须对患者的双相抑郁症进行密切观察,避免加大自杀状况,进而提升治疗成效。经过此次研究表明,观察组中有16例低睡眠质量患者(69.56%),对照组有15例低睡眠质量患者(65.22%),差异不明显,统计学无意义(x2=0.562,P>0.05)起床时间、总睡眠时间方面均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51,P>0.05);另外,观察组的消极应对评分为(18.23±4.10)分、积极应对评分为(26.66±6.22)分,相比对照组的(18.206±4.16)分和(26.15±5.89)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睡眠紊乱是双相抑郁症和单一抑郁症患者的共同特征,而且均具有较多低睡眠质量患者,均存在消极应对方式,而且相比单一抑郁症患者,双相抑郁症患者的消极方式更加突出,进一步增大自杀风险,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此,临床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必须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情绪波动状况,确保其生命安全。

总而言之,低睡眠质量的患者在单一抑郁症和双相抑郁症患者中占据比重较大,且双相抑郁症患者极易采取消极应对方式,临床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李江婵,姚素华,谢秀东,等. 认知行为治疗对抑郁症患者病耻感和应对方式的影响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2015,18(4):463-465.

[2]王书田,李新. 双重抑郁症与单一抑郁症临床特征的对比研究[J]. 中国民间疗法,2014,22(1):71-73.

[3]严保平,孙秀丽,桑文华,等. 双重抑郁症与单一抑郁症患者睡眠质量及应对方式的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2014,17(1):98-100.

论文作者:熊悦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3

标签:;  ;  ;  ;  ;  ;  ;  ;  

双相抑郁症与单一抑郁症患者睡眠质量及应对方式分析论文_熊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