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困境研究论文

工匠精神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困境研究论文

工匠精神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困境研究

秀仁娜

(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青海 西宁)

摘 要: 由于中国对于劳动的尊重与鼓励,和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步伐不协调,为了使之趋势逐步优化,学术界提出了工匠精神,并将它称之为我国的另一种生层次文化形态。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未来,要实现中国文化建设和中国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必须克服公共课程教学方法的束缚和方法,实现思想方法的创新。

关键词: 工匠精神;教育;公共课;理念;方法

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工匠精神有助于中国文化建设大发展和繁荣;将工匠精神教育纳入到高校公共课程,使学生了解工匠精神内涵并将其运用到学习及工作当中,使其肩负起实现中国梦的历史重任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的重大问题。当前,有关这一问题相关专家学者已从多个方面展开研究,主要成就在于对工匠精神发展的价值、目标和方法。在广泛查阅相关资料和梳理总结相关理论观点的基础上,笔者得到以下结论:我国高等技术院校应将工匠精神教育成为一种教育形式,并将其常态化。首先我们应着力解决好以下三个问题:首先工匠精神教育在当前何以成为了问题,对此问题的研究虽已经存在但是都不深入,大多都是普通概念性的阐述,因此有必要引起重视。其次是关于工匠精神教育的制度环境问题,这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第三个问题是关于工匠精神教育纳入技工类高校公共课的实践取向问题。本文立足于上述问题,试图考察目前我国技工类高校将工匠精神与公共课相结合现状的基础上,对未来的工匠精神发展理念和对策做理论上的探索。

一 工匠精神教育与高职教育相融合在当前何以成为了问题

2016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鼓励企业个性化定制和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加品种、提高品质、创造品牌。[1]工匠及工匠精神得以重视并第一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工匠精神”还被相关媒体列入了“十大新词”予以解读。中国作为最大的制造业国家,所制造出的任何一个产品都代表着国家对制造业大国这个称谓的态度。作为文明型古国,我国的每一个工匠都以“玉不琢、不成器”的态度要求自己,都秉承着精心打造、精工制作的理念和追求。同时作为一个包容型大国,工匠们深知技术要不断革新,要不断接收新的技术,才能创造出新的产品,因此工匠们在不断吸收最前沿的技术。当今的中国虽然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但国情始终没有改变,我们在完成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不是一件很容易完成的,在此过程中我们应当要充分发挥文明古国的优势,注重意识形态领域的教育,大学生是最有力量的队伍,对他们的教育是重中之重,我们应当将“工匠精神”这一优良传统结合新时代教育有效在在高校中展开。科学的制高点已经成为国与国之间竞争的重要关注点,如果将“工匠精神”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相信我国的科学研究会得到进一步发展。[2]因此,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文化意识和文化自信加深工匠精神文化形态,以工匠精神,推动文化建设大发展大繁荣。

到了下午时刻,左小龙来到了大毛土菜馆,找到了刘必芒。刘必芒在向东的包厢里等候。这间包厢是刘必芒亲嘴设计的,但是估计员工在执行方面产生了一点误会,所以居然很有非主流的风格。刘必芒的设计理念是星光,他要求屋顶漆黑,然后画上白色的星星,后来有人告诉他,画上去不太好,感觉像发霉了,刘必芒就要求索性到位,用LED灯做成闪烁的星星。一年以后,劳斯莱斯的新款轿跑车也使用了这个设计——星空车顶。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购买力来说,我国成为世界第一,我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的上升,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2020年我们即将完成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人民生活水平普遍达到了小康水平。但与经济实力相比,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却表现的不太明显,其发展实力不能够与我国发展迅速的经济实力成正比,还是不能满足人民的精神和文化需求。[3]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华文化发挥不出它应有的魅力。[4]文化走出去较为薄弱。文化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这种不平衡,使人们有了进一步加大文化建设发展力度的呼声。

二 推动工匠精神教育大发展要跨越制度之坎

打开“文化建设在当前何以成为了问题”这一问号,在跨越了理念之砍,建立了作为文化形式的工匠精神的新概念之后,随后建立了一个适当的系统,以促进工匠精神教育的发展,对于工匠精神教育而言,其有效的发展不仅涉及文化活动的主题,而且涉及文化活动的文化资源和社会生活。它还涉及一系列制度的安排,这是工匠精神教育发展的土壤。它也是工匠精神教育发展的保证。为了使工匠精神教育得以发展,我们必须建立适当的制度来对国家制定的教育计划进行宏观层面的把握和控制,宏观实施政策措施,促进工匠精神教育的健康有序发展,对各种教育科目的教育活动进行必要的监督和管理制度。[5]国家和政府通过公共财政支出、财政转移支付、税收减免扶持、银行贷款支持等,为培养工匠精神教育者素质提供资金。

一是要学校给予公共课重视,教师进一步转变教学方法。首先,学校必须对公共课投入相当的关注度,以便在学校的整体发展和全面发展之间形成合理的张力关系。其次,要改变教师教学方法,既要在课堂上灌输教育理论,又要走进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给予指导,合理配置和平衡彼此间权利义务。学校要明确公共课教育的责任,尽量减少对公共课开展的干预。而教师还应注重具体教学的进步,尽力解决好自己的问题。[6]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涉及到的环节有预算、收支、采购、资产、建设项目、合同等方向的控制。近些年,大部分的行政事业单位都建立了内部控制工作相关的规章制度,但是缺少科学性与合理性、并不健全,规章制度并没有涉及到所有的员工与活动,很多业务都没有办法开展,没有规章制度可以依照。一些单位虽然建立规章制度,但是内部控制工作的方法不恰当,这些工作可能全都交给一个人,工作人员仅仅凭借着自己的经验进行工作,权责不明确。

三 推动工匠精神教育与公共课融合的实践取向

高职院校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摇篮,但目前高职院校教育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在综合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要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技能人才,必须加强工匠精神教育,为社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其中,将工匠精神教育与公共课融合就是一重要措施之一,但在实施过程中要有相应的对策。

(3) 微电网集各种分布式电源、负载、储能于一体,是对能源的产生、分配、转换、存储、消费等环节进行协调优化的能源产供销一体化社区综合能源系统,是能源互联网的终端载体之一。微电网与普通分布式电源的主要区别在于微电网内部存在可控的分布式电源和可控负载,其公共连接点的功率也可控,可以并网运行也可以孤岛运行。微电网与公共电网具有平等的法律和商业地位,且在公共电网的支撑下其运行可以取得更好的收益。

二是要着重解决目前高校公共课存在的一些突出的“二元结构”问题。例如,目前在我国高校教育就存在着教学和素质之间矛盾的二元结构问题。高校开展的课程内容不少,质量却亟需提高。[7]这就需要我们在未来要在公共课中提高工匠精神教育质量,一手抓教学内容、一手抓教学质量,坚持精品教育战略,以这种方法解决教育与素质矛盾的二元结构问题。[8]

当代高职院校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创造者,不但是特定社会文化的创造主体、既定社会文化的必然接受者和传播者,也是特定亚文化的主群体、是社会主流文化特定过度阶段的负荷者。因此,要引导当代高职院校学生正确的认识工匠精神,引导当代高职院校学生追求高层次的精神追求。所以使工匠精神逐渐步入到社会主流文化的轨道上。

总之,开展工匠精神教育需要做的工作有许多,但从目前来看,主要应当从理念与方法这两个方面入手。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J].新华网,2011-10-18.

[2] 吴晓江.发展创新文化,激励科技创新,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J].2008(10).

[3] 陆铭等.中国的大国经济发展道路[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8.

[4] 汪青松.行政体制转型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10(6).

[5] 工匠精神读本[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6(10).

[6] 陈小瀚.大学公共课信息化课堂的构建与教学法改革研究[J].教育现代化 ,2018,5(46):142-143+273.

[7] 邓婵娟.论“工匠精神”在职业教育中的解读误区及价值构建[J].教育现代化 ,2018,5(37):321-323.

[8] 张朝阳,矣笑杨.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7,4(41):3-5.

本文引用格式: 秀仁娜.工匠精神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困境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48):284-285.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48.122

作者简介 :秀仁娜,蒙古族,青海海西人,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助教,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标签:;  ;  ;  ;  ;  ;  

工匠精神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困境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