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50例临床分析论文_彭青

广西崇左市妇幼保健院 广西崇左 532200

摘要:目的 对产后出血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收集2014 年5 月至2015年5 月我院收治的产后出血产妇50 例,同时选取同期入院分娩的健康产妇50 例,前者作为观察组,后者作为对照组,分别从年龄、孕次、产次、孕周、分娩方式、妊娠合并症、多胎妊娠、新生儿体重等方面对产后出血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对观察组产妇出血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产妇中宫缩乏力为产后出血最主要因素,占患者总数56.00 %(28/50),胎盘、胎膜因素占患者总数36.00 %(18/50),软产道损伤占6.00 %(3/50),凝血障碍占2.00 %(1/50);两组产妇在年龄、孕次、产次、孕周、分娩方式、妊娠合并症、多胎妊娠、新生儿体重方面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年龄、孕次、产次、孕周、分娩方式、妊娠合并症、多胎妊娠、新生儿体重是可能导致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同时宫缩乏力是造成产妇产后出血最为主要的原因,在妊娠期开展孕产妇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筛查,对于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保证母婴健康均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产后出血;危险因素;原因

产后出血是临床上产科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其可导致产妇出现贫血、缺血性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严重并发症[1],甚者可造成产妇切除子宫,丧失生育能力,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如何有效的预防产妇产后出血一直是产科工作的重点,开展产后出血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对于产后出血的预防具有积极作用,基于此,我院进行对收治50 例产后出血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14 年5 月至2015年5 月我院收治的产后出血产妇50 例,同时选取同期入院分娩的健康产妇50 例,前者作为观察组,后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产妇年龄20~46 岁,平均年龄27.48±6.38 岁,孕周31~45 周,平均孕周39.41±5.82 周,妊娠期高血压2 例,妊娠期胆汁淤积性肝病1 例,子宫肌瘤2 例,妊娠期糖尿病1 例。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同时采用目测估计法+面积法+容积法对产妇产后出血量进行测量[2],对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从年龄、孕次、产次、孕周、分娩方式、妊娠合并症、多胎妊娠[3]、新生儿体重等方面对产后出血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1.2.2 统计学方法 两组产妇的各项危险因素指标结果均使用SPSS 13.0软件进行χ2检验,α=0.05。

2.结果

2.1 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原因分析

通过对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的原因进行分析发现,观察组产妇中宫缩乏力为产后出血最主要因素,占患者总数56.00 %(28/50),胎盘、胎膜因素占患者总数36.00 %(18/50),软产道损伤占6.00 %(3/50),凝血障碍占2.00 %(1/50)。

2.2两组产妇产后出血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两组产妇在年龄、孕次、产次、孕周、分娩方式、妊娠合并症、多胎妊娠、新生儿体重方面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3 产后出血量

观察组50 例产妇中,出血量最多6800 mL,其中出血量500~1000 mL产妇33 例,占66.00 %,1000~1500 mL产妇6 例,占12.00 %,1500~2000 mL产妇5 例,占10.00 %,2000 mL以上产妇6 例,占12.00 %。

3.讨论

产后出血是女性分娩后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其临床症状以产妇产道大量出血为主,且由于失血量较大、失血速度较快,产妇多会出现乏力、头晕、腹泻等症状,严重威胁产妇的生命安全[4]。研究发现,子宫肌层收缩压迫血管使血管腔关闭时胎盘剥离面止血的主要方式,任何因素所致子宫收缩不足均可造成产后出血,因此预防产后出血的核心在于维持患者子宫肌层的正常收缩力[5]。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产妇中宫缩乏力是最为主要的原因,占56.00 %,其次可导致产后出血的原因依次为胎盘、胎膜损伤、软产道损伤和凝血功能障碍,本次研究还发现,两组产妇年龄、孕次、产次、孕周、分娩方式、妊娠合并症、多胎妊娠、新生儿体重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年龄过高、经产妇、孕周40周以下、剖宫产、存在妊娠合并症和巨大儿可能为导致产妇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临床治疗过程中对于存在上述1种或多种特征的产妇应加强监护,同时在产妇产后积极采取出血预防干预措施,最大程度的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年龄、孕次、产次、孕周、分娩方式、妊娠合并症、多胎妊娠、新生儿体重是可能导致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同时宫缩乏力是造成产妇产后出血最为主要的原因,在妊娠期开展孕产妇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筛查,对于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保证母婴健康均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谭庆华.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与防治[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3):5161-5162.

[2]张方芳,徐永莲,刘兴会,等.产后出血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135 例临床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4,30(2):144-146.

[3]熊庆,梁娟.孕产妇死亡率及死亡构成的变化趋势[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0,26(1):1-2.

[4]Knight M,Callaghan WM,Berg C,et al.Trends in postpartum hemorrhage in high resource countries:a review and recommendations from the International Postpartum Hemorrhage Collaborative Group.BMC Pregnancy Childbirth,2009,9:55.

[5]张硕果.产后出血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165例临床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9(10):261-263.

论文作者:彭青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5

标签:;  ;  ;  ;  ;  ;  ;  ;  

产后出血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50例临床分析论文_彭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